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有「我很幸運」這種念頭都是可恥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針對Antisense徵文,先說明我並非反女權,並附上昨日寫在Matters的文章。另外,徵文的主旨是幽默也正是抓準了一切「政治正確不合理」,若以文案中吐槽喜劇《艾蜜莉在巴黎》的劇情就等同於反女權也有點言重了!

raw-image


三年前把我的舊文章搬到matters上,頭幾篇文章都是和女性相關的,當時寫了這篇沒什麼人關注的文章。我之前也寫過幾篇文章吐槽濫用女性主義的人,並不是我反對女性主義,或是我認為極端的女性主義沒有存在的必要——畢竟我相信任何的思想都起源於特定的生活情境——但必須說,我很討厭那種打者各種主義的投機份子(我們即將發佈的商品與此也有關,趁機宣傳一下),因此不喜歡到了每年三八那天才要注意女權/女性主義。

另一方面,每次讀了和我不同生活情境的經驗分享文章,腦海中都會歸咎於「我很幸運,沒遇過這樣的事」,但我這幾天突然意識到有這樣的念頭還是有卑微的成分,為什麼因為我是女性而沒有受到不公的對待就很「幸運」?真正的平等是我們根本不會再說怎樣幸運,我們也不會意識到或自覺幸運,畢竟兩性擁有相同的權益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但很遺憾的就是即使到地球毀滅的那一天,或許都無法達成平等,法律上的訂立是一回事,社會上的氛圍又是另一回事。前幾天在一本法國小說中看到一段敘述,女主在等待她阿拉伯裔的女性朋友梳妝打扮,就幽默地說:「我想這世界上最女權的行為大概就是戴面紗了吧?」這樣輕鬆寫下的一句話——我不該預設立場,也許作者想了很久才想出這個她認為幽默的句子——也是帶著濃濃的法國文化!

我知道我的成長經驗不能代表台灣人或台灣的基督徒家庭,就只能代表我這個人,就連和我出生在同一個家庭的姊姊都未必有和我一樣的想法,即使我們有著相同的成長背景,就像西蒙波娃的父母親對待、教養她們兩姐妹是不一樣的方式,幾年前的美國熱播劇,三胞胎家庭劇《This is us》中其中一個兄弟也和另一個人說:「為什麼你的記憶和我如此不同?」。沒有一個人能夠代表另一個人的想法,所以我對於女性議題的看法純粹只是來自我本人。

前幾天在Liker social上回應她鄉問卷中針對婚戀的三題,若我的回應只是吐槽為主也沒必要完成所有題目,就在此分享我的對於那三題的想法:

後來想到那份問卷讓我刺眼是有那麼多「假設別人不同觀點是否要干涉」的迷幻提問,問卷的整體設計好像是一種女性主義殉道者的角度,但我完全沒有立場否認別人有這種強烈的意識,如果不是誇大其詞,那肯定就是在這問卷的背後經歷了什麼不公不義。
Q9:你如何看待與你婚戀觀不同的女性呢?“尊重祝福”是否是最好的答案?

A:私法自治原則,實在不明白有什麼理由干涉「婚戀觀與我不同」的女性,當然只能祝福了!(這一題實在雷)
Q10:怎樣理解與婚姻制度默認綁定的法律關係/權益(如探視,移民,財產繼承)和福利(如減稅,購房育兒補貼)?

A:不知道怎麼理解,也沒什麼好理解,法律訂定只是最低要求也只是為了社會上的「公共權益」⋯⋯但我是自然放棄這些紅利的人。伴侶馬歇爾的資產很雄厚,光是他的史坦威鋼琴和傢俱擺設就是我資產的好幾倍,而我主動選擇不擁有我國法律保障的婚姻制度——因為我認為愛情不需要法律來干涉。
Q11:如果你是已主動選擇不生育的女性,你會對選擇生育的女性減少共情嗎?你又會如何看待生育家庭,如果生活圈遠離已育家庭,那如何實現這份“諒解”?

A:我就是選擇不生育的人,我一直很佩服願意生育的女性和男性,但話說這是個人選擇問題,生不生育跟女性主義無關——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可能有生理、心理和經濟問題——雖然不生育但還是關心下一代的教育~然後我不懂這裡的「諒解」或「共情」為何。

話說回來,其他人也不能否定像我這樣「身為女性卻不認為有必要宣傳女性主義」的人,重點不是否定女性主義也不是我不想被劃分為一個「主義」,更不是為了追求「不女性主義的流行」,每個人對於性別的看法大多是生長環境而來的,我媽成長於60年代,她小時候家裡燉雞的雞腿會是給她和我大舅,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就因為他們兩人是我外婆最喜歡的孩子,在我外婆的眼中很自然不區分男女孩。

而我外婆成長於40年代,她是家中唯一的么女,從小由她父親騎腳踏車或者坐三輪車逼去學校唸書,混到了初中畢業(那年代初中也是要考試)又到台北讀高中跟專科,如果外婆是個喜歡唸書的人,她可以和她的哥哥們一樣讀到大學畢業,她的父母並沒有要她很小就嫁人或逼她做工,但這樣的條件在當時真的是少數的家庭才可能。

給這兩個女人拉拔長大,所以說要強調「女性主義」對我而言是多餘的,說是「只要認同兩性平權就是女性主義」在我認知中是一個自然法則,(我根本不會想去證明1+1=2)所以才會說我不是一個女性主義者,當然不是反女權。

最後,是每當我要敘述或解釋自己是如何沒有感覺到女性被壓抑都要說到自己的生長經驗,而我現在很厭惡將此視為是一種幸運,說著自己家中長輩的成長背景也會變成好像是在炫耀他們在那年代的出身。

上個週末把停了兩年的Netflix恢復,為了看一部十九世紀義大利第一位現代女律師背景的影集《律師女王》,大概看了半小時就推薦給法國朋友A,他表示看十分鐘就看不下去了,他認為這種要強調女性意識的影劇作品不應該讓女主角、而且是一個高知份子律師在出場的第一幕就是床戲,說這樣的設計太愚蠢。(先不論我認為這只是娛樂性質的影集)可是我的觀點就只是「女主角的裸體還蠻好看的」,沒有戴上女性或男性角度的眼鏡來看此事,對我而言是純粹欣賞畫面的構成,都靈在裡面也拍得很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n的沙龍
202會員
232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Ch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07/11
前陣子忘了方格子帳密,今天重新登入。距離上篇文章也已經過了將近一年,對於站上的修改還需要一些時間習慣,也還在揣摩該寫哪些文章,或者就直接寫下去?
Thumbnail
2024/07/11
前陣子忘了方格子帳密,今天重新登入。距離上篇文章也已經過了將近一年,對於站上的修改還需要一些時間習慣,也還在揣摩該寫哪些文章,或者就直接寫下去?
Thumbnail
2023/07/18
這是一篇很臨時起意的隨想,一陣子沒有時間發文章,看到出版文化界的動態又有些忍不住想參與討論,可是又不能像以前一樣純粹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事情。
Thumbnail
2023/07/18
這是一篇很臨時起意的隨想,一陣子沒有時間發文章,看到出版文化界的動態又有些忍不住想參與討論,可是又不能像以前一樣純粹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捷運景平站步行不到三分鐘的便當店,主食種類選擇多,便當份量很夠,在視覺及味覺上都很滿足。喜歡吃便當的人很難不愛上。最愛雞腿系列,炸雞腿還有分厚皮跟薄皮的。
Thumbnail
捷運景平站步行不到三分鐘的便當店,主食種類選擇多,便當份量很夠,在視覺及味覺上都很滿足。喜歡吃便當的人很難不愛上。最愛雞腿系列,炸雞腿還有分厚皮跟薄皮的。
Thumbnail
「凡事你得往前看,你一直往後看,就經常要面對失去,但是往前看的話,就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收穫。」--《私藏浪漫》 涂筱檸與紀昱恒兩人曾是高中同學,在出社會後久違重逢,都有著儘快結婚想法的兩人便決定閃婚,才剛鼓起勇氣步入婚姻關係,紀昱恒便突然成為涂筱檸的上司,辦公室秘戀就此展開。
Thumbnail
「凡事你得往前看,你一直往後看,就經常要面對失去,但是往前看的話,就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收穫。」--《私藏浪漫》 涂筱檸與紀昱恒兩人曾是高中同學,在出社會後久違重逢,都有著儘快結婚想法的兩人便決定閃婚,才剛鼓起勇氣步入婚姻關係,紀昱恒便突然成為涂筱檸的上司,辦公室秘戀就此展開。
Thumbnail
我一直是個不婚族,理由很簡單,因為我是位女性。在這個男女不平等的世界裏,女性在許多社會制度等各方面,都是被剝削的,尤其是婚姻制度。 但我也不是個女性主義者,因我覺得很多女性主義的思維,不過是父權觀念的女性版本,自然沒什麼搞頭,與父權同樣陷入不平等的死胡同,成了為反對而反對的
Thumbnail
我一直是個不婚族,理由很簡單,因為我是位女性。在這個男女不平等的世界裏,女性在許多社會制度等各方面,都是被剝削的,尤其是婚姻制度。 但我也不是個女性主義者,因我覺得很多女性主義的思維,不過是父權觀念的女性版本,自然沒什麼搞頭,與父權同樣陷入不平等的死胡同,成了為反對而反對的
Thumbnail
獲得幸福倘若必須依循社會所傳承下來的價值觀,那這樣的幸福是屬於我的,還是只是世人眼光應有的模樣? 我意識到社會給的框架何其荒謬。認真讀書、上好學校、找個好工作、交個好對象、結婚育兒有房有車,於是你就會幸福,退休然後過完快樂的人生。 也許走上這個路徑能不那麼迷惘,但這何嘗不是一條失去自我的道路?
Thumbnail
獲得幸福倘若必須依循社會所傳承下來的價值觀,那這樣的幸福是屬於我的,還是只是世人眼光應有的模樣? 我意識到社會給的框架何其荒謬。認真讀書、上好學校、找個好工作、交個好對象、結婚育兒有房有車,於是你就會幸福,退休然後過完快樂的人生。 也許走上這個路徑能不那麼迷惘,但這何嘗不是一條失去自我的道路?
Thumbnail
若早接觸女性主義,或許不會在婚後感到憋屈與困惑。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婦女對於婚後生活的經歷,以及她對於女性地位和價值觀的思考與覺醒。
Thumbnail
若早接觸女性主義,或許不會在婚後感到憋屈與困惑。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婦女對於婚後生活的經歷,以及她對於女性地位和價值觀的思考與覺醒。
Thumbnail
[擬真] (圖片來自網路生成,非真實,僅供鑑賞,請勿他用)
Thumbnail
[擬真] (圖片來自網路生成,非真實,僅供鑑賞,請勿他用)
Thumbnail
偶然看到一個故事,女孩不習慣伴侶突如其來的親密接觸和撫摸身體,包含:觸摸胸部、屁股、私處等等較有性意涵的部位,總是讓她渾身一顫、感到不舒坦,她把這件事告訴她的伴侶,對方卻有種「被拒絕於外、不夠親密、隔著距離」的感受,因此兩人常為了此事爭吵。
Thumbnail
偶然看到一個故事,女孩不習慣伴侶突如其來的親密接觸和撫摸身體,包含:觸摸胸部、屁股、私處等等較有性意涵的部位,總是讓她渾身一顫、感到不舒坦,她把這件事告訴她的伴侶,對方卻有種「被拒絕於外、不夠親密、隔著距離」的感受,因此兩人常為了此事爭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