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 2018.04.03《三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三體》劉慈欣
評等:★★★★★

內容概述

《三體I》:人類對太空發射的信號,被四光年以外的三體(外星)文明截獲,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的第一次對話,兩個文明從此開始了博弈與較量,揭幕地球已經和即將面臨的存亡威脅…
《三體II:黑暗森林》:關於人類在三體艦隊入侵前的對抗準備與自我衝突。此時地球人已處於三體智子全面監視和封鎖基礎物理學發展的困境,唯有利用三體人思維透明、沒有計謀概念的缺陷,精選出四位「面壁人」全權獨立策劃對三體人的反擊,玩世不恭的羅輯莫名奇妙地成為其中之一…
圖片來源:電影《A.I.人工智慧》
三體人自始至終沒有直接出現在小說中,只有根據紀錄與對話的揣測:外表覆蓋全反射鏡面,透過鏡面反射光線交流,思維透明所以沒有欺騙的概念。
《三體III:死神永生》:本書以地球人類程心的一生為主線,繼威懾建立後的人類歷史進行了續寫,進一步揭示了宇宙黑暗森林狀態的真正面目…
--內容概述節選自維基百科

(一)從中國到西方

圖片來源:電影《孔子:決戰春秋》
……這骷髏站立著,那姿勢很是優雅高貴,一隻手抬到下顎,似乎在撫摸著那已不存在的鬍鬚,他的頭微仰,彷彿在向天地發問。
「那是孔子。」墨子指著那個方向說,「他認為,一切都要合乎禮,宇宙萬物都不例外。他於是創造了一套宇宙的禮法系統,企圖據此預測太陽的運行。」
--《三體I》
我很喜歡《三體I》裡面穿插古人的橋段,光看目錄,還有幾分文史書籍的樣子,而不像科幻小說,頭幾個章節還是文革時期,這樣的安排,對我這個文科畢業、做資訊工作的人很有吸引力啊!
葉文潔在紅岸基地向三體星球發射訊息
故事起源於葉文潔在文革時期,見證瘋狂殘暴的時代,經歷喪父、背叛、親情破裂等(大陸稱之為傷痕文學),被發配期間獲得《寂靜的春天》,閱讀後開始思考人類的本質。她的經歷與遠見讓她走向對人類絕望的偏激,最終在機緣下決定讓更高等的外星文明(三體)介入,處理地球的問題。
粉絲為葉文潔創作的歌曲(非常好聽)。這個角色對人類判了死刑,卻在結尾時向下一代洩漏了一線生機,她是否對人類、三體或宇宙有新的改觀並沒有直接透漏。  https://youtu.be/_NbjJCj9RPM
葉文潔在結識了有相同見解的伊文斯後,他們擴大了具體的行動,為了招募更多對人類失望的精英同志、幫助三體人順利地接收地球,建立了名為《三體》的實境遊戲。
由地球叛軍製作的三体遊戲入口,網站被書迷實現了,可以點擊連結進去。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於三體
三體世界有三個質量差不多的「太陽」,根據牛頓運動定律,這三個太陽的運動軌跡是完全不可預測的,所以三體文明隨時面臨毀滅式的自然災害,且其生存的行星質量太小,最終會產生坍縮毀滅,因此宇宙移民是唯一的選擇。
眾多著名的歷史人物出現在模擬三體文明的遊戲中,為三體文明進行演繹,也是為我們地球人(讀者)以較為熟悉的方式進行說明。
由東方的人物開始,伏羲的八卦、周文王的易經、孔子的禮法、墨子的工藝模型…,接著加入西方人物,哥白尼、伽利略和總想燒死異端邪說的教皇…,作者如果不是對中西方的歷史有一定程度的熟悉與理解,是無法建構這樣一場跨越時空的科學對話。
類似的概念有點像網民為古人創辦FB帳號,根據紀錄揣測性格,讓他們進行對話。 
劉慈欣(《三體》的作者)將古人的特色運用得很恰當,連接了古今中外對宇宙的探索,也讓科幻小說染上了中國色彩。
幽靈倒數計時的盡頭究竟是什麼?
此外,在第一集中還有很多懸疑的手法,在解釋外星文明干預之前,一切的不合理事件都像是神蹟與魔法,知名科學家陸續自殺、參與調查陷入瓶頸、主角眼球上的倒計時昭示性命的威脅。這些元素都是很吸引閱讀的引子,我就不贅述破壞閱讀體驗了。

(二)從微觀到宏觀

人物被抽離之後所剩下的資訊是多麼的枯燥……一千人死於洪水是新聞,一個孩子在池塘溺斃是悲劇。
--《時間的女兒》
宏觀容易讓我們清楚事件的脈絡與影響(eg: 教科書),卻缺乏溫度,所以作品為了投影情感、增加立體感,則多採用微觀的方式,對大時代中的大小人物進行細膩的側寫(eg: 軍師聯盟、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悲慘世界)。
劉慈欣則是不斷穿插兩種模式。先談談兩個羅輯和程心這兩個角色吧,儘管兩個人的生存時間幅度都很長,作者對他們的聚焦卻是不同的。
羅輯像是個被拘禁在天文台的學者,被迫坐上了面壁人的位置,沒有太多的援助,只能觀望無遠弗屆的夜空自行推導,後期成為執劍人(地球的守護者),他的目光更是只放在望遠鏡中的三體星球。他的客觀視界狹窄,但他面臨的課題、提出的疑問,都是長遠而正確的大方向。
而程心的時間線綿長,跳躍在每一個至關重要的截點上,參與其中也關注大眾的反應。她看羅輯反覆地被人類追捧,又被唾棄;在恐懼時代成為希望,又在後世的和平時代成為威脅。她則不斷在未來見證,自己當年試圖延續人類生命、降低衝突的種種決定,是如何掐斷一線生機。
羅輯的形象由救世主變成了騙子,再成了救世主、不可理喻的暴君、戰士們的精神領袖,而他自始都沒有理會這些反覆無常評價,只是專注於自己的目標。
小說裡的眾多角色都在自己的視野限制中推算未來,眼下決斷的理由幾乎都充分而合理,當時間不斷延長,才慢慢揭露蝴蝶效應掀起的漣漪有多長遠、巨幅,究竟是將人類的存亡往前推進或是拖住了多少年。
回頭自省,我們正在或曾經轉變哪些歷史人物評價?新的評價夠公正客觀嗎?(我不想引起政治筆戰就不點名啦,可以代入的可能也不算少,優酷節目《曉說》16:20有提及幾個英美人物做對應,大家可以參考。)
我們看著結果批評前人,是否忽略了他的侷限,在頌揚現世人物時,又是否有足夠的遠見預測多年後的影響?我們嗤笑三體故事中凡人的庸俗、程心的目光短淺,又是否落入了相同的盲區:站在宏觀(全知)的立場,進行微觀(狹隘而主觀)的批判?
宇宙長河是個天文數字,人類幾個世紀的距離,真的是夠遠的觀測點嗎?

(三)從獸性到人性

在舊石器時代的尾聲,克羅馬儂人對尼安德塔人進行了人類史上第一椿大規模的種族屠殺。
--《失控的進步:復活節島的最後一棵樹是怎樣倒下的》
人類學家隆納萊特認為,現代人類或許夾帶著隱性的屠殺基因,它讓我們贏得競爭,卻走向一次獵殺兩百頭長毛象的失控進步、消耗自身的未來資源。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史蒂芬.霍金也說過類似這樣的話:「人類掠奪的特性,讓我們在天擇的法則下走向繁盛,卻也帶領我們走向滅亡。」
他們的話或許都暗示,人類長存的下一階段,是邁向更崇高、溫和的道德觀。
圖片來源:《X戰警系列:X教授與萬磁王的正義論 | 超級歪電影院》
但在《三體》的時空背景,地球人面臨關乎物種的生存危機,還值得優先考慮道德問題嗎?維德近乎是個理性的瘋子,為了達成計劃的目的可以毫不猶豫地殺害同僚,自組軍隊向阻止他前進的全體(多數)人類開戰,儘管他的基礎目地是建立在延續人類香火上(而且有效),做法卻不異於在人類史上多加一筆血色。他的殘酷是人類生存的良方,可不也是當年讓葉文潔心驚、招來三體人的原因之一嗎?
程心則永遠握著良知的底線,時刻考慮『現在的』整體人類。維德與她有過爭論:「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程心說:「我選擇人性。」
「前進!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書迷畫的維德形象
程心擁有崇高的道德精神,在《三體》裡卻一再成為絆腳石;但如維德為了生存而放棄人性,我們又與野獸何異?可以稱為危機的時刻比比皆是,我們有無數理由延遲自我昇華。
我曾懷疑羅輯、維德這些曾經掌握大局的人為什麼會對程心這個程咬金保持一定的敬意,且將她一再推向未來(去扼殺更遠的未來)?或許他們也覺得自己的做法無法讓人類永續長存,或許他們希望自己犧牲奉獻的對象是個無私的人,如果真有宇宙的田園時代,應屬程心這樣有偉大情操之人,終結無止境的殺伐。
(也不排除劉慈欣只是想要個反差的人物代表啦!)

(四)從宇宙到地球

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類不應主動尋找他們,應盡一切努力避免與他們接觸。否則可能會帶來一場災難……如果外星人拜訪我們,我認為結果可能與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當年踏足美洲大陸類似。那對當地印第安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跟隨史蒂芬.霍金進入宇宙》
在羅輯掐著兩個世界的命脈的期間,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開啟了一段友好的文化交流,直到小說第三部的1/4段,地球對三體失去了威嚇作用,三體人才直接入侵地球,描述入侵的情節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有幾分相似。
除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例子,《曉說第138期》中舉了多個人類史上兩個文明接觸的案例(這些文明無所謂孰優孰劣,武裝發展不應該是文明高低的唯一指標),或帶來文化交流,或帶來慘痛的代價。《曉說第139期》則討論資本主義就是一種文明,它的發展與擴張都是力求生存,這兩段的舉例非常值得一看。
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
儘管劉慈欣說這個黑暗森林法則並不嚴謹,但卻實是很值得警惕。
黑暗森林法則的前提之一「猜疑鏈」:兩個個體在沒交流前互相猜疑……使得兩文明無法形成共識。《三體》中認為即時地溝通可以化解猜疑鏈,所以不適用於地球上;但其實現實人類之間的溝通包含了難以預測的詐欺和隱瞞,依舊可能形成無限迴圈。宇宙間的文明是如此,地球上的文明是如此,國家之間是如此,人與人之間又何嘗不是力求生存的競爭個體?我期望人類在求存的同時保有道德底線,友好交流更勝於趕盡殺絕,但也別輕信世間一切都抱持善意。
如果把台灣和大陸的現況比擬作三體與地球也是挺有意思的,在軍備與經濟等方面可以互相牽制抗衡的情況下,兩方是可以進行友好的互動與文化交流的,當平衡一旦瓦解就只剩下彼此的善意來支撐和平了。
「我心目中的《三體》就是這個樣」--劉慈欣評論網友的致敬作品《水滴.黑暗森林》。該作品雖然沒有震撼的爆破畫面,但從微觀到宏觀的畫面推進很有三體的風格,電子錄音的訊息除了三體內文,還包含了真實世界關於宇宙科學的相關紀錄。 https://www.youtube.com/embed/wRxZVi40owE

(五)其他

雜談說說《三體》除了文史哲的投影,還有很多很精采的想像力,脫水、智子、裸露的思維、水滴、魔法師、三個童話故事、一張小紙片,每一個都是很令人驚豔的想法、轉折,為了避免太破壞閱讀體驗,就不細談了。科學上也是諸多理論,我沒法判斷正確性與嚴謹性,但個個都煞有其事,在科幻小說界裡也是有硬科幻的崇高地位。
缺點方面大概就是文筆很普通,敘述就很不怎地,在角色的創作上也缺乏區別度,角色的特色不是幾句形容詞可以帶出的,包含講話的句子、方式、動作要令讀者有所感才行,否則遮掉名字,是誰都差不多。
另外,個人覺得作品流露出劉慈欣不算輕的性別刻板印象(雖然他本人並不承認),傳統而標準的男女性形象,再沒有別的了,或許這也是造成角色塑造扁平的問題之一。
不過《三體》探討的議題已經夠包山包海的了,人類在這系列中也近乎是一個整體而無關性別,文筆與角色的缺陷並不會降低多少它的價值,在我心中已經是一部曠世巨作了。
最後以我最愛的梵谷星空做結,相信劉慈欣也是喜愛這幅畫的,才有星空這般詩意結尾;做個釣魚,希望認真看我心得的你們能去翻看書籍:星空是全作最大的驚豔
#rae_read #三體 #科幻 #劉慈欣
avatar-img
5會員
79內容數
我浪費的時間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ae 瑞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五星評價 ★☆☆☆☆ ★★☆☆☆ ★★★☆☆ ★★★★☆ ★★★★★
《刺蝟的優雅》妙莉葉.芭貝里:★★☆☆☆ 小說不如預期中的好看,書名稱做刺蝟的優雅,兩個主人翁的文詞卻讓我感受不到簡單的高雅。補看電影版,小女孩的演繹感覺完全不同,小屁孩的感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觀察入微、觀點獨特、鬼靈精怪的各項優點,在文字與翻譯上,或許真有文化隔閡或誤區。
《貝納德的墮落》泰絲.格里森:★★★★☆ 首先我想為這本小說分類一下。與其說是推理小說,不如將它歸於懸疑小說來得好,儘管故事假設得合情合理,對於細節部分的推理卻不完善,沒有交代前面幾位死者的被害手法,也沒有明確點出黑市交易的手法,畢竟本書是以女醫生的角度切入,而非警察或偵探。
《我是老鼠!》菲力普•普曼:★★★★☆ 深夜,一個身穿童僕制服的神祕小男孩來到老夫婦家。小男孩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老鼠,他喜歡啃木頭、不會用刀叉、不知道從何而來,也不知道父母是誰。
五星評價 ★☆☆☆☆ ★★☆☆☆ ★★★☆☆ ★★★★☆ ★★★★★
《刺蝟的優雅》妙莉葉.芭貝里:★★☆☆☆ 小說不如預期中的好看,書名稱做刺蝟的優雅,兩個主人翁的文詞卻讓我感受不到簡單的高雅。補看電影版,小女孩的演繹感覺完全不同,小屁孩的感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觀察入微、觀點獨特、鬼靈精怪的各項優點,在文字與翻譯上,或許真有文化隔閡或誤區。
《貝納德的墮落》泰絲.格里森:★★★★☆ 首先我想為這本小說分類一下。與其說是推理小說,不如將它歸於懸疑小說來得好,儘管故事假設得合情合理,對於細節部分的推理卻不完善,沒有交代前面幾位死者的被害手法,也沒有明確點出黑市交易的手法,畢竟本書是以女醫生的角度切入,而非警察或偵探。
《我是老鼠!》菲力普•普曼:★★★★☆ 深夜,一個身穿童僕制服的神祕小男孩來到老夫婦家。小男孩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老鼠,他喜歡啃木頭、不會用刀叉、不知道從何而來,也不知道父母是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是我年初談天時發想的思緒,時值《三體》被網飛改編影集,當時接連看電影《接觸未來》的評點和《流浪地球》的評點(與三體同樣作者),加上韓國科普書《電影中的有趣科學》提及,深感《接觸未來》與《三體》兩個作品都是劃時代的鉅作
Thumbnail
我因為科幻小說與同名影集《三體》所以閱覽這本瑞秋.卡森所著1962年已問世的經典,我想分享一些小心得。 本書是世界性的,美國或其他國家現今的環保署可說是因為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改善致使生態搖搖欲墜的政策,下定決心訂下影響國家大方向的規則,儘管還是跟不上人類製造...
Thumbnail
編按︰本篇文章純熟鳩up。概念起源於2019年下旬,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感覺就如《三體》故事描述和預言的一樣,恰巧作者因為身處的政治立場不得不以政治正確的態度表明自身立場。遂萌生起一個「不如老屈佢係背後中心思想指導者」之類的,後來因為覺得想法太荒謬,擱下數年。最近《三體》影集上映,恰巧想說,趁一
最近相當著迷於這套科幻小說~三體。作者是劉慈欣。他已經是小說界的名人,所以無需多加介紹,應該有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的作品。 這部小說已成為我睡前必讀的書籍,卻也是常常造成我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即便好像入睡了,卻又好像在夢境裡迂迴著那些書中的場景,就這樣半睡半醒的過了一整夜......。似乎對三體的故
Thumbnail
雖然是影集出了才開始看書, 但書中所包含的概念卻比影集更具啟發性, 相當吸引人的第一集。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去年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繁中版出版,英文譯本在2015年榮獲雨果獎最佳小說獎。 建議孩子有機會可多閱讀科幻小說,因為那是結合科技與文學的產出作品。我認為,《三體》帶給讀者三項寫作省思。 一、以科學實徵角度,創作文學的細節 二、生命哲學的體現,是文學創作的本質 三、創造性思維是寫作的人性基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評論了《三體》影集版中對小說故事內容的展現,探討了人性部分在影集中被濃縮或刪掉的情況,以及影集對三體文明的呈現方式。作者提到在影集中,人物的年輕時光拍出來,但晚年加戲過多,且對三體文明的呈現偏幼稚。另外也指出小說中的人物處於不同環境,但共同為了未來影響整個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的發展,而影集將這些人凝聚成科學家救世小隊,讓故事格局變小。最後,作者建議觀影者不論對影集的感受如何,都建議去閱讀原著小說。
Thumbnail
在看《#3體/#3BodyProblem 》 沒人覺得開局似《#天地雄心》嗎? 中國東北衛星📡vs 香港電訊衛星📡! 頂尖物理學家vs 世界未來領袖,不停慘死 查案的王漢斌vs黃秋生 末期癌症Alex Sharp vs 呂米高 3體Netflix是2022年拍攝、 原著小說《三體》
Thumbnail
科幻影集《3體》(Three Body Problem)未上線就引發大量討論,影集改編自中國作家劉慈欣的暢銷小說三部曲《三體》、《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在沒看過小說的背景下,單看影集,是令人滿容易一口氣追完8集的科幻影集。
Thumbnail
昨天看了「三體」,這才發現「三體」指的是「三個太陽」,在這種生存條件下所發展出來的文明當然是常常經歷到由毀壞到重生的過程,後來他們聽到了地球人的邀請訊息,接著就起程往地球了。 這個地球人也很好笑,他是個中國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經歷父親被打死在批鬥台上,而母親當眾撇清關係的人倫悲劇,在那樣一個時代氛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是我年初談天時發想的思緒,時值《三體》被網飛改編影集,當時接連看電影《接觸未來》的評點和《流浪地球》的評點(與三體同樣作者),加上韓國科普書《電影中的有趣科學》提及,深感《接觸未來》與《三體》兩個作品都是劃時代的鉅作
Thumbnail
我因為科幻小說與同名影集《三體》所以閱覽這本瑞秋.卡森所著1962年已問世的經典,我想分享一些小心得。 本書是世界性的,美國或其他國家現今的環保署可說是因為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改善致使生態搖搖欲墜的政策,下定決心訂下影響國家大方向的規則,儘管還是跟不上人類製造...
Thumbnail
編按︰本篇文章純熟鳩up。概念起源於2019年下旬,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感覺就如《三體》故事描述和預言的一樣,恰巧作者因為身處的政治立場不得不以政治正確的態度表明自身立場。遂萌生起一個「不如老屈佢係背後中心思想指導者」之類的,後來因為覺得想法太荒謬,擱下數年。最近《三體》影集上映,恰巧想說,趁一
最近相當著迷於這套科幻小說~三體。作者是劉慈欣。他已經是小說界的名人,所以無需多加介紹,應該有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的作品。 這部小說已成為我睡前必讀的書籍,卻也是常常造成我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即便好像入睡了,卻又好像在夢境裡迂迴著那些書中的場景,就這樣半睡半醒的過了一整夜......。似乎對三體的故
Thumbnail
雖然是影集出了才開始看書, 但書中所包含的概念卻比影集更具啟發性, 相當吸引人的第一集。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去年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繁中版出版,英文譯本在2015年榮獲雨果獎最佳小說獎。 建議孩子有機會可多閱讀科幻小說,因為那是結合科技與文學的產出作品。我認為,《三體》帶給讀者三項寫作省思。 一、以科學實徵角度,創作文學的細節 二、生命哲學的體現,是文學創作的本質 三、創造性思維是寫作的人性基礎:
Thumbnail
這篇文章評論了《三體》影集版中對小說故事內容的展現,探討了人性部分在影集中被濃縮或刪掉的情況,以及影集對三體文明的呈現方式。作者提到在影集中,人物的年輕時光拍出來,但晚年加戲過多,且對三體文明的呈現偏幼稚。另外也指出小說中的人物處於不同環境,但共同為了未來影響整個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的發展,而影集將這些人凝聚成科學家救世小隊,讓故事格局變小。最後,作者建議觀影者不論對影集的感受如何,都建議去閱讀原著小說。
Thumbnail
在看《#3體/#3BodyProblem 》 沒人覺得開局似《#天地雄心》嗎? 中國東北衛星📡vs 香港電訊衛星📡! 頂尖物理學家vs 世界未來領袖,不停慘死 查案的王漢斌vs黃秋生 末期癌症Alex Sharp vs 呂米高 3體Netflix是2022年拍攝、 原著小說《三體》
Thumbnail
科幻影集《3體》(Three Body Problem)未上線就引發大量討論,影集改編自中國作家劉慈欣的暢銷小說三部曲《三體》、《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在沒看過小說的背景下,單看影集,是令人滿容易一口氣追完8集的科幻影集。
Thumbnail
昨天看了「三體」,這才發現「三體」指的是「三個太陽」,在這種生存條件下所發展出來的文明當然是常常經歷到由毀壞到重生的過程,後來他們聽到了地球人的邀請訊息,接著就起程往地球了。 這個地球人也很好笑,他是個中國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經歷父親被打死在批鬥台上,而母親當眾撇清關係的人倫悲劇,在那樣一個時代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