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消費,可謂妙事連連。出門前,我們腦部不斷分泌多巴胺,期待能在商品大叢林中攻城掠地,尤其以半價掃到珍稀品,更是時時射出腦內啡,爽樂程度不亞於拉K嗑藥。
有位女性友人,前往東京一遊,剛好逛到一家二手店,赫然發現一件寶百莉卡其色大衣,只要四折價,二話不說,立馬刷卡。前天,巧遇她剛剛返台,談及此事,她深信這件大衣遠道來相見歡。我也祝賀她,但哈哈大笑說:「妳瞬間跟南韓偶像全智賢合體,因為她前幾天到倫敦走秀,就是這件!」
一般說來,血拼之後,回到家裡,打開大小包包,一一點檢戰利品。腦筋慢慢清醒起來,突然發現自己淪落到衝動消費。這時有點後悔,嘴巴喃喃有詞:「 鞋子太多了,包包又多了一個。」
其實,這就是「聚焦錯覺」。我們偶爾會嘲笑別人血拼,但自己也無法避免這種衝動。回想整個過程,你會覺得是被周遭的氛圍所感染,或是週年慶折扣活動的誘惑,才不知不覺到處刷卡。也許剛好感冒,便錯過心中認為的大好時機,但事過境遷,沒有挖到戰利品,其實人也好好的,彷彿船過了無痕。
電子商務大行其道之後,有事沒事瀏覽各種網站,也容易萌生消費衝動。一旦聚焦於網路書店,總會千方百計找尋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說,新書快要接近完稿階段,有些資料尚未補齊,最好火速上網看一看。半年前,上了英國Bookdepository 網路書店,得知有免運費的優待,準備下單,訂購兩本英文書。
後來,打消念頭,因為目前還用不到。要是能夠遠離「聚焦錯覺」,會發現腦部並不是很理性,雖然我們號稱:「人類是理性的動物。」
前一陣子,請我小弟幫我上網下訂一款迪奧與 V&A 聯名款的托特包,價格不貴。迪奧是法國名牌,二次大戰之後,大顯身手,尤其以一款蓬蓬裙,祭出「New Look」口號,一時之間,教世人為之驚艷,湊巧包包上面就是那件作品的素描。
迪奧曾邀請 Hedi Sleimane 擔任設計總監,推出了一款機車夾克,索價接近台幣二十萬,設計師川久保玲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參加她的作品展,閒逛街頭就是套上這件皮衣。
但我弟弟遲遲沒有下訂,昨天來電問起訂單,因為目前焦點是「趕稿」,不再是托特包,於是取消。上網訂購外國商品或是網路書店,通常請他代勞,但有時候他忙於工作,不好意思時時催他,無意中能夠避免衝動消費,如果我自己下訂,容易會陷入血拼。這一來,少了後悔,也省下不少開銷。
有些人克制力頗強,消費欲望遠遠少於別人。有位好友屬於這種類型。一進澳門賭場只帶兩萬台幣兌換。即使輸光了,也不會到 ATM 繼續提款,以挽回尊嚴。
他每天上網玩期貨,為了活化腦部, 每天額度兩千輸光了,立即關掉電腦,出門散步。過去在中國大陸有位同居女友,同處一房,天天出門買菜,三餐都自己動手。提到高檔餐廳,他只會搖搖頭。那位大陸妹甚至搞不清楚他在台灣的銀行裡更有一大筆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