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知識能支配生活

2023/02/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掌握知識的人,掌握了社會上層的話語權。
說到了話語權,有人會說那是新聞吧。但新聞與閱讀是兩種不一樣的媒介,新聞是碎片化、即時性的信息載體,它不經受邏輯的考驗,往往用情緒、煽動的詞彙去影響受眾,它的效果也往往比較短期,而且用的不好容易被反噬,現在的網路媒體更是變本加厲,伴著喜好推薦越來越極端;閱讀不一樣,書本300頁以上的架構,需要有邏輯體系支撐,是作者與讀者在理性切磋,這種理性的堆疊,隨著閱讀相關書籍的多寡,切磋的更激烈也越堅固。
因此一個社會的出版品,可以窺見一個社會的文化整體水平。
所以我覺得這樣說算是客觀吧,能舉辦一次有包容、多元化的書展,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這是社會文化軟實力的一次展示,赤裸裸地展示。當人們有疑問卻沒辦法在這樣的展覽裡找到答案,或是反證,那可能就說明了這是一個知識黑洞。
是這個社會所漠視的事情,也是一個指責這個民族的重大切入點。
這也是我書展的第一站都會到獨立書店聯盟的原因,看看想想現在哪些思想在萌芽,也還有什麼面向是這一段時間所忽略的。當然也提醒自己,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來自教育與意識形態的束縛,總是會盲點,這也是寫作與人交流、紀錄的初衷。話說回來,這幾年獨立書店這攤位看下來,感覺最深刻的主題是土地關懷,不只是對於台灣人與土地的思考,還有世界許許多多被台灣所漠視的國家地區。
像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故鄉。
那真是一片魔幻的地方,拉美人說的"哪裡越是富到不能再富,哪裡就越是窮到不能再窮"的土地。烏拉圭作家、記者加萊亞諾的《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寫於1970年代,那時右翼軍事獨裁席捲了拉美,這本書讓作者被通緝,這本書的讀者也要把它裹在嬰兒尿布里東躲西藏。
因為這本書揭露了整個拉美“被掠奪的歷史”,被官方所掩蓋和篡改的歷史。
例如1650年在安第斯平原上盛產白銀的城市,波托西,它在建城之後的28年,人口就超過了歐洲的馬德里、羅馬和巴黎,巔峰時擁有36座裝飾豪華的教堂、眾多的賭場和14所舞蹈學校。但銀礦枯竭之後,整整5000座銀礦,那是歐洲白銀儲量的三倍,西班牙人就拍拍屁股走人,留下失去生活支柱的當地人,原本的生活方式也被破壞殆盡。
如今,波托西的人口剩下全盛時期的三分之一,是玻利維亞這個窮國最貧窮的城市。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直到現代。加萊亞諾說過,“對那些將歷史看作一部競爭史的人來講,拉丁美洲的貧窮和落後就是在競爭中失敗的結果。我們失敗了,別人勝利了。但實際上,只是因為我們失敗了,他們才獲勝。”
就是這樣的奇幻歷史,拉丁美洲滋養了一批天才作家。
會在這裡談拉丁美洲有點離題了,但也算是有扣到越完整的知識體系才越會發掘出所謂的真相。課本上總是在讚揚西方資本主義,卻很少提到世界所謂的進步是用什麼換來的,而如果要持續發展,又需要拿什麼來交換。這世界往往是勝利者在書寫,但別忘了真正大部分的是哪些人。
原本想繼續聊聊女權發展的過去,但篇幅似乎有些太長了,就留著下次再聊吧。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238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呼嵐散文雜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69會員
158內容數
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 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 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