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閱讀美學VS.無限想像空間(太多了)

Ds  Tacr-avatar-img
發佈於競賽人生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千年老榕樹的千百枝氣根告訴你:最需要留下的是"清新好空氣"!

千年老榕樹的千百枝氣根告訴你:最需要留下的是"清新好空氣"!

"吸睛.實用.符合期盼"是我認為自己閱讀文章的三大重點,向讀者介紹的這本書則是三者都具備了,我也希望有一天能成為用文字傳承文化精隨的人!



2023太多與太少點子集(極簡生活之一)

以下是我閱讀時收集到的超實用小點子:

1.農村生活時代:東西總會用到

2.都市生活時代:少即是多,空間淨化

3.簡化的應用面向:

時間視覺.專注焦點.工作空間.文字圖稿.其他…

4.多與少的轉換:可摺疊式的優於塑形收納盒

5.大與小的差異:

百坪車庫VS擺放雜物=十坪小屋VS窗明几淨

6.存與捨的區別:(金錢.物品.食物.衣飾.家具…)

還買得到VS總會用到.自己留的VS為孩子存放的



美麗的山間古道,再不珍惜與保留!有一天,將僅能存在兒時的記憶中

美麗的山間古道,再不珍惜與保留!有一天,將僅能存在兒時的記憶中

  • 小點子來自一篇序文,講述的是室內建築專家的家人長期存堆放雜物,台灣早期的艱難環境,造就了許多能省則省,能用則用的勤儉長者。恰好地濕.多風災的台灣有一時期經常淹大水,被泡爛的家具應該不計其數,雖然作者表示是因為地下室的水閥開關壞掉而造成的意外,但是損失的情況並不會少於嚴重水患!心疼家具的同時,他居然會表示:感謝這場”意外”,讓他有一百個理由直接捨去這陳年的”心腹大患”。
  • 每年在大掃除之前必會重讀此書,今年則是看都沒有時間,就過年了;因此再次檢視自己在都會空間裡的”鳥居”時,真的是有些眼花撩亂!有疫情時代不得不購置的三”吸”(3C)設備(吸人.吸睛.吸取時間).相機腳架.多到數不清的各式電線與黑方框(轉換器.充電器…).為了環保不得不購置的塑膠與紙製品(環保盒.袋.杯無數個.紙袋都美輪美奐讓人捨不得離開她),還有因為想念自己與家人孩童時代過往所留存的(整櫃的相片集.各式紀念冊每年都會有上一本.頗有童趣的美術作品.高矮胖瘦不一與難以割捨的獎盃群.大同寶寶們(已經隱藏在記憶庫中,小時候家裡有一個房間放他們,有一次媽媽全都丟了,一個也沒留下),真是族繁不及備載。
  • 光是寫就可以寫上三天三夜的雜物,真的堆滿了整個”鳥居”,難怪連ROBOT掃地機器人走路都困難,還會讓它不時的驚聲尖叫!因此,在年後及開始忙碌辛苦工作起頭的年初時節,我用這本書來激勵自己與讀者們,希望大家一同再創造一次台灣經濟的”奇蹟”。一起來看這本超好用的書--”太多了”,共讀共勉之。在飆網速的時代,”閱讀”更需要精品與極簡化,感謝您的按讚與愛心及留言回應!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97793

https://www.taaze.tw/usedList.html?oid=11100274193#r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林漢清-avatar-img
2023/04/02
嗨!晨安。取捨之間物為之易,情牽者難已。去情了情,身心為之清,取捨易已。
Ds  Tacr-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4/03
林漢清 早安,謝謝你的賞析,丟的是不想再看的記憶與毛線般纏繞的思緒😎
Ds  Tacr-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06
沒錯!每個大同寶寶都"親眼"見證了台灣經濟奇蹟呢!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3/02/06
看到你提到了大同寶寶們,不禁勾起一些以前的回憶,你媽媽把寶寶們全部丟了,真的需要很強的斷捨離的決心啊!
Ds  Tacr-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4/05
熟齡文青 大同寶寶在別人心中也有價值才珍貴😎有時候真不知收藏的意義為何,小時候也集郵,買書,也喜歡存留相片(很愛看老照片),但不知不覺被這些事物佔據了所有儲存空間⋯⋯
哈哈,其實選擇做手作,也會碰上保存素材的問題。好像各種物品都可拿來DIY改造一下,一不小心就又收藏起一堆垃圾了,因為,實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用到這些東西啊~~
Ds  Tacr-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17
小滿 文章中有提到:固定存量的道理,家中的空間有一定的大小,可以規定自己,只能擺滿一個抽屜的量,其餘清除或送人,清除前不再購置😎
築夢人-avatar-img
2023/05/23
哎呀,真是斷捨離的好問題。在下的思維大概還處於農村時代的阿公阿媽的思維─什麼都可能用得到,所以什麼都不可以丟。好的,問題發生了:再用到的使用周期到底有多長?於是,東西愈積愈多,愈多便愈難整理,愈難整理就愈懶得丟掉或回收。好一個惡性循環哪。在下真是念舊又懶惰,沒救了。
Ds  Tacr-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5/23
築夢人 念舊是好事啊,但有時會睹物思情吧?
avatar-img
Ds Tacr的沙龍
187會員
146內容數
HI!新朋舊友,舊雨新知,你們好 歡迎大家一起在宇宙的星空相見*_*
Ds Tac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6
TED像是一堆廢柴,在一個具有魔力與熱誠的引火人的帶領下,將其引燃並且照亮四方。 TED 是什麼? 1.用一個人18分鐘的”短期”記憶,換取一群不認識他的人18年的”長期”回憶? 2.一群人,在大禮堂之中,仔細聆聽一個英雄般的人物,闡述一段自我獨白? 還是......
Thumbnail
2024/08/26
TED像是一堆廢柴,在一個具有魔力與熱誠的引火人的帶領下,將其引燃並且照亮四方。 TED 是什麼? 1.用一個人18分鐘的”短期”記憶,換取一群不認識他的人18年的”長期”回憶? 2.一群人,在大禮堂之中,仔細聆聽一個英雄般的人物,闡述一段自我獨白? 還是......
Thumbnail
2023/11/11
救救拉海納,保護台灣原始林系列之一 筆者近來看到國際上的一責令人震驚的自然災害事件,往後的一段日子裡,會專心投入,從地球上發生的自然災害作分析整理,並期待能將國際經驗應用到台灣本島之上。 希望藉由計畫的推廣,讓這個島嶼的居住或民眾,更認識地球資源日漸貧乏,全球暖化或相關汙染問題日益嚴重...
Thumbnail
2023/11/11
救救拉海納,保護台灣原始林系列之一 筆者近來看到國際上的一責令人震驚的自然災害事件,往後的一段日子裡,會專心投入,從地球上發生的自然災害作分析整理,並期待能將國際經驗應用到台灣本島之上。 希望藉由計畫的推廣,讓這個島嶼的居住或民眾,更認識地球資源日漸貧乏,全球暖化或相關汙染問題日益嚴重...
Thumbnail
2023/08/07
能間接挑起戰爭,也能平息科學紛爭的愛因斯坦,曾經有個著名的理論:他認為如果人能突破光的速度,就有可能回到未來或過去 在面對人人喊難的英文學測時,你也需要知道你自己的英文力(English Energy)究竟應該來自於哪裡!
Thumbnail
2023/08/07
能間接挑起戰爭,也能平息科學紛爭的愛因斯坦,曾經有個著名的理論:他認為如果人能突破光的速度,就有可能回到未來或過去 在面對人人喊難的英文學測時,你也需要知道你自己的英文力(English Energy)究竟應該來自於哪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斷捨離持續了三年,還沒做完,不過真的處理不少東西,包括書藉。斷捨離的同時,日常購物想清楚食、衣、住、行所需,自覺唯一不符合標準的還是購書這件事。雖說現今有電子書,自己每天也在網路世界裡瀏覽,但我始終是紙本的偏好者。這與跟不跟得上時代沒有關係,紙本不死是我的信念。 當年離開出版界轉業時,這個題目已跟同
Thumbnail
斷捨離持續了三年,還沒做完,不過真的處理不少東西,包括書藉。斷捨離的同時,日常購物想清楚食、衣、住、行所需,自覺唯一不符合標準的還是購書這件事。雖說現今有電子書,自己每天也在網路世界裡瀏覽,但我始終是紙本的偏好者。這與跟不跟得上時代沒有關係,紙本不死是我的信念。 當年離開出版界轉業時,這個題目已跟同
Thumbnail
2023太多與太少點子集(極簡生活之一) 以下是我閱讀時收集到的超實用小點子...... 我每年在大掃除之前一定把這本舊書看上一遍,在都會空間裡的”鳥居”裡,真的是有些眼花撩亂,有疫情時代不得不購置的3C設備.相機腳架.多到數不清的各式電線與黑方框.有為了環保不得不購置的塑膠與紙製品,還有因為想念自
Thumbnail
2023太多與太少點子集(極簡生活之一) 以下是我閱讀時收集到的超實用小點子...... 我每年在大掃除之前一定把這本舊書看上一遍,在都會空間裡的”鳥居”裡,真的是有些眼花撩亂,有疫情時代不得不購置的3C設備.相機腳架.多到數不清的各式電線與黑方框.有為了環保不得不購置的塑膠與紙製品,還有因為想念自
Thumbnail
新年的第一個月,算是結束土星回歸後的振作,是否短暫不得而知,總之是個試圖腳踏實地的開始。稍微利用每月紀錄來反思一下生活情況,因為想要整頓生活,所以開始了新年的幾個計畫來自我提醒。
Thumbnail
新年的第一個月,算是結束土星回歸後的振作,是否短暫不得而知,總之是個試圖腳踏實地的開始。稍微利用每月紀錄來反思一下生活情況,因為想要整頓生活,所以開始了新年的幾個計畫來自我提醒。
Thumbnail
「 閱讀,是為了能夠好好地生活。」——法國小說家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這是本封面很美的書,因為這個第一印象而借閱。18篇文章,紀錄作者於現在寫作的進行式,連接過去與未來之間,那些不可抹滅的書寫記憶和藝術,也回應了徵文提問的「你喜歡文字嗎?」——因為有些事務不可抹滅。
Thumbnail
「 閱讀,是為了能夠好好地生活。」——法國小說家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這是本封面很美的書,因為這個第一印象而借閱。18篇文章,紀錄作者於現在寫作的進行式,連接過去與未來之間,那些不可抹滅的書寫記憶和藝術,也回應了徵文提問的「你喜歡文字嗎?」——因為有些事務不可抹滅。
Thumbnail
逢過年時節,即是斷捨離的日子。 整理與告別物品令人痛苦,源自於斷捨離本身是違反人性的行為,因為擔心資源匱乏,人類擁有囤積的本能。尤其在疫情或是危急時刻囤積物資的情況更為明顯。 但對於書籍呢?不讀書既不會餓死街頭,為何對於與書告別,總是難題? 與書的斷捨離總存在一種資訊焦慮,重複詢問自己是否有讀進去些
Thumbnail
逢過年時節,即是斷捨離的日子。 整理與告別物品令人痛苦,源自於斷捨離本身是違反人性的行為,因為擔心資源匱乏,人類擁有囤積的本能。尤其在疫情或是危急時刻囤積物資的情況更為明顯。 但對於書籍呢?不讀書既不會餓死街頭,為何對於與書告別,總是難題? 與書的斷捨離總存在一種資訊焦慮,重複詢問自己是否有讀進去些
Thumbnail
工作後的最初幾年有點不習慣沒有「回家作業」填滿工餘時間,被分割的生活偶爾會不知道該做些什麼,除了前幾年準備建築師考試做題目、練手感,到最近2年佛系的等術科過關外,空餘的時間居然默默養成了閱讀習慣。
Thumbnail
工作後的最初幾年有點不習慣沒有「回家作業」填滿工餘時間,被分割的生活偶爾會不知道該做些什麼,除了前幾年準備建築師考試做題目、練手感,到最近2年佛系的等術科過關外,空餘的時間居然默默養成了閱讀習慣。
Thumbnail
     21世紀發展使文化的普及率達到高鐵一樣速度,現在人人幾乎皆識字,以前那厚到爆的大部頭書被遺忘在舊紙堆中,人們討厭又臭又長的裹腳布文章。一秒便可定網路貼文的生死(還好你還願意停留在我貼文3秒)。
Thumbnail
     21世紀發展使文化的普及率達到高鐵一樣速度,現在人人幾乎皆識字,以前那厚到爆的大部頭書被遺忘在舊紙堆中,人們討厭又臭又長的裹腳布文章。一秒便可定網路貼文的生死(還好你還願意停留在我貼文3秒)。
Thumbnail
一場本是淹水的煩心事,在社會學家的思索中,竟可以一篇篇的堆疊出所謂的物裡學。近來幾個事件,像是升等遭認定與博論高度重疊、得獎感言發表的自我膨脹,都讓作者顯得頗具爭議性。然而不影響他對於生活事物的觀察、和信手拈來大家理論的能力。 每一段爬梳的生活事件,其實就在身邊,但很多人常常沒能了解來龍去脈,也對於
Thumbnail
一場本是淹水的煩心事,在社會學家的思索中,竟可以一篇篇的堆疊出所謂的物裡學。近來幾個事件,像是升等遭認定與博論高度重疊、得獎感言發表的自我膨脹,都讓作者顯得頗具爭議性。然而不影響他對於生活事物的觀察、和信手拈來大家理論的能力。 每一段爬梳的生活事件,其實就在身邊,但很多人常常沒能了解來龍去脈,也對於
Thumbnail
從去年換工作增加通勤以來,到今年因疫情居家辦公,多了許多零碎的時間和心思閱讀不同領域的書。加上上個月在整理了書櫃之後,發現自己其實沒有太多空間可以藏(真的是字面上的藏)書,默默踏入電子書的平台,發現又是應一番天地。
Thumbnail
從去年換工作增加通勤以來,到今年因疫情居家辦公,多了許多零碎的時間和心思閱讀不同領域的書。加上上個月在整理了書櫃之後,發現自己其實沒有太多空間可以藏(真的是字面上的藏)書,默默踏入電子書的平台,發現又是應一番天地。
Thumbnail
「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的本身, 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這是一個細微的提問,存在於充斥萬物的天地循環, 那物與物之間,我們與物之間的關係什麼?
Thumbnail
「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的本身, 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這是一個細微的提問,存在於充斥萬物的天地循環, 那物與物之間,我們與物之間的關係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