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麗》:在明亮與晦暗間循環往復的生命實相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致謝Savoir|影樂書年代誌刊登本文與picture credit: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74
“蘇菲(Sophie):我想我們分享同一片天空很棒。(I think it's nice that we share the same sky.)
卡倫(Calum):什麼意思?(What you mean?)
蘇菲(Sophie):嗯就像...有時在遊戲時間,我看向天空,而弱我能看見太陽那麼...我想我們都能看見太陽的這件事,即便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而我們不真的在一起...我們有點像,你知道嗎?就像我們兩個都在同一片天空下,所以...有點像在一起的感覺。”
《日麗(aftersun)》的片名中英文正好作為對比,一者為如同日正當中的普照陽光(日麗之時),一者則是在這個時刻的之後(aftersun)。這種時間序的間差正好對應到故事的形式,分別是31歲與11歲的年齡、成年與童年、現實與回憶。
在後見之明我們可以知道的是故事來自於蘇菲的記憶,一個在90年代與父親卡倫在夏日假期前往土耳其由DV影像記錄下的旅行。影像所能記錄的必然只是片段,影像沒能紀錄下的只能由回想來填補,別說數日前的記憶已然模糊,何況故事是在31歲的蘇菲回憶著11歲時的自己與父親,尤其這段快樂回憶更可能是在不斷地回憶而更加地清晰,同時,也模糊。人類的記憶之不可靠在林肯的法律故事中已被說明證人的證詞可信度是可疑的,我們所以為的真實往往只是主觀的認知,與客觀的真實往往有若干的距離。
11歲的蘇菲處在青黃不接的尷尬時期,也就是青春期,電影畫面可說就是蘇菲的記憶,記憶中她在廁所中聽見了同年齡層的少女與男孩的性事,在玩電動機台與男孩麥可(Michael)認識到片尾的初吻,與大自己一些的青少男女打撞球與到泳池,看著他們擁抱與接吻,在這些畫面的暗示下讓我不禁想到庫斯杜力卡在《亞利桑那之夢》中的台詞提到:「艾克索(Axel):我的英語老師說到這個俄羅斯傢伙說如果你在書的前半看到槍,你可以確定在後半一定會開火。有人會去用那把槍。」尤其在電影的「R」級分類下,在常規的劇本安排中預期著會出現血腥或暴力的情節。但這些完全都不被劇情所包含,卻不過是一個簡單的童年夏日假期回憶。
但這並不代表電影是歡樂的,日麗之後的日後(aftersun)同時代表著時態與狀態,日麗可說是11歲時童年的繽紛,日後則是31歲時成年的晦暗,連接這兩者的是DV的影像,而在「現實」的時態中,蘇菲也正是在這成年的色區。回憶中的31歲父親卡倫,已經離婚且與約會對象並不順利,經濟狀態可能也不甚樂觀。除此之外,卡倫的行為也有些莽撞,例如站立在陽台欄杆上、把刷牙泡沫吐在飯店鏡子上、對晚餐的表演丟擲物品、沒有潛水執照卻仍潛水、喝醉酒走入海中再裸睡於父女共享的床上。但他對待蘇菲仍然是溫柔的,他在蘇菲與其他青少男女互動時陪伴著她,甚至說出了作為父親十分溫暖的話語,即告訴蘇菲無論發生什麼都可以告訴他、嚴肅認真地教導她防身術。我們看見了角色扮演,我們小時看見的某些「大人」其實不過是這些人扮演「大人」的樣子,這件事情在我們成長的過程其實就能發現,我們其實跟小時的自己並沒多少不同,我們不過是在年幼者面前表現出長者的姿態而已。或許卡倫是在逞強,故事中的他經常打著太極,調節著呼吸似乎要壓抑住什麼,這個什麼,是故事中的蘇菲記憶沒有說清的,也不可能說清的。
而這或許要被壓抑的「什麼」,是卡倫向蘇菲吐露的他的11歲童年。在他的11歲生日沒有人記得,而他告訴了他的母親,然而卻使得母親憤怒,憤怒著要求著卡倫的父親帶他去買玩具。這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小事,但卻足以作為童年創傷。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也有諸多類似的事情,這些事情對於作為外人的我們無足輕重,但卻可能是那位孩子成長過程的瘡疤。
我們以為孩子不記得的,反而孩子都記得。
當然,卡倫也面臨著其他的問題,然而電影中的兩個時間點之一的11歲,那時的蘇菲在生日時卡倫也因醉酒而無法與其完成每次生日上台唱歌的慣習。這件事對於我們作為觀者,甚至是作為成人的卡倫,是無足輕重的,然而,在31歲蘇菲的故事現實時間中,色調同樣是黯淡的,我們或許可以猜想這也成為了她的童年創傷。
在電影中,除了敘事之外,也有著31歲的蘇菲在記憶中與31歲的父親在陰暗的舞廳中,看著父親埋頭跳舞,而這對應著假期的尾聲中卡倫對蘇菲跳舞的邀請在蘇菲的拒絕後一人在舞池中舞蹈著。舞蹈通常有著快樂的意象,但在我們對故事的了解中,卡倫閉著眼跳著舞反倒像是一種「他的太極」,一種讓自己平靜的方式,透過持續地擺動來平衡內心的紛擾,就像負負得正一般,內心的騷亂必須經由肉體的同頻才能中和。
我們在電影的結尾見到蘇菲(31歲)擁抱了卡倫(31歲),這就像蘇菲(11歲)在夏日假期中請託眾人為父親唱生日快樂歌一般,而在這段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卡倫一個人在房裡的嚎哭,雖然童年創傷並非那麼容易—甚至不可能被治癒的,但這是蘇菲對父親的愛所做出的努力,就像從片首到片尾在舞廳中狂舞著的卡倫最後被蘇菲擁抱一般。
11歲是個童年與青少年兩個期間的尷尬時期,這時的個體(孩子)處在「青春期」的階段而會有各式各樣的變化或是起伏,這些都能被世人所理解與體諒。但同樣的,31歲也是在成年後與接近中年的尷尬時期,這時的個體所處的期間卻沒有一個適當的名詞可以代表,似乎像是經過了青春期之後的個體就靜止一般直到65歲才進入老年,諷刺的是在老年之前的那段時間,反而有更年期可以去解釋那時期的行為。但31歲也是成人之後要進入「壯年」的時間,也同樣會有如同11歲時的徬徨與不安、困惑與抑鬱,然而這時的個體已經「成人」,卻不再如11歲時有父母的照護。回到前述的童年創傷的連接點上,31歲的蘇菲也與其同性伴侶有著孩子(或許是領養),因此整個故事成為一種循環,童年創傷的循環,試圖治癒的循環。
另一項在電影中出現的物件是卡倫在土耳其買的地毯,這張地毯出現在31歲蘇菲的房間裡,我們不曉得是否卡倫已經死了,但在電影最後的360度鏡頭從DV影像轉到31歲的蘇菲再轉到關起DV走向門後一片黑暗的卡倫時,我們可以說卡倫已經離開了蘇菲的生命,無論他是生是死,至少這段夏日假期是蘇菲所保有的對於卡倫最美好的回憶。那片門後的黑暗我們可以說是舞廳,回到舞廳的卡倫必須持續地舞動,不停地轉,來平息自己。事物的兩面性如同日一般,日麗與日後,日後又再是日麗,就如同11歲與31歲、親子之間的循環往復一般,生命之間就這樣交纏擺盪著,電影描寫著這樣的生命的實相。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2會員
385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致謝 Savoir|影樂書年代誌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46 LGBTQ得以作為一種題材被表現,然而,在電影的媒介必須面對如何讓幕後隱身。在《燃》中明顯地是失敗的範例,這點尤其出現在故事中的千金與畫家互相訴說對於對方一舉一動的觀察時,這些內容
致謝 Savoir|影樂書年代誌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58 有時電影在台灣上映會因應票房需求或是演員配套使得中外文片名有不一致的現象,例如總動員系列、魔鬼系列、終極系列,就像文章失去了題名一般有些言不及義。《そして父になる》照譯的話是「於是
Savoir|影樂書年代誌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45 是枝裕和的電影中,透過日常性的對話與長時間的生活描寫,處理的各種議題都脫離不了「家」作為核心思考的意識。因此,《嬰》雖不能說是最好的作品,但可說是一本綜合性的整理。《空氣人形》討論了情愛
致謝 Savoir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428 在1975年的這部作品中使得「杜鵑窩」成為精神病院的同義詞,然而同樣經典的是庫柏力克在1971年的作品《發條橘子》,兩者同樣都提到偏差者(deviant)以及那個時代所風行的矯治主義刑罰,差別在
荒木飛呂彥絕對是這個時代的藝術家,除了許多概念已前衛表現在當代流行的二三十年前,更因為在《石》中將故事做出了無可挑剔的收尾。 劇情結構成為系列作品的主軸,而非人物關係,再加上宇宙論的基礎,甚至比星際效應早了十年處理了這個議題。 這些姑且不論,重要的是, 「我是安波里歐,我的名字是安波里歐。」 這段對
致謝 娛樂重擊 Punchline 刊登本文:https://punchline.asia/archives/60582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貫穿全片的片名,卻是從未被提起的問句。 這部電影的選角簡直是完美,Tilda Swinton飾演的母親Eva,具有智性
致謝 Savoir|影樂書年代誌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46 LGBTQ得以作為一種題材被表現,然而,在電影的媒介必須面對如何讓幕後隱身。在《燃》中明顯地是失敗的範例,這點尤其出現在故事中的千金與畫家互相訴說對於對方一舉一動的觀察時,這些內容
致謝 Savoir|影樂書年代誌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58 有時電影在台灣上映會因應票房需求或是演員配套使得中外文片名有不一致的現象,例如總動員系列、魔鬼系列、終極系列,就像文章失去了題名一般有些言不及義。《そして父になる》照譯的話是「於是
Savoir|影樂書年代誌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545 是枝裕和的電影中,透過日常性的對話與長時間的生活描寫,處理的各種議題都脫離不了「家」作為核心思考的意識。因此,《嬰》雖不能說是最好的作品,但可說是一本綜合性的整理。《空氣人形》討論了情愛
致謝 Savoir 刊登本文:https://www.savoirtw.org/article/4428 在1975年的這部作品中使得「杜鵑窩」成為精神病院的同義詞,然而同樣經典的是庫柏力克在1971年的作品《發條橘子》,兩者同樣都提到偏差者(deviant)以及那個時代所風行的矯治主義刑罰,差別在
荒木飛呂彥絕對是這個時代的藝術家,除了許多概念已前衛表現在當代流行的二三十年前,更因為在《石》中將故事做出了無可挑剔的收尾。 劇情結構成為系列作品的主軸,而非人物關係,再加上宇宙論的基礎,甚至比星際效應早了十年處理了這個議題。 這些姑且不論,重要的是, 「我是安波里歐,我的名字是安波里歐。」 這段對
致謝 娛樂重擊 Punchline 刊登本文:https://punchline.asia/archives/60582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貫穿全片的片名,卻是從未被提起的問句。 這部電影的選角簡直是完美,Tilda Swinton飾演的母親Eva,具有智性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改編英國導演自我的童年回憶《日麗》,講述一段年少的女孩與自己父親在土耳其度假的夏天回憶。11歲的蘇菲和離婚後的父親卡倫一起在夏日前往土耳其觀光渡假,享受碧海藍天父女的相處時光,每天都過得充實。但20年後的蘇菲回顧起自己與父親這段回憶紀錄時,卻從影帶裡看見當年未成熟的她所未察覺,父親鏡頭下的憂傷。
Thumbnail
我常常以為,我弟弟和家人終將和好,將會發生某件事,讓我弟弟和我的父母之間的關係發生良好的變化。但看完電影,我感到惆悵與羞愧,因為它使我知曉,和解的鑰匙並不存在於未來,而是在過去。我不應該等待,而是應該尋找。 但我弟弟三歲以前的照片已經全都不見了。
Thumbnail
《日麗》意欲呈現一個彷彿在時間邊陲的敘事:我在這裡,「當下」總是在瞬間成為過去,而同時從未來回望一去不返的11歲夏天。
Thumbnail
「11歲生日時,你在做什麼呢?」 電影畫面與故事的呈現,就像在看某個人的私密日記。錄影機裝載的一切,是Sophie和Calum的,也是觀眾的回憶。那些模糊沒有明說的事情,一旦再靠近、看仔細些,就發現其中蘊藏的東西比任何人想像的要更深。 I think it's nice that we share
Thumbnail
先說看完的想法,其實這部電影,我回到家後不斷回想著電影在末段帶給我的後勁和難過,一想到這些畫面真的戳到我心中最痛苦深層的創傷,而保羅麥斯卡(Paul Mescal)真的演繹了一位有著抑鬱症所苦的單親爸爸角色,而電影中帶來的情感是非常私人和真誠,這對於少數人來看可能會對頻率,但我覺得這部電影是更能
Thumbnail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想聽《日麗》的電影配樂。
Thumbnail
我想,如果有一封信,是父親卡倫給女兒蘇菲的話,應該會是這樣:「如果活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女兒妳看見了我的痛苦,可能也會理解我為何離去。如果妳無法同理我,我是不是要背負著不愛你、不負責任的罪孽,在生活的痛苦殘喘地苟活。我該如何向妳訴說,真的真的很愛妳,千萬不要因為我懦弱的走向死亡,就草率地認為是我把
Thumbnail
延續創造出系列熱潮的幕後班底,這回《飢餓遊戲前傳 : 鳴鳥與遊蛇之歌》再次找來了法蘭西斯勞倫斯回歸擔任導演,劇本則是由曾撰寫過《飢餓遊戲 : 星火燎原》的麥可安特與原著作者蘇珊․柯林斯共同負責,堅強的幕後陣容群會如何呈現書中的世界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Thumbnail
《維斯塔繭居日記》:內在原力 2021年8月5日 聽到「原力」這個名詞,您會想起什麼呢?是的,我猜多數的朋友會立刻聯想起喬治・盧卡斯所執導的《星際大戰》。 維基百科告訴我們,「原力」(the Force)是星際大戰系列作品中的核心概念。原力是一種作品中虛構的、超自然的而又無處不在的神秘力量,是所有
Thumbnail
接續上篇影評文末提到,其實我不太喜歡電影拿來當宣傳強調的那句台詞,印象中漫畫版的凱麗並非如此正義魔人。但就因為這句台詞被電影拿來當重點台詞,我突然了解為什麼看習慣日本漫畫的原著鐵粉很難接受美式改編......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改編英國導演自我的童年回憶《日麗》,講述一段年少的女孩與自己父親在土耳其度假的夏天回憶。11歲的蘇菲和離婚後的父親卡倫一起在夏日前往土耳其觀光渡假,享受碧海藍天父女的相處時光,每天都過得充實。但20年後的蘇菲回顧起自己與父親這段回憶紀錄時,卻從影帶裡看見當年未成熟的她所未察覺,父親鏡頭下的憂傷。
Thumbnail
我常常以為,我弟弟和家人終將和好,將會發生某件事,讓我弟弟和我的父母之間的關係發生良好的變化。但看完電影,我感到惆悵與羞愧,因為它使我知曉,和解的鑰匙並不存在於未來,而是在過去。我不應該等待,而是應該尋找。 但我弟弟三歲以前的照片已經全都不見了。
Thumbnail
《日麗》意欲呈現一個彷彿在時間邊陲的敘事:我在這裡,「當下」總是在瞬間成為過去,而同時從未來回望一去不返的11歲夏天。
Thumbnail
「11歲生日時,你在做什麼呢?」 電影畫面與故事的呈現,就像在看某個人的私密日記。錄影機裝載的一切,是Sophie和Calum的,也是觀眾的回憶。那些模糊沒有明說的事情,一旦再靠近、看仔細些,就發現其中蘊藏的東西比任何人想像的要更深。 I think it's nice that we share
Thumbnail
先說看完的想法,其實這部電影,我回到家後不斷回想著電影在末段帶給我的後勁和難過,一想到這些畫面真的戳到我心中最痛苦深層的創傷,而保羅麥斯卡(Paul Mescal)真的演繹了一位有著抑鬱症所苦的單親爸爸角色,而電影中帶來的情感是非常私人和真誠,這對於少數人來看可能會對頻率,但我覺得這部電影是更能
Thumbnail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想聽《日麗》的電影配樂。
Thumbnail
我想,如果有一封信,是父親卡倫給女兒蘇菲的話,應該會是這樣:「如果活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女兒妳看見了我的痛苦,可能也會理解我為何離去。如果妳無法同理我,我是不是要背負著不愛你、不負責任的罪孽,在生活的痛苦殘喘地苟活。我該如何向妳訴說,真的真的很愛妳,千萬不要因為我懦弱的走向死亡,就草率地認為是我把
Thumbnail
延續創造出系列熱潮的幕後班底,這回《飢餓遊戲前傳 : 鳴鳥與遊蛇之歌》再次找來了法蘭西斯勞倫斯回歸擔任導演,劇本則是由曾撰寫過《飢餓遊戲 : 星火燎原》的麥可安特與原著作者蘇珊․柯林斯共同負責,堅強的幕後陣容群會如何呈現書中的世界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Thumbnail
《維斯塔繭居日記》:內在原力 2021年8月5日 聽到「原力」這個名詞,您會想起什麼呢?是的,我猜多數的朋友會立刻聯想起喬治・盧卡斯所執導的《星際大戰》。 維基百科告訴我們,「原力」(the Force)是星際大戰系列作品中的核心概念。原力是一種作品中虛構的、超自然的而又無處不在的神秘力量,是所有
Thumbnail
接續上篇影評文末提到,其實我不太喜歡電影拿來當宣傳強調的那句台詞,印象中漫畫版的凱麗並非如此正義魔人。但就因為這句台詞被電影拿來當重點台詞,我突然了解為什麼看習慣日本漫畫的原著鐵粉很難接受美式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