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覺醒之書,帶來覺醒?|無人記得的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寂靜在對我說話的體驗之後,曾經我津津有味花很多時間捧讀、研究、思考的書籍,像是瑜珈經典、佛經、莊子,現在卻覺得它們失去了吸引力,翻了一下就放下了。
閱讀著那些字句時,我明白它們「指」的是什麼。
知識/書籍是手指,這些經典指向同一個方向。
文字寫的是第二手(或第好幾手),它們不是「體驗」。
看穿表象,文字說的、指的方向到底是什麼
文字的言外之音才是重點、才是精華。
當清楚它們指的是什麼之後,知識就不再重要了。

覺醒之書

《回到當下的旅程》書中有個故事:
有一個人,坐在一棵美麗的菩提樹下,花了數月的時間來閱讀世界上偉大的靈性著作。
一天,菩提樹開口和他講話。
「你為什麼要看有關耶穌、佛陀和奎師那的書?」樹問,「我有使你解脫的鑰匙!那些書可以使你博學,但不會使你覺醒。」
這個人著實吃了一驚。
「我不理解。」他說,既害怕又興奮。
「書裡的那些話會把你带入你的頭腦。」樹解釋說,「它們會使你的思維過程活躍,於是你會更加遠離當下時刻和生命的實相。你會把自己帶到更深的分離裡面。」
「請繼續!」他說,看上去有一絲困惑。
「如果你願意選擇和我全然地臨在,」樹說,「那麼,你的念頭會停止,過去和未來會消失。你會覺醒進入合一與生命的實相。你會明白我是化身為樹的神。藉由單純地和我全然臨在,你在書裡所尋找的一切就會顯露給你。」
這個人笑了。
「這正是這些書裡寫的。」他說,「很明顯,我就是走在正軌上。」
然後,他就繼續看他的書。
──《回到當下的旅程》第二章‧覺醒的第一步
【繼續閱讀請訂閱專題】

無人記得的愛|喬安納日記

今天腦子中像是有回音,一直跳出「無人記得的愛」。這是在哪裡讀到的呢?
是挪威探險家厄凌‧卡格(抵達三極的第一人。三極:南極、北極、珠穆朗瑪峰)在《聆聽寂靜》中的第一章標題。
更確切來說,是他讀了 Jon Fosse 詩集中的字句。於是,他寫信問詩人,句子是什麼意思? 詩人很快回覆:「某方面來說,那就是寂靜在對你說話。」
2022 年底,我彷彿聽見了寂靜在對我說話。只是,它並非透過文字,而是一種「感覺」。我從未體驗過、無以言喻的一種強烈的感覺。
我想我是自找的,我在無數的書籍、經典中,不斷地在找什麼是解脫、什麼是自由、什麼是無條件的愛。 我在 2022 年 12 月 30 日的日記中寫下:「我內在的無形寶藏。」其中之一,便是「和宇宙接通的意念,對真理、自由的渴求。」
接著,彷彿大霹靂般,一切(重)生。(或者,也可以說是一切死。或者,不生不死)。
文字無法描述我體驗了什麼,我彷彿跨入了未知的領域,只能繼續觀察。有股書寫的衝動油然而生,於是我寫下這篇文章 (也許接下來會聊聊一切從何開始、體驗到什麼),試圖寫下這個無人記得的愛。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59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喬安納日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6.3K會員
949內容數
無法自我介紹的人🌿 Podcast|拉子幸福生活、秘密頻道《安納》 🌿 YouTube |Days of Joanna 喬安納 🌿《換日線》雜誌|拉拉手環遊世界專欄 🌿方格子|喬安納:2023 年起,記錄覺醒旅程「無人記得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安納的房間 的其他內容
如果說,你有覺得累的感覺,覺得自己一直因為在努力和對抗,一種逆流的感受。 可以試著順著宇宙的流走,讓宇宙把適合你的帶給你,這種挫折與哀傷,會隨著漸漸的"順流",而轉為喜悅。
兩年前到農禪寺跨年,我抽到的籤上面寫著「萬法唯心造」,當時想,是啊,沒錯啊。然後,轉頭看到說書人的籤寫著「就算戰勝了千萬人,若是輸給了自己,那就是輸了」(大意如此),當下大笑,驚訝籤詩竟然講得如此精準。 看別人的問題總是特別清楚,不是嗎?
從小到大,我一直鬆不開「我不夠好」的信念。當我回想起這個信念時,竟然一點都沒有感覺了,像是上輩子的事,甚至感覺比上輩子更遠,沒有任何一部分的身體細胞與這句話共鳴,彷彿它與我無關了。
2022 年底,我彷彿聽見了寂靜在對我說話。 只是,它並非透過文字,而是一種「感覺」。 我從未體驗過的無以言喻。 我的世界經歷大翻轉,名符其實的天翻地覆, 跨入了未知的領域。
或許是天生的傾向,我感受世界的方式是內向直覺的,可能也是如此,我常發現徵兆,常有既視感、同時性 (巧合),也常有心想事成的經驗。夢境也時常與現實世界相互映證、影響。 我常常有個疑問,如果現實並沒有比夢境更真實,或者,現實就如夢境那麼虛幻。那麼,人類的苦,意義到底是什麼?
內在有一股從來沒有的清晰感,第一次感知到這個世界之外的什麼,第一次重新看到這個物質世界,「原來你是這個樣子啊?原來是我一直想錯了。」
如果說,你有覺得累的感覺,覺得自己一直因為在努力和對抗,一種逆流的感受。 可以試著順著宇宙的流走,讓宇宙把適合你的帶給你,這種挫折與哀傷,會隨著漸漸的"順流",而轉為喜悅。
兩年前到農禪寺跨年,我抽到的籤上面寫著「萬法唯心造」,當時想,是啊,沒錯啊。然後,轉頭看到說書人的籤寫著「就算戰勝了千萬人,若是輸給了自己,那就是輸了」(大意如此),當下大笑,驚訝籤詩竟然講得如此精準。 看別人的問題總是特別清楚,不是嗎?
從小到大,我一直鬆不開「我不夠好」的信念。當我回想起這個信念時,竟然一點都沒有感覺了,像是上輩子的事,甚至感覺比上輩子更遠,沒有任何一部分的身體細胞與這句話共鳴,彷彿它與我無關了。
2022 年底,我彷彿聽見了寂靜在對我說話。 只是,它並非透過文字,而是一種「感覺」。 我從未體驗過的無以言喻。 我的世界經歷大翻轉,名符其實的天翻地覆, 跨入了未知的領域。
或許是天生的傾向,我感受世界的方式是內向直覺的,可能也是如此,我常發現徵兆,常有既視感、同時性 (巧合),也常有心想事成的經驗。夢境也時常與現實世界相互映證、影響。 我常常有個疑問,如果現實並沒有比夢境更真實,或者,現實就如夢境那麼虛幻。那麼,人類的苦,意義到底是什麼?
內在有一股從來沒有的清晰感,第一次感知到這個世界之外的什麼,第一次重新看到這個物質世界,「原來你是這個樣子啊?原來是我一直想錯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進擊的行為科學》由行為科學專家大衛·尚塔爾(David Schonthal)和洛蘭·諾格倫(Loran Nordgren)撰寫。探討如何運用行為科學優化企業決策。從認知、數位、AI、管理、客戶和行銷六個面向,說明人類決策受情緒和認知偏誤的影響。
Thumbnail
《執行長日記》(The Diary of a CEO)由Steven Bartlett撰寫。在28歲就讓公司成功上市的他,用32"+1"項要點記錄了自己成長的過程,並從中歸納出他認為要打造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應有的四大心理支柱:掌握自我、精通敘事、確立人生哲學、熟習團隊合作。
親愛的大師,我想了解更多有關地藏經的事。裡面有許多觀念及想法,感覺似乎有點不合時宜,但讀經的時候,也明顯地有很強的能量感,身體感到舒服,我感覺經脈及氣輪都被疏通了,這是甚麼樣的原因呢?   孩子,當你下載訊息,與我們對話,文章的內容對讀者來說,也有相似的作用。佛經、聖經或是其他宗教的典範、語錄以
聲請人林家祺因為違反公證法事件,聲請憲法審查。大法官雖認民間公證人懲戒議決書係屬裁判,但聲請人未具體指摘議決書及所適用法規如何違憲,聲請顯無理由,裁定不受理。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近一個月在唸《大悲咒》、《心經》和《金剛經》,抝口的咒文現在唸得比較順了,在誦讀《心經》時,腦海偶爾也會出現之前看的《唯識》一書中,關於一切都是意識的說明,在誦讀《金剛經》時,也感覺是另一種方式說明的加強版。 雖然古典用語,不是很理解「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的意思,裡面好多句都是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讀書過程中的覺醒,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知和執迷不悟。同時也提到了對身邊人的感悟和反省,表達了對讀書所帶來的改變的感慨。
Thumbnail
此書全名為《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原動力》,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心得
Thumbnail
《進擊的行為科學》由行為科學專家大衛·尚塔爾(David Schonthal)和洛蘭·諾格倫(Loran Nordgren)撰寫。探討如何運用行為科學優化企業決策。從認知、數位、AI、管理、客戶和行銷六個面向,說明人類決策受情緒和認知偏誤的影響。
Thumbnail
《執行長日記》(The Diary of a CEO)由Steven Bartlett撰寫。在28歲就讓公司成功上市的他,用32"+1"項要點記錄了自己成長的過程,並從中歸納出他認為要打造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應有的四大心理支柱:掌握自我、精通敘事、確立人生哲學、熟習團隊合作。
親愛的大師,我想了解更多有關地藏經的事。裡面有許多觀念及想法,感覺似乎有點不合時宜,但讀經的時候,也明顯地有很強的能量感,身體感到舒服,我感覺經脈及氣輪都被疏通了,這是甚麼樣的原因呢?   孩子,當你下載訊息,與我們對話,文章的內容對讀者來說,也有相似的作用。佛經、聖經或是其他宗教的典範、語錄以
聲請人林家祺因為違反公證法事件,聲請憲法審查。大法官雖認民間公證人懲戒議決書係屬裁判,但聲請人未具體指摘議決書及所適用法規如何違憲,聲請顯無理由,裁定不受理。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近一個月在唸《大悲咒》、《心經》和《金剛經》,抝口的咒文現在唸得比較順了,在誦讀《心經》時,腦海偶爾也會出現之前看的《唯識》一書中,關於一切都是意識的說明,在誦讀《金剛經》時,也感覺是另一種方式說明的加強版。 雖然古典用語,不是很理解「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的意思,裡面好多句都是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讀書過程中的覺醒,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知和執迷不悟。同時也提到了對身邊人的感悟和反省,表達了對讀書所帶來的改變的感慨。
Thumbnail
此書全名為《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原動力》,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