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與癌症進展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瓦伯格(Dr. Otto Warburg,1883~1970)於1923年提出「癌症是由細胞的呼吸系統缺氧引起」的理論,這就是著名的「瓦伯格效應」,他也因此贏得1931年諾貝爾生醫獎。

他在一篇以《癌症的主要成因和預防》(The prime cause and prevention of cancer)為題的文章指出:「癌症的成因已不再是一個謎,我們知道,當任何細胞缺氧超過60%它的氧需求量,癌變就會發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336內容數
氧氣。陽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癌細胞生存、增殖和擴散的能力取決於腫瘤微環境的條件,尤其是氧氣水平。腫瘤耗氧量增加和氧氣輸送受損會造成缺氧條件,從而影響疾病進展和對治療的反應。腫瘤細胞部署由氧傳感器驅動的細胞反應,改變各種基因表達網絡,允許細胞改變它們的新陳代謝,逃避自然防禦,並侵入周圍組織。 了解氧傳感器如何促進適應缺氧條件以
在 YouTube 上觀看「2019諾貝爾醫學獎 研究 避免細胞缺氧 成為抗癌曙光!」https://youtu.be/2glieC0WH3o 2019諾貝爾醫學獎抗癌新招:別讓你的癌症腫瘤「缺氧」! - Heho健康https://heho.com.tw/archives/57827 【201
Dr.Warburg Hypoxia 癌症理論怎麼樣? Warburg 博士的缺氧理論指出,即使存在足夠的氧氣(有氧糖酵解),癌細胞也主要通過糖酵解(糖發酵)產生能量。這導致癌細胞中的氧氣水平低(缺氧),然後刺激癌細胞的進一步生長和存活。這一理論仍在研究中,並已成為研究新癌症療法的基礎。不過,值得注
癌細胞生存、增殖和擴散的能力取決於腫瘤微環境的條件,尤其是氧氣水平。腫瘤耗氧量增加和氧氣輸送受損會造成缺氧條件,從而影響疾病進展和對治療的反應。腫瘤細胞部署由氧傳感器驅動的細胞反應,改變各種基因表達網絡,允許細胞改變它們的新陳代謝,逃避自然防禦,並侵入周圍組織。 了解氧傳感器如何促進適應缺氧條件以
在 YouTube 上觀看「2019諾貝爾醫學獎 研究 避免細胞缺氧 成為抗癌曙光!」https://youtu.be/2glieC0WH3o 2019諾貝爾醫學獎抗癌新招:別讓你的癌症腫瘤「缺氧」! - Heho健康https://heho.com.tw/archives/57827 【201
Dr.Warburg Hypoxia 癌症理論怎麼樣? Warburg 博士的缺氧理論指出,即使存在足夠的氧氣(有氧糖酵解),癌細胞也主要通過糖酵解(糖發酵)產生能量。這導致癌細胞中的氧氣水平低(缺氧),然後刺激癌細胞的進一步生長和存活。這一理論仍在研究中,並已成為研究新癌症療法的基礎。不過,值得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心臟是人體的「泵」,是維持正常運作的重要器官。右心室負責將缺氧血打入肺臟進行氧氣交換,左心室負責將充氧血輸送到全身,為其他器官的細胞提供充足的氧氣與養分。當心臟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時,器官可能因缺氧和營養不足而出現不適,這個情況稱為心衰竭 (heart failure),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Thumbnail
我在學生時代,讀的教科書裡提到,大約每四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得到癌症,換句話說,只要你運氣夠好,不是因為年紀輕輕就因為意外而死亡的話,那大概就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得到癌症,最近看到新的資料,罹癌的機會已經提升到三分之一了!
Thumbnail
國內新冠第六波,預計7月達高峰、暑假過後9月才可能降溫,另一方面科學也「恰巧」發表了許多新冠的新研究。鑒於目前新冠病患激增醫療人員應對新冠緊繃、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場景: 有些人看起來很好,沒有喘氣或捂胸口,然而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可能低得驚人,新冠病毒彷彿和人類玩一場秘密遊戲,將危險隱藏在平靜的外表。。。
Thumbnail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侵襲性、晚期和罕見癌症的增加,是否和感染新冠有關? 美國國家數據和大型癌症機構證實了這一趨勢
37歲生日的隔一天,同居男朋友提出了分手,現在回想起當時的畫面,心臟還是感到陣陣疼痛,他決絕的表情搭配說出我不愛你時,我腦裡閃現一句話「冷血的魔鬼」。
Thumbnail
《缺氧》 如果你曾經想過在外太空建立一個居住基地,挑戰極限並探索未知的星球,那麼《缺氧》這款遊戲絕對值得你一試。
Thumbnail
★ 打寒顫的肺泡 「從很久以前開始,製造肺泡的原料就不夠了,那時候我們整個肺部、腺體與大腸都集合起來幫忙孕育新的肺泡」、「但因為原料實在不夠,大家只能犧牲自己的資源,各器官的功能就受到影響,開始缺失停擺。直到無法消耗代謝多餘的脂質(我們互相傳遞訊息後留下的垃圾),形成了肺囊腫」
Thumbnail
不是找到肺癌就是成功 經由 LDCT篩檢找到的肺癌,有部分是過去罕見很早期的,它們不見得會快速 長大致病,已知有5分之1屬過度診斷。篩檢是否成功,不是看找到多少肺 癌,而是要證明這些人因篩檢而能延年益壽,一定要與對照組比較死亡率,顯著減少,功過相抵後仍很好才算成功
Thumbnail
治療全身各部 位早、中、晚期的腫瘤,包括復發和轉移腫瘤,而幾乎沒有副作用或副作用極度輕微,單一腫瘤治療1-5天的短療程,每天20至40分鐘門診式的照射,壓力極其輕微,不失為最人道的治癌。 台灣的早期腦瘤、#肺癌、#肝癌,如選用電腦刀治療已經納入全民健保付費。 有了電腦刀1-5天無創無毒的治癌法。
Thumbnail
曾幾何時,自由變得像空氣,不可或缺的充滿在我們的四周,卻又感覺不到它的重量。我們常說「自由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不自由毋寧死。」,可見自由在所有感知經驗與人生的意義上,占有相當的重量。之所以現在能夠猶如呼吸般的享有自由,都要感謝曾經捍衛自由的先人們,是他們犧牲了自由、犧牲了幸福、犧牲了生命,換來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心臟是人體的「泵」,是維持正常運作的重要器官。右心室負責將缺氧血打入肺臟進行氧氣交換,左心室負責將充氧血輸送到全身,為其他器官的細胞提供充足的氧氣與養分。當心臟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時,器官可能因缺氧和營養不足而出現不適,這個情況稱為心衰竭 (heart failure),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Thumbnail
我在學生時代,讀的教科書裡提到,大約每四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得到癌症,換句話說,只要你運氣夠好,不是因為年紀輕輕就因為意外而死亡的話,那大概就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得到癌症,最近看到新的資料,罹癌的機會已經提升到三分之一了!
Thumbnail
國內新冠第六波,預計7月達高峰、暑假過後9月才可能降溫,另一方面科學也「恰巧」發表了許多新冠的新研究。鑒於目前新冠病患激增醫療人員應對新冠緊繃、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場景: 有些人看起來很好,沒有喘氣或捂胸口,然而他們的血氧飽和度可能低得驚人,新冠病毒彷彿和人類玩一場秘密遊戲,將危險隱藏在平靜的外表。。。
Thumbnail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侵襲性、晚期和罕見癌症的增加,是否和感染新冠有關? 美國國家數據和大型癌症機構證實了這一趨勢
37歲生日的隔一天,同居男朋友提出了分手,現在回想起當時的畫面,心臟還是感到陣陣疼痛,他決絕的表情搭配說出我不愛你時,我腦裡閃現一句話「冷血的魔鬼」。
Thumbnail
《缺氧》 如果你曾經想過在外太空建立一個居住基地,挑戰極限並探索未知的星球,那麼《缺氧》這款遊戲絕對值得你一試。
Thumbnail
★ 打寒顫的肺泡 「從很久以前開始,製造肺泡的原料就不夠了,那時候我們整個肺部、腺體與大腸都集合起來幫忙孕育新的肺泡」、「但因為原料實在不夠,大家只能犧牲自己的資源,各器官的功能就受到影響,開始缺失停擺。直到無法消耗代謝多餘的脂質(我們互相傳遞訊息後留下的垃圾),形成了肺囊腫」
Thumbnail
不是找到肺癌就是成功 經由 LDCT篩檢找到的肺癌,有部分是過去罕見很早期的,它們不見得會快速 長大致病,已知有5分之1屬過度診斷。篩檢是否成功,不是看找到多少肺 癌,而是要證明這些人因篩檢而能延年益壽,一定要與對照組比較死亡率,顯著減少,功過相抵後仍很好才算成功
Thumbnail
治療全身各部 位早、中、晚期的腫瘤,包括復發和轉移腫瘤,而幾乎沒有副作用或副作用極度輕微,單一腫瘤治療1-5天的短療程,每天20至40分鐘門診式的照射,壓力極其輕微,不失為最人道的治癌。 台灣的早期腦瘤、#肺癌、#肝癌,如選用電腦刀治療已經納入全民健保付費。 有了電腦刀1-5天無創無毒的治癌法。
Thumbnail
曾幾何時,自由變得像空氣,不可或缺的充滿在我們的四周,卻又感覺不到它的重量。我們常說「自由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不自由毋寧死。」,可見自由在所有感知經驗與人生的意義上,占有相當的重量。之所以現在能夠猶如呼吸般的享有自由,都要感謝曾經捍衛自由的先人們,是他們犧牲了自由、犧牲了幸福、犧牲了生命,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