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助力?還是阻力?

2023/02/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990年代初日本因泡沫經濟破滅,進入失落的十年之後,經濟從此一蹶不振,即使經過二十年的激進的量化寬鬆及零利率政策,還是無法起死回生。
日本從2022下半年開始,日幣嚴重眨值創32年來新低。日幣貶值對出外銷出口業、觀光業復甦是有利的,但對於長期仰賴進口原料生產,民眾也經常消費進口商品,還有因為烏俄戰爭原物料短缺,引發的高通膨,無疑是雪上加霜,讓日本民眾苦不堪言。
日本辦室處長期以來就無業務可跑,再加上經濟景氣長期低迷,於是開始將人員紛紛外派海外分公司。除了日籍高階經理人坐陣之外,有時還會派有關產品開發研究等相關日籍人員進駐,做為台灣與日本對接溝通的窗口,還有為了能夠即時應對客戶的需求。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將人員的管銷費用,轉嫁到海外分公司,也可以便順磨練外派人員的實戰經驗及國際觀,以備不時之需。
這種將人員外派的政策,看似一舉兩得,雙方互利,但果真是如此嗎?
1. 語言問題:外派人員通常都不會中文,英文溝通能力也是有待加强,台灣的員工也不是所有人都會日文,更何況客戶慣用語言是中文或英文。
2. 心態問題:有了日籍人員的撘起的橋梁,與日本的溝通自然是比較順暢,但如果觀念或思維還沒跟上腳步客戶時,難免會發生意見相佐及立場不同的情況。因為外派人員終究還是會回歸原來的部門,都會盡量選擇不得罪對接的部門,以避免被秋後算帳。但這樣一來,就無法有效傳達客戶的需求,造成資訊落差。
3. 外派期間:約三到五年,在派任的部門通常都會給予一定的頭銜,甚至有些是該部門的最高管理職。當部門內有異見矛盾或要作判決時,擔任管理職的日本人,通常都不會調解排除或裁決,理由是文化及溝通上會有差異或落差,終究還是要台灣人自已管理負責。說穿了就是不想淌混水,不想負任何的責任,只是來過個水,混個外派的經驗。
外派人員不會大刀破斧改革,畢竟不論台灣的業績好與壞,回日本後每個都是步步高昇。哪天因為業績不佳被裁員,也不會裁到外派人員,拍拍屁股,揮揮衣袖,莎唷娜啦~~~
#是戰力還是練兵 #是助力還是阻力 #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會員
5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