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吧!充足的午睡讓孩子更聰明穩定

睡吧!充足的午睡讓孩子更聰明穩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在學校招生說明會時,被滿多家長問到小朋友的每日作息以及午覺時間。一方面很驚喜現代父母們對育兒的用心,另一方面我們也很高興有機會跟家長們交流育兒的經驗與想法,增進對彼此的理解與未來合作的默契。

比較特別的是,會有細心的家長問到:為什麼要讓幼幼班的孩子比哥哥姐姐們多半個小時的午覺時間?

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交流,我們就來分享一下美國之前所做過的研究,看看睡午覺對小朋友的好處,以及該睡多久。

raw-image

午覺對幼兒的好處及影響

根據麻省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神經科學專業教授 Dr. Rebecca Spencer 團隊所做的研究,發現擁有充足午睡的孩子們擁有下列兩點優勢:

一、情感調節能力較佳

首先,第一個研究是測試小朋友是否容易受到情緒刺激:
電腦會先播放一組微笑、生氣或是一般表情的圖片。當圖片消失後,會有一顆星星出現在其中一張臉下面,這時小朋友就要按下左或右邊的按鈕,來識別星星在哪一邊。

如果孩子對情緒的反應較劇烈,當星星出現在微笑或生氣的臉後面時,他們會比看到一般表情的時候,更快地按下按鈕。

星星在左邊還是右邊呢?

星星在左邊還是右邊呢?

研究發現,沒有睡午覺的孩子對「有情緒的臉」較有偏見,按下按鈕的速度比出現一般表情時還快。如果有睡午覺的話,孩子的反應度則大致相同。因此,沒睡午覺的孩子對周圍的情緒刺激較敏感。

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研究指出,當小朋友遇到難解的問題或是困境時(例如故意請小朋友拼少了一塊拼圖的玩具),沒有睡午覺的小朋友會表現出更加低落的情緒,也會對大人們的鼓勵較無感。

二、記憶力與學習成效較佳

除了上述的實驗之外,Spencer教授也曾在2013年做過午睡與記憶力的實驗,請孩子們記下棋盤格中,不同卡通人物的位置。

結果顯示有睡過午覺的孩子,正確率比起沒有睡午覺的孩子多出10%( 75% vs 65%),而且就算經過一天再次測試也有同樣的效果,證明睡午覺不只對短期記憶力與學習成效有幫助。

此外,也有另外的研究指出,當學齡前幼兒讀到故事書所出現的新單字時,有睡午覺的孩子可以記下更多單字,證明「在學習之後午睡可以增強記憶」這個發現具有普遍性。

那,小朋友午覺該睡多久?

根據美國 Nemours 基金會的建議,建議2歲幼幼班的兒童每日的睡眠時間為11-14小時。

圖片來源:kidshealth.org

圖片來源:kidshealth.org

若小朋友每天晚上9點睡覺,隔天7點起床(在家睡眠10小時),則尚需1-3小時左右的睡眠,因此學校安排2歲幼幼班1.5小時的午睡時間。

相對2歲的小朋友,3-5歲班的孩子每日所需的睡眠時間為10-13小時,因此我們將午覺時間訂為1小時左右。但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的作息還是以各幼兒園的安排與教育部規範為準。

結論

「一眠大一吋」雖然是古早時代的諺語,但還是參考價值的。除了幫助成長外,擁有充足的睡眠也能幫助孩子們培養穩定的情緒,更快成為懂事的小大人唷。

艾倫戴爾幼兒園的午睡時間,會請小朋友們自己舖好床架以及棉被後,再一起睡個舒服的好覺。如果爸爸媽咪們有興趣更進一步了解校園環境,歡迎點選我們的粉絲團,私訊小編預約報名招生說明會 :)

艾倫戴爾幼兒園FB:https://www.facebook.com/ArendellePreschool/


參考資料:


avatar-img
新北市私立艾倫戴爾幼兒園的沙龍
6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今年的中秋連假這麼多天,爸爸媽媽們都規劃好要帶孩子去哪裡遊玩了嗎? 中秋節是傳統文化中三大節日之一,寶貝們雖然還不清楚節慶的意義,但是透過家人每年帶著他們進行的節慶活動,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會越來越了解過節的意義喔! 帶著寶貝賞月、吃月餅、戴柚帽,或是規劃旅行,不管
親愛的爸爸媽咪,除了在連假的時候帶孩子出門走走,平常您是如何跟孩子共度寶貴的親子時光呢? 親子共讀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透過共讀,孩子不僅能夠增進語言能力、激發想像力,還能增進親子間的關係。 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交流,我們就來聊聊「親子共讀」吧 :)
在現今社群、網路影音、串流平台等數位內容百花齊放的時代,讓「專心」變得好難。 身為大人的我們或許還經歷過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但疫情時代孩子們一出生就必須面對這些吸引人的數位內容。 要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專注力,成為駕馭科技而不是被科技凌駕的人類呢?
今年的中秋連假這麼多天,爸爸媽媽們都規劃好要帶孩子去哪裡遊玩了嗎? 中秋節是傳統文化中三大節日之一,寶貝們雖然還不清楚節慶的意義,但是透過家人每年帶著他們進行的節慶活動,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會越來越了解過節的意義喔! 帶著寶貝賞月、吃月餅、戴柚帽,或是規劃旅行,不管
親愛的爸爸媽咪,除了在連假的時候帶孩子出門走走,平常您是如何跟孩子共度寶貴的親子時光呢? 親子共讀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透過共讀,孩子不僅能夠增進語言能力、激發想像力,還能增進親子間的關係。 今天的艾倫戴爾育兒交流,我們就來聊聊「親子共讀」吧 :)
在現今社群、網路影音、串流平台等數位內容百花齊放的時代,讓「專心」變得好難。 身為大人的我們或許還經歷過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但疫情時代孩子們一出生就必須面對這些吸引人的數位內容。 要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專注力,成為駕馭科技而不是被科技凌駕的人類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