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0 信任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想聊聊自己進入新的環境時的狀態,因為自己的個性使然,踏入一個未知的環境時,總是容易想迎合他人,認為配合他人的話題接續,會讓自己顯得比較合群。

而矛盾的是,自己也經常在當下感受到自己的不舒服,這不舒服似乎是因為習慣配合,所以自然而然地被判定應該是一個甚麼都可以、都沒差的腳色,在此時,又會因為自己討厭這個標籤,而想做出不一樣的行為,表達自已的鮮明,卻也在這過程中失去自己...

進入新的團體、新的人群,第一次感受當下的場域氛圍、匯聚的人群,所有的組合帶著陌生的氣息。而自己很像一隻緩慢前行的蝸牛,帶著敏感且犀利的觸角去試探,放大感官,努力接觸和適應這些陌生的人群與環境,把每個訊息和刺激都接收。

 

因為太習慣把每個訊息都接收,身體跟頭腦產生了很多迴路,會不斷地判斷及分析自己此時應該要做出甚麼回應,才符合一般狀況,不會讓他人認為自己的回覆很失格或是無聊呢?


此刻的自己,考慮更多的是表象該被呈現的樣貌,而不是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很有趣的是,分明最熟悉(自己)的應該是自己,但卻很容易因為外界的變動而忘記先觀照自己。

 

對我來說,當內心有幾種想法冒出時,會忘記應該如實呈現自我:
-為了想讓團體的話題維持在同一種答案居多,特別使自己的回應落在平均值,不和大多數人差距太遠。
-因為自己組織語言要花上一點時間,不敢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總覺得會讓人感到無聊,所以寧願選擇簡短的回答。
-想讓自己維持在某一個形象裡,希望自己容易被他人認同,所以做出和平常自己不一樣的行為。

 

很有趣的是,所有的原因好像都可以解釋自己的行為,但卻離自己的初衷越來越遠。

為甚麼總是很害怕一開始就展現自己本來的樣貌呢?

除了擔心自己成為被討厭的腳色,也算是一種不信任自己的樣貌是值得被珍惜的吧。

因為對原來的自己有太多的不安和懷疑,所以在和他人的互動裡,想找出一個萬用牌回覆,一個萬用款的形象面具,讓自己能安穩地待在團體裡,當時間久了之後,又討厭自己的萬用牌標籤,想當個特別的人。

在平庸和獨特之間,找不到自己的存在。

 

當感受到緊繃時,嘗試回到呼吸,回到內在,回到身體,回到自己的心,讓人與人之間的流動更加自然。

你是你,他是他,然後我們真誠地相遇。


當自己可以接納自己的所有模樣、信任自己的存在都是完全被接納的,那一刻,身體會感覺到更多的放鬆與自在,也不會因為外界的訊息而讓自己搖擺不定,或者帶有很多的緊張與緊繃。

 

做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不斷的自我檢視、維持形象,去無條件的信任自己的存在,也信任每一段相遇,不去追求什麼關係、狀態,而是學習接受每個人在自己生命中本來就有著不同的分量。

 

看見自己,也信任自己,當下的你就是最好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pirits Muses的沙龍
5會員
33內容數
Spirits Muses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總覺得自己在過去的成長過程中,展現的那些樣貌並不完全是自己真實的樣貌,偶爾覺得扭捏,覺得懊悔,覺得出錯,覺得不夠。
Thumbnail
2025/04/29
總覺得自己在過去的成長過程中,展現的那些樣貌並不完全是自己真實的樣貌,偶爾覺得扭捏,覺得懊悔,覺得出錯,覺得不夠。
Thumbnail
2025/02/24
與人相處中發現,每一種關係其實都是一種合作關係。 是由每個獨立的個體去互相碰撞而成的。
Thumbnail
2025/02/24
與人相處中發現,每一種關係其實都是一種合作關係。 是由每個獨立的個體去互相碰撞而成的。
Thumbnail
2024/10/30
我試了很多方法,但我發現我依然在這裡。 有段時間我突然感覺到自己好像掉入一個黑洞,這之前也出現過,只是很快地跳出來。甚至我記得那次我畫了畫也對自己說了一段話:「低糜會發生也會離開,唯有持續覺察才能不被吞噬。」 
Thumbnail
2024/10/30
我試了很多方法,但我發現我依然在這裡。 有段時間我突然感覺到自己好像掉入一個黑洞,這之前也出現過,只是很快地跳出來。甚至我記得那次我畫了畫也對自己說了一段話:「低糜會發生也會離開,唯有持續覺察才能不被吞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因為自己的個性使然,踏入一個未知的環境時,總是容易想迎合他人,認為配合他人的話題接續,會讓自己顯得比較合群。 矛盾的是,自己也經常在當下感受到不舒服,這不舒服似乎是因為習慣配合,所以自然而然地被判定應該是一個甚麼都可以、都沒差的腳色,在此時,又為了表達自已的鮮明,卻也在這過程中失去自己...
Thumbnail
因為自己的個性使然,踏入一個未知的環境時,總是容易想迎合他人,認為配合他人的話題接續,會讓自己顯得比較合群。 矛盾的是,自己也經常在當下感受到不舒服,這不舒服似乎是因為習慣配合,所以自然而然地被判定應該是一個甚麼都可以、都沒差的腳色,在此時,又為了表達自已的鮮明,卻也在這過程中失去自己...
Thumbnail
對一直付出的你找回自我關照與對等尊重 他說這樣做比較好,他說希望我這樣做,但是是真的這樣做比較好嗎?還是只是單方面希望我們照他所說的做呢?我不這麼做他們會不開心,我不這麼做他們會不喜歡我的,但是照著他們說的做,他們就會喜歡自己嗎 ?那份喜歡是真心的嗎?還是只是要我們繼續照做而給我們的糖果呢?
Thumbnail
對一直付出的你找回自我關照與對等尊重 他說這樣做比較好,他說希望我這樣做,但是是真的這樣做比較好嗎?還是只是單方面希望我們照他所說的做呢?我不這麼做他們會不開心,我不這麼做他們會不喜歡我的,但是照著他們說的做,他們就會喜歡自己嗎 ?那份喜歡是真心的嗎?還是只是要我們繼續照做而給我們的糖果呢?
Thumbnail
每個人生而不同,有的人擅長獨處,有的人習慣融入人群。如果你問一個喜歡的獨處的人,我發覺你很擅長獨處耶,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人不是本來就要懂得獨處的嗎?」 這個社會多數人認為,落單=這個人一定很孤單。獨處=這個人好奇怪, 一定沒朋友。就好像做什麼事都得有人陪伴, 一個人好像就很有問題。特別是在關係裡
Thumbnail
每個人生而不同,有的人擅長獨處,有的人習慣融入人群。如果你問一個喜歡的獨處的人,我發覺你很擅長獨處耶,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人不是本來就要懂得獨處的嗎?」 這個社會多數人認為,落單=這個人一定很孤單。獨處=這個人好奇怪, 一定沒朋友。就好像做什麼事都得有人陪伴, 一個人好像就很有問題。特別是在關係裡
Thumbnail
真正意識到自己有討好型人格時,已經30歲了 也許是家庭因素或是自己個性使然,很容易看到人家臉色、感受到對方散發的能量或是讀懂那話背後的意思 人都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但卻沒有一個人能受大家歡迎 小時候剛認識新人的時候,總想為對方做些什麼好讓對方覺得我很友善或是我人很好 但其實都是呈現一種想要「表現」的狀
Thumbnail
真正意識到自己有討好型人格時,已經30歲了 也許是家庭因素或是自己個性使然,很容易看到人家臉色、感受到對方散發的能量或是讀懂那話背後的意思 人都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但卻沒有一個人能受大家歡迎 小時候剛認識新人的時候,總想為對方做些什麼好讓對方覺得我很友善或是我人很好 但其實都是呈現一種想要「表現」的狀
Thumbnail
自我認同無法確實的人,看見環境他人的表現和行為與自己不同時,常會出現懷疑及錯亂,總會出現:「為什麼那個人可以?」心中不平也困惑,有種不認同對方,又覺得對方佔到了什麼便宜似的,心生怨氣。 從小到大,你是否有遭受到什麼莫名的挑釁、利誘和慫恿,要你這樣、要你那樣?而你卻總是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想怎樣?
Thumbnail
自我認同無法確實的人,看見環境他人的表現和行為與自己不同時,常會出現懷疑及錯亂,總會出現:「為什麼那個人可以?」心中不平也困惑,有種不認同對方,又覺得對方佔到了什麼便宜似的,心生怨氣。 從小到大,你是否有遭受到什麼莫名的挑釁、利誘和慫恿,要你這樣、要你那樣?而你卻總是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想怎樣?
Thumbnail
分析自我狀態(應然/實然、自信/自卑或偏執等),認識特殊心態,金句選集。
Thumbnail
分析自我狀態(應然/實然、自信/自卑或偏執等),認識特殊心態,金句選集。
Thumbnail
        在這個世界上做人是件困難的事!在迎合別人或是做自己之間做選擇!過分遷就別人變成濫好人,過於堅持己見變成剛愎自用,中庸之道是過去人們覺得最合適的方式,可是分際拿捏在哪?
Thumbnail
        在這個世界上做人是件困難的事!在迎合別人或是做自己之間做選擇!過分遷就別人變成濫好人,過於堅持己見變成剛愎自用,中庸之道是過去人們覺得最合適的方式,可是分際拿捏在哪?
Thumbnail
▓說明 ■有話不說;知道情緒,但不表達; ■時常違背自己的意思,答應別人的要求; ■不會拒絕別人; ■承受壓力揹黑鍋,被欺負還不敢講。
Thumbnail
▓說明 ■有話不說;知道情緒,但不表達; ■時常違背自己的意思,答應別人的要求; ■不會拒絕別人; ■承受壓力揹黑鍋,被欺負還不敢講。
Thumbnail
人之所以能成為「自己」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往內在心裡搜尋、往外在與他人相處時分辨自己的樣貌,在這些過程裡,找到「自己」的樣貌,然後「喜歡自己」,最後「成為自己」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做到自己。」
Thumbnail
人之所以能成為「自己」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往內在心裡搜尋、往外在與他人相處時分辨自己的樣貌,在這些過程裡,找到「自己」的樣貌,然後「喜歡自己」,最後「成為自己」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的「做到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