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給貧窮國家建設基礎設備是無用的《繁榮的悖論》

2020/04/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本是我在清明連假期間,完全沒出門時期看的其中一本書,也是當中我最推薦的一本。書名乍看之下很硬,但其實內容並不難,甚至讓我收穫不少。
這本書在作者自述下是給以下4種族群為目標讀者的書:
  1. 努力為世界消除貧窮的人。
  2. 想在新興市場建立成功事業的投資者、創新者、創業者。
  3. 想要制定政策以促進本國發展的政策制定者。
  4. 愈來愈感到希望破滅的年輕人,他們覺得這個世界似乎缺乏讓他們大顯身手的機會。
或許你不屬於上述的其中一種,但我覺得任何對商業領域感興趣的人,都應該好好閱讀這本書。
我們常常會有一種迷思,認為要讓一個貧窮的國家富庶發達起來,最能做的就是先幫助他們建立基本建設,或是要有公正、公開、良好的法律制度,才能吸引國外投資者等等,但是這本書完全顛覆你的這種迷思。
如果光是靠制度就有用的話,那我們每年投入數十億美元在這些貧窮的國家,協助他們改革、幫助他們建設,為什麼過了十年,他們依舊在原地踏步?
提一個世界強權美國的鄰居「墨西哥」來說,他有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且和44個國家簽署了12項的自由貿易協定,更包括許多歐盟國家。再加上他隔壁就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美國,具有許多優勢。
更別提勞動生產力和多數的經濟大國相當,墨西哥人在工時上更是全球第一(南韓第二,要說他們不勤奮,那絕對說不通),工業和製造業相當發達,有穩定的總體經境環境,但是為什麼墨西哥仍無法普遍的繁榮起來?
這起因於墨西哥依賴的是效率性創新。何謂效率性創新,這邊就要將創新總共分為3項來依序向各位說明。

持續性創新

改進市場上現有的方案,這類創新通常是鎖定需要更好的產品或服務的顧客。例如汽車產業時常會改良販售的汽車車款,以提高銷售量。

效率性創新

讓公司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根本的商業模式和產品鎖定的目標客群維持不變,但是降低公司成本。像是將製造iphone的工廠移至人力成本較低的中國。

創造市場的創新

這也是本書最主要的核心概念,顧名思義就是創造新市場,但不是任何新市場,那個新市場是服務無產品可買的顧客,或是基於多種原因而負擔不起或無法取得既有產品的顧客。
回到墨西哥的問題上,該國就是過度依賴效率性創新,許多大型的國外企業,尤其是美國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紛紛將工廠移至墨西哥生產,但是這很容易促使一旦政治有所改變,或是墨西哥自身的人力成本提高,這些企業又會將工廠移至成本更低的國家,像是川普之前的貿易協定,促使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在2018年宣布要在2020年將重型貨車的生產從墨西哥移到美國的密西根州。

創造市場的創新就能避免這樣狀況發生。

這種創新是鎖定零消費的方式呈現,像是1990年代末時,伊布拉欣第一次萌生要在非洲建立一家行動電話公司,當時大家都說他瘋了,因為那裏的人從沒用過電話,更別提行動電話,且非洲極其貧困、缺乏基礎設施、政府的脆弱性、缺乏用水、醫療和教育等等。
但是他沒有放棄,他在沒有電力的地方自己供電,在沒有後勤物流的地方自己開發後勤物流,在沒有教育或醫療的地方自己培訓員工,在沒有道路的地方自己開拓臨時道路。
最終他成功了,在薩哈拉以南的非洲從頭開發了一間電信網路公司Celtel。
這就是創造市場的創新不同之處,它改變了這個國家的環境,提升就業率,甚至建立了基礎建設、提升人民的教育程度,靠著企業自身主動拉進許多制度及非營利組織或外人想協助都辦不到的事情,這就是國家能夠變得繁榮最主要的原因。
這本書我給予極高的評價,主因於他顛覆了我很多想法,這裡再舉例像是我每個月固定捐款至非營利組織去非洲開挖水井,但是在書內作者表示這根本就是沒用的,因為水井就算成功建造了,當地居民也沒有餘力去負擔水井壞掉後的維修費用,等於那座水井就沒用了。我看完這段真的是非常震驚,所以我1年多來捐給這個組織、期待能讓這些國家的居民過更好的生活,只是我的一廂情願嗎?
回到剛剛提到的高評價,另一部分我覺得這本書對資本主義是很支持的,這點或許對部分社會派的人士來說不甚認同吧,因為企業發展過大對這個國家而言,並不一定是好事,尤其看看現在美國的幾家大型企業,但這又都無法反駁當初若不是這些企業,恐怕美國也無法發展的如此快速且繁榮。
另外還有一點,書內提了好幾次我們臺灣的事情,包括我們最初專注為小島上的800萬人口開發紡織、加工食品等簡單產品,但不久就放眼海外世界,促使臺灣的繁榮。這真的很讓人開心,儘管我們只是一個小島國,但能在這位商業領域頗負盛名的作者書內出現,好讓人感動啊。

✨喜歡我的文可以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順手幫我拍手五下,支持我持續分享好書,謝謝你↓↓↓↓↓
154會員
165內容數
熱愛閱讀,現創作內容為:讀後心得、投資理財、課程心得及原創長篇小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