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駭客任務不該復活

2021/09/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駭客任務》電影系列的第四集:《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在近日釋出了首支預告片,海內外的科幻迷無不為之瘋狂,大量的文章解析、圖文說明如今也早已充斥於網際空間中。然而,我從拍攝續集的新聞開始出現的時候起,就.很.不期待。
有圖為證
待預告正式釋出的時候,雖然我第一時間看完了,卻有一種很不對的感覺。過了一段時間,仔細思考預告裡的每一個畫面,我想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了——《駭客任務:復活》其實就是《駭客任務》。這並不是說,從預告片看起來《駭客任務:復活》致敬、仿照了《駭客任務》的劇情而已;而是連隱喻、象徵、概念似乎都沒有任何進步。
去年底,我寫了一篇〈新騎士文學、新童話〉,講述1999年的《駭客任務》(The Matrix)如何延續《神經喚術士》(Neuromancer, 1984)開創Cyberpunk類型格局以後的精神。對我來說《駭客任務》雖然使用的科幻素材並不新穎,但其故事相當具有開創精神,翻轉了歐美世界「從古至今」以男性作為英雄、以衝突與暴力作為解決手段的主流思想。所以當我們以騎士文學的眼光來看《神經喚術士》,作品中的女性茉莉其實更像所謂的「騎士」;當我們以童話的眼光來看《駭客任務》,最後竟然是公主吻醒了王子。
然而,那畢竟是二十多年前對當代的翻轉了。
〈新騎士文學、新童話〉:
vocus.cc/article/5fae6ab1fd89780001f35c3f
預告中出現的《愛麗絲夢遊仙境&鏡中奇遇》合訂本
當年的《駭客任務》使用了許多《愛麗絲夢遊仙境》、《愛麗絲鏡中奇遇》與《綠野仙蹤》的隱喻及象徵;我不太懂為何《駭客任務:復活》不選擇使用一些新的、其他的童話作品來呈現新世代的電影續集,而是繼續的……炒冷飯?是因為想新的哏太難嗎?
並不是說繼續使用《愛麗絲夢遊仙境》等第一集就有的童話象徵不行,而是,這些象徵在第一集中是飽含意義的,卻也不是不可棄的;當電影進入第二、第三集時,這樣的象徵早已消失。如此,除非劇組刻意營造、打造第一集的「方程式」,否則並不需要重新將相同的童話元素放置進入第四集。由此看來,《駭客任務:復活》並不選擇突破、創新,而是因循好萊塢近年來已經不斷為人詬病的保險模式。
二十多年來沒有進步的母體
另一個更明顯的問題,是預告中出現的、新的母體世界中的背景程式碼。
綠色是《駭客任務》前三集的基本基調。綠色是母體世界的顏色、藍色是現實世界的顏色;這是任何敢自稱《駭客任務》迷的人都應該要知道的常識。而二十多年前的劇組會這樣設計的原因,是因為劇組採用了電馭叛客發跡之時,也就是八〇年代前後電腦螢幕的單一配色:綠色——就如同當年的母體世界使用電話進行穿越,是因為當年的網路就是使用電話線撥接上網一樣,這樣的設定是很符合當代現實的。然而二十多年後,當我們在預告片中看到電梯內的人們拿著平板、智慧型手機沉溺於網路,以及網路上的垃圾資訊時,我們就能明白《駭客任務:復活》中的母體早已不是當年的母體了。
那麼,為什麼這個母體卻依然使用二十多年前的程式碼來編寫呢?難道電腦人在這段時間沒有半點進步?如果沒有半點進步,又是如何設想出智慧型手機跟平板的呢?或者是劇組想不出新的概念來詮釋當代的電腦世界?或許又只是當年Simon Whiteley用太太的壽司食譜設計出來的綠色程式碼太過經典無法汰除?
老實說,華卓斯基在《駭客任務》之後幾乎沒有值得一提的作品。《V怪客》雖然很不錯,但改編過頭讓原著作者Alan Moore相當不悅;《雲圖》與《朱比特崛起》更是片房慘劇。而受到許多觀眾喜愛的《超感八人組》,據說到最後也是爛尾收場。
《駭客任務》的經典具有時代意義,即便擺到今天,他依然有許多可以討論的哲學與神學意象與概念;但這是因為這部電影在1999年便橫空出世,所以具有意義——在2021年重講一遍隱喻、象徵、概念都極其相近的故事,有何意義呢?然而說了這麼多,作為一名科幻研究者,到最後我應該還是會去看《駭客任務:復活》;只是,不抱任何期待,或許會比較好受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5會員
10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