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驚崑崙》大約寫於1935至1937年間,是「鶴鐵五部曲」中的第一部,但五部曲中的第二、三部較先完成,因此《鶴驚崑崙》除了要敘述自身的情節以外,還要配合後兩部曲情節,有補敘前情的作用。
王度廬的小說屬於典型舊派武俠小說,風格與後來的新派武俠小說(即金庸、古龍、溫瑞安、黃易等)頗為不同。王度廬使用對偶句作為回目名稱,如第二十回:「玉隕花殘悽慘追輿櫬 星移斗轉感慨話江湖」,與傳統章回小說很相似。
王度廬善於真實描寫筆下角色所面對的情況,例如在沒有內功護體的前設下,眾人在戰鬥時往往比較容易受刀劍外傷,不會出現「大戰三百回合而毫髮無傷」,或是「對掌比拼內力」的情境。王度廬又會費筆墨刻劃小鶴身無分文時,感到飢餓的情境,或是小鶴沒有坐騎,赤腳在野地流浪的慘況。
金庸、古龍小說中甚少出現平民和閒雜角色,王度廬小說則有着不少平民,這些平民很可能只會短暫登場,但亦可以有着推動情節的關鍵作用,他們的對話、行為都能反映出主角所身處的社會,他們是整個故事的佈景之一。
王度廬亦擅於寫景,景色也能與故事情節或人物心情相配合。例如阿鸞重傷後,小鶴去為阿鸞買藥,此時「烏鴉烏鵲在各處亂噪,天空松雲之外有血色的殘霞。山風蕭蕭地吹來,十分淒冷。」血色殘霞既象徵阿鸞性命危在旦夕,更呼應她受傷後衣服染了一大片血。這時的山風淒冷,似又表示着結局是不如人意的。又如描述螺螄嶺時,書中寫道:「上面的削壁懸崖,橫生著樹木,下面都是煙雲蕩蕩的深澗,連隻飛鳥都沒有。」配合前面慢慢營造的凶險肅殺氣氛,成為了龍志起行兇一幕絕佳的佈景板。王度廬在寫景之外亦頗着重地理,全書大部份情節發生在四川、秦嶺、鎮巴、漢中、長安一帶,其中秦嶺又是書中人物常往來的主要路線,王度廬明確交代路線方向和地理位置,使讀者儼然置身於關中地區,增加小說的真實感。
在小說敘事手法方面,第一至十七回主要使用平鋪直敘的手法,按時序先後敘述。第十八至二十回卻分成小鶴、阿鸞和啞俠三個角度敘事,在小鶴與阿鸞見面後,大篇幅補敘阿鸞失蹤後如何最終能與小鶴會面。到阿鸞被道澄道姑擄走,啞俠出手相救,又大篇幅補記啞俠如何出現在此處。這段敘事雖然可使故事更為完整,且為角色的行蹤提供合理解釋,但時空上頗為錯亂,為閱讀帶來不便。此處是全書最大敗筆。
整體而言,《鶴驚崑崙》的故事進程不疾不徐,人物眾多而不擁擠,主要人物個性鮮明,是在復仇與愛情題材裏中規中矩之作,而且也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江湖世界觀。只是書末兩三次大量補敘處理不當,影響了整個作品的呈現。
2021.2.8 臺北
書籍資料:
書名:《鶴驚崑崙》
作者:王度廬(批校:葉洪生)
出版資訊:臺北,聯經,1985年。
總評王度廬《鶴驚崑崙》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稽古齋
66會員
168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你可能也想看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我買的〈鶴驚崑崙〉是遠景出版社出版,去年中在舊書攤買的,書店倒店貨,全新的書,三册100元。原本想說是臥虎藏龍的原作者寫的,又是臥虎藏龍的前傳,很高興的入手。但看了第一回,就被比擬現代國中生程度的遣詞用字困住了,後來為了不浪費已花出去的一百元。強迫自己硬是半讀半瀏覽的翻完了!

我買的〈鶴驚崑崙〉是遠景出版社出版,去年中在舊書攤買的,書店倒店貨,全新的書,三册100元。原本想說是臥虎藏龍的原作者寫的,又是臥虎藏龍的前傳,很高興的入手。但看了第一回,就被比擬現代國中生程度的遣詞用字困住了,後來為了不浪費已花出去的一百元。強迫自己硬是半讀半瀏覽的翻完了!

因為很晚才追了山河令,和朋友已搭不上話題
一個說看了10集多,覺得有點悶就棄劇了(應該也是武俠大會惹的禍?)
一個說耽美,他只看小說,不看劇,因為聽太多魔改劇
不過朋友還是說,有聽說這部劇情,改的不比小說差
所以看到中間時,我真的有找了一下小說版,想來對照著看
不過因為太久沒唸書了,染上文字閱讀障礙

因為很晚才追了山河令,和朋友已搭不上話題
一個說看了10集多,覺得有點悶就棄劇了(應該也是武俠大會惹的禍?)
一個說耽美,他只看小說,不看劇,因為聽太多魔改劇
不過朋友還是說,有聽說這部劇情,改的不比小說差
所以看到中間時,我真的有找了一下小說版,想來對照著看
不過因為太久沒唸書了,染上文字閱讀障礙

所謂的道德,即是一個時代的政治正確,而這些被普遍視為正確的社會、文明標準都是會變移的,從來不可能牢定永世不動。任何政治正確都有可能因為某些時代特定價值與觀念而產生天翻地覆的更新(自然也有可能是倒退)。

所謂的道德,即是一個時代的政治正確,而這些被普遍視為正確的社會、文明標準都是會變移的,從來不可能牢定永世不動。任何政治正確都有可能因為某些時代特定價值與觀念而產生天翻地覆的更新(自然也有可能是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