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建築的迷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一個好幾年前的故事了,不過對我而言,仍然歷歷在目,如今就當作一個小故事分享給大家。

好幾年前,我仍在到處旅行,四處尋找關於自給自足生活的任何蛛絲馬跡。

那時我聽一個朋友說,他拿到了一塊荒廢了二十年的林地,那塊地沒有馬路經過,要穿越一大片竹林才能到達。他想在那裡就地取材,蓋一棟小小的竹屋。

我聽了很有興趣,據說有一個大哥願意來幫他蓋這棟竹屋,我說我願意幫忙,一邊幫也能一邊學。

到了上山的那一天,那大哥帶著一把巨大的開山刀,也讓開路的幾人各拿一把,幾人身負裝滿工具及午餐的行囊,沿著陡峭的竹林爬上去。

隨著越深入林中,那竹林是越來越少,過了二十年,這裡已經是一片次森林了,樹木的間隔也越來越密。

我發現那樹上星星點點的開著花,姿態各異,如今回想起來,似乎是原生的蘭花,不只樹上有,地上也有。如今原生的蘭花大多被盜採光了,次森林越來越難看到。

那大哥並不認得那樹,在他眼中,擋住他去路的就是雜木,他一腳踩過那花,揮刀砍樹,他揮的力道跟角度是那麼大,砍出一條寬約一米的路。

我驚呆了,不知道該不該阻止他,過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我說:這樣砍不好吧?周圍的人沒有回答我。

他們的效率很高,很快就開出一條路,直達一個可以蓋竹屋的小山坡。這時候他叫我們把山坡清理一下,把大約50坪面積的樹都砍下來堆好。

我想那可能是要做建材用的,便認真的把木頭堆好。砍畢,他居然放了一把火,把木頭全燒光了....

他只是覺得樹妨礙他蓋房子,於是把樹砍掉,這些樹之於他都只是“雜木”般的存在,欲除之而後快。

在那火光中,在我心裡似乎有某種情緒達到了極限,我說:你們不怕這裡會土石流嗎?這裡坡那麼陡,還砍樹放火?

那朋友說:沒有那麼誇張啦,我們又沒有要常常住這裡,只是當資材室,雨天不會上山阿。

我說:你們不會上山,但是住在這裡的野豬、山羌、那些動物呢?這裡也是牠們的家阿!

那朋友的理智線也瞬間斷裂,他說:妳到底有沒有要幫忙,沒有要幫忙就回去!

我走到旁邊冷靜了一下,這是團體行動,又在很偏遠的地方,並不適合脫隊。

後來,後來....

後來我看到他們砍了竹子下來,將竹子拖到大樹旁邊,用鐵絲將竹子緊緊鎖在大樹上,做成所謂的“樹屋”,鐵絲絞的非常緊,深深陷入樹皮中。

那其實就是在給這棵大樹做環狀剝皮,我不知道那顆樹以後還會不會活。

我覺得腦子裡轟隆隆的,不知道是一種什麼感覺,又為什麼,會為了一片非親非故的樹林那麼難過。

再後來,竹屋蓋好了,他們說要生火給那竹屋防腐,火燻著燻著沒控制好,連那竹屋都一把火燒掉了,連那棵樹,大概也給燒死了。

那大哥是自然建築的業餘人士嗎?正好相反,令人驚訝的是,他是一個很知名的傳統建築建造者,全台都有他的作品,也得過獎。至今他仍然在各地建造竹屋。

為了復興傳統家屋,他全台灣四處蒐集原生的黃藤,並且引以為傲。

焉知,一支黃藤要長成能使用的粗度,需要5~10年,如今為了復興傳統建築,一堆人在採黃藤,卻沒有人在種,也無人在全台各地復育。如此,黃藤未來是否也會因此瀕臨絕種呢?我不知道。

一堆人不斷在推行自然建築,傳統建築,我也深知它的優點以及重要性。但讓我們看看四周,難道我們的房子還不夠多嗎?台灣的空屋率已經每十棟就有一棟空屋,全台各地都有老屋跟廢墟。

人類不斷為了蓋屋而開墾,當房子舊了、土地被破壞了,又遷到它處,然後高喊:空氣不乾淨了,我們要去森林!但我們住的高樓大廈,原本也是鬱鬱蔥蔥的森林啊!

自然建築,不管是土團屋,竹屋,木屋,還是任何一種建築.....

最自然的地方,就是沒有建築的地方。

-

寫這故事不是要反對自然建築,或許我們也真的需要這個技術,畢竟相較之下,自然建築還是比水泥友善許多,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會選擇把老屋修好,這比自然建築還環保。

若我們打算跟萬物和平共存,重點不只是在那小小的房子內,還有房子外的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牛? 水牛?黃牛? 怎麼買到的?^^
avatar-img
回家吃自己
132會員
29內容數
我本是一個上班族,2017年時,決定放棄都市的一切,踏上自給自足之路。現在,我已貸款買下了一塊農地,從零開始經營自己的家園,悉心打造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我們家有三隻狗、一頭牛、兩隻鵝跟一群雞,過著每天跟動植物打交道的生活!這裡是我們從零開始打造家園的全紀錄,歡迎光臨!
回家吃自己的其他內容
2024/02/06
這是我們家新來的雞,取名叫嗚咕。 照片是剛來時的模樣,頸背的羽毛被拔光,血塊黏在羽毛上且沾滿沙土,傷口有蠅蛆,一隻眼睛瞎了,眼球潰爛,雞冠也有傷痕,尾羽禿。 牠是來自哪裡?是屠宰場嗎?是籠養雞嗎?答案是友善放牧養雞廠。 在人道飼養的雞蛋包裝上,常常會看到藍天、白雲、在草地上吃草的雞,看似自由,
Thumbnail
2024/02/06
這是我們家新來的雞,取名叫嗚咕。 照片是剛來時的模樣,頸背的羽毛被拔光,血塊黏在羽毛上且沾滿沙土,傷口有蠅蛆,一隻眼睛瞎了,眼球潰爛,雞冠也有傷痕,尾羽禿。 牠是來自哪裡?是屠宰場嗎?是籠養雞嗎?答案是友善放牧養雞廠。 在人道飼養的雞蛋包裝上,常常會看到藍天、白雲、在草地上吃草的雞,看似自由,
Thumbnail
2024/01/03
養雞之後,我們聽過很多人跟我們抱怨一個問題:不能出遠門了。感覺好像被雞綁著,固定的時間要去餵水、餵雞、收蛋,好不自由阿!如果要長時間出門,往往要拜託親朋好友幫忙餵雞,當親朋好友無法幫忙,還要花錢請人來顧,相當不划算。 本章我們會討論小戶養雞如何使用自動化設備實現「收蛋自由」,又不需要花大錢!
Thumbnail
2024/01/03
養雞之後,我們聽過很多人跟我們抱怨一個問題:不能出遠門了。感覺好像被雞綁著,固定的時間要去餵水、餵雞、收蛋,好不自由阿!如果要長時間出門,往往要拜託親朋好友幫忙餵雞,當親朋好友無法幫忙,還要花錢請人來顧,相當不划算。 本章我們會討論小戶養雞如何使用自動化設備實現「收蛋自由」,又不需要花大錢!
Thumbnail
2023/04/27
最近被問到一個問題:「我有一個果園,可以養雞除草嗎?」 當然可以!不過你需要對雞有一些了解,才能達到你的目標。 雞不能只吃草 首先,你必須了解:雞不能只吃草,因為雞是雜食性動物,食性跟人類比較接近,只吃雜草是很難健康的。因此還是需要補充其他飼料或廚餘,不然雞會很瘦,也會很容易生病。 堅固的圍籬 在
Thumbnail
2023/04/27
最近被問到一個問題:「我有一個果園,可以養雞除草嗎?」 當然可以!不過你需要對雞有一些了解,才能達到你的目標。 雞不能只吃草 首先,你必須了解:雞不能只吃草,因為雞是雜食性動物,食性跟人類比較接近,只吃雜草是很難健康的。因此還是需要補充其他飼料或廚餘,不然雞會很瘦,也會很容易生病。 堅固的圍籬 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幾天在網路上查了很多資料關於畢業設計的議題/基地是如何選址的,但其實在此之前內心就有了一些想嘗試的操作手法。 系統、模式,可解決的問題的方法論。 再利用、改造?以多點式設計發展在基地內串聯。 但議題要做些甚麼呢?每天都在焦慮,好像被困在了無限迴圈中,出不來。 後來想想了之前的生活經驗,和參考了學長
Thumbnail
這幾天在網路上查了很多資料關於畢業設計的議題/基地是如何選址的,但其實在此之前內心就有了一些想嘗試的操作手法。 系統、模式,可解決的問題的方法論。 再利用、改造?以多點式設計發展在基地內串聯。 但議題要做些甚麼呢?每天都在焦慮,好像被困在了無限迴圈中,出不來。 後來想想了之前的生活經驗,和參考了學長
Thumbnail
這是一個好幾年前的故事了,不過對我而言,仍然歷歷在目,如今就當作一個小故事分享給大家。 好幾年前,我仍在到處旅行,四處尋找關於自給自足生活的任何蛛絲馬跡。 那時我聽一個朋友說,他拿到了一塊荒廢了二十年的林地,那塊地沒有馬路經過,要穿越一大片竹林才能到達。他想在那裡就地取材,蓋一棟小小的竹屋。
Thumbnail
這是一個好幾年前的故事了,不過對我而言,仍然歷歷在目,如今就當作一個小故事分享給大家。 好幾年前,我仍在到處旅行,四處尋找關於自給自足生活的任何蛛絲馬跡。 那時我聽一個朋友說,他拿到了一塊荒廢了二十年的林地,那塊地沒有馬路經過,要穿越一大片竹林才能到達。他想在那裡就地取材,蓋一棟小小的竹屋。
Thumbnail
寫在前面: 看到Angela在馬特市的徵文活動,讓我聯想到顏回,還有流浪漢,也許他們才是真正的環保人士(?),畢竟他們因經濟的問題,對物質的慾望就相對低一點,進而轉向內心的冥想或者異想,在某方來說,我和他們挺相似的。 自己從小生長在鄉村,在讀幼兒園時,是住在村裡老舊的三合院內,因為在村莊大廟的旁邊,
Thumbnail
寫在前面: 看到Angela在馬特市的徵文活動,讓我聯想到顏回,還有流浪漢,也許他們才是真正的環保人士(?),畢竟他們因經濟的問題,對物質的慾望就相對低一點,進而轉向內心的冥想或者異想,在某方來說,我和他們挺相似的。 自己從小生長在鄉村,在讀幼兒園時,是住在村裡老舊的三合院內,因為在村莊大廟的旁邊,
Thumbnail
當晚那群ABC雖然對我們所說的不以為然,但是隨後幾天跟著我們一起在森林中探索時,看到他們目光逐漸柔和起來,身軀也逐漸柔軟下來,到最後甚至可以和我們一起跪在大地上看一株小小的野花,也可以抱著大樹感受森林的傾訴!
Thumbnail
當晚那群ABC雖然對我們所說的不以為然,但是隨後幾天跟著我們一起在森林中探索時,看到他們目光逐漸柔和起來,身軀也逐漸柔軟下來,到最後甚至可以和我們一起跪在大地上看一株小小的野花,也可以抱著大樹感受森林的傾訴!
Thumbnail
我蓋了一間不完美的小木屋,屬於我自己的小木屋。
Thumbnail
我蓋了一間不完美的小木屋,屬於我自己的小木屋。
Thumbnail
當晚那群ABC雖然對我們所說的不以為然,但是隨後幾天跟著我們一起在森林中探索時,看到他們目光逐漸柔和起來,身軀也逐漸柔軟下來,到最後甚至可以和我們一起跪在大地上看一株小小的野花,也可以抱著大樹感受森林的傾訴!
Thumbnail
當晚那群ABC雖然對我們所說的不以為然,但是隨後幾天跟著我們一起在森林中探索時,看到他們目光逐漸柔和起來,身軀也逐漸柔軟下來,到最後甚至可以和我們一起跪在大地上看一株小小的野花,也可以抱著大樹感受森林的傾訴!
Thumbnail
「一根木頭要長到能做成木材的價值,要花好幾十年的時間,是有生命的,可以恢復原貌。」陽光與雨水的滋養,芽苗經由時間淬煉成參天大樹。人類取之於大自然,建置遮風避雨的地方,從而形成聚落、形成城市。而這些建築經過時間的風化,刻蝕成為生命的年輪。
Thumbnail
「一根木頭要長到能做成木材的價值,要花好幾十年的時間,是有生命的,可以恢復原貌。」陽光與雨水的滋養,芽苗經由時間淬煉成參天大樹。人類取之於大自然,建置遮風避雨的地方,從而形成聚落、形成城市。而這些建築經過時間的風化,刻蝕成為生命的年輪。
Thumbnail
我們的農舍正門,離路只有三米多,感覺沒什麼隱私,但受限於農舍興建法規,也只能如此。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在前院沿著路闢了一條50公分寬的綠帶,要種一整排的七里香來當圍籬。等七里香樹長到快兩米,感覺一定很棒。只是,那要等多久呢?
Thumbnail
我們的農舍正門,離路只有三米多,感覺沒什麼隱私,但受限於農舍興建法規,也只能如此。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在前院沿著路闢了一條50公分寬的綠帶,要種一整排的七里香來當圍籬。等七里香樹長到快兩米,感覺一定很棒。只是,那要等多久呢?
Thumbnail
休,就是人靠在木頭旁 息,就是找回自己的心 尋找生命中的一棵樹 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休,就是人靠在木頭旁 息,就是找回自己的心 尋找生命中的一棵樹 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我曾有一棟小屋,雖然實際上它並不屬於我,但在我心中它永遠是個特別的小屋。
Thumbnail
我曾有一棟小屋,雖然實際上它並不屬於我,但在我心中它永遠是個特別的小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