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緣起:這是一段我努力咀嚼文獻、整理資料/分析、遇到問題/解決、最後產出成學術論文的時間,在我漸漸感到學術耕耘的樂趣的同時,也很想要囫圇吞棗、用最快速度擺脫這一切,看到這一套兩本的《INPUT》和《OUTPUT》,不免被書封的廣告語暗示了,在想、在這in & out的過程裡,會不會是我邁向人生高點,尋求人生意義的一個階段呢?
摘要:作者是日本的一位精神科醫師,我第一次聽到他並且閱讀他的書,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他的文字與影音(部落格、youtube、書、工作坊、演講等)都貫穿一個願景——希望藉由普遍分享精神科和心理學的知識,來幫助人理解自己、走過情緒的低谷與風暴,可以說,他大量的書寫和分享,幾乎是在做心理衛教,這是我在醫院實習的時候,很喜歡做的一項工作,我很想觀摩他怎麼做,還有他如何剪裁所分享的內容。《OUTPUT》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先談“輸出”的定義、基本的原則以及好處,接下來的三個部分就是大量的實務技巧,有「說」、「寫」與「做」,最後一部份則是綜合濃縮前面的內容,作者再次分享他最常做的幾個方式。
每個部分,我提一個對我而言的新知識或重點。「說」,我想談提問。作者推崇提問的功效,也肯定當聽眾可以提問,表示所吸收的知識與個體產生互動,我個人也從某個階段開始,期許自己在每次的討論、課程、演講甚或研討會,都要提出一個問題或想法,有時候實在是沒有什麼感覺,就談很實際的建議。如果今天是一個新知識或陌生領域,有點難做到這點,如果我在這個學門沈浸一段時間,並且參與實作,同時具備in & out的歷程,要能提問,就變得容易些。
「寫」,作者談了很多,大量的寫、快速的寫、任何時間的寫,這些內容,與我長時間倚賴文字所領悟的道理差不多,但作者教了我一件事、我以前並不知道,就是word的大綱模式!! 他教讀者,當需要製作簡報的時候,如何在短時間內製作出內容豐富且架構完整的投影片,我以為是時間換取內容,坐的越久、可以產出的越多,原來,他不是一開始就坐在電腦前做ppt,而是透過紙筆書寫,搜集靈感與整理內容,之後透過word先成篇,再藉由大綱模式,轉成每一張簡報的綱要,有了骨幹,之後再逐一添加血肉,逐張雕塑。
「做」,作者很鼓勵大家起而行,特別是說,唯有透過真的做了,才能鼓勵你繼續做下去。每個人面對如何開始,都有或多或少的困難,我感覺作者沒有在「動機」上著墨太多,而是提出一個關鍵的文獻,也就是說,當你感到開始很困難的時候,你必須勉強自己起碼開始五分鐘,在大腦經過五分鐘的激勵後,會得到回饋,從而支持你繼續下去。天冷時,需要熱車,當汽車已經發動的時候,引擎熱到足以啟動,只是時間問題,所以,當我們對於開始感到困難時,我們能做的唯有開始。
Now, or never~~ Let’s try it!!
【基本資料】
[書名] 最高學以致用法
[作者] 樺澤紫苑 [譯者] 賴郁婷
[裝訂] 平裝 [頁數] 269
[出版] 春天出版國際 [初版] 2020.3
avatar-img
14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Quuu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寫在前面】副標題是“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簡明、扼要,一個心理師談她平日的工作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案主,每個案主都有他的故事、他說故事的方式、還有他各種不願意讓人靠近的樣態,又或者,在一段時間後,甜蜜點之後、衝突之後、尷尬之後⋯⋯,心理師與案主的關係又是另一番面貌。心理
【我從哪裡看到這本書】我不定期地會收看一名知識型網紅——超級歪的內容,他曾經在許久前整理過一連串跟學習有關的內容,並且以這本書為主軸做了一支影片,一直到最近,我把其中他主要介紹的這本看完。這是我很有興趣的主題,從以前到現在,我也很喜歡類似的內容,如果說相似或是共通的點是什麼?「meta」!學習如何
書影。 【簡介】關於“為什麼要寫這本書”,“這本書有哪些重點”,“作者希望我們練習的是什麼”,又“希望我們該如何警惕這樣的心理能力”,作者從一個例子講起,是上個世紀1980年代初期著名的蓋提美術館事件。1985年加州的蓋提美術館以九百萬美元向藝術品交易商購入一尊雕像,是古希臘少年立像,館方一開始就十
我的全部,都公開透明在這邊了;我所看待的自由和未來,也將與各位一同分享。——唐鳳 【緣起】我不是科技宅,對唐鳳的印象來自媒體的好奇與塑造,從媒體的描述,我開始知道「原來台灣公部門有這樣一號人物!」“天才”、“暖男”、“IQ跟身高一樣高”、“EQ更是高的不可思議”,他有著神一般的能力、卻又近在咫尺
前言:我記得數週前,在聯合報洪蘭教授的專欄上,他可能是談某個跟教育有關的議題,舉了例子、引用了書中的觀念,但卻未直接介紹這本書,引發我的好奇,再加上、最近太常看到這個書名,不管是各大書榜、還是借閱排名,都可以看到這本書的身影,心想,這類“習慣養成、行為改變”的書,就如同所有其他教導大眾成功或富有的書
我一直都知道,我莫名的愛著香港,愛著粵語,愛著所有可以轉成廣東話的電影⋯⋯;當十幾歲的我可以重看王家衛的電影十幾廿遍,我不明白箇中原委,到現在已經四字頭了,有一天,我好像終於知道那個語言潛藏在我心裡所呼喚的魔力。記憶被帶回更早的永和鎮上,奶奶操著浙江鄉土話,與三歲的我,對談無礙,關於那個語言。
【寫在前面】副標題是“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簡明、扼要,一個心理師談她平日的工作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案主,每個案主都有他的故事、他說故事的方式、還有他各種不願意讓人靠近的樣態,又或者,在一段時間後,甜蜜點之後、衝突之後、尷尬之後⋯⋯,心理師與案主的關係又是另一番面貌。心理
【我從哪裡看到這本書】我不定期地會收看一名知識型網紅——超級歪的內容,他曾經在許久前整理過一連串跟學習有關的內容,並且以這本書為主軸做了一支影片,一直到最近,我把其中他主要介紹的這本看完。這是我很有興趣的主題,從以前到現在,我也很喜歡類似的內容,如果說相似或是共通的點是什麼?「meta」!學習如何
書影。 【簡介】關於“為什麼要寫這本書”,“這本書有哪些重點”,“作者希望我們練習的是什麼”,又“希望我們該如何警惕這樣的心理能力”,作者從一個例子講起,是上個世紀1980年代初期著名的蓋提美術館事件。1985年加州的蓋提美術館以九百萬美元向藝術品交易商購入一尊雕像,是古希臘少年立像,館方一開始就十
我的全部,都公開透明在這邊了;我所看待的自由和未來,也將與各位一同分享。——唐鳳 【緣起】我不是科技宅,對唐鳳的印象來自媒體的好奇與塑造,從媒體的描述,我開始知道「原來台灣公部門有這樣一號人物!」“天才”、“暖男”、“IQ跟身高一樣高”、“EQ更是高的不可思議”,他有著神一般的能力、卻又近在咫尺
前言:我記得數週前,在聯合報洪蘭教授的專欄上,他可能是談某個跟教育有關的議題,舉了例子、引用了書中的觀念,但卻未直接介紹這本書,引發我的好奇,再加上、最近太常看到這個書名,不管是各大書榜、還是借閱排名,都可以看到這本書的身影,心想,這類“習慣養成、行為改變”的書,就如同所有其他教導大眾成功或富有的書
我一直都知道,我莫名的愛著香港,愛著粵語,愛著所有可以轉成廣東話的電影⋯⋯;當十幾歲的我可以重看王家衛的電影十幾廿遍,我不明白箇中原委,到現在已經四字頭了,有一天,我好像終於知道那個語言潛藏在我心裡所呼喚的魔力。記憶被帶回更早的永和鎮上,奶奶操著浙江鄉土話,與三歲的我,對談無礙,關於那個語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神速時短的第一階段是「開示 Output」。 開示階段聚焦的是, 在進行任何形式的溝通之前, 我們應該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不斷的思考與表達,要Output, 才能把初步的想法精煉,得到更成熟的版本。 就拿寫作來說。
Thumbnail
最高學以致用法是由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所撰寫關於如何有效學習的書籍。本書最大的重點就是「輸出」,也就透過透「說」、「寫」等主動行為來幫助自己進行學習。
Thumbnail
剛開始要寫作,一定會遇到「不知道要寫什麼」、「如何持續地寫」等的困擾。參考樺澤紫苑的心得分享四個關於輸出的改善問題,包括擅長輸出的方法、提升輸入效率和質量的建議、快速寫出文章的技巧,以及長期持續寫作的祕訣。
最近在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的新書《「超」創造法 》看到很棒的創作方式, 稱為Create by Doing (CD) 。 CD法是一種想到什麼就先寫什麼,之後再決定標題的方式。 CD法鼓勵你紀錄自己的想法,並無需擔心寫的話題,而是直接跟著自己當下的想法發展。 CD法可以讓你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的著作,旨在鼓勵大家進行大量知識的輸出,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作者還以醫師的身分說明了腦神經科學和大腦能力分配的重要性,以及休息對提升輸出的幫助。如果想提高學習效果,本書提供了許多時用的策略。
Thumbnail
樺澤紫苑分享了輸出對於改變人生的重要性,並介紹了有效的輸出方法。作者強調輸出是唯一能改變真實世界的方式,並提供了實用且易懂的方法與概念,讓你在零碎時間中也能快速消化。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就要開始著重在輸出,而不只是一味的輸入。
Thumbnail
在圖書館看到《聰明人都實踐的輸出力法則》的時候,雖然我才剛讀完《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但還是借了回家。因為兩位作者的輸出體系並不完全相同。我覺得對意志力較薄弱,或需要持續看到產出才有動力繼續的讀者,金川顯教的系統就會更適合你。
Thumbnail
簡介 是以輸出為主題,並且從不同的面向介紹各種輸出的方法。 書中提到『要使人生變得更好,輸出很重要!』 在我們進行學習、不停的輸入的同時,必須要有效的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輸出,並且透過實際的運用,來強化記憶 書中從以下四個面向分別介紹輸出的方法 輸出的基本法則 以科學為基礎的表達術 激發
Thumbnail
我讀完樺澤紫苑醫生的《精準用腦》之後觀望狀態了一段時間,到最近入手了這一本《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這一本讀完我覺得更加滿足,也成為了的桌上必備書。 能交出成果的人,都很重視輸出正是前言中這一句,讓我變得非常認真地閱讀。
Thumbnail
延續費曼學習法「以教代學」的核心觀點,我們在學習(輸入)的過程中,就需要帶著事後需要發表(輸出)的目標來學習。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神速時短的第一階段是「開示 Output」。 開示階段聚焦的是, 在進行任何形式的溝通之前, 我們應該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不斷的思考與表達,要Output, 才能把初步的想法精煉,得到更成熟的版本。 就拿寫作來說。
Thumbnail
最高學以致用法是由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所撰寫關於如何有效學習的書籍。本書最大的重點就是「輸出」,也就透過透「說」、「寫」等主動行為來幫助自己進行學習。
Thumbnail
剛開始要寫作,一定會遇到「不知道要寫什麼」、「如何持續地寫」等的困擾。參考樺澤紫苑的心得分享四個關於輸出的改善問題,包括擅長輸出的方法、提升輸入效率和質量的建議、快速寫出文章的技巧,以及長期持續寫作的祕訣。
最近在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的新書《「超」創造法 》看到很棒的創作方式, 稱為Create by Doing (CD) 。 CD法是一種想到什麼就先寫什麼,之後再決定標題的方式。 CD法鼓勵你紀錄自己的想法,並無需擔心寫的話題,而是直接跟著自己當下的想法發展。 CD法可以讓你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的著作,旨在鼓勵大家進行大量知識的輸出,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作者還以醫師的身分說明了腦神經科學和大腦能力分配的重要性,以及休息對提升輸出的幫助。如果想提高學習效果,本書提供了許多時用的策略。
Thumbnail
樺澤紫苑分享了輸出對於改變人生的重要性,並介紹了有效的輸出方法。作者強調輸出是唯一能改變真實世界的方式,並提供了實用且易懂的方法與概念,讓你在零碎時間中也能快速消化。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就要開始著重在輸出,而不只是一味的輸入。
Thumbnail
在圖書館看到《聰明人都實踐的輸出力法則》的時候,雖然我才剛讀完《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但還是借了回家。因為兩位作者的輸出體系並不完全相同。我覺得對意志力較薄弱,或需要持續看到產出才有動力繼續的讀者,金川顯教的系統就會更適合你。
Thumbnail
簡介 是以輸出為主題,並且從不同的面向介紹各種輸出的方法。 書中提到『要使人生變得更好,輸出很重要!』 在我們進行學習、不停的輸入的同時,必須要有效的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輸出,並且透過實際的運用,來強化記憶 書中從以下四個面向分別介紹輸出的方法 輸出的基本法則 以科學為基礎的表達術 激發
Thumbnail
我讀完樺澤紫苑醫生的《精準用腦》之後觀望狀態了一段時間,到最近入手了這一本《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這一本讀完我覺得更加滿足,也成為了的桌上必備書。 能交出成果的人,都很重視輸出正是前言中這一句,讓我變得非常認真地閱讀。
Thumbnail
延續費曼學習法「以教代學」的核心觀點,我們在學習(輸入)的過程中,就需要帶著事後需要發表(輸出)的目標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