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片天空各自孤寂:《日麗(Aftersu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喜歡我們共享同一片天空,就算不在同一個地方,也算在一起了。」


raw-image

  蘇格蘭新銳導演夏洛特•威爾斯(Charlotte Wells)執導的第一部長片《日麗》來自於私密記憶,片中使用大量的 DV 畫面,瑣碎而不連貫,片斷記錄了蘇菲(法蘭琪‧柯芮Frankie Corio飾演)不帶成見的童稚靈慧,與父親(保羅•麥斯卡Paul Mescal)總是背過的身影。那是31歲生日的女兒蘇菲(Sophie),藉由11歲時錄下的影像,回顧當年亦31歲、陪伴彼此過生日的老爸卡倫(Calum)去土耳其渡假的片段與回憶,試著去捕捉當年父親陪伴以外、亦存留於心的蛛絲馬跡。

raw-image

  這些回顧當中,有試圖重組詮釋,有想要再現與確認當年相伴的美好快樂,以及父親強調的「我很愛很愛你,千萬不要忘記」。然而那樣強顏歡笑、迴避鏡頭的動作太過鮮明:無論是窗外那麼久的菸與孤寂,3:08到3:09那一分鐘的漫長;不記得何時摔倒、沒發現手腕骨折、經過巴士被按喇叭仍未停下的恍惚;「我沒看見你扔給我」、來不及讓女兒接住的潛水面鏡;期待落空,說著「無法想像活過四十歲」的茫然笑意;女兒說「你有沒有過那種好累、心情好差,骨頭都不能動,就像沉到水底一樣」時的沉默;買下有故事的地毯後頹軟放鬆、蜷縮其上的似喜而悲;傾訴11歲生日無人記得,只得到責備、體罰與紅色電話,隔了二十年方能連線給女兒為他慶祝的驚愕;在陽台上張開雙手猶如飛翔幾乎墜落的姿勢;女兒邀他卻無論如何無法上台唱歌後被懊悔自厭幾乎擊碎,奔向海中被黑暗與濤聲淹沒、最終回來趴睡撐過漫漫長夜;埃及豔后的死或許不是意外、「可能只是一根針」的交談;過完生日後痛哭、以及最後鏡頭轉了一圈,最終頭也不回走入門裡的背影……那些陽光普照之下、確實存在的魍魎幽冥。

raw-image

  卡倫確實是笨拙的,不僅是貫串全片「熱愛卻很尬」的舞姿與和困窘負擔不起飯店服務的經濟狀況,包括婚姻和交往對象:二十歲即有女兒但無法維持婚姻,似在追求的克萊兒選擇和前男友復合,和奇斯開咖啡廳、蓋房子的新計畫都未成功,說欣賞女兒的馬寇老師漂亮連女兒都知道是玩笑;隔著牆聽女兒述說七歲時以為父母會復合,卡倫獨自在浴室裡剪開石膏卻剪傷自己的手,對「前妻」說的「愛你」實則是對家人的愛。與男潛水員聊天可以說是他表情最明朗的時刻,卻在聞知對方有了孩子要「安定下來」時失去了光彩,喃喃地說:「我沒想過40歲,能撐到30就很意外了」──多麼、多麼熟悉的掩飾與失措,有那麼長的一段時間,無論是否深櫃,都自覺活不過……18、20、25,或者30。但在女兒心中,他始終是那個「勇敢的獨臂戰士」,即使沒有潛水執照,下水也沒有問題的崇拜。崇拜是離愛最遠的距離,是卡倫最安全的盔甲,藏身其中不被女兒發現他的支離,有時間能讓破碎固定原位不至崩解。他打太極,好時時提醒自己記得換氣:「舉起、放下、吐納、閉氣」──We know the perfect place:活在,活在當下。

raw-image

  不只卡倫的「太老」,蘇菲的「太小」也使她只要離開父親身邊,就明顯感受到被當成「孩子」的失落與忽視:在女廁聽少女談論性事不在乎她聽見,把不停親吻的情侶推下水也下水後只能旁觀嬉戲,以及池中托球卻沒有人傳給她的冷落。把全包手環給她的另一名少女,對她說「男生最噁心了」也是對孩子的好和真心──他們都以為她不懂。只有父親,慎重教她防身,對她的嘗試視為平常,只認真地對她說:「什麼事都可以跟我說,去什麼地方、參加哪些派對、跟哪些男生交往,嗑了哪些藥……不去做也沒問題,但做了要說」,「沒有理由我做過你卻不能做」,那樣的理解裡承受過多久無人可訴、不被理解的孤寂?「一旦你離開長大的地方,你就不再屬於那裡了,但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去向何方,你可以前往你想生活的地方,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既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對孩子未來的祝願,比起指責犯錯,有人訴說與理解是多麼重要,重要到足以讓你蓄積踏出下一步的勇氣與信心,而非傷己自厭至體無完膚、稍被觸痛就縮進殼裡。

raw-image

  父女的孤寂如同在海上孤懸的島,然而蘇菲的孤寂裡,大半有父親理解、承接與陪伴;但父親的,終究是131歲與11歲的的巨大差距,是地面與升空熱氣球、白日無法理解黑夜的間隔,是每次訪問與傾訴,明明正面拍攝,卻在鏡頭裡錯身,只能用「大腦攝影機」反覆轉述播放的一再抗拒。當父親只能隔窗對著外面做操,隔牆對鏡子裡的自己吐口水,在夜裡頭也不回的奔向大海,那樣必須逼自己背過身去,才能轉過頭來給女兒平常的笑靨,是女兒當下僅能隱約感受、卻來不及理解的錯過。當蘇菲從影像回顧記憶,總試圖在舞廳的雜亂黑暗晃動裡,尋找父親的身影──

raw-image

  回想起來,那不僅是舞,是在黑暗的死意裡生的掙扎,是給她看的活的證據。相較於她的頻頻回首,最後父親送她離開,關掉錄影,在她的想像裡,從白幕到白牆,卡倫頭也不回的走向那在黑暗中閃爍的舞廳──那樣輕輕的推開、走入,不再需要搖醒自己、或大動作的投擲進去──而他再也不用在女兒面前跳舞了。

raw-image


「剩最後幾天了,會很好玩的。」

  《日麗》沒有《親愛的童伴》裡跨越時空與11歲的爸爸相遇的魔法,即使在最後的時日,幾乎一無所有的父親還是想滿足女兒所有的快樂、盡其所能陪伴的愛與溫柔,讓蘇菲在餘下的日子,努力的藉由回憶靠近父親、感受陰影、水面下的冰冷絕望。然而這同樣是跨越時空,父女向彼此靠近的過程,只是當親密一旦張開了防衛的刺,就會直傷對方最為脆弱之處──「打腫臉充胖子」是蘇菲洞悉父親經濟狀況、卻來不及洞悉其生命的真相。儘管他們能用道歉、互相抹泥和好,用溫熱覆蓋抹不到的背避開受傷的肩,但沖掉之後,那傷害與無能的痛苦仍然存在──即使親密也無法到臨、即使相愛也難以傾訴,本是人與人之間的日常。卡倫每一次生死交關的掙扎,在風和裡因沉默而無聲,日麗下因壓抑而暴烈,在人生的最後陪伴女兒的最後一段,是他的愛也是她的愛,是他投擲向死之前對生最後的回望,那回望裡有對生者的異怪荒謬(女兒請遊客為他慶生)與眷戀疼惜。那留不住所愛之人的一再重複,都透過11歲、正邁入青春年華、探索人生,以及31歲、應已經歷過愛與絕望的女兒心底映現。甚至,藉由展現女兒31歲的同性伴侶,反射在她11歲時與同齡男孩麥可親吻後看見同性接吻的視若平常,目光總是停駐在少女身上,都展現出對同類的敏感與捕捉:那是不是、父親絕望的部分理由?為什麼你列出的、未來嘗試的可能裡,都是「男生」?

raw-image
「為何不能留在這裡?……又不能下半輩子都住旅館。」

  當創作者將觸及的記憶與虛構交織,唯有選擇對自己誠實,方更能揭示真實。電影裡的回憶與情感舉重若輕,重是憂鬱、傷痛、孤寂、錯過與死亡,輕是用全部的愛維持相伴時的日麗,和靠近理解的竭盡全力,傾訴「你不是我悲傷的來源」。然而生命終歸屬於個人自己,有些傷害與痛苦是愛與陪伴來不及治癒的,只能在某些時刻減緩、換一口氧跨過一次,最終還是要各自前進,一如熱氣球到了黃昏就得降落,白日盡了就是黑夜(Aftersun)。蘇菲最終陪了父親跳了一段舞,即使很尬仍跨越時空給予困窘擁抱,道別時對彼此說了「我愛你」──無論是生命或記憶,在相會的那一刻對彼此溫柔與珍惜,讓回顧與思念成為彼時彼刻,足以收藏的片段,和確實曾經相愛的禮物,就會牢牢記得,我們共有過同一片天空。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海藍的沙龍
117會員
225內容數
此沙龍記錄觀影後情節分析與感受想像的筆記,內文全雷,建議觀影後再行閱讀,謝謝。
海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獵人兄弟》的原住民身份與父子關係令人聯想到《八尺門的辯護人》的佟寶駒父子,肖與不肖成為彼此的對影。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3/31
  《獵人兄弟》的原住民身份與父子關係令人聯想到《八尺門的辯護人》的佟寶駒父子,肖與不肖成為彼此的對影。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3/01
日本荻上直子導演第十部電影《圓圈(まる)》,敘述畫家澤田(堂本剛 飾)在意外受傷、遭到解僱之後,偶然所畫的「◯」不知不覺於社群網路瘋傳,更意外受到賞識,認為詮釋了「圓相」,變成了來歷不明的藝術家「澤田」──他卻再也畫不出同樣被賞識的◯,也漸漸開始受到了「圓」的束縛。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3/01
日本荻上直子導演第十部電影《圓圈(まる)》,敘述畫家澤田(堂本剛 飾)在意外受傷、遭到解僱之後,偶然所畫的「◯」不知不覺於社群網路瘋傳,更意外受到賞識,認為詮釋了「圓相」,變成了來歷不明的藝術家「澤田」──他卻再也畫不出同樣被賞識的◯,也漸漸開始受到了「圓」的束縛。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4/12/24
 在電影《去唱卡拉OK吧!》裡,讓成田狂兒成功拜託岡聰實成為歌唱老師的動機,在於前者必須度過變成爛歌王的危機,和後者在比賽失利。但推進兩人關係更加緊密的關鍵,卻是兩個角色:和田與玉井。 (本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4/12/24
 在電影《去唱卡拉OK吧!》裡,讓成田狂兒成功拜託岡聰實成為歌唱老師的動機,在於前者必須度過變成爛歌王的危機,和後者在比賽失利。但推進兩人關係更加緊密的關鍵,卻是兩個角色:和田與玉井。 (本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蘇菲(Sophie):嗯就像...有時在遊戲時間,我看向天空,而弱我能看見太陽那麼...我想我們都能看見太陽的這件事,即便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而我們不真的在一起...我們有點像,你知道嗎?就像我們兩個都在同一片天空下,所以...有點像在一起的感覺。”
Thumbnail
蘇菲(Sophie):嗯就像...有時在遊戲時間,我看向天空,而弱我能看見太陽那麼...我想我們都能看見太陽的這件事,即便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而我們不真的在一起...我們有點像,你知道嗎?就像我們兩個都在同一片天空下,所以...有點像在一起的感覺。”
Thumbnail
對我來說,對《日麗》的喜愛其實是出自於私心又偷懶的理由:電影裡那顆父親在旅館房內,獨自面對填滿夜色的窗,讓攝影機藉以透過黑夜來映照父親回放DV片段的正臉,幾乎與我小時候曾撞見父親自己在電腦上反覆播放我小時候的DV畫面如出一徹。
Thumbnail
對我來說,對《日麗》的喜愛其實是出自於私心又偷懶的理由:電影裡那顆父親在旅館房內,獨自面對填滿夜色的窗,讓攝影機藉以透過黑夜來映照父親回放DV片段的正臉,幾乎與我小時候曾撞見父親自己在電腦上反覆播放我小時候的DV畫面如出一徹。
Thumbnail
改編英國導演自我的童年回憶《日麗》,講述一段年少的女孩與自己父親在土耳其度假的夏天回憶。11歲的蘇菲和離婚後的父親卡倫一起在夏日前往土耳其觀光渡假,享受碧海藍天父女的相處時光,每天都過得充實。但20年後的蘇菲回顧起自己與父親這段回憶紀錄時,卻從影帶裡看見當年未成熟的她所未察覺,父親鏡頭下的憂傷。
Thumbnail
改編英國導演自我的童年回憶《日麗》,講述一段年少的女孩與自己父親在土耳其度假的夏天回憶。11歲的蘇菲和離婚後的父親卡倫一起在夏日前往土耳其觀光渡假,享受碧海藍天父女的相處時光,每天都過得充實。但20年後的蘇菲回顧起自己與父親這段回憶紀錄時,卻從影帶裡看見當年未成熟的她所未察覺,父親鏡頭下的憂傷。
Thumbnail
細心的觀眾可以看到很多蛛絲馬跡,甚至感同身受,慢慢明白失意父親的困境與寂寞少女的迷惘。
Thumbnail
細心的觀眾可以看到很多蛛絲馬跡,甚至感同身受,慢慢明白失意父親的困境與寂寞少女的迷惘。
Thumbnail
《日麗》寫快樂與悲傷,也寫我們終難真正理解另一個人的無奈和遺憾。父女在土耳其走的這段旅程,雖然有些不那麼美好的齟齬與彆扭,不總是如天氣般陽光普照,那又如何?
Thumbnail
《日麗》寫快樂與悲傷,也寫我們終難真正理解另一個人的無奈和遺憾。父女在土耳其走的這段旅程,雖然有些不那麼美好的齟齬與彆扭,不總是如天氣般陽光普照,那又如何?
Thumbnail
先說看完的想法,其實這部電影,我回到家後不斷回想著電影在末段帶給我的後勁和難過,一想到這些畫面真的戳到我心中最痛苦深層的創傷,而保羅麥斯卡(Paul Mescal)真的演繹了一位有著抑鬱症所苦的單親爸爸角色,而電影中帶來的情感是非常私人和真誠,這對於少數人來看可能會對頻率,但我覺得這部電影是更能
Thumbnail
先說看完的想法,其實這部電影,我回到家後不斷回想著電影在末段帶給我的後勁和難過,一想到這些畫面真的戳到我心中最痛苦深層的創傷,而保羅麥斯卡(Paul Mescal)真的演繹了一位有著抑鬱症所苦的單親爸爸角色,而電影中帶來的情感是非常私人和真誠,這對於少數人來看可能會對頻率,但我覺得這部電影是更能
Thumbnail
每一個早熟的孩子,背後都有一位受傷的父母。《日麗》的美,來自於遺憾,也來自於它的平鋪直述,我們終究無法回到過去,因此格外需要一趟精神上的逆行之旅,方好記得那些斑駁的疼痛,以及每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冬夜,進而懂得暖晨的珍貴,還有它何以讓人眷戀,甚或是剎那何以成就永恆。
Thumbnail
每一個早熟的孩子,背後都有一位受傷的父母。《日麗》的美,來自於遺憾,也來自於它的平鋪直述,我們終究無法回到過去,因此格外需要一趟精神上的逆行之旅,方好記得那些斑駁的疼痛,以及每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冬夜,進而懂得暖晨的珍貴,還有它何以讓人眷戀,甚或是剎那何以成就永恆。
Thumbnail
蘇格蘭新銳導演夏洛特•威爾斯執導的第一部長片《日麗》來自於私密記憶,片中使用大量的 DV 畫面,瑣碎而不連貫,片斷記錄了蘇菲不帶成見的童稚靈慧,與父親總是背過的身影。 (本文有劇情及個人觀點詮釋,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蘇格蘭新銳導演夏洛特•威爾斯執導的第一部長片《日麗》來自於私密記憶,片中使用大量的 DV 畫面,瑣碎而不連貫,片斷記錄了蘇菲不帶成見的童稚靈慧,與父親總是背過的身影。 (本文有劇情及個人觀點詮釋,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這場「異地」旅遊,象徵父親無法承諾女兒一個歸宿(家),同時這樣的「異」也是父親存在於這個世界的處境。一段Sophie與度假村結識的青少年玩耍、一夥人跳入泳池的情節微妙捕捉了這種身處當下的違合感,水中的Sophie看著那群比自己年紀稍長的孩子兀自玩耍便默默游開了,這個舉動並不存在感傷、失落而就是明白了
Thumbnail
這場「異地」旅遊,象徵父親無法承諾女兒一個歸宿(家),同時這樣的「異」也是父親存在於這個世界的處境。一段Sophie與度假村結識的青少年玩耍、一夥人跳入泳池的情節微妙捕捉了這種身處當下的違合感,水中的Sophie看著那群比自己年紀稍長的孩子兀自玩耍便默默游開了,這個舉動並不存在感傷、失落而就是明白了
Thumbnail
曝曬在陽光底下的人,會享受此刻的日光照耀,還是會一點一點的被太陽灼傷?《日麗》描述看似歡樂的土耳其度假之旅,其實披著令人窒息的外殼,鏡頭裡的幽微情緒就像畫筆,為這對年輕父女的回憶渲染了複雜的漸層。 . 11歲的女兒蘇菲,千里迢迢從英國來到土耳其,和接近30歲的年輕父親卡倫,一起品嚐夏日的愜意生活。蘇
Thumbnail
曝曬在陽光底下的人,會享受此刻的日光照耀,還是會一點一點的被太陽灼傷?《日麗》描述看似歡樂的土耳其度假之旅,其實披著令人窒息的外殼,鏡頭裡的幽微情緒就像畫筆,為這對年輕父女的回憶渲染了複雜的漸層。 . 11歲的女兒蘇菲,千里迢迢從英國來到土耳其,和接近30歲的年輕父親卡倫,一起品嚐夏日的愜意生活。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