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己的好朋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會碰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因為緣份才在一起的,也因為與人在一起時可以體會更多的經驗,於是會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
時間久了,自己的言行舉止就會根據他人的觀感來做調整,常常擔心「我這樣做他會怎麼想?」
於是,攻擊自己、責備自己的語言慢慢如同海浪般的拍打自己,並且質疑自己究竟怎麼了?
其實人與人間的相處雖然美好,但是為什麼也會感到受傷的?因為我們往往忽略了照顧內在自己的需求了
不論與家人朋友感情多深厚,可是能夠一直陪伴自己的只有內在自己一個人才能辦到,所以練習照顧內在的自己是我們每個人一輩子的人生課題
怎麼做才是照顧內在自己呢?很簡單,閱讀、觀察、思考、寫日記等這些都是與自己對話的最佳方式,當有煩惱時就寫下來,能夠幫助我們脫離曖昧不明的狀態
與自己當朋友就是要這樣不斷的與自我對話,了解內心的需求,才能誠實的做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因為自己的個性使然,踏入一個未知的環境時,總是容易想迎合他人,認為配合他人的話題接續,會讓自己顯得比較合群。 矛盾的是,自己也經常在當下感受到不舒服,這不舒服似乎是因為習慣配合,所以自然而然地被判定應該是一個甚麼都可以、都沒差的腳色,在此時,又為了表達自已的鮮明,卻也在這過程中失去自己...
Thumbnail
由於我天性敏感容易想太多卻又不作為,造成現在所說的內耗人士,導致書讀不進去,和朋友在一起也都在檢討自己,玩不開,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自己想了好久好久,也會因為自己說出去的話而懊惱至少一天,這讓我變得說話小心,與人的距離有種模糊的界線。 於是我對心靈成長類的話題特別感興趣,而且不僅僅是雞湯,還要實際
做自己,就是依照自己的本性去過生活 愛自己,就是堅持做自己不被旁人所動搖 只有自己才是那一位應當最了解自己的人 自己的堅持,自己的掙扎,自己的慾望,自己的夢想 別人不是你,他不能百分百的明白你的所思所想 畢竟人心隔肚皮,頭腦的發育也有所程度差異 若是別人隨便幾句,就帶偏了自己前進的路
Thumbnail
從小到大,其實有意識到我一直在心裏跟自己對話,像是跟好朋友對遇見的人事物分享感覺、評價,所有快樂的、難過的、害羞的、尷尬的、自豪的事情,全都無縫接軌在大腦中討論著,所以就算沒有人陪我玩,也沒多少朋友,我一直不孤單寂寞,只是我並不知道那是高我或小我。
對自己好一點,善待你自己。 好像也是很時尚的話題。當這種話題在身邊聊起。我想又是某個人,遇到了生命難題。或是身體出狀況,或是生活不那麼順遂。很難設想,如何做才真是善待自己,有標準嗎? 有人選擇旅遊放鬆,有人喜愛享用美食,有人放縱吃喝歡樂,有人就愛沉默以對放空思緒。百樣人生萬種選擇。然而所有感官的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以前總是很熱心 覺得被人需要是很幸運的 因為可以感覺自己很重要 近年學習了人際交流間的界線 我一直有個信念 別人的事不能插手 除非他主動開口 有個朋友在情感裡很辛苦 因為財務關係和前男友綁在一起 某些原因急於處理 身為朋友總是心疼她的 她習慣不斷的退讓和犧牲 這一次~她希望我
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影響我們是否能夠感受到來自內在深處的支持與信任,接納與包容, 那關係著我們到底是自己的朋友,還是最大的敵人。
Thumbnail
因為自己的個性使然,踏入一個未知的環境時,總是容易想迎合他人,認為配合他人的話題接續,會讓自己顯得比較合群。 矛盾的是,自己也經常在當下感受到不舒服,這不舒服似乎是因為習慣配合,所以自然而然地被判定應該是一個甚麼都可以、都沒差的腳色,在此時,又為了表達自已的鮮明,卻也在這過程中失去自己...
Thumbnail
由於我天性敏感容易想太多卻又不作為,造成現在所說的內耗人士,導致書讀不進去,和朋友在一起也都在檢討自己,玩不開,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自己想了好久好久,也會因為自己說出去的話而懊惱至少一天,這讓我變得說話小心,與人的距離有種模糊的界線。 於是我對心靈成長類的話題特別感興趣,而且不僅僅是雞湯,還要實際
做自己,就是依照自己的本性去過生活 愛自己,就是堅持做自己不被旁人所動搖 只有自己才是那一位應當最了解自己的人 自己的堅持,自己的掙扎,自己的慾望,自己的夢想 別人不是你,他不能百分百的明白你的所思所想 畢竟人心隔肚皮,頭腦的發育也有所程度差異 若是別人隨便幾句,就帶偏了自己前進的路
Thumbnail
從小到大,其實有意識到我一直在心裏跟自己對話,像是跟好朋友對遇見的人事物分享感覺、評價,所有快樂的、難過的、害羞的、尷尬的、自豪的事情,全都無縫接軌在大腦中討論著,所以就算沒有人陪我玩,也沒多少朋友,我一直不孤單寂寞,只是我並不知道那是高我或小我。
對自己好一點,善待你自己。 好像也是很時尚的話題。當這種話題在身邊聊起。我想又是某個人,遇到了生命難題。或是身體出狀況,或是生活不那麼順遂。很難設想,如何做才真是善待自己,有標準嗎? 有人選擇旅遊放鬆,有人喜愛享用美食,有人放縱吃喝歡樂,有人就愛沉默以對放空思緒。百樣人生萬種選擇。然而所有感官的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以前總是很熱心 覺得被人需要是很幸運的 因為可以感覺自己很重要 近年學習了人際交流間的界線 我一直有個信念 別人的事不能插手 除非他主動開口 有個朋友在情感裡很辛苦 因為財務關係和前男友綁在一起 某些原因急於處理 身為朋友總是心疼她的 她習慣不斷的退讓和犧牲 這一次~她希望我
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影響我們是否能夠感受到來自內在深處的支持與信任,接納與包容, 那關係著我們到底是自己的朋友,還是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