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不懈息的藝術精神~讓兩位「藝術創作者」於北美館「歷史機器&停頓影像」盛大開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台北市立美術館的文藝交談會,來自比利時 大衛.克拉耶伯-創作者、臺灣 高重黎-藝術家以同台交流表達出環節感知,更藉由「歷史機器&停頓影像」的主題做為交流素材,現場中、英翻譯員,現場主持人-陳泰松,伶俐的對談方式開啟不同國籍的交流序幕,同時協助多名記者、編輯撰寫出藝文、藝術的不同觀點,凝聚當代創作者。

raw-image

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手冊是吾人能夠擅用,經過不斷的知識掌握可改觀平衡與成長的心靈解放的習學狀態,否則僅能看到手冊兩個字。

高重黎的光影、機械是以「裝置活動」的構想做為出發點,讓光影、幻燈片的停格錯位,紀錄社會上的環節景象引述歷史是無法反射出角度與眼光。

以黑、白手繪稿呈現光影角色移用寧靜的藝術,藉由挑高的美術空間讓觀展者沉靜於藝術審視的角度,移用「高重黎」藝文手繪稿,提供靜觀冥想的時空,繪記的準確被賦予姿意漫遊的明顯對比,牽引抽象的感知結構,表現出手繪稿的事實空間。

raw-image

比利時的數位創作者「大衛.克拉耶伯」的專題展「片刻冥想」,首次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開幕儀式,而四月一日北美館的交談會「歷史機器&停頓影像」則是讓兩位藝術創作者同台交流。

同時藉此銜接北美館的藝術軌道,「高重黎」的專題展「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的感知大作,讓藝術家、觀展者以靜觀冥想的作品轉為媒介的回響與「大衛.克拉耶伯」同台交流。

raw-image

光影藝術以寧靜和前景,運用挑高的空間讓觀展者沉靜於端詳交替的瞬間,搭配手繪稿系列展出,提供靜觀冥想的時空,「大衛.克拉耶伯」也嘗試著手繪稿的事實空間,牽引動靜感知的層次結構,表現出個人的心境。

一起了解兩位藝術創作者的裝置作品,影像結構和本身的手法與作品,怎麼銜接美學時光、理性思辨的衝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ish fish的沙龍
11會員
73內容數
時事、藝文策展、心情筆記,喜歡的朋友,你也是喜歡藝文類的文章嗎?
Fish fis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07
是不是存著更多來不及說的事情「WOMEN我們不知道的事」的電影描寫家庭、事業、夢想面臨到疫情的停擺狀況如何與親人、伴侶尋找出相互理解一起攜手共渡生命中的艱難時刻。
Thumbnail
2023/11/07
是不是存著更多來不及說的事情「WOMEN我們不知道的事」的電影描寫家庭、事業、夢想面臨到疫情的停擺狀況如何與親人、伴侶尋找出相互理解一起攜手共渡生命中的艱難時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銜接上都市的藝術風範,以5月11日下午14:00正式開啟藝術家的使命,掀開「美其盛也」的預展、開幕晚會,正式尋找藝術家的夢想作品。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90個展示區和30個新生首展,牽引出藝壇界的精神領域點開不同面向的藝術環節,鼓舞藝術家對社會文獻的回響力,藝術家.柯尼以擠壓、敲擊
Thumbnail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銜接上都市的藝術風範,以5月11日下午14:00正式開啟藝術家的使命,掀開「美其盛也」的預展、開幕晚會,正式尋找藝術家的夢想作品。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90個展示區和30個新生首展,牽引出藝壇界的精神領域點開不同面向的藝術環節,鼓舞藝術家對社會文獻的回響力,藝術家.柯尼以擠壓、敲擊
Thumbnail
「生活決定意識」不只是一檔羅列高重黎過往創作的回顧展,而是意欲拓出一條他不斷拆解由西方歷史巨齒與文化脈輪齧合傳動、引光投像的器械發明,並透過形式各異的裝配重組,於毀壞「發明」之際重新「編做/作」──或者說,在歐洲視覺發展史與本地影像接收史的夾縫間重思、協商──所謂「影像史」的動態路徑。
Thumbnail
「生活決定意識」不只是一檔羅列高重黎過往創作的回顧展,而是意欲拓出一條他不斷拆解由西方歷史巨齒與文化脈輪齧合傳動、引光投像的器械發明,並透過形式各異的裝配重組,於毀壞「發明」之際重新「編做/作」──或者說,在歐洲視覺發展史與本地影像接收史的夾縫間重思、協商──所謂「影像史」的動態路徑。
Thumbnail
⋯⋯可以扣合到克拉伯耶在創作論述中提及的「物質的歧異性」。在他的作品中,水與火可以融合,他在美術館裡打開了一道罅隙,凝固的分秒在此處匯聚,每個踏入其中的觀眾都被一種冥冥之中的偶然捕獲。
Thumbnail
⋯⋯可以扣合到克拉伯耶在創作論述中提及的「物質的歧異性」。在他的作品中,水與火可以融合,他在美術館裡打開了一道罅隙,凝固的分秒在此處匯聚,每個踏入其中的觀眾都被一種冥冥之中的偶然捕獲。
Thumbnail
台北市立美術館的文藝交談會,來自比利時 大衛.克拉耶伯-創作者、臺灣 高重黎-藝術家以同台交流表達出環節感知,更藉由「歷史機器&停頓影像」的主題做為交流素材,現場中、英翻譯員。
Thumbnail
台北市立美術館的文藝交談會,來自比利時 大衛.克拉耶伯-創作者、臺灣 高重黎-藝術家以同台交流表達出環節感知,更藉由「歷史機器&停頓影像」的主題做為交流素材,現場中、英翻譯員。
Thumbnail
此為《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系列文最終篇! 常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
Thumbnail
此為《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系列文最終篇! 常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
Thumbnail
複調神話如同變調的神話,也許前一世都人類都是犯了罪的天使,天神逞罰將我們變成了人類,承受者生老病死輪迴之苦,不斷遊歷在人間,而這些痛苦,在藝術家的轉化,成為作品。
Thumbnail
複調神話如同變調的神話,也許前一世都人類都是犯了罪的天使,天神逞罰將我們變成了人類,承受者生老病死輪迴之苦,不斷遊歷在人間,而這些痛苦,在藝術家的轉化,成為作品。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Thumbnail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11月22日即將開跑!內容探討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將如何與機器人等人工智慧共存、共斥。開展前夕,臺北數位藝術節也於11月18日晚間,特地邀請數位藝術節的6位國內邀展藝術家,親至現場與國際藝評人分享作品的創作理念。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11月22日即將開跑!內容探討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將如何與機器人等人工智慧共存、共斥。開展前夕,臺北數位藝術節也於11月18日晚間,特地邀請數位藝術節的6位國內邀展藝術家,親至現場與國際藝評人分享作品的創作理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