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了兩星期價還是找不到工作。剛接洽一個客人說要五月才提案給上頭要不要做。看看戶口深呼吸一口氣之後,挖硬碟裡的出土照片轉念。看見網友寫豆花,也寫一寫。
平生品嚐過味道最好吃的豆腐花沒有之一,是這一家:
大馬怡保:靚媽豆花店
註:(因為腐字倉頡碼好多,下文縮寫為豆花)
豆花的評比標準最為單純,滑、滑和滑。豆香豆味倒是其次,或者在這個時代是奢侈的標準。總之豆腐花,順滑易入口無負擔,就夠了。
黃豆製品本來就沒甚麼味道,只要滑,放點黃糖足矣。薑汁驅寒,尚可接受。加珍珠加珠圓加檸檬等等等等,全是邪道 — — 豆花本質不好才放額外配料掩蓋味道,豆花本身成了配角。
靚媽豆花則是超級全面,平平凡凡的原味豆味濃,滑如絲,口味冠絕全球。其他配料,因為豆花質地優良,就像一碗手磨芝麻糊加湯圓,絕配。
旁敲側擊豆花好吃秘密,她們答:
怡保,水好。
口味:
1. 仙草(涼粉)
2. 花生碎
3. 紅豆
3. 菊花糖(一定要試)
4. 桃膠
【V城】鹿頸:BB開心茶座
鹿頸茶座的豆花。每一家豆花都聲稱自己是「自家製」。不過鹿頸這一家的口感和味道與其他檔攤類近,相同統一。
小時候邨裡偶爾會有小食攤販,木頭車載兩桶豆腐花,連帶其他小食。現杓進發泡膠碗裡帶走,一碗8元至10元。對比通貨膨漲,現在一碗豆花亦不過10元,可謂奇蹟。
周末好多騎士專門跨過新娘潭到此茶聚,沙嗲牛肉麵或甚麼的。享受晨早一群人出車後的聯誼與快樂。吃食只是次要,而豆花是那種剛好來到,不好意思不幫襯,稍作休息、借洗手間的必要消費。
聞說鹿頸有另一檔宋伯豆腐花,極好。未試過,擲日再試。
【V城】南丫島:建興亞婆豆腐花
「辣椒醬?我要放辣椒醬。醬油呢?有沒有醬油?」對面成都來的女士,看來二十中前即將奔三,嫌不放糖的豆花沒味道,她卻不吃甜。
尚未得米的阿兵哥,體貼地買碗咖哩魚蛋,加入豆花,她才吃得下。轉過頭又忽然問:兩碗多少錢?太貴了!比日本貴!
《調較你男友》造訪的這家豆花據說很有名。而且我相信她是親手造的,好少批量生產的港產豆花會這麼粗榎。阿婆都上年紀了,各方面將將就就,不過甜點加辣椒醬又確實太過離奇。
這家茶座地理位置實在絕妙,剛好座落山路之間,走到這裡就想小休竭腳,不早也不晚。據說發哥常來光顧,發哥原是島上居民,他本人又毫無架子,島上就這麼一家山中茶座,也很難不常來。
【台灣】台南:安平豆花
配料掩過豆花的最佳代表。利申,假如沒吃過台灣以外的豆花,安平豆花是絕品。廣東人會疑惑,這種三流貨色⋯⋯
豆花質地一般,面表粗榎,較為結實。沒有豆香豆味。配料份量充足,四款可選,記得還可以雙拼。混搭下來豆花,那些紅豆珍珠檸檬汁就像IKEA熱狗加紅莓醬,風馬牛不相及卻成了名菜。
當我第一次到台灣經歷了三數星期食慾不振,學長忽然載我吃全台灣最好的豆花。豆花是再熟悉不過的食物了!期待值爆棚。吞下一碗安平豆花後,給我造成莫大的精神壓力。
多待了幾年,吃多了逛多了。會覺得這只不過是另一種口味和標準而已。」
口味:
1. 竹炭黑豆(新的,未試過。記得十幾年前在安平老街一家小店吃過)
2. 鮮奶豆花(未試過不會想試)
3. 檸檬(汁)
4. 紅豆(記憶中最好,夠甜。PS,台灣紅豆甜品一絕)
【V城】慈雲山:恒益商店
這日和朋友馬克參神路經,天氣冷,想來點暖的,但只剩下冰凍品。端兩碗戶外,木桌椅,偶爾一兩隻山猴經過,既不擾人,各自覓食。
要說它是自家製,我打死不信。又不似工場出品。或許是某位手藝人批量製作,再分送各處。難得它新鮮,入口順滑。黃糖這次沒放太多,帶些許甜味足夠了。有些豆花是要放大量黃糖,才有辦法完成。
黃糖和糖漿我偏好黃糖,糖漿有些店家滲水調稀。黃糖則比較難做假(雖然也遇過放三大匙都無味的黃糖),熱豆花配黃糖較佳,熱力溶化成糖水。冰豆花較難,吃下去黃糖仍然顆粒狀,沙子一般增添「咬口」。
【V城】深水埗:公和荳品廠
每次外地朋友來港,必定會帶他們去,即使肚子吃撐了吃不下我都會硬帶他們,坐低至少來一碗。尤其是台灣人。無他,打臉。
如果安平豆花足夠令台南人驕傲,公和荳品足夠讓他們崩潰——誇張了,稍微見識見識、反省反省倒是OK。
我很喜歡做這種事,帶台灣人吃港式甜品。帶香港人去台北吃清真牛肉麵。轉個彎拿一罐馬來西亞入口的沙嗲醬。
嗯,至少這些年以來帶過無數人到公和荳品廠,從來沒有投訴。這一家是那種吃不下仍然吃到碗底的傳說豆花。而,這只不過是我們的日常。而且,公和的豆製品無一不好,無一不佳,價錢依舊是街坊價。
能想像一碗豆花如此質數,比起超巿出售的百福,那種超巨大量製作,衡量質素之後,性價比吊打大企業。
唯一可惜是自從它們租了隔壁鋪位,兼售燒賣魚蛋等小吃。人流突然變多,坐位愈來愈擁擠。以前可以吃完一碗豆花,瞄準煎釀豆腐恰恰起鍋,再點一盤。現在沒辦法了。快閃。
【台灣】台中:馬岡豆花
在台灣吃過最好的豆花,真的好。雖然不是自家手造(何時開始手造會加分⋯⋯),但它是目前吃過最滑的豆花。
菜單有些許機心,原味放最底,價錢最便宜。上面列出將近十種配料,飲料店能點到的都有。
「湯底」能選糖水或豆漿。豆花味道甚濃,大約和港式餃子店兌過水的豆漿相約,比永和喝到飽豆漿濃1.5倍。可能使用的黃豆份量較多,質地也較結實。不會一硑即散。
說起來是香港的豆花缺豆味?豆的品種影響或甚麼?沒有深究。不過香港的豆腐味道也不甚濃郁。
【台北】西門町:本願豆花店
網友推介的店鋪。工作結束後踱步到西門町,點了一碗綜合豆花,沒有概念,加薏仁和綠豆。天氣冷,想吃熱的。然而熱豆花只是在凍豆上澆熱糖水,十分取巧。豆花水平在台灣算中上,沒有豆渣,順滑但口感單薄,豆味亦不濃郁。大概是原材料影響,採用黑豆也許層次會豐富些。
臨街展店,沒有正規桌椅。騎樓設摺疊桌,微微傾斜,東西放着有點危險,更似是公車上傷殘位的半坐椅,擺明讓你吃完趕快走,桌子不用翻了。
無限期待續精華
這些年流行黑糖,聲稱較為健康,倒是沒見過香港有黑糖豆花。若有,應該不錯。
另外香港也未見過黑豆花。用黑豆磨製,數年前在台灣南部吃過一次,除了顏色,不覺得太大差異。也是因為這盤黑豆花,令我覺得,中式甜品始終是粵語區最為出色。
廢中打發人生的臥平日誌,請關注、求打賞、一起參與不虛無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