【菲比讀景】我們的女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Notre Dame de Paris,巴黎聖母院

法文Dame意指女士、淑女,但在dame前加上了法文Notre(我們),隨即成了「聖母」,而 Notre Dame de Paris 便是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

每次造訪巴黎聖母院,看一眼聖德尼 (Saint Denis)是菲比的參訪起手式。但對我來說西堤島吸引我的一直都是聖禮拜堂(每去巴黎一定至少去一次,某年甚至一連去了好幾天,而這就是一人旅行的曼妙之處,想去哪就去哪,想待多久就待多久)。直到2019年那場可怕的大火,菲比才再次關心這座教堂該如何浴火重生。以下內容節錄自2022年2月《國家地理雜誌》(243期)

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2022年2月(243期)

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2022年2月(243期)

逃過1831年大火的聖母院

他們打破彩繪玻璃、劈砍耶穌雕像、砸碎一座聖母像
不過暴動者真正的目標是巴黎大主教
但他當時不在教堂內
因此他們洗劫了位於教堂南邊、面對塞納河的主教宮
然後放火燒了這棟建築。如今主教宮已經不存在
原址停著一臺75公尺高的工程起重機

1831年2月14日,17歲的歐仁.埃馬紐埃爾.維奧萊-勒杜克(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1814-1879)速寫下了當日暴動。
13年後他接下了為期20年的聖母院重建工作。

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2022年2月(243期)

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2022年2月(243期)

1980年,17歲的菲利浦.維勒納夫(Philippe Villeneuve)在巴黎大皇宮看了維奧萊-勒杜克的展覽,他知道自己想成為建築師,如今他是法國35名「首席古蹟建築師」之一,並自2013年開始指揮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而2019年的殘酷大火直接把此項工作難度自「修復」升級成了「重建」

19世紀的法國政府在重建工作以先設立了各個機構,以便有系統地去處理「與所有人相關的問題:

過去的哪些部分是值得保存並傳承給下一代的?
對於祖先創造的事物,我們負有哪些責任?
我們可以從這些創造物中得到何種力量與安定?
反之,這些創造物何時會變成負擔
讓我們無法設想自己的未來,無法創造我們自己的世界?

上述這些大哉問看似遙遠,實則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面對它們的微觀版──什麼該丟?什麼該留?什麼樣的改變應加以抵抗?什麼樣的改變值得擁抱?

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2022年2月(243期)

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2022年2月(243期)

2019年後聖母院的修復工作

為盡快修復馬克宏成立專責的公共行政機構(該機構擁有8億4千萬歐元捐款可運用),任命喬治蘭(Jean-Louis Georgelin)主持這項工作。喬治蘭曾是某任總統的首席軍事顧問,又是另一名總統的參謀長。據其所言總統把這項工作託付給他主要原因有二:

1.他是虔誠的天主教徒。
2.他擁有讓聖母院在2024年重新開放的政治能力與權威。

當羅伯特(Robert Kunzig)訪問喬治蘭時提出許多人的疑問「把期限訂在2024年會不會不太實際」,他笑呵呵了一下,隨後說道「生,我看您是受到那些認為法國總統不應該介入聖母院重建工作的人汙染了。您被『慢吞吞黨』汙染了」。教堂的毀損雖嚴重,但範圍並不是想像中的大,並且教堂中珍貴的藝術品幾乎沒有受損。整體而言,聖母院失去了尖塔、屋頂、屋椽、少數石拱頂,以及三塊小鑲板上的玻璃鑲嵌被敲出來。

法國文化部負責修復工作的古蹟修護師將(曾帶領十字軍東征,13世紀國王)聖路易的亞麻外衣放在腿上,她的上司則捧著耶穌的荊棘冠冕,二人坐在市府廂型車內,正將寶物送往市政廳保險庫。

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2022年2月(243期)

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2022年2月(243期)

然而這次的整修並不容易,首先火災前原用於整修的鷹架被燬變形必須先將其全數撤除,而被燒熔的大批鉛製建材的嚴重粉塵亦為一大難題。但更為棘手的卻是「如何修復(重建)?」總統與喬治蘭同意加入當代元素(馬克宏甚至公開鼓勵聖母院可以進行建築新嘗試,並稱之為一種「當代的姿態」),但維勒納夫卻堅持依照原建材工法,並在2019年11月的法國議會中與喬治蘭產生衝突,然後被喬治蘭有欠技巧地要他閉嘴

喬治蘭不接受頂嘴,維勒納夫自由行事;喬治蘭身著西裝與雙排釦外套,維勒納夫穿著牛仔褲與皺夾克。但2020年夏天,將軍、總統、國家古蹟委員會同意了維勒納夫的計劃,聖母院將會重建為「她最後為人所知的樣子」(原樣),亦即維奧萊-勒杜克為聖母院留下的樣子

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2022年2月(243期)

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2022年2月(243期)

19世紀聖母院的修復工作

建於12世紀末至13世紀的聖母院,在其興建年代是座革命性建築。當時法蘭西正在成為一個國家,聖母院帶來建築新氣象──尖拱、飛扶壁、高且薄的牆面、大面窗、大量光線被引入。義大利稱之為「哥德式」建築,意思是「野蠻」,不過這款法國風格卻征服了歐洲口味。

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2022年2月(243期)

圖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2022年2月(243期)

但到了19世紀初期,歷經數十年攻擊與忽視早已讓這座建築殘破不堪。雨果便以聖母院為主題寫了一本小說,將歷史傷害的批判帶入通俗情節。而這本如今大名鼎鼎的《鐘樓怪人》便是在1831年大主教宮被燒毀的次月出版。

法國大革命期間,那些被攻佔教堂的石塊都遭到劫掠,雨果協助發起一項運動,要大家住手,而維奧萊-勒杜克也投入了這場運動。

維奧萊-勒杜克在重建聖母院之餘新增了(如今討人喜愛的)石像怪,並在建造新尖塔(較原塔高出15公尺)加了比真人還大的12門徒銅雕,其中11位向外俯瞰巴黎,並將第12位(懷疑耶穌要求他露出聖痕驗明證身的)聖多馬做成自己的臉,仰望自己設計的尖塔,但維奧萊-勒杜克卻不是信徒。

《聖母院》 導覽手冊內頁

《聖母院》 導覽手冊內頁

如欲探知更多修復細節,煩請購買《國家地理雜誌

La fête du pain

最後,來點happy ending。2007年菲比曾在聖母院做過幾次彌撒,2012年和先生再訪巴黎正巧遇上一場特別彌撒,那是一場巴黎麵包師傅獻祭的彌撒,而他們獻上的祭物就是他們做的長棍麵包(baguette),每位師傅身穿白色工作服,頭戴工作白帽,雙手握著麵包,依序將麵包斜倚在祭壇側邊。

而之所以會有這場特殊彌撒,乃因當時聖母院廣場正舉辦麵包節(La fête du pain)。自1996年起,5月中旬適逢基督教麵包師守護聖者「Saint Honoré」紀念日而舉辦的麵包節,是為了預防傳統麵包業凋零,並透過與民互動的方式讓大眾認識法國麵包的悠久歷史。

若您造訪巴黎正值五月中旬,就去聖母院做一場麵包彌撒吧!

La fête du pain 2012 菲比拍攝麵包節

La fête du pain 2012 菲比拍攝麵包節

La fête du pain 2022

La fête du pain 2022

La fête du pain 2015

La fête du pain 201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菲比的沙龍
27會員
117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沈菲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29
他受了苦。和我有關嗎? 那位被我移至最佳觀賞位置的觀眾,被血漿濺了一臉,她的白衣在我措手不及的狀態下染了血。我非常抱歉把她放到那裡(代替原本站在那的我)被血漿波及。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中每件作品形式各異,但其核心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Thumbnail
2024/04/29
他受了苦。和我有關嗎? 那位被我移至最佳觀賞位置的觀眾,被血漿濺了一臉,她的白衣在我措手不及的狀態下染了血。我非常抱歉把她放到那裡(代替原本站在那的我)被血漿波及。 「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中每件作品形式各異,但其核心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Thumbnail
2024/02/08
你叫它玉蜀黍?玉米? 還是? 菲比未出嫁時叫它玉蜀黍。 直到近日和媽媽聊天,才驚覺自己已被先生同化,稱其「玉米」。
Thumbnail
2024/02/08
你叫它玉蜀黍?玉米? 還是? 菲比未出嫁時叫它玉蜀黍。 直到近日和媽媽聊天,才驚覺自己已被先生同化,稱其「玉米」。
Thumbnail
2024/01/28
我寫這封信,是為了跟妳告別…… ……當然我知道妳絕不會跟任何人提起這封信,還有妳是從誰手上拿到這封信的 如果可以,我希望妳能回信給我 若是今後我們能像這樣子繼續偷偷通信的話就好了………… 我收到妳的回信了,謝謝妳,真是太高興了…… 上一封信我忘了提醒妳,今後像這樣子給妳寫去的信,妳還是不要留在身邊
Thumbnail
2024/01/28
我寫這封信,是為了跟妳告別…… ……當然我知道妳絕不會跟任何人提起這封信,還有妳是從誰手上拿到這封信的 如果可以,我希望妳能回信給我 若是今後我們能像這樣子繼續偷偷通信的話就好了………… 我收到妳的回信了,謝謝妳,真是太高興了…… 上一封信我忘了提醒妳,今後像這樣子給妳寫去的信,妳還是不要留在身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巴黎聖母院即將重新開放】 法國地標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2019年4月15日遭祝融,木造的尖頂坍塌、中後部的木造屋頂完全燒毀。 歷經五年多的修復、耗資超過7億美元,巴黎聖母院如今浴火重生,即將正式重新對外開放。
Thumbnail
【巴黎聖母院即將重新開放】 法國地標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2019年4月15日遭祝融,木造的尖頂坍塌、中後部的木造屋頂完全燒毀。 歷經五年多的修復、耗資超過7億美元,巴黎聖母院如今浴火重生,即將正式重新對外開放。
Thumbnail
  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迄今已滿四年,法國總統馬克宏更在上上週(2023.4.14)至聖母院視察修復進度,期望明年(2024)巴黎奧運會前能完成修復。聖母院建於1163年到1250年間,距今已走過八個世紀,幾乎是所有法國人、及旅法觀光客的共同記憶。法國也為此事件翻拍了戲
Thumbnail
  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迄今已滿四年,法國總統馬克宏更在上上週(2023.4.14)至聖母院視察修復進度,期望明年(2024)巴黎奧運會前能完成修復。聖母院建於1163年到1250年間,距今已走過八個世紀,幾乎是所有法國人、及旅法觀光客的共同記憶。法國也為此事件翻拍了戲
Thumbnail
在里昂的兩個月,前後共去了四次,我真的很愛里昂夫人,她有讓人溫暖安心的感覺,好像可以溫柔地接受包容你的一切好壞,而且,在那裡第一次許下願望的當天及隔天,就遇見了在法期間幫助我許多的新朋友們。
Thumbnail
在里昂的兩個月,前後共去了四次,我真的很愛里昂夫人,她有讓人溫暖安心的感覺,好像可以溫柔地接受包容你的一切好壞,而且,在那裡第一次許下願望的當天及隔天,就遇見了在法期間幫助我許多的新朋友們。
Thumbnail
法文Dame意指女士、淑女,但在dame前加上了法文Notre(我們),隨即成了「聖母」,而 Notre Dame de Paris 便是巴黎聖母院。每次造訪巴黎聖母院,看一眼聖德尼 (Saint Denis)是菲比的參訪起手式。
Thumbnail
法文Dame意指女士、淑女,但在dame前加上了法文Notre(我們),隨即成了「聖母」,而 Notre Dame de Paris 便是巴黎聖母院。每次造訪巴黎聖母院,看一眼聖德尼 (Saint Denis)是菲比的參訪起手式。
Thumbnail
瑪德蓮教堂。難怪耶穌要說出『人人都要紀念這女人所做的』,因為全知的上帝絕對知道「馬利亞在耶穌生前膏祂」這件事(生前告別)真的很avant garde,並且前進(前衛)到當時的凡夫無法理解。
Thumbnail
瑪德蓮教堂。難怪耶穌要說出『人人都要紀念這女人所做的』,因為全知的上帝絕對知道「馬利亞在耶穌生前膏祂」這件事(生前告別)真的很avant garde,並且前進(前衛)到當時的凡夫無法理解。
Thumbnail
貴為法國首都與第一大城,巴黎交通方便、景點眾多,也很好跟比利時與英國搭配,這篇遊記會介紹五大景點,更多巴黎景點與旅遊資訊請參考巴黎自由行攻略。 羅浮宮(Louvre): 巴黎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Thumbnail
貴為法國首都與第一大城,巴黎交通方便、景點眾多,也很好跟比利時與英國搭配,這篇遊記會介紹五大景點,更多巴黎景點與旅遊資訊請參考巴黎自由行攻略。 羅浮宮(Louvre): 巴黎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Thumbnail
這邊只介紹宮殿內部,完整內容可參考凡爾賽宮一日遊。買好票進入宮殿後,就循著參觀路線看完導覽,內容非常豐富,這邊開始的介紹就不按順序啦,反正到現場也是聽導覽機,不會上網找資料!
Thumbnail
這邊只介紹宮殿內部,完整內容可參考凡爾賽宮一日遊。買好票進入宮殿後,就循著參觀路線看完導覽,內容非常豐富,這邊開始的介紹就不按順序啦,反正到現場也是聽導覽機,不會上網找資料!
Thumbnail
天才建築師、美第奇家族、古羅馬技術,三者的融合,造就了聖母百花大教堂的輝煌與不朽。
Thumbnail
天才建築師、美第奇家族、古羅馬技術,三者的融合,造就了聖母百花大教堂的輝煌與不朽。
Thumbnail
說到法國,人們第一個想起的應該是優雅、浪漫,以及能夠代表前兩個關鍵字的凡爾賽宮。法國的宮殿,大而美麗,其中著名的有楓丹白露宮、羅浮宮和凡爾賽宮。但在這些宮殿的華麗外表下,原來有著許多皇室八卦?
Thumbnail
說到法國,人們第一個想起的應該是優雅、浪漫,以及能夠代表前兩個關鍵字的凡爾賽宮。法國的宮殿,大而美麗,其中著名的有楓丹白露宮、羅浮宮和凡爾賽宮。但在這些宮殿的華麗外表下,原來有著許多皇室八卦?
Thumbnail
法國以文化及歷史立國,擁有眾多世界文化遺產,因歷史緣由,法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大多跟久遠之前的羅馬人統治或者王朝建築文化有關,不然就是舊城區 / 大教堂,這篇介紹的五個便是這種類型的遺產!
Thumbnail
法國以文化及歷史立國,擁有眾多世界文化遺產,因歷史緣由,法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大多跟久遠之前的羅馬人統治或者王朝建築文化有關,不然就是舊城區 / 大教堂,這篇介紹的五個便是這種類型的遺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