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本書
感謝朋友推薦這兩本書!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輸出就是說寫練習,文案就是output的基礎,輸入的東西需在腦中消化並重複輸出腦袋才記得住,否則只是濾盆式般地接受資訊而已,並沒有內化成真正的知識,經過複誦、實踐、講授給他人這些知識才不只是個「稍微有印象」的資訊。
知識放在海馬迴的暫存區大約2-4週,需要在2周內進行3次以上的輸出,東西才會轉存於顳葉(叫長期記憶)。
個人的關鍵tips
- 作筆記的方式:記憶力加深程度寫>打字紀錄
- 讀書的話畫螢光筆及註記可提升記憶
- 可進行摘要訓練,例如看一本書寫150字摘要進行輸出訓練
- 有靈感的話30s就要記錄下來
- 發呆也可以 活化大腦,運動可增強記憶力
- 實驗證實:換不同環境閱讀也可增強記憶
其他觀點
- 要以輸出為前提來輸入,例如美術館看畫,因為想發表更深刻的心得及觀察所以逛展覽時會更用心,有去旅遊或看到新事物時就要立刻進行輸出(照片、感想、重點等),看完當下記憶力最為顯著。
- 當說出願望的時候盡量以願景導向比目標導向更好!
例如「我要成為xx王」而不是「我要找到xx寶藏」。
感想
- 內頁排版簡潔還有搭配示意圖,很好讀但是不好翻,還是推推。
output這本讀冊已無法賣二手,大家吸收完就賣書good job!
- 發現上畫畫課時老師也有提到書中類似的概念(跳箱理論、舒適圈痛苦圈等比例),輸入就是聽得懂他講甚麼,輸出就練習這樣,不練習只聽他講真的沒啥用。
- 看得懂別人在說甚麼,但無法試著表達自己的狀況的話也還是不會,目前是輸入輸出都少的狀態,輸入>>>>輸出。
- 平常不太會寫文章的我也開始在vocus這裡和噗浪嘗試「整理性質」的output,雖然還無法創造出動人的故事或創意,但這就是我的output開始。
- 喜歡的YTer分享「創造後展示可以帶給人快樂」(output)的觀點。
一半認同一半不認同,不認同的點是因為如果「太在意別人看法」和「認為自己的作品很爛」同時發生的情況下(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