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聊聊美國小費文化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常常聽到有人討論美國的小費文化

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中間的屈服、再到現在的刻意對抗。


raw-image


我想要淺聊一下這個話題。


小費文化是什麼?

在網路上你可能會看到以下說法:

「小費文化已經成為美國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服務行業人員收入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收入,甚至有些餐廳老闆都用最低薪來錄取服務生,所以服務業人員的薪水等於直接由客人給予,最直接、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小費;有些餐廳則是以小費多寡來評斷該員工的績效」


但就我的經驗來說,對於這種說法完全是嗤之以鼻。

你真的有被服務到嗎?

如果服務像台灣日本等地那麼親切、周到(但台灣的10%服務費又是另一個概念了)

那給小費完全是心甘情願,但事實卻不是如此。

美國當地更多的體驗是,服務生給你杯水,幫你點餐,中間時不時來問候(打擾)你說一切還好嗎?

這樣就價值15%~20%的小費,我個人是不敢苟同。


以上僅是餐廳的部分。


其他像Bar裡的Bartender、住宿時必須付小費給幫你泊車、提行李、房間清潔人員;外帶餐點的送餐員;行程解說的導覽員;另外跟美國的街頭藝人合照也都是要付小費的


讓我最困惑的是,一些原本就是服務性質的消費行為,例如按摩、理髮,諸如此類的收費卻還要額外給小費,這對我的觀念來說已經是double charge。所以到後來我只去常光顧和熟悉的理髮店,這樣給小費會比較有種鼓勵和支持的感覺,而不是為了適應文化而做。


那到底該怎麼給小費?

你可能會在網路上看到很多教學,午餐給15%-20%、晚餐給20%-25%,以上均為稅前。

別鬧了,在美國你看到的消費都還要再加上各地不等的消費稅7%-11%不等,也就是說,一趟消費下來你最終的花費會是定價+1.33倍,這可是很驚人的。更不要說像飯店等服務他們還會加上resort fee, service charge(對 這不是小費)等等的項目,在你以為只要付出定價之後可能會讓你久久無法回神。

一般餐廳或消費後的帳單都會給三種選項:18%/20%/22%

但必須注意的是,這必須是稅前。有些餐廳很賊的會以稅後的方式提供計算。


raw-image


我的經驗和建議很簡單:以10%為界線,覺得有被服務到,我給15%,沒有的話,我就湊個整數,但不會超過10%。

例如$43.25,但服務中下,我就會補到$47,意思意思一下。既然上述提到小費是評估員工績效的一部分,那這就是一種合理的反饋。

而外送的話,我從來沒給過小費。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從一開始來美國傻傻地照著收據給,到後來開始壓力測試到現在都沒有出過半點問題。

我必須聲明覺得這個做法並不是小氣,而是我始終認為低薪是環境和雇主的問題,直接轉嫁給消費者是非常不合理的。

小費給得越多、雇主越有借題發揮的機會壓榨打工仔,而這就是赤裸裸的惡性循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那些碎念和異想天開
11會員
23內容數
我在晚餐時間追劇、睡前則和自己以及他人的文字打打交道。藉由這些碎念和雞婆,分享我對於生活的觀點,期待若能帶給世界一點點的改變那就足夠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就我的旅美經驗跟大家聊聊美國獨特的小費文化。小費公定價是多少? 不給會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於情於理上我還是建議給小費?
Thumbnail
就我的旅美經驗跟大家聊聊美國獨特的小費文化。小費公定價是多少? 不給會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於情於理上我還是建議給小費?
Thumbnail
前陣子剛好看到一個關於小費的新聞: 在維也納熱門觀光區Naschmarkt有些餐廳額外增加了一筆 10%「服務費」在帳單上,如果客人沒有注意又再加上一筆小費,等於餐廳收了兩次小費。 這個新聞從客人角度、服務業從業人員、業主上都有很多不同的討論面向。要討論這些部分,我覺得可以先從較紹奧地利小費文化
Thumbnail
前陣子剛好看到一個關於小費的新聞: 在維也納熱門觀光區Naschmarkt有些餐廳額外增加了一筆 10%「服務費」在帳單上,如果客人沒有注意又再加上一筆小費,等於餐廳收了兩次小費。 這個新聞從客人角度、服務業從業人員、業主上都有很多不同的討論面向。要討論這些部分,我覺得可以先從較紹奧地利小費文化
Thumbnail
很多人對於加拿大的小費制度感到無所適從,不只台灣旅客,作者家中寄居的法國老師也一樣,因此對於到餐廳用餐付費便有點壓力。本文的將直接告訴你,怎樣做才不會失禮。 基本上,看一看帳單……
Thumbnail
很多人對於加拿大的小費制度感到無所適從,不只台灣旅客,作者家中寄居的法國老師也一樣,因此對於到餐廳用餐付費便有點壓力。本文的將直接告訴你,怎樣做才不會失禮。 基本上,看一看帳單……
Thumbnail
常常聽到有人討論美國的小費文化 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中間的屈服、再到現在的刻意對抗。 我想要淺聊一下這個話題。
Thumbnail
常常聽到有人討論美國的小費文化 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中間的屈服、再到現在的刻意對抗。 我想要淺聊一下這個話題。
Thumbnail
在這種敢追出來跟客人要小費的國家,觀光客全是肥羊 - 尤其又碰上我這樣一張不願惹事生非的東方臉。
Thumbnail
在這種敢追出來跟客人要小費的國家,觀光客全是肥羊 - 尤其又碰上我這樣一張不願惹事生非的東方臉。
Thumbnail
這本書很有趣, 住過洛杉磯、紐約、舊金山的作者Dr.Phoebe在書裡從婚姻、工作、留學都談, 使我更了解美國文化。 以下記錄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地方: 美國人的晚餐, 如果在餐廳用餐, 服務生會先送來一大杯冰水, 冰塊越多越好。 即使在紐約的冬季或雨天也沒有熱茶、熱水。 在餐廳裡, 加稅前的帳單金額的
Thumbnail
這本書很有趣, 住過洛杉磯、紐約、舊金山的作者Dr.Phoebe在書裡從婚姻、工作、留學都談, 使我更了解美國文化。 以下記錄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地方: 美國人的晚餐, 如果在餐廳用餐, 服務生會先送來一大杯冰水, 冰塊越多越好。 即使在紐約的冬季或雨天也沒有熱茶、熱水。 在餐廳裡, 加稅前的帳單金額的
Thumbnail
看到網路上很多關於值不值得來美國工作的討論,不過不管去哪裡工作,錢都是優先考量的因素之一。 來這邊雖然沒有住非常久,但還蠻多朋友私下詢問我這邊的生活成本,跟大家分享一下。每個人生活的開銷和願意花錢的地方不一樣,就給個大概的範圍,大家可以自己斟酌。
Thumbnail
看到網路上很多關於值不值得來美國工作的討論,不過不管去哪裡工作,錢都是優先考量的因素之一。 來這邊雖然沒有住非常久,但還蠻多朋友私下詢問我這邊的生活成本,跟大家分享一下。每個人生活的開銷和願意花錢的地方不一樣,就給個大概的範圍,大家可以自己斟酌。
Thumbnail
求職者提問業務就是以賺錢為目的嗎?任何工作都是以賺錢為目的,至少得求溫飽吧!你產值貢獻的含金量決定了自己的薪資價值。 沒有任何一件商品或服務都應該免費,除非有合理的理由。俗氣的新台幣,始終是扎扎實實的真愛。
Thumbnail
求職者提問業務就是以賺錢為目的嗎?任何工作都是以賺錢為目的,至少得求溫飽吧!你產值貢獻的含金量決定了自己的薪資價值。 沒有任何一件商品或服務都應該免費,除非有合理的理由。俗氣的新台幣,始終是扎扎實實的真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