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毅力 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Angela Duckworth 2016 天下雜誌出版社
分類:論說--理論
★★★☆☆
【一句話】
定義恆毅力,作者認為這是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並分析如何培養恆毅力。
【重要字】
恆毅力:分成兩個部分,熱情是有明確的方向,打從心裡認定這是他們想做的;毅力是過人的堅韌和努力。
天分偏誤:過分重視天分而忽略其他所有的因素,對天才的偏好和對努力者的偏見。條件相同之下,我們潛意識認為有天分的人比努力的人更容易成功。
「一旦我們能看見藝術生成的過程,它就會因此失去魔力。」「我們的虛榮、自戀促成了對天才的崇拜......當我們稱某人是奇蹟時,也就表示『沒必要跟其相比了』。」 -- 尼采
作者的成功(心理)公式:天分 X 努力 = 技能;技能 X 努力 = 成就。天分是努力之後能力進步的速度。成就是你開始運用習得的技能。
【摘要】
恆毅力的例子:訪談高成就者發現他們擁有熱情(打從心裡認定這是他們想做的)和毅力;作者利用恆毅力量表預測西點軍校學生通過野獸營的比例、業務員的留職率、和成年人是否會繼續深造等等。
我們的天賦迷思
卓越的表現,其實是由數十種小技巧融合而成。每一種都是經過學習或領悟,再經過反覆鍛煉變成習慣,持續地以和諧一致的方式呈現。所有平凡行動精準結合起來,創造了卓越。所以任何領域都可找到沒什麼天分,卻很卓越的人物。
當我們無法輕易解釋別人的經驗和訓練如何創造成果,或是沒看到訓練的過程,就習慣把成功的關鍵歸功於某種無形的「天分」。用別人是天才當做自己不需努力、安心維持現狀的藉口。
評估恆毅力
熱情 (passion):
長期不變的投入(consistency),而不是癡迷或熱切程度(intensity)。熱情不像煙火,反而比較像羅盤,需要時間打造、校準、直到找到正確的方向。
人生要有頂層目標(你想從人生獲得什麼),其他中低層目標必須協調一致,當作達成目標的方法。有熱情必須持久專注同樣的終極目標。常見的狀況是我們擁有很多中層目標,但都沒有連結到一致的頂層目標。
低層目標則較有彈性,可以調適或修改,例如想當插畫家可以反覆投稿、修改、或嘗試其他作品。
毅力 (persevernace):
堅持到底,不因挫折輕言放棄。
恆毅力和其他性格特質一樣,會受到先天(基因)和後天(經驗)的影響。
培養恆毅力的內在驅動
興趣:
年輕人追隨熱情很簡單,但重點是培養熱情,要先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多數作者採訪的恆毅力典範都花了好幾年時間探索不同的興趣,第一次遇到時並沒有發現那是他後來一生的志業。
一見鍾情是不切實際的期望,需要堅持才能有所體會。
多數人是中學時期才開始對某些職業感興趣。
無法光憑意志力去喜歡某些東西,興趣需要主動積極的培養。
才剛投入全新的事物,問是不是熱情都言之過早,要透過漫長的積極投入去發展。要克服人類喜新厭舊的天性,專家會注意同一件事的細微差異變化,才能繼續深化這個興趣,而不是把焦點轉移到新的事物。
建議:讓孩子多玩耍,四處摸索發現興趣,剛開始的學習像在玩遊戲。太強勢的父母會削弱孩子的自主性和內在動機,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力。
練習:
「有些人有二十年經驗,有些人只是將一年的經驗重複了二十年。」
刻意練習的方法:先設下明確定義挑戰目標,針對需要克服的特定技巧全心投入→對哪裡做錯更感興趣→尋求即時意見回饋→再反覆練習。
所有的能力都能拆解成幾項技能來加以練習。
刻意練習通常會產生極辛苦的感受,並不是愉悅的。但恆毅力高的人做刻意練習時,比較能認真投入和樂在其中。
把刻意練習變成一種習慣,例如固定時間地點開始。
改變刻意練習的感受,重點在於當下的自我覺察,而不是自我評斷。嬰幼兒不介意從錯誤中學習,因為他們還不會在乎他人對自己失敗的反應。
目的:
希望這些努力能造福他人,讓工作成為「志業」。
可以思考用小規模的行動改變現在的工作,讓它更貼近你的價值觀。
希望:
樂觀者會認為失敗的原因是暫時性、特定的、可改變的,悲觀者則相反。
成長型思維。人的思維來自個人的成敗經驗,以及週遭的人對那些成敗經驗的反應。
培養恆毅力由外而內的力量
家庭教養:
民主權威型教養:嚴厲而支持。要讓孩子養成紀律,但同時讓他們知道決定權在自己手上。家長的權威是以知識和智慧,而不是權力為基礎。
課外活動:
很少研究證據,但作者建議讓小孩投入(一個活動至少一年以上),因為課外活動是同時具有挑戰性又有趣(可以激發內在動機)的體驗,而且教練和老師的任務就是在提供回饋和激發孩子的恆毅力。
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投入的事物堅持到底需要恆毅力,也同時在培養恆毅力。
組織文化:
我們的熱情和毅力通常不是來自成本效益分析,而是來自於我們對身分的認同(我是誰?像我這種人面對這樣的情況會怎麼做?),所以組織的文化十分重要。
【短評】
心理學的理論往往比較難用實驗證明,第二次看這本書注意到當中多半是作者使用訪談或問卷量表歸納出來的結果,也未列出內容的reference,作者也提到恆毅力也會受到基因的影響(表示它或多或少也是一種天賦?),也只是一個人能夠成功的多種性格因素之一。所以我們也不該太強調毅力的重要而過份鞭策孩子,重點是知道想要達到卓越,還是有部分是可以「人為」的。讓孩子投入課外活動,廣泛接觸興趣,並在練習中加入刻意練習的方法,是值得考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