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和外國同事聊到詞彙差異,諸如像宅男宅女、邊緣人、單身狗等,同事表示美國似乎無法有詞彙直接翻譯這些詞。在亞洲,「一個人」的狀態似乎總帶有一些負面味道,單身可恥?所以被稱作狗和魯蛇。節慶假日不出門不赴約,便很宅、hashtag 邊緣人?但在西方文化,反而有 Me Time、Self Care 這些詞用來形容個人專屬的寵愛時間。
很多人害怕孤身一人,寂靜無聲會焦慮,空白時刻會恐慌,所以急於尋求他人陪伴來填滿自己的空檔。但親愛的,孤獨沒有不好,如果你覺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蔣勳欣賞孤獨,認為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相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你行程表的時間都留給了別人,卻完全沒有給自己任何時段,自處是種能力,定期給自己一段空白的時間,傾聽自己、與自己相處,你會越來越認識真正的自己。
蔣勳:孤獨讓我們更有力量。
莊子很孤獨,尼采亦是。耶穌走向耶利哥的山裡,四十個日夜不與人言語。佛陀樹下靜坐,聽風中菩提樹葉唏娑。他們都知道孤獨的意義。孤獨是信仰,孤獨也是文明。
不是每個人都配聽廣陵散。如活不出孤獨感,特立獨行,
藝術和美是沒有意義的,不過只是附庸風雅而已。
_ 竹林七賢嵇康
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走向死亡。
這句話聽起來就像在說:我沒在睡覺的時候都醒著,一樣(笑死)。這是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說的。
但我想他不是要冠冕堂皇的幹話,就我理解這句話是,死亡是必然,也是自然。如果身邊親人走了,真需要哭天搶地嗎,還是順應這是必經之路的自然呢?如果認知這是自然,也不需撕心裂肺了?而情慾孤獨是,這些困惑或想法可能許多人在心頭都曾一閃而過,但沒人敢道出,因為這樣的思考非大眾,非大眾是危險的,會被批判大逆不道或冷血無情。
為善不欲人知,而熱戀與傷心也恐旁人不知嗎?婚禮你們的恩愛、喪禮時你的悲慟,都需叫普天下皆知才為真情嗎?道德情操並非一種表演,因此母親逝去,阮籍不哭,直至賓客散去,陡然吐血數升。道德觀的落實從自我檢視開始,批評他人不叫道德,反省自己才是。
速度與深遠似乎是衝突的
有一陣子很流行列理想伴侶的條件,到月老廟和月老細細訴說祈求對的人降肉。但事實上,所有你認為可以簡化的東西,都很難被簡化。「對的人」是感覺對了就對了嗎?其實Mr&Miss Right 不是一見鍾情就能恆久永流傳,相處久了初認識的粉紅泡泡一個個破了熱戀賀爾蒙也漸漸消退了開始瞭解他了發現幾個事實跟想像不一樣便想分手急著尋找下一個,但對的另一半跟金錢一樣是需要意志去經營、需要耐心去儲蓄。匆匆來了又匆匆走了,是無法真正好好認識另一個全然不同的個體的。感情跟好酒一樣,需要慢慢醞釀。
生命有意義嗎?或許沒有。也或許當你開始尋找時,那個狀態才是意義。
孤獨是飽滿的,寂寞會發慌。
Logic(邏輯)一詞源自於希臘文 logos,乃不同之意。「正」與「反」的衝突,最後「合」,才有「思考」可言,好的文學要賦予的是「觸怒」。而觸怒某個既定思想、觸怒大眾思想、觸怒偏見,都是孤獨的一種。
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當你望見汪洋大海,或一步一腳印爬至頂峰:「振衣干仞岡,濯足萬里流。」都是享受孤獨的表現。
孤獨是一種福氣,怕孤獨的人就會寂寞。然而當你試圖逃離孤獨,把自己埋入人群,在這熙熙攘攘的城市,看著黑色人影來來去去,卻比沙漠還要荒涼,比任何時刻還寂寞。
每個人都在說,卻無人在聽。
會發現身邊有些人,熱愛分享、喜愛述說,卻鮮少讓別人說,或慎重的、好好地聽別人說。有些人說了很多,把海面上的陽光與浪潮都說了遍,海底最深沉緩緩流動處,這麼多時間了卻似也沒說出,也無法說出,因為那深度,就連自己也觸不及。
現代人都急著講話,但每個人都沒把話講完。急著把心裡話丟出來,卻無法和自己對談。
兩個人說話,有時候一人出聲,其實不是真的想問什麼,而是要打破一種孤獨感或兩人間的冷漠。
看一本小說不要看他寫什麼,要看他沒有寫什麼,
如同你聽一個人說話,要聽他沒有講什麼。
共同語言反而是誤會的開始
語言很弔詭,最大目的是傳達,另一方面卻也在為傳達製造障礙。就像你到廟裡抽籤問你兩可不可能在一起,期待這支籤給你一盞明燈,但籤文讀出來卻似模糊不清,你與他好像可能交往,卻又好像成事不足,讀不出個明確正解。好的文學,似乎總會在語言的精準度裡製造曖昧。
當語言不具有溝通性時,不在像機關槍、如炒豆子一樣雞毛蒜皮的流洩出來,而是一個聲音,乘載著不同內容,思想之時,語言才開始有溝通的可能。
革命者的孤獨是有時懷念自己年輕時的潔癖
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長大後熊熊想起這句話,會有被賞一巴掌的感覺。
長大的路上,摔了幾跤、嚐了一些苦,為了更順遂的活著,為了一些獲得,是否只好妥協,開始犧牲原則,以前最討厭當前後不一的人,近日猛一睜眼,發現此刻跟同事要好,背地裡卻總在埋怨他?發現自己與A調情、同時間也在與B曖昧?發現自己開始計較金錢、開始貪小便宜?開始成為自己最討厭的人?
所以革命,是一種激情,比親情、愛情、比任何世間情感都慷慨激昂。是讓自己回歸本善,冒險挺身去支持初衷。
陳映真:文學應關心更多人生活,走向社會邊緣去抨擊不正義,不公理的事情。
有位西方作家說:「如果你25歲時無參與革命,你一輩子無希望。如果你25歲後還在參與革命,你一輩子也無希望。」
結論來得太快,變成了思維的敵人。
成見、偏見、大眾思維,都是既定結論,都是思考的敵人。Philosophy(哲學)這詞本身便是愛智之意,熱愛思辨、熱愛智慧。哲學的起點是懷疑。到底孤獨是飽滿的是什麼意思,當你想的與別人不一樣,可能會感到孤獨,但這種孤獨帶來腦袋裡的思想,卻從未如此豐富熱鬧過。Harmonious(和諧)這詞很美,字源自於音樂概念。當各種不同聲音的交融,便交織出最美Harmony(和聲)。
希臘注重推理、思辨的過程,柏拉圖討論愛(Eros)時,重視過程的思維,反而不太關心結論。
思維都是從「無」開始,這事老子、莊子最重視的一點,所以莊子才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人生也有涯,知也無涯」。無代表讓自己的思維孤獨走向未知領域。老子:「心齋坐忘,空才能容。」如水,當波平如鏡,雜質塵土都沉澱後,始能走向清明。
本書適合的人類|
哲學、心理學、獨處恐慌、怕與眾不同、現代人
作者| 蔣勳
出版社|聯合文學
推薦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