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過去與未來之間:政治思考的八場習練》我們為何而行動?

瑰琦
發佈於書瑰
2023/01/0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在看不清面對的敵人為何物,就妄想與它一戰。我想這是鄂蘭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嘗試告訴讀者們的事情。
《過去與未來之間》是一本完整講述鄂蘭思考如今傳統斷裂的現況的發生究竟從何開始,又是怎麼發生的以及部分直到當代依然尚未解決或者還沒被發現的社會問題,像是教育或者大眾文化對傳統藝術的威脅等,並且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帶著讀者們思考的一本書,本書相對給一般不常接觸這種思想類型或哲學類型的讀者來說是有難度的,但依然非常推薦,如果你真的想知道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政治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這是非常沉痛的警告,但人們並未認真的看待這件事情,因為就連高等教育的人才,諸如學者,在台灣都在汲汲營營地生存著,沒有時間、沒有精力面對這樣的危機。
不難發現在的連鎖書店中馬克思或尼采的書被一再翻譯或以此做主題撰寫、出版,也就表示即使是在當代還是有不少讀者認為他們的學說或思想能帶給當代的他們指引或救贖,但鄂蘭在本書很明確地指出人是從這裡開始宣示並背離過去的權威與傳統,這會變得非常危險的原因是,這三個思想家將感官與行動帶入思想之中,但行動的最後是沒有任何人可預期的終點,人們會變得幸福與否跟行動本身毫無關係,卻驅使著人們前仆後繼的開始行動而缺乏行動前的思考,公共和私人的領域相互影響,所以不難看見我們個人的行動也受到這樣的學說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舉個例吧:現在市面上有太多太多成功學或者告訴你該如何致富,其實所有的步驟與教程,只是模仿或者讓我們回歸傳統斷裂之前的那種有紀律的生活。
對於個人而言,我們現在追求、想要取得的依然是過去傳統定義下的成功,但因為斷裂的社會和嚴峻的經濟以及新自由主義的放任顯得更加困難,且消費社會的興起更彰顯了人們日常生活的空洞和無意義,老師平常在課堂中時常而提面命的就是:平庸之惡,其溫床來自於寂寞、人與人的疏離以及缺乏更高的人生意義。
在第六章的時候鄂蘭也指出社會需要文化,它把文化物估價、貶值為社會商品,並且為了自身的自私目的而使用、濫用它們,但社會並不「消費」它們。這與《消費社會》的「浪費」是相同的概念,因為社會大眾透過浪費他們來表現他們的優越感,其中消費社會的重點是在於需要商品存在並且需要摧毀物本身的有用性,使物在被破壞中超越、進化,也就是說在這個範疇之下,我們知道這兩者說法都同意物或文化在生產的過程中被打碎重組成為新的東西,尤其是媒體已經習慣斷章取義和製造迷因,所有政治的、歷史的和文化的訊息都轉化為這些破碎的符號充斥在日常,佔據人們的注意力,去脈絡化政治的、歷史的意義,當產生討論之後,無知的人用言論自由或喜好不同等理由一言以蔽之其不合理性與迴避他內在的無知。
消費社會的發展是否也一同造就了極權主義的滋長?在葉浩老師的演講之後可以清楚地知道,現在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其在國際間的擴張,是歐美國家依仗新自由主義的方針和綏靖所造成,展開來說就是基於資本主義和經濟利益為政策導向,讓歐美國家必須得面對這頭他們放任成長的獅子呲牙咧嘴,我們究竟是如何消費自由並使其的意義開始模糊?但在這個問題要討論之前,必須要釐清新自由主義與消費社會,雖然有所關聯但真的能互相表述嗎?自由主義的齊頭式平等忽略了社會結構的問題,社會富裕和進步,也就是說對日益增加的個人與集體財產的擁有其危害也更加嚴重,因為科技進步給集體環境的破壞,以及因為科技進步帶來的生產過剩並導致消費結構本身給集體社會帶來的破壞。消費社會最主要的代價在於引起大眾的普遍不安全感,由於在這個社會中生存必須消耗而不是生產,因為財富地位名聲的流通,對於個人而言,他無法長期佔有這些外在名聲,也就沒辦法利用這些東西去浪費的同時,個人會更專注在個人的成就而不是公共利益,這也造成了當代整體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所以當極權主義透過其生產的商品滲透進民主國家,我們會因為機會成本的效益而忽略他們是從哪裡製造,像是華為、像是小米這種極有可能具有潛在資安危機的品牌,更不用說那些用商業手段併購歐美本土品牌隨之而來的風險,就是中國用這樣的方式取得歐美的技術或者使用這些品牌進行合法但對歐美非常危險的商業行動,或者藉由市場優勢對國外品牌實施情緒勒索,這是消費社會所造成的嗎?很顯然是的,是因為人們對符號沒有過多的戒心,認為他們只是符號,不會因為生產這些符號的人變了就變的邪惡和極端,我們忽略了這些經濟結果背後的象徵意義或者說這些政治意義;而另外一個原因在於,這個過程裡的確符合經濟學效益和一切合法,這似乎是新自由主義期望看見的局面,同時忽視了另一面的黑暗與危機。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一步步的改變這個現有的社會呢?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知識的全貌,也不是所有人都視知識本身為目的。即使提高了閱讀量,每個人都接觸哲學思想類的知識,這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好嗎?消費所做的選擇到底有沒有辦法幫助我們通往更好的或世界?「選擇」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大?終究還是要回到我們頭皮底下的那顆腦袋,我們究竟是如何思考的?怎樣思考才是有意義的思考?還是要慶幸我們依舊擁有遺產,以及現在的世界正在鼓勵閱讀,因為要追尋成功人士的路徑的第一步就是閱讀,人的美妙之處就是其本身就是一齣盛大的悲劇,落幕時總會有些許意義的殘渣給予後世,不論是好是壞。
持續閱讀、保持思考
我們下一本書再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6會員
94內容數
👠 時尚開始的研究生 📚 影劇翻書雜談 | 🎵 流行隨筆對話集 🔍「持續閱讀,保持思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