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3/01-房子 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中國人對房子的渴求程度遠比外國人要高上許多。

在中國流行這麼一句話:男人沒房,女人不嫁。在中國,男人想要娶到老婆,就必須要有房子。

中國人買房子不單單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家人的事情。房子可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關係到傳宗接代。

在中國任何一個大城市常住,如果沒有房子就不算是本地人而是外地人。這外地人的身份在中國的大城市裡,就是一種帶有歧視性的稱呼。

在大城市中,房產價格通常較高,而房子也被視為經濟成就和社會地位的象徵。這也導致了一些對外地人的偏見,認為沒有在當地擁有房產的人地位較低。

中國人的房子,不單單是為了住,也不僅僅是為了所謂的投資,更加重要的是為了一種社會身份的認同。

在中國,擁有房產通常被視為一種穩定和成功的象徵。因此,在結婚時,許多女方希望男方有自己的房子,這被視為一種對家庭的承諾和經濟穩定的象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子孫承襲是極為重要的價值觀。擁有房產被視為可以為下一代提供安全和穩定的環境,以便能夠傳宗接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圓滾滾的貓窩
85會員
921內容數
養成自身寫作習慣,並分享日常發覺好文章,每日更新天天有新鮮事。
圓滾滾的貓窩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學會放棄,是人生最難的修行。
2025/05/01
學會放棄,是人生最難的修行。
2025/04/30
知識是一把開啟未來的鑰匙。它不僅改變了個人的命運,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2025/04/30
知識是一把開啟未來的鑰匙。它不僅改變了個人的命運,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2025/04/29
愛情的旅程,始於陌生。
2025/04/29
愛情的旅程,始於陌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臺灣購屋熱潮反映「有土斯有財」文化觀念,將房屋視為財富象徵。此信仰根深蒂固,源自漢文化歷史,認為土地是經濟、安全與社會地位的根本。這觀念影響了世代,使購屋成為生活目標。在全球「華人」社群中廣泛存在,彰顯土地在個人及社會價值觀中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臺灣購屋熱潮反映「有土斯有財」文化觀念,將房屋視為財富象徵。此信仰根深蒂固,源自漢文化歷史,認為土地是經濟、安全與社會地位的根本。這觀念影響了世代,使購屋成為生活目標。在全球「華人」社群中廣泛存在,彰顯土地在個人及社會價值觀中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人生而不平等,但選擇是平等的! 盡早回頭看清房地產,對未來一定有幫助。 房地產並非台灣特有產業也不是這個世代的產物,他不是新的科技,反而是從古早年代就已經流傳至今,有土斯有財深得台灣人民的心,有土有房才有正義。
Thumbnail
人生而不平等,但選擇是平等的! 盡早回頭看清房地產,對未來一定有幫助。 房地產並非台灣特有產業也不是這個世代的產物,他不是新的科技,反而是從古早年代就已經流傳至今,有土斯有財深得台灣人民的心,有土有房才有正義。
Thumbnail
華人社會,🌲有土斯有財,是在普遍不過的道理,買房文化深植民心,大家都想擁有自己的小窩,但近年,房價速度飛漲,實質薪資倒退,小資族😭很難憑藉自己的力量,輕鬆購得自己的小居。 以租代買,當然也是替代選項,自己的選擇路線不同,未來的際遇也會不同,💡沒有好或不好,純粹只是不同的選擇。但,身處在偉大的我
Thumbnail
華人社會,🌲有土斯有財,是在普遍不過的道理,買房文化深植民心,大家都想擁有自己的小窩,但近年,房價速度飛漲,實質薪資倒退,小資族😭很難憑藉自己的力量,輕鬆購得自己的小居。 以租代買,當然也是替代選項,自己的選擇路線不同,未來的際遇也會不同,💡沒有好或不好,純粹只是不同的選擇。但,身處在偉大的我
Thumbnail
台灣的租屋市場不健全又沒保障,房東動不動就漲房租,不然就是過幾年要賣房就把租客趕走,租客淪為人球,這也是台灣房市不斷飆升的重要原因,因為大家都想買一個自已的房子,一個安心居住的保障。 我們來看看內政部的官方統計111 年第 3 季全國房貸負擔率為 40.55%,房價所得比 為 9.80 ! 也就是說
Thumbnail
台灣的租屋市場不健全又沒保障,房東動不動就漲房租,不然就是過幾年要賣房就把租客趕走,租客淪為人球,這也是台灣房市不斷飆升的重要原因,因為大家都想買一個自已的房子,一個安心居住的保障。 我們來看看內政部的官方統計111 年第 3 季全國房貸負擔率為 40.55%,房價所得比 為 9.80 ! 也就是說
Thumbnail
你知道 政府新政策打炒房嗎? 大概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如果這世界是一個遊戲,台灣人的天賦,大概就是炒房這個技能,政府的新政策,最終大概也是流於形式,因為對於房地產的喜愛,來自於根深的中華文化思想,當然法令從來沒健全過,台灣的稅收制度有問題. 投機能發財,那誰還想要誠實勞動呢?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一直無
Thumbnail
你知道 政府新政策打炒房嗎? 大概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如果這世界是一個遊戲,台灣人的天賦,大概就是炒房這個技能,政府的新政策,最終大概也是流於形式,因為對於房地產的喜愛,來自於根深的中華文化思想,當然法令從來沒健全過,台灣的稅收制度有問題. 投機能發財,那誰還想要誠實勞動呢?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一直無
Thumbnail
內政部近日祭出「新住宅政策三箭」,盼透過租金補貼2.0、社會住宅規畫及房貸利息補貼等,讓民眾買得起、住得起,引發熱烈討論。
Thumbnail
內政部近日祭出「新住宅政策三箭」,盼透過租金補貼2.0、社會住宅規畫及房貸利息補貼等,讓民眾買得起、住得起,引發熱烈討論。
Thumbnail
打房市不遺餘力,救房市花招百出。 看似絕對違悖的兩個政策,卻幾乎接連發生了。 但這些鬆綁制度顯然沒有奏效,於是更花招百出的救房手段就陸續出現了。從超過20個城市發『房票』,到你可以用大蒜......等農作物折抵房價。 在中國是只有“土地使用權”,且與“房屋產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Thumbnail
打房市不遺餘力,救房市花招百出。 看似絕對違悖的兩個政策,卻幾乎接連發生了。 但這些鬆綁制度顯然沒有奏效,於是更花招百出的救房手段就陸續出現了。從超過20個城市發『房票』,到你可以用大蒜......等農作物折抵房價。 在中國是只有“土地使用權”,且與“房屋產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Thumbnail
對一般人來說買房是終身大事,不像投資者買賣房屋有無數次的經歷和經驗,一般民眾相對買房就像挑選另一半般的重視,用畢生的心力負擔購屋這件事,因此購屋所思考的會是考慮自己是否承擔得起為主要方向去做選擇,也相對忽略許多事。 大致上選擇購屋的方向不外乎--學區、生活機能、建材、建商品牌、交通便利性、除此之外
Thumbnail
對一般人來說買房是終身大事,不像投資者買賣房屋有無數次的經歷和經驗,一般民眾相對買房就像挑選另一半般的重視,用畢生的心力負擔購屋這件事,因此購屋所思考的會是考慮自己是否承擔得起為主要方向去做選擇,也相對忽略許多事。 大致上選擇購屋的方向不外乎--學區、生活機能、建材、建商品牌、交通便利性、除此之外
Thumbnail
美好的房子 新聞說:👀 立法院法制局專家指出,根據一項六都房價負擔能力與生育率長期研究來看,發現全國總生育率與房屋貸款負擔率有相關,也就是房價負擔能力越低、同時間總生育率就越低,且以雙北、台中等區域較明顯 。 ✍️就我的觀察來看,房價的確是會壓縮到大家的生活水準,為了買房可能生活現金流都不夠生活
Thumbnail
美好的房子 新聞說:👀 立法院法制局專家指出,根據一項六都房價負擔能力與生育率長期研究來看,發現全國總生育率與房屋貸款負擔率有相關,也就是房價負擔能力越低、同時間總生育率就越低,且以雙北、台中等區域較明顯 。 ✍️就我的觀察來看,房價的確是會壓縮到大家的生活水準,為了買房可能生活現金流都不夠生活
Thumbnail
一間屬於自己的屋子,是安放你肉身的場所,也是你靈魂棲息的港灣,能讓你在這個物價橫飛的年代,悠然自得地做自己。 當我們為自己開闢出自由的房間,我們得以展露真實的自己,不用取悅男人,不用討好男權社會,生活中的一切只追求“我高興”。
Thumbnail
一間屬於自己的屋子,是安放你肉身的場所,也是你靈魂棲息的港灣,能讓你在這個物價橫飛的年代,悠然自得地做自己。 當我們為自己開闢出自由的房間,我們得以展露真實的自己,不用取悅男人,不用討好男權社會,生活中的一切只追求“我高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