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孤獨,也需要陪伴:《親愛的童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生死別離的感受,在孤寂的同時,往往需與對方的回憶相伴。這原是個人私密經歷的哀悼過程。然而,當對方深深投入哀悼時,身邊的其他親友,又該如何才能靠近?
  《燃燒女子的畫像》裡,導演瑟琳席安瑪(Céline Sciamma)藉由繪畫,讓瑪莉安和艾洛伊茲從抗拒到互視、觀看者與被觀看者互換的過程,尋回女性的身體與情慾;同樣是自編自導的作品,《親愛的童伴》(Petite Maman)則是哀悼者之外,讓兩位原該是母親最親密、卻又同時落入孤寂的小小陪伴者,猶如對影般看見彼此,在同一間房子、同一座樹林,穿越時間,用畫面傳遞、流動情感,藉由台詞與互動裡勾勒出理解與關懷。
  奈莉(Joséphine Sanz約瑟芬桑斯飾)和瑪莉詠(Gabrielle Sanz嘉布莉葉桑斯飾)都八歲,外婆同樣在上週過世;奈莉的媽媽在生日前夕離家,瑪莉詠則即將動手術,以免長大跟母親一樣拄拐杖──兩個孤獨而早熟的小女孩相遇之後,奈莉由於過去對母親的理解,很快就察覺眼前的人是誰。對年紀尚幼的她來說,該是相當強烈的衝擊。但是當她看到失去母親的外婆(而自己也剛失去外婆)躺在房間裡,回到自己的時空,她就躺在同樣的位置,彷彿在陪伴那樣的悲傷與對母親的思念──這讓我想起電影開場的第一幕,是一位老奶奶拿筆寫字,接著畫面換成在寫字的奈莉,然後她一一和三位奶奶道別,回到外婆已經清空的病房,看著望著窗外的母親的背影──母親與女兒之間那樣貼近、相似,卻又遙遠的距離。
  奈莉是那樣貼心又敏覺的孩子,她陪媽媽,在媽媽開車前往外婆舊居時餵她吃餅乾喝飲料,睡前總是問問題讓忙碌常常不在身邊媽媽陪她久一點,半夜渴了喝水會給媽媽準備一杯,到她身邊一起躺著,述說自己失去親人的難過。然而第二天,母親就離開了家,雖然父親說「清完壁櫥我們就去找她」,但母親無法分擔的悲傷,也在奈莉心上留下疑雲──直到她遇到了瑪莉詠。
  奈莉無法陪伴成年的、失去母親的媽媽,但她可以陪伴同樣失去外婆的瑪莉詠──從她拖著木頭請奈莉幫忙,一起到母親的小窩;下了雨在雨中奔跑,到瑪莉詠所居的、熟悉的屋子、熟悉的浴室裡脫掉濕衣服擦乾頭髮;在那個房間,她看到上週已經逝世的外婆躺在床上──當她穿上毛衣與外套離開,穿過小窩,回到自己的時間──
「我以為你也不在了。」
「我還在這裡。」
  這段時光交錯雖然魔幻,卻也同時指涉了「在」與「不在」畫面的替換不只是時間,是思念的魔法,更是「同在」與「同理」──我想試著在你的位置,感受你的悲傷,你的存在。這對奈莉來說肯定是熟習慣常的,就像父親問她:「我可以抽菸嗎?」「雖然這對你不好,但隨便你。」又如因為對母親的了解不夠,所以奈莉也問父親小時候的事,「例如會令你害怕的事。」「我以前超害怕我爸爸的。」她從八歲的瑪莉詠身上,也感受到害怕;她和瑪莉詠分配角色共寫劇本,為了扮演檢察官,繫不好領帶的奈莉請外婆幫忙,也幫外婆檢查拼字,當外婆「請奈莉拿水來」時,對她說:「我已經好久沒有叫這個(母親的)名字了。」來不及好好道別的遺憾,在這裡得到了美好的補償,彷彿在告訴奈莉:雖然未必都能好好道別,但那些平淡到以為會是持續的日常,只要曾經珍惜,那就是永恆的印記。
  然而和瑪莉詠的彼此陪伴,奈莉知道終會結束──不只因為瑪莉詠即將離開去動手術而已。該不該告訴她真相,如果這樣能撫平她對未來的恐懼?還是珍惜這段魔幻時光,留存為自己內心的祕密就好?但這樣對瑪莉詠是否公平?這個兩難在她們一起共演的戲劇裡,藉瑪莉詠之口暗示了選擇:
「祕密不是想隱瞞的事,而是那些無人可訴說的事。」
  奈莉知道瑪莉詠的部分「未來」,卻是相遇後才知道她有過當演員的夢想。如果隱瞞,那份「無人可訴說」的孤寂將存留在她們之間,存留在記憶裡,即使再次相遇,也無法相認。所以奈莉告訴了瑪莉詠,讓瑪莉詠「預知未來」──包括總是說自己隨時可能離世的母親/外婆,活到了她31歲;包括她現在是和女兒做朋友;包括在未來的那棟房子裡,她看到了她未來的丈夫、孩子的父親──
  電影裡雖然看不到奈莉父母的互動,但從開車到外婆家前的長久擁抱,母親離開家後父親給她哀悼的空間(我們整理好再去找她),卻又提早整理好房子的舉動洩露了他對妻子的擔心與思念。而他對待奈莉的愛:搶繩子搶輸她、抽菸前取得她的應允,讓女兒陪他刮鬍子,當奈莉選擇陪伴身邊的瑪莉詠,因為「不會有下次了」,他也能同理孩子的感受與選擇──對瑪莉詠來說,這場面試應該相當高分。接著她們一起做可麗餅,同床共眠,一起演完戲,一起吃早餐,點蠟燭唱了兩次生日快樂歌(一次給無法參與的,三十二歲的她)。奈莉告訴瑪莉詠她心裡的另一個恐懼:「她為什麼要離開」,也察覺到爸爸為此而傷心,「生我的時候很年輕」(也許我是不該被生下來的),已經知道未來的瑪莉詠這樣告訴她:
「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的問題。」
「我並不驚訝(我會在那麼年輕的時候生你),因為我已經在想你了。」
  就這樣,她們從陌生的友伴,到雙方都獲知、共有祕密,再一起共有對別離與死亡的恐懼──當奈莉在床尾看著黑暗中的豹影時,或許是尚在孩子的她,初次能同理母親對死亡、別離,以及對未知的恐懼。第二天早上,奈莉把自己的耳機,「來自未來的歌曲」給瑪莉詠聽,一起抬橡皮艇去划船的過程,她們之間沒有祕密,只有理解、陪伴和攜手同行的情誼。
  最後奈莉和瑪莉詠,和外婆好好說了再見,回到自己的時間,看到媽媽,跟媽媽坐在一起。當媽媽對奈莉為「把你留在這裡」道歉,奈莉說:「不必抱歉,我過得很好。」母女互相擁抱,叫喚彼此的名字「奈莉」與「瑪莉詠」時,觀影的當下,我只以為是跨越時空,呼喚思念的母親與女兒同時,奈莉也呼喚著剛剛分別的瑪莉詠──但寫下筆記的同時才忽然明白,瑪莉詠呼喚的不只是自己的女兒,更是從八歲藉由伯爵夫人這個角色之口傾訴的,「我希望能見到你,因為我愛你」的、延續至三十二歲的思念,是在當時陪她經歷死亡的哀傷與恐懼的、親愛的童伴奈莉。奈莉當年選擇訴說祕密,經過瑪莉詠八年的隱瞞至今,才終於重新有了藉由呼喚名字彼此相認──或許母女「一起當小孩」是導演給予的魔幻時光,「離開你長大」是女兒的願望,「獨自當小孩」是共有而必須的孤寂,但即使不得不分離,只要你的心永遠在我心中,即使是時空阻隔,我也會永遠和你在一起。
avatar-img
113會員
213內容數
此沙龍記錄觀影後情節分析與感受想像的筆記,內文全雷,建議觀影後再行閱讀,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創作過程往往必須面對內心世界的拉扯、碰撞、挖掘,在過去與現在的磚瓦裡尋找適合的數量,再一塊塊的堆疊;必須不斷不斷的跟腦海中的聲音對話、反覆調整與排演現實與虛構的畫面。
  《摯友》的歌詞,原是對方提醒無法觸及後的傾訴,詞曲原就將跨不過的距離傳達得深摯而無奈。連同MV,卻成了一首思念的雙重指涉:思念著那個再也見不到的人,藉由@共同喜歡的明星,來確認對方仍在,我們同在。
《戀愛修課(Heartstopper)》是一部如同彩虹般綺麗的英國青春喜劇。初次看完的時候,在感動以及「heartstopper」如同「休克」的感受之餘,更多的是絕大部分角色的溫柔、體貼、善解人意,讓我有如同「修課」般,理解人與人之間可以如何善待與相愛。
  這就是《日光樹影》裡,林哲銘遇到的難關:已跟竹馬許侑征結婚,換了身份證,在即將辦婚禮派對前一個月,還無法決定是否該向單身的母親坦白,邀請她來參加。   這個家庭成員仍然彼此牽繫。而這個家庭的核心,就是媽媽黃蕭嬌女士。
這部電影如同《時代革命》,試圖記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記憶,但不同於《時》記錄的是如水般擴散、漫溢的必然,《少年》則是呈現了抗爭方的群像;如果《時代革命》的香港人是抗爭的洪流,《少年》以劇情片呈現的,是不同支流的心思與面貌,那些在風雨中幾近澆滅,卻又持續搖曳燃燒的火焰。
「我這輩子只愛過一個男人,我覺得就夠了。」 「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他心裡面,是不是真的有過我。」
  創作過程往往必須面對內心世界的拉扯、碰撞、挖掘,在過去與現在的磚瓦裡尋找適合的數量,再一塊塊的堆疊;必須不斷不斷的跟腦海中的聲音對話、反覆調整與排演現實與虛構的畫面。
  《摯友》的歌詞,原是對方提醒無法觸及後的傾訴,詞曲原就將跨不過的距離傳達得深摯而無奈。連同MV,卻成了一首思念的雙重指涉:思念著那個再也見不到的人,藉由@共同喜歡的明星,來確認對方仍在,我們同在。
《戀愛修課(Heartstopper)》是一部如同彩虹般綺麗的英國青春喜劇。初次看完的時候,在感動以及「heartstopper」如同「休克」的感受之餘,更多的是絕大部分角色的溫柔、體貼、善解人意,讓我有如同「修課」般,理解人與人之間可以如何善待與相愛。
  這就是《日光樹影》裡,林哲銘遇到的難關:已跟竹馬許侑征結婚,換了身份證,在即將辦婚禮派對前一個月,還無法決定是否該向單身的母親坦白,邀請她來參加。   這個家庭成員仍然彼此牽繫。而這個家庭的核心,就是媽媽黃蕭嬌女士。
這部電影如同《時代革命》,試圖記錄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記憶,但不同於《時》記錄的是如水般擴散、漫溢的必然,《少年》則是呈現了抗爭方的群像;如果《時代革命》的香港人是抗爭的洪流,《少年》以劇情片呈現的,是不同支流的心思與面貌,那些在風雨中幾近澆滅,卻又持續搖曳燃燒的火焰。
「我這輩子只愛過一個男人,我覺得就夠了。」 「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他心裡面,是不是真的有過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自那以後,我時常去看望老媽媽。每次去,她依然守著那堆兒子的衣物,仿佛時間從未流逝。   有一次,我帶著一些食物去看她。她看到我,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可隨即又黯淡下去,似乎在想:這不是我的兒子。(此時老媽媽心裡一陣酸澀,她多渴望走進門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兒子啊,她在心裡默默歎氣,那股失落感如潮水般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一個女孩在母親意外過世後的心情轉變,她在舅舅的陪伴下逐漸走出陰霾,回歸平靜。文章通過舅舅的言行,體現了愛和關懷的重要性。
很快地就把「不存在的母親」看完了,是一本很容易讀的書。作者紀錄了媽媽與自己對同一件事情的回憶,同一件事往往對母女來說是很不同的印象與感受。從一個女兒,一個中年的女兒回頭看媽媽的一生,我身為一個中年女性讀者,只能用「感慨萬千」來形容。 這個世界不乏失職的媽媽,可能會虐待孩子,拋棄孩子… 但我很幸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對母親的追憶與思念,透過對黑夜的對話,表達了對母親的眷戀和懷念之情。文章中描述了母親生前的點滴,以及作者在失去母親後的感受和內心掙扎。通過文字記錄,表達了對母親的緬懷和愧疚之情。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Thumbnail
在那片蔚藍的心海中,一位自憐的母親漸漸發現,她的內心裡藏著一位小小的孩子,那是她年幼時的自己。心海的浪濤不再只是孤獨,而是內心小孩與她之間的對話,一場旋渦中的自我探尋。 「媽媽,我好害怕,我好寂寞。」內心的小孩柔聲地說著,彷彿被沉睡的記憶喚醒。 母親望著那個小小的自己,心頭湧上一陣複雜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自那以後,我時常去看望老媽媽。每次去,她依然守著那堆兒子的衣物,仿佛時間從未流逝。   有一次,我帶著一些食物去看她。她看到我,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可隨即又黯淡下去,似乎在想:這不是我的兒子。(此時老媽媽心裡一陣酸澀,她多渴望走進門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兒子啊,她在心裡默默歎氣,那股失落感如潮水般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一個女孩在母親意外過世後的心情轉變,她在舅舅的陪伴下逐漸走出陰霾,回歸平靜。文章通過舅舅的言行,體現了愛和關懷的重要性。
很快地就把「不存在的母親」看完了,是一本很容易讀的書。作者紀錄了媽媽與自己對同一件事情的回憶,同一件事往往對母女來說是很不同的印象與感受。從一個女兒,一個中年的女兒回頭看媽媽的一生,我身為一個中年女性讀者,只能用「感慨萬千」來形容。 這個世界不乏失職的媽媽,可能會虐待孩子,拋棄孩子… 但我很幸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對母親的追憶與思念,透過對黑夜的對話,表達了對母親的眷戀和懷念之情。文章中描述了母親生前的點滴,以及作者在失去母親後的感受和內心掙扎。通過文字記錄,表達了對母親的緬懷和愧疚之情。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Thumbnail
在那片蔚藍的心海中,一位自憐的母親漸漸發現,她的內心裡藏著一位小小的孩子,那是她年幼時的自己。心海的浪濤不再只是孤獨,而是內心小孩與她之間的對話,一場旋渦中的自我探尋。 「媽媽,我好害怕,我好寂寞。」內心的小孩柔聲地說著,彷彿被沉睡的記憶喚醒。 母親望著那個小小的自己,心頭湧上一陣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