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想法真的是你的想法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前在唸書的時候,有堂實習課。老師會「發」給每位學生,一人一小塊農地,農地就在系館隔壁的山坡上。實習課的第一堂,老師發鋤頭。讓我們去整地,是真的拿鋤頭去翻土的那種,很硬的一堂課。翻好土,就是播種,我拿到的是空心菜種子。期末成績,老師會來你的田「參觀」,看你有沒有好好澆水,除雜草。
我那時候總是不懂,那些雜草到底打哪來的?我明明就沒有種雜草……..
老師說:「可能是你那包種子裡有雜草的種子,但你不知道,就連同雜草的種子一起種到土裡。或是,種子很輕,可能是經由風吹,吹到你的田裡。也有可能是,種子沾附在貓或狗的身上,然後這些貓狗跑到你的田玩,那些種子就落在你的田上。」
如果我們把腦袋比喻成土地,而腦海裡的想法比喻成植物。
來~我們現在一起站在你的土地旁,看看你的這塊土地上有什麼。「哇~你這塊土地上,有各式各樣美麗茂盛的花和草,旁邊還有幾棵大樹,樹上還結了些成熟的果實。唉啊!你有注意到嗎?有很像藤蔓類的植物,正攀爬在有些草和樹上面,它們看起來好像快枯萎了」。我想,你現在也許會大吃一驚:「啊是什麼時候?我幫自己種下那藤蔓類的植物?」
你有想過,你的想法到底是打哪來的嗎?
在我們一出生時,就只是一塊空無一物的土地。在長大的過程中,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土地上,在我們不知道的狀況下,悄悄的播下種子。他們可能是我們的爸爸媽媽、家中的長輩、學校的老師、隔壁鄰居的叔叔阿姨、早餐店的老闆、路上的陌生人、電視劇裡的演員。他們所說過的話和反應,在無意間,被我們的潛意識給吸收。
無意間被種下的種子,就開始在你這塊土地上,慢慢的成長茁壯。
老師在聯絡簿上寫下「勤能補拙」,小美很高興。覺得被老師稱讚,覺得自己很勤勞是很棒的。「勤能補拙」這顆種子,就已種下在小美的土地上。在小美的潛意識裡,相信自己必須夠努力和勤勞,才有可能成功。你也許會覺得:「聽起來很正向!沒有什麼問題。」但在這句成語裡,小美也同時相信,自己是「拙」也就是笨的。
當遇挫折時,小美就會對自己說:「對啊~我就是這麼笨!」形成一種自我應驗。
因為相信自己是笨的,羞愧感的種子也同時在小美心中,發芽茁壯。會很努力的想要嘗試做好美每件事,但得到的結果總是不如預期,總是往「我就是這麼笨!」去驗證。羞愧感又會再度出現,為消滅這難受的感覺,又再度努力不懈。可想而知,結果還是一樣,沒有什麼出乎意料外的不同。
要改變樹上的果實,必須先從改變種子開始。
我們的想法產生感受,感受產生行動(反應),行動(反應)產生結果。小美的想法是「勤能補拙」,產生的感受是羞愧感。羞愧感促使小美變得不相信自己做得到、做得好,同時又相當勤奮和努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結果是不斷遭遇挫折和失敗。如果我們想要改變樹上的果實(結果),就必須先改變種下去的種子(想法)。
幸運的是,人類的大腦不管到幾歲,都還是有改變的可能。
現在我們搞懂了這個套路。更要瞭解的是,人類的大腦神經迴路是可以被改變的。你也許會問:「那我現在該怎麼辦?怎麼改變?我不知道我的土地上哪些是好的植物?該留下。哪些是有害的雜草?要除掉。而且,我也不知道該怎麼除掉它們!我不知道要怎麼做?」
有意識的去觀察和感受每一個想法。
人類每天都有數不清的想法,在腦海中閃現或是飄來飄去。就像看畫一般,請帶著覺知和意識,去觀察每一個想法。當想法出現時,同時也用身體去感受。會長出雜草的種子(想法),通常都帶著負向的情緒感受,如羞愧感和罪惡感,會讓你感覺「我是不好的。」。這時,就該要除草啦!
當有毒的想法出現時,感謝之後讓它離開。
當有毒害的想法出現時,先穩住自己的情緒,不要被它拉著跑。在還沒有能力看清它是怎麼長出來前,你可以摸著自己的心,對它說:「謝謝你曾經給我的幫助。現在,我不需要你。我會用愛我自己的想法,來滋養我自己。」這不是邪教的儀式,而是學習改變內在自言(自己對自己說的話)。
再回到我那堂實習課,我都有很認真的澆水和除雜草。期末老師打完分數後,我就帶著滿心期待的收割,和同學們在宿舍煮火鍋。煮火鍋的菜,當然就是我用心努力栽種的空心菜~
avatar-img
朱貞惠諮商心理師/藝術治療師的沙龍
28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也許大多數的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確認手機訊息。還沒進公司,就已經開始工作。匆匆忙忙的結果是忘東忘西,還因為時間的壓力延伸出許多負向情緒。「一早就不順!」可能是你會對自己說的話,負向情緒也就這樣跟著你一整天。這二個版本的早晨,最大的差異不是早起的時間。而是在起床後到上班前,對時間和事情內容的掌控感。
對一個人來說,除了生命,第二重要的就是時間。生命和時間也是唯二無法用金錢換取。你可以叫外送,幫你省下出門買飯的時間。不過,你的一天還是只有二十四小時,沒有改變。扣除掉睡覺和工作的時間,僅剩不多。好好保護自己的時間,別讓時間無形中被偷走了!
我現在要講一個死前的故事,是關於一位奶奶死前的那一天。奶奶死前的那一天,一如往常,大約七點多起床。盥洗完後,就開始帶著崇敬的心禮佛和誦經。晨間儀式結束後,奶奶從老舊的衣櫃中,挑選出一件最愛的上衣。換裝完畢後,就準備出發去傳統市場。才剛開門走到騎樓,奶奶就倒地不起。
無論生命的長度和精彩度為何,你唯能留下的是斷不開的關係。回想我看過的長椅裡所寫的內容,沒有功名和成就,有的就只是關係和想念。
雖然她沒有遭受到任何肢體暴力,但長期遭受精神和言語暴力也可能會造成身心受創,也就是所謂的複雜性創傷壓力症候群。
這是一場帶領大家進行藝術創作的公益活動。期待捐款人們,可以透過藝術創作抒發生活壓力,也希望能夠幫助慈善機構獲得更多的捐款,讓需要幫助的人獲得幫助。
也許大多數的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確認手機訊息。還沒進公司,就已經開始工作。匆匆忙忙的結果是忘東忘西,還因為時間的壓力延伸出許多負向情緒。「一早就不順!」可能是你會對自己說的話,負向情緒也就這樣跟著你一整天。這二個版本的早晨,最大的差異不是早起的時間。而是在起床後到上班前,對時間和事情內容的掌控感。
對一個人來說,除了生命,第二重要的就是時間。生命和時間也是唯二無法用金錢換取。你可以叫外送,幫你省下出門買飯的時間。不過,你的一天還是只有二十四小時,沒有改變。扣除掉睡覺和工作的時間,僅剩不多。好好保護自己的時間,別讓時間無形中被偷走了!
我現在要講一個死前的故事,是關於一位奶奶死前的那一天。奶奶死前的那一天,一如往常,大約七點多起床。盥洗完後,就開始帶著崇敬的心禮佛和誦經。晨間儀式結束後,奶奶從老舊的衣櫃中,挑選出一件最愛的上衣。換裝完畢後,就準備出發去傳統市場。才剛開門走到騎樓,奶奶就倒地不起。
無論生命的長度和精彩度為何,你唯能留下的是斷不開的關係。回想我看過的長椅裡所寫的內容,沒有功名和成就,有的就只是關係和想念。
雖然她沒有遭受到任何肢體暴力,但長期遭受精神和言語暴力也可能會造成身心受創,也就是所謂的複雜性創傷壓力症候群。
這是一場帶領大家進行藝術創作的公益活動。期待捐款人們,可以透過藝術創作抒發生活壓力,也希望能夠幫助慈善機構獲得更多的捐款,讓需要幫助的人獲得幫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從眾效應的影響,並提出培養獨立思考的方法。從選舉投票、跟風消費等現象,說明人們易受群體壓力影響。文章引用心理學家與哲學家的研究,闡述從眾效應背後的思維模式與克服方法,呼籲讀者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找回自我。
Thumbnail
《黑白大廚》大約是近期討論度最高的節目了。 而最有趣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覺得最有感的部分或是人物,有些人在其中看到領導哲學、而有些人則是看到了一些行銷重點、也有些人開始討論如果台灣要做,會成嗎?  各式各樣的討論翻天覆地而來。
Thumbnail
我有一本珍藏多年的書,中文書名譯作《食物是最好的醫藥》,作者是一位美國醫師,畢勒醫師(Henry G. Bieler, M.D.),生於1893年。今晚拿書出來要找一句話,翻到最後一頁,赫然發現這是我四十年前買的書。想不到,我四十年前就對這個主題感興趣。但這也不算奇怪,因為我從小體弱多病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最近流行的韓劇「媽媽朋友的兒子」,並透過女主角的故事反思現代人面臨的夢想與社會期待。女主角石榴的掙扎,讓我們思考追求外在認可的代價,以及回歸內心渴望的重要性。文章探討瞭如何在繁忙生活中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夢想,以及在充滿壓力的社會中,如何活出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2》 「天空存在陰鬱,原野得以蔥鬱。」 鬱字,可以很美喔~ 小時候懵懂, 偶然在鄉間小路聞到花香, 看見一朵花,雪白的花瓣, 好好奇,好好奇。 一旁的母親說著:「好香的茉莉花。」 原來是茉莉花喔~ 是見構。 颱風天 在都市裡停一天電
如果生活思考一直困頓,找不到方向,那會感覺未來沒有希望, 但是如果讓子彈飛一下,或許後續就不同。 種子剛種下去的時候,如果給他洪水,說這個種子很弱,感覺很奇怪,而是在種子還沒有強壯之前,細心地保護他,在他成長變大之後,洪水過來,他也是一例不倒才對,這樣的過程,才是真正的強壯。 在強
Thumbnail
我們在面對許多人事物時,好像也是如此,是出於慣性?還是一種我執?從來不懷疑自己先前的預設可能不正確,到最後結果不如預期時,甚至覺得怎麼可以如此回報我?一直習慣於「以為自己都知道」「以為我是為你好」的大人們,好好反思,我們的自以為。有時候換個角度看事情,真的是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
Thumbnail
文章提醒過度自責的人,應欣賞自己的努力,而非過度責備。即便有未完成的任務,只要團隊未責怪,反而表示願給時間機會。作者提醒自責和畏縮反可能影響表現。成功非一蹴而就,也許他人正欣賞你的努力。建議下次責備自己前,請先停下來告訴自己:「那只是我想的,不是他們說的。」適當自律無妨,但不要過頭傷害自己。
自從開始種綠豆以後,孩子們開始對種植物產生了興趣。吃蘋果時,拿著蘋果籽想要種;吃葡萄籽時,也拿著葡萄籽想要種。本著多多嘗試著心情,我來者不拒,非常單純地想著反正都是種子,預備好盆栽,放進土,戳個洞,把種子埋進去,再澆水,接受著太陽的滋養,然後就順理成章的覺得種子應該會發芽。 然後,兩個星期過去了,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從眾效應的影響,並提出培養獨立思考的方法。從選舉投票、跟風消費等現象,說明人們易受群體壓力影響。文章引用心理學家與哲學家的研究,闡述從眾效應背後的思維模式與克服方法,呼籲讀者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找回自我。
Thumbnail
《黑白大廚》大約是近期討論度最高的節目了。 而最有趣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覺得最有感的部分或是人物,有些人在其中看到領導哲學、而有些人則是看到了一些行銷重點、也有些人開始討論如果台灣要做,會成嗎?  各式各樣的討論翻天覆地而來。
Thumbnail
我有一本珍藏多年的書,中文書名譯作《食物是最好的醫藥》,作者是一位美國醫師,畢勒醫師(Henry G. Bieler, M.D.),生於1893年。今晚拿書出來要找一句話,翻到最後一頁,赫然發現這是我四十年前買的書。想不到,我四十年前就對這個主題感興趣。但這也不算奇怪,因為我從小體弱多病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最近流行的韓劇「媽媽朋友的兒子」,並透過女主角的故事反思現代人面臨的夢想與社會期待。女主角石榴的掙扎,讓我們思考追求外在認可的代價,以及回歸內心渴望的重要性。文章探討瞭如何在繁忙生活中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夢想,以及在充滿壓力的社會中,如何活出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2》 「天空存在陰鬱,原野得以蔥鬱。」 鬱字,可以很美喔~ 小時候懵懂, 偶然在鄉間小路聞到花香, 看見一朵花,雪白的花瓣, 好好奇,好好奇。 一旁的母親說著:「好香的茉莉花。」 原來是茉莉花喔~ 是見構。 颱風天 在都市裡停一天電
如果生活思考一直困頓,找不到方向,那會感覺未來沒有希望, 但是如果讓子彈飛一下,或許後續就不同。 種子剛種下去的時候,如果給他洪水,說這個種子很弱,感覺很奇怪,而是在種子還沒有強壯之前,細心地保護他,在他成長變大之後,洪水過來,他也是一例不倒才對,這樣的過程,才是真正的強壯。 在強
Thumbnail
我們在面對許多人事物時,好像也是如此,是出於慣性?還是一種我執?從來不懷疑自己先前的預設可能不正確,到最後結果不如預期時,甚至覺得怎麼可以如此回報我?一直習慣於「以為自己都知道」「以為我是為你好」的大人們,好好反思,我們的自以為。有時候換個角度看事情,真的是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
Thumbnail
文章提醒過度自責的人,應欣賞自己的努力,而非過度責備。即便有未完成的任務,只要團隊未責怪,反而表示願給時間機會。作者提醒自責和畏縮反可能影響表現。成功非一蹴而就,也許他人正欣賞你的努力。建議下次責備自己前,請先停下來告訴自己:「那只是我想的,不是他們說的。」適當自律無妨,但不要過頭傷害自己。
自從開始種綠豆以後,孩子們開始對種植物產生了興趣。吃蘋果時,拿著蘋果籽想要種;吃葡萄籽時,也拿著葡萄籽想要種。本著多多嘗試著心情,我來者不拒,非常單純地想著反正都是種子,預備好盆栽,放進土,戳個洞,把種子埋進去,再澆水,接受著太陽的滋養,然後就順理成章的覺得種子應該會發芽。 然後,兩個星期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