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遇見痛苦,使我們的身心陷入飽受煎熬的長期爭戰中,會出現二種極端,一端是想活,活不好;另一端是想死,死不了。
有一個七歲的小男孩站在爺爺的病床前,天真地問說:「爺爺!媽媽告訴我,再過不久,會有天使從天上下來把你接去天國,等去到那裡,生病和死亡這種事就再也不會發生了,你會一直快樂的活著,直到永遠,是真的嗎?」
爺爺強吐著微弱到不行的氣息,勉力擠出一絲笑容說:「呵呵!爺爺這輩子活了九十多歲,都已經覺得好累了,實在是不敢想像,永遠活著會是什麼樣子?你能告訴爺爺,在凡事没有新花樣的情況下,有什麼事情或東西,是可以讓你一直做或一直玩,直到永遠都感到非常快樂的?如果没有,永遠活著不死,豈不是比我現在這樣更痛苦?」
小男孩聽不太懂爺爺在他臨死前所領悟到的生命哲理,傻笑著說:「如果你不想永遠活著,除了天國以外,你還可以去哪裡?」
爺爺說:「我也不知道還有哪裡可以去!如果可以讓我自己選,我只想去一個能夠讓我永遠安息的地方。我覺得,上天應該要讓舊的生命進入安息,交由新的生命盡情發揮,這才是生命永存的意義。如果真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得享安息,那我就不會再遇見痛苦,這要比永遠活著却不知道要幹什麼的無聊之苦,還好上幾百倍呢!」
小男孩對於一個老人的臨終感言,尚未達到足以理解的年紀,但有一點他看得懂,那就是,爺爺嘴巴一直唸說想死想死,說了好多年,都無法如願,他活得很痛苦。
出自於《聖經》的「永生」概念,雖然為生命帶來了跨越死亡的盼望,但對於「喜樂」的內涵則找不到完整解釋。假如人死後,還保留著相同的形象、相同的身份、相同的心思、相同的頭腦、相同的習慣,換個地方生活,就只是永遠活著,能過得比較快樂嗎?假如一切都更新,對舊事不復記憶,你怎麼知道原來的你是誰?是誰得到了永生?又是誰遠離了痛苦?
痛苦,並不只是活在不病、不老、不死的狀態下就可以遠離,假使你用的是與過往相同的一種心態活著,不管在哪裡活,能活多久,痛苦的覺受都不會消失;因為你的快樂,是從得著倚賴而來,但外在環境不可能完全配合你所要求的倚賴,哪怕是天國,皆有它運作的法則,怎可能順著你一個人的意思,這樣一來,受限的痛苦就除不去了,活在地上或活在天上,其實一點差別也没有。
要想發現真正的喜樂泉源所在,必須是當生命遇見痛苦的時候,能夠做到忽視痛苦、淡化痛苦、超脫痛苦。但要如何做到呢?一如爺爺說的,「進入安息」,也就是「安頓身心、煩惱平息」。如果可以將安息的智慧放在我們的心眼當中,無論是活著、還是死了,都會對痛苦視而不見。
安頓身心要做的,就只是順應天意的安排,不怨嘆、肯承擔,靜靜等待落幕的時刻。
煩惱平息要做的,就只有斷除自我的偏執,不計較、願寛容,好好體驗人生的經歷。
光陰似箭,小男孩長大了,在經歷了許多的磨難與傷痛之後,他來到爺爺的墳前說:「爺爺!我想我終於能夠稍稍體會您曾經對我說過的那些話。如今,我不敢奢求自己有幸不再遇見痛苦,但我會試著努力做到,當痛苦找上我的時候,我絕不讓它輕易佔據我的內心。但願住在安息之地的您可以保佑我,幫助我讓我的身心能夠安頓、煩惱可以平息。」
安息,不是躺進墳墓,是在活著的時候,我們的靈魂就已率先走入喜樂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