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未來的讀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跟你分享,我剛讀「給未來的讀者」,讀到一半的心得

坦白說,這本書有別於其他書,比較像是跟你分享閱讀是怎麼樣的型態及感受,沒有所謂工具或是目的,像是純粹跟你對話的感覺。

以前我第一次跟表姐借書:「達文西密碼」,因為這本書很火紅,想看很久了,但沒有錢可以買書,當借到這一本書,我似乎進入廢寢忘食的狀態,不管是車上、吃飯中的時時刻刻都在看達文西密碼,似乎很入戲,而且想趕快還書給表姐。

結果三天讀完了達文西密碼。

現在,我似乎沒有這種迫切需求,準確來說是,我似乎把時間都填滿了,像是活動、講座、娛樂等就已經排滿滿,看似充實,但缺少了給自己的休息空間,我對休息的定義不是滑手機,準確來說是,自我獨處時光。

唯有閱讀,才能感受到充實,而且,閱讀則是一個人獨處。

或許太久沒閱讀,很久沒有進入隔絕世界之外的狀態,現在閱讀這本書,讀到一半,閉眼時進入很平靜的狀態,甚至播放著跑馬燈閃過腦海,反覆重複著作者與我的對話,嗯,或許這就是閱讀的樂趣吧,沒有任何目的、功利,只有以純粹享受著,思緒不受身體所限制,而無忌憚著奔馳,飄到無限空間。

用文字實在很難形容,但就這麼奇妙,只有心神領會。

因為速食文化再加上資訊爆炸,變得講究「實用性」「功利性」「重點性」,很難有什麼,我身邊朋友當中,喜愛閱讀的人少之又少,能深度的對話更少,想分享想法、心得,也無對象可說,再加上,我又喜好參加活動,漸漸就變得很少閱讀。

我想找回本身喜愛閱讀的純粹,就很純粹而己。

avatar-img
24會員
88內容數
本身的記性不好,純紀錄過往的種種及閱讀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猴記事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重度聽障者的求學和職涯經歷,旨在鼓勵下一代聽障人士發掘自己的天賦與能力。文章中提到面對困難與挑戰,如何透過不斷努力和自我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舞臺與工作。透過自己的故事,傳達了無論身處何種逆境,都應該勇敢面對,持續追求夢想的信息。
文章回憶了作者的童年經歷,分享了在板橋的快樂時光以及與家人和朋友之間的密切互動。作者講述了在學校的事件、無憂無慮的遊玩日子,以及對失去兒時玩伴的懷念。這些回憶反映了童年時代的天真與純真,並表達了對童年無限的懷念與自我的成長。
聾、聽創作者,聯合展現聽覺邊界的無限可能! 莫比斯自2021年舉辦聽障劇場共融《大象飛過我的耳朵》視形傳譯計畫,不僅讓聽障表演者有機會接觸劇場,也讓青年創作者開啟新視角去思考劇場的意義,尋找聽覺轉譯的各種可能,重新定義「聲音」。
5/5非聽覺劇場創作實驗室
這幾天處理排代事情,要很常跟同事們互動,我才驚覺自己對人際關係這塊領域很陌生,從小到大一直都習慣獨來獨往又孤僻,就是求學時代跟同學們很少互動,職場則是不太跟同事們互動,應該是說缺乏溝通與互動,但我不太在意,就默默上課上班就好,盡可能把自己當隱形,低調再低調,不求被關注。
看到奧運選手為了比賽而努力訓練的畫面,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決定要更認真努力地參加應用軟體競賽,並在今年努力成長,讓生活更加充實。
這是第一場次專屬聾人聽障辦的公益課程。聾人享了自己對筋膜課程的好奇與參與。課程內容包含對筋膜的介紹,並進行互動式練習。活動有手語翻譯協助,讓聾人朋友也能參與其中。課程提供了臺北以及臺中場次,並介紹了自我筋膜還原術的相關資訊。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重度聽障者的求學和職涯經歷,旨在鼓勵下一代聽障人士發掘自己的天賦與能力。文章中提到面對困難與挑戰,如何透過不斷努力和自我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舞臺與工作。透過自己的故事,傳達了無論身處何種逆境,都應該勇敢面對,持續追求夢想的信息。
文章回憶了作者的童年經歷,分享了在板橋的快樂時光以及與家人和朋友之間的密切互動。作者講述了在學校的事件、無憂無慮的遊玩日子,以及對失去兒時玩伴的懷念。這些回憶反映了童年時代的天真與純真,並表達了對童年無限的懷念與自我的成長。
聾、聽創作者,聯合展現聽覺邊界的無限可能! 莫比斯自2021年舉辦聽障劇場共融《大象飛過我的耳朵》視形傳譯計畫,不僅讓聽障表演者有機會接觸劇場,也讓青年創作者開啟新視角去思考劇場的意義,尋找聽覺轉譯的各種可能,重新定義「聲音」。
5/5非聽覺劇場創作實驗室
這幾天處理排代事情,要很常跟同事們互動,我才驚覺自己對人際關係這塊領域很陌生,從小到大一直都習慣獨來獨往又孤僻,就是求學時代跟同學們很少互動,職場則是不太跟同事們互動,應該是說缺乏溝通與互動,但我不太在意,就默默上課上班就好,盡可能把自己當隱形,低調再低調,不求被關注。
看到奧運選手為了比賽而努力訓練的畫面,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決定要更認真努力地參加應用軟體競賽,並在今年努力成長,讓生活更加充實。
這是第一場次專屬聾人聽障辦的公益課程。聾人享了自己對筋膜課程的好奇與參與。課程內容包含對筋膜的介紹,並進行互動式練習。活動有手語翻譯協助,讓聾人朋友也能參與其中。課程提供了臺北以及臺中場次,並介紹了自我筋膜還原術的相關資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其實我認為閱讀文學作品也不一定真的要懂得什麼策略啊、技巧啊之類的硬道理,會去讀一本書,就只是單純的想讀、喜歡讀而已,沒有太多深奧的事。當然這種閱讀是屬於休閒心態的讀法,沒有特別要追求的目標,所以不必在閱讀過程中去深思一些隱喻、伏筆、主旨、暗示這樣子的問題,有的時候讀一讀就不管有沒有存檔,記得一些也好
Thumbnail
忘了是從何時開始,文學、書本、小說、文字就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 即使科技日新月異,世界進步得很快,細細品味一本小說、一篇文章,似乎都是一種浪費時間的奢侈。漸漸地,會發現隨隨著世界的進步,人們更偏好於速食式的「短影音」,快速且能馬上得到想要的資訊或是笑料,似乎把時間花在閱讀上是很不適合這個步調
Thumbnail
閱讀是一個人便能開始的休閒活動,也因為書裡的世界實在過於迷人。一頁接一頁、一本一本地翻著,讓人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對筆者而言,閱讀就像場人生的旅行,像日常的對話,像刺激的冒險;是享受當下、回味過往,也是展望未來。過程會痛苦,同時亦會幸福,某人藉由文字傳遞的東西,同樣透過文字緩緩滴入筆者的心頭。
Thumbnail
越來越少人閱讀書藉,但並不代表人們不再喜愛文字,只是大家改變了閱讀的方法,更喜歡閱讀網絡文章。 閱讀網絡上的文章,也是一樣在讀文字,但其性質和作用是否就一樣呢?是否將來就可以取代書本的地位呢?
Thumbnail
如果閱讀和寫字都是我們放不下的,何不一起讓它們變得更好!
Thumbnail
對我而言,閱讀最大的魅力就是讓我在這個碎片化訊息當道的世界中找回專注的力量。
Thumbnail
  就大家的印象裡,大概覺得中文系,一定有很多愛看書的人吧?   不不不,絕對大錯特錯。   對於受到中文系的學術氛圍熏陶之下,我們能感受到讀書人一詞,其實不僅僅是上過學這最簡單的意義。但就僅僅閱讀這麼一個基礎條件,其實是連中文系的人都不
Thumbnail
「我每次跟朋友說我在看哪一本書,都會被句點!」這句話是在各個讀書會中,最常聽見的一句。 現在社會中,因為社群平台的興起、資訊量的爆炸,閱讀標題、懶人包成為大多數人的習慣,畢竟資訊量太多,我們的時間卻有限。進而願意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居然已經變成一種孤單的心事。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Thumbnail
人們,是不是不閱讀了? 是對於閱讀提不起興趣、找不到非讀不可的書或理由? 抑或單純覺得閱讀之於自己已不再重要也不是必要? 「閱讀」這個行為本身,是否像逐年遞減的書店與書籍一樣,就要從進行式成為過去式了? 有一個對閱讀始終不渝的資深讀者,以「人為何需要閱讀?」為題,對這道命題不斷叩問...
其實我認為閱讀文學作品也不一定真的要懂得什麼策略啊、技巧啊之類的硬道理,會去讀一本書,就只是單純的想讀、喜歡讀而已,沒有太多深奧的事。當然這種閱讀是屬於休閒心態的讀法,沒有特別要追求的目標,所以不必在閱讀過程中去深思一些隱喻、伏筆、主旨、暗示這樣子的問題,有的時候讀一讀就不管有沒有存檔,記得一些也好
Thumbnail
忘了是從何時開始,文學、書本、小說、文字就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 即使科技日新月異,世界進步得很快,細細品味一本小說、一篇文章,似乎都是一種浪費時間的奢侈。漸漸地,會發現隨隨著世界的進步,人們更偏好於速食式的「短影音」,快速且能馬上得到想要的資訊或是笑料,似乎把時間花在閱讀上是很不適合這個步調
Thumbnail
閱讀是一個人便能開始的休閒活動,也因為書裡的世界實在過於迷人。一頁接一頁、一本一本地翻著,讓人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對筆者而言,閱讀就像場人生的旅行,像日常的對話,像刺激的冒險;是享受當下、回味過往,也是展望未來。過程會痛苦,同時亦會幸福,某人藉由文字傳遞的東西,同樣透過文字緩緩滴入筆者的心頭。
Thumbnail
越來越少人閱讀書藉,但並不代表人們不再喜愛文字,只是大家改變了閱讀的方法,更喜歡閱讀網絡文章。 閱讀網絡上的文章,也是一樣在讀文字,但其性質和作用是否就一樣呢?是否將來就可以取代書本的地位呢?
Thumbnail
如果閱讀和寫字都是我們放不下的,何不一起讓它們變得更好!
Thumbnail
對我而言,閱讀最大的魅力就是讓我在這個碎片化訊息當道的世界中找回專注的力量。
Thumbnail
  就大家的印象裡,大概覺得中文系,一定有很多愛看書的人吧?   不不不,絕對大錯特錯。   對於受到中文系的學術氛圍熏陶之下,我們能感受到讀書人一詞,其實不僅僅是上過學這最簡單的意義。但就僅僅閱讀這麼一個基礎條件,其實是連中文系的人都不
Thumbnail
「我每次跟朋友說我在看哪一本書,都會被句點!」這句話是在各個讀書會中,最常聽見的一句。 現在社會中,因為社群平台的興起、資訊量的爆炸,閱讀標題、懶人包成為大多數人的習慣,畢竟資訊量太多,我們的時間卻有限。進而願意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居然已經變成一種孤單的心事。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Thumbnail
人們,是不是不閱讀了? 是對於閱讀提不起興趣、找不到非讀不可的書或理由? 抑或單純覺得閱讀之於自己已不再重要也不是必要? 「閱讀」這個行為本身,是否像逐年遞減的書店與書籍一樣,就要從進行式成為過去式了? 有一個對閱讀始終不渝的資深讀者,以「人為何需要閱讀?」為題,對這道命題不斷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