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房神器「平均地權條例」-「以稅制價」才是根本

2023/02/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立法院「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於2023年1月10日三讀通過,為政府祭出新式打房神器,包含法人購屋許可制、重罰炒作、限制預售屋換約以及預售屋解約申報登錄四大重點,如此等同替房市資金「去除槓桿」,但對目前房市推案供過於求的常態真能騰出議價空間? 而中古屋因資金外溢效應仍會持續帶動價格上漲,最終仍須透過「以稅制價」才是根本。
  政府對於房地產翻漲的來勢洶洶一籌莫展始終成為媒體焦點,即便提出各種對策卻都曇花一現,例如101年祭出「實價登錄」、105年推出「房地合一課稅」,同年修正的2.0版「打房策略」,但其整體價格一直短期量縮,普羅大眾依舊難以入手。如今「平均地權條例」進場,恐怕還是陷入「槓桿原理」,例如預售屋市場資金微降溫而轉嫁至成屋市場,甚至投資客將豪宅資金轉向商業不動產,說穿又是一場房市賽局的搬風遊戲。
  利安達平和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吳明儀會計師認為實施平均地權土地漲價歸公抑制土地翻漲才是根本之道,為了實現房價合理的公道價值,必須要從土地政策改革著手,畢竟房屋人力工資、建材成本以及管銷費用公開透明,土地成本居高不下才是違逆居住正義的罪魁禍首。政府須以實價課予房屋稅(或地價稅)作為制裁手段,若按一般以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地價課徵相關稅收,尤其房屋稅與地價稅的稅基大相逕庭(兩者稅額差幾十至百倍),如果不是持有三間以上房屋怎會有感,難怪政府打房始終無法抑制炒房歪風。
  臺灣因為疫情之亂也讓房價偏高雪上加霜,受薪階級若有購屋需求只能望屋興嘆,由於中央銀行四度升息及多項信用管制措施,加上號稱史上最強打房政策「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量縮價跌」也成為了房仲市場的預估發展;「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無疑給了法律依據,若能搭配政府「以稅制價」的雙重策略,才能真正挽回居住正義。
  打房神器「平均地權條例」出場之後,房地產的投資客們勢必只能採取拋售,利用三種手段因應新法,一是獲利出場、二是平轉結案、三是賠錢出場,但以目前政府急於實現居住正義的政策走向,最有可能賠錢出場。另外,投資客們若將燙手山芋甩鍋建商,還需認賠15%違約金作解套代價,建商銷售房子最後若又轉回自己手上,市場「多殺多」的現象就會慘烈上演,購屋民眾就有議價優勢買到房價相對合理的物件。
  國家機器「以稅制價」若有通過,政府便能有效抑制房價飆漲,吳明儀會計師認為可用三大法則來做配套,第一、政府不再標售任何土地,迫使地價不斷攀高,20多年來政府標售土地,同時帶動房價整體趨勢;第二、政府採用「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PPP)制度興建公共住宅,建商負責公有土地代建,只要沒有超出常理地價,房價自然可以趨平;第三、「漲價歸公」配合實價登錄,土地增值稅修回舊制40%、50%、60%,防堵民眾「買房理財」的炒房歪風,才能符合平均地權宗旨。
  打房神器「平均地權條例」必須搭配國家機器「以稅制價」,為了終結房市賽局的搬風遊戲,抑制經年累月的炒房歪風,必須透過兩者合併的雙重策略才能真正挽回居住正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會員
3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