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勒殺狂】2023

2023/03/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用【索命黃道帶】包裝的【關鍵少數】
導演:麥特盧斯金Matt Ruskin
演員:綺拉奈特莉、凱莉庫恩、克里斯庫柏
在犯罪歷史上,出現在1962年到1964年的「波士頓勒殺者The Boston Strangler」是有名的罪犯之一,他殘殺並性侵了13名19歲到85歲的單身女性,每個人死後都被用奇異的姿勢及不同的帶狀物勒斃。【波士頓勒殺狂】以這段歷史事件為軸,講的卻是揭發這樁新聞的兩位女性—任職於「美國人紀事報」的蘿蕾塔麥勞夫林(綺拉奈特莉 飾演)和珍寇爾(凱莉庫恩 飾演)揭破案件的身心過程,乍看之下,很像2007年【索命黃道帶】,其實我在看的過程,反而感覺像是2016年的【關鍵少數】。
為什麼會覺得很像【關鍵少數】,就在於歷史的推動是由女性主導的這件事;過去我關注「波士頓勒殺者」,並不太在乎破案者是誰,過去研究這個案例,很多是專注在司法正義、官僚體制、兇手在獄中離奇死亡、幕後真凶有幾人這樣的獵奇面向,藉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波士頓勒殺狂】,可以理解若不是兩位女主的堅持不懈,甚至是感同身受的追查,這也不過就是一樁死了很多人的社會案件。
在1960年代,任職報社的蘿蕾塔,只能被發派寫生活線的業配文,看著鄰座的男人們可以報導社會新聞案件而鬱鬱寡歡;直到有天,她秉著新聞直覺,將數起波士頓勒殺案串聯起來,開始追查「波士頓勒殺者」。過程中,報社派了當時另一位女性記者珍寇爾助陣,兩人聯手報導這位神秘殺手,隨著一條條女性性命的死亡,她們也因為自己的性別,陷入調查泥沼中。【波士頓勒殺狂】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表面追查連環殺人兇手的過程,只是電影對於推理演進過程很平鋪直敘,時間到就給答案,少了懸疑推理的部分;加上我可能已經對於這個案件已經略知一二,觀影過程中,反而比較注重在導演想要在這個案件中,如何表現女性在1960年代的處境。
從一開始長官遲疑女人是否可以勝任寫頭版新聞,男性同事的冷嘲熱諷,老公表面支持內在隨時時間漸漸冷淡,警察公部門對於女性調查的刁難、閒言閒語,甚至女性對於女性也會有所不耐。在那個年代,女人的命運很多是在家相夫教子,在職場上也頂多就是秘書或打雜的權力階級下層,以男性主導的職場尤其如此,女性的聲音長期被忽視…「波士頓勒殺者」連續殺人案,出現了「單身」加上「女性」雙重標籤,在一般男性記者眼中只是個命案,但在兩位女主眼中,就是關乎女性的人身安全,「還要死多少個女人才叫『報導』?」意涵著女人保護女人的使命感。在電影中,花了點篇幅呈現女人與女人之間的對話相處上,包括蘿蕾塔與其中一名受害者母親的對話,特別如是。
珍寇爾身為前輩,她知曉一些在男人圈打滾的法則,堅持了一些,也妥協了一些,但對於蘿蕾塔來說,她只有往前衝來證明自己,畢竟首次身挑大樑,身為記者的職守與尊嚴,連家庭親友人際關係都賭上了而搖搖欲墜,「『妳』不該為自己重視的事情感到歉疚。」當珍寇爾這樣說時,讓人了解女人不會只為難女人,女人才是最幫助、懂得女人的人!這也讓電影中,報社為了銷量,把兩位女記者的照片放上版面,因而讓蘿蕾塔身家性命被威脅,珍寇爾挺身而出那場戲變得很有力量。
其實,早在2012年,當時還沒拿到奧斯卡影帝的凱西艾佛列克就已經傳出要製作演出「波士頓勒殺者」,如今這個題材在麥特盧斯金編劇導演的處理下,有著不同的樣貌,我很樂見【波士頓勒殺狂】是以女性觀點出發的電影。綜觀綺拉奈特莉這些年的作品也多半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像是【模仿遊戲】證明女人的知識與智慧不亞於男性,【花都教主柯蕾特】紀錄19世紀末法國女作家生不逢時爭取自我權力的過程,【瞞天機密】面對影響全球政治的不公黑暗,為了伸張正義卻遭到國家體制的箝制,【愛美獎行動】藉由1970年世界小姐的選美比賽,討論性別的壓迫困境,這些電影都在呈現歷史洪流,特別是20世紀女性身分/角色的呈現。
對我而言,【波士頓勒殺狂】以一個對女性連環殺戮的歷史奇案,道出那個年代的女性處境,不管是被殺害的女性或追查真兇的蘿蕾塔麥勞夫和珍寇爾,透過「性別眼鏡」才能夠看見社會中的不平等,反過來說,也可以說是兩位主人翁對於自己堅持的事情的毅力和鬥志,讓這一樁歷史冤案不被人忽略,波士頓或都會女性也開始注重自身安全,只是剛好她們的性別是女性罷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喜歡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Welcome to my Sub-space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