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下一站會更好

2023/05/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斷捨離持續了三年,還沒做完,不過真的處理不少東西,包括書藉。斷捨離的同時,日常購物想清楚食、衣、住、行所需,自覺唯一不符合標準的還是購書這件事。雖說現今有電子書,自己每天也在網路世界裡瀏覽,但我始終是紙本的偏好者。這與跟不跟得上時代沒有關係,紙本不死是我的信念。 當年離開出版界轉業時,這個題目已跟同儕討論過了,數十年過去紙本依然活著,不是嗎?
出版: BONANZA BOOKS, NY 作者: Martin Regler 書本尺寸15.5 cm x 23.5 cm x4.5 cm,共500頁
處理書籍時,自有一套方式。其中之一是自問,我還會不會去翻閱。如果它成了書架上的裝飾品,那麼我寧願讓它對其他人有用。所以終於輪到這本《室內設計字典》(見圖)。
這本字典跟著我數十年,即便在時間的長河裡生活忙碌,我根本無暇翻閱,搬家多次都沒放手。這是當年第一份出版社工作的社裡藏書,扉頁還蓋了出版社章。那時工作的出版社,專門出有關建築、室內設計、裝潢相關的期刊和書籍。
解嚴前國外出版品都得經新聞局嚴格審察,外文書籍極其昂貴,我所處的編輯部應是該領域學子的天堂。部門除了很多英、日文專業書籍外,還訂了從業人員都讀的國際知名英文雜誌如:“Architectural Digest Magazine〞、“Interior Design Magazine”等至今乃屹立不搖的業界雜誌。
字典封底對字典內容所做的介紹
編輯部新手的工作含括編輯文稿、翻譯外文期刊內的文章、採訪室內設計案例後撰文並譯成英文等。一個文科背景的人需要處理專業術語中英轉換頗為挑戰,少不得依靠工具書。
當時中國庭院建築在浪潮上,民權東路上李祖原設計的東王漢宮即是一例。採訪完了要寫稿,光有關中國建築的專有名詞就要花些時間,再將文章轉換成英文就更難了。我們要靠著某教授的中國建築詞彙中英對照的手稿影本工作。那個年代沒有網路,一切資訊的查閱不如今日,類似這本字典的工具書很是珍貴。
後來母公司董事長的一場車禍,整個體系兵敗如山倒。出版事業更是排在前面。收攤時,主管同事們陸續離開。公告結束營業前,社裡還有期刊要出,我們要對讀者負責,工作還不能停。編輯部和設計部只剩兩三個人,我是其中一個。我以兼職完成最後兩期的出刊,因為已無法正常發薪。
最後編輯、設計部門只剩下設計部主任撐著。當年他二十七、八歲是個優秀的人,拿過金鼎獎的設計獎。一九九零年代中期,人在美國的他,陸續拿中時、聯合文學獎的新詩首獎。出書的時候,書封內頁用「左手寫詩,右手畫畫」來介紹他。這本字典就是他最後給我的兩本厚書中的一本。當時他要安排編輯部書籍的去處,如果他不給我,這本字典難逃「酒干倘賣無」的命運。我可以想見他當時的心情。
分道揚鑣之後,我們奮力奔赴各自的前程。整個職業生涯中,那段日子只是很短的一段,前後不到兩年。也許是剛出社會,也或許是那段經歷有其獨特性,記憶依然深刻。
字典內頁部分截圖
這本字典的確是一本好書,對建築與室內裝潢有興趣的,會覺得好看,雖不是彩色但那些範例圖依然饒富趣味。
前幾年自己就知道應該放手了,但始終不想送去回收或舊書店,希望找個會使用它的人收著,繼續它未來的旅程。
日前決心在臉書貼出認養公告。本以為現在的人習慣上網查資料,恐乏人問津。未曾想,貼出四小時即有人前來認養,而且是一位室內設計師。除了為字典可以繼續它的旅程感到高興外,也同時證明了紙本存在的價值。
在送走它之前,撰文留下它最後的身影,也紀念那段日子。
138會員
95內容數
人世間最無法抵擋的是時間,時間不斷的前進,微小的我們僅能以文字記錄那些過往的「時光」。美好或悲傷都是生命的印記。寫作是一種表達,一種分享,甚或是嘗試記錄那些漸漸逝去,但值得記憶的人事物。[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