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簡稱G20)係由19個國家(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尼,義大利,日本,大韓民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國,美國)和歐盟(EU)所組成。G20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其GDP總值約占全球85%,而貿易總額則約占全球之75%,為全球主要已開發及發展中國家政府間推動國際合作之重要論壇。
印度於今年擔任G20的輪班主席國,然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Hayashi Yoshimasa)卻以國會日程為由,缺席3月2日舉行的G20外長會議,因此招致海內外批評,對此甚至連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也砲轟: 外相因「內政理由」放棄出席重要的國際會議,實在說不通,日本政治評論也認為,林芳正缺席G20還可能影響日本與印度的經濟關係強化云云。然個人觀察,做為印太二大強國之一,日本外相做如此判斷,應該有更重要的考量因素。
國際上的法政說法與行動和一般民眾認知不一樣,台灣小民看到「堅持」、「不默認」重大意義。連想近日拙文提到,美、日等民主國家基於「戰略清晰」之共識,在印太地區安全議題上皆已積極著手策劃,是當前台灣有利的轉機。然2023年G20,中國企圖藉由出席參與之機會,向所有參加國家發布,由中國所制定的「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文件,以此取得話語權,並再次向國際各國強調,必需尊重他國的「領土主權」,其目的就是阻止國際介入台灣問題,對此日本政府不可能「默認」可想而知。加上日本媒體政論節目數次強調,日本外相於日本國會上答辯的使用時間,兩天只有不到三分鐘時間,林芳正應該可以出席G20,何況G20是攸關外交之重大會議。事實上,日本政府對中國企圖利用G20會議場合發布「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文件,以拒絕參加會議「具體的行動」,向當事國俄羅斯、中國,明確的表達「不認同」之意。可見日本外相刻意缺席G20,並不是外界所指的「內政理由」。
然更重要的是,來自日本政論節目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開始鬆口,烏克蘭有可能不再堅持對抗俄國強烈攻擊,其背後真正原因待查證。假如此訊息無誤,對此來自當代最受景仰的政治人物的政治語法,尤其對關心台灣未來前途的台灣人而言,更不應該忽視。加上近日中國國民黨配合北京進行「國共併台對談」的實際行動,台灣成為國際政治談判籌碼之可能性,將相對提高可想而知。對此本土派最大政黨民進黨和相關團體必須提高警覺,為付諸具有法理意義的行動做最佳準備。
最後,在美、中對峙持續升溫,民主國家陣營與社會共產主義兩勢力對決一觸即發時刻,台灣的法定位和生存可能瞬息間被定奪,在這急迫的關鍵時刻,本土派政黨和「台灣人民」必需及時把握,為付諸具有法理意義的具體行動做最好的準備。民進黨新任黨主席賴清德,有責任及早登高一呼,帶領台灣人民先主動的站起來,並將「台灣問題國際化」,台灣人民必須先主動積極的向國際社會展現,保衛台灣、獨立建國決心,這是「台灣人民」最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