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5 分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既然已決定要徒步環島,而且還是帶著兩個小孩走,自然要好好計畫。我是在正式出發前的三個月就著手計畫,剛開始當然是上網看看已經徒步環島過的人寫的分享文章。看過很多部落格,幾乎都是年輕人,年紀比較大的很少,更不用說帶著孩子一起走的。我記得看到一位高中畢業要升大學的年輕學子寫的一篇分享,裡面詳述了他徒步環島的動機、徒步環島要帶什麼、要住哪裡、走什麼路線、遇到什麼狀況要怎麼辦......,這篇文章給了我大的幫助(真抱歉,我忘了作者和出處)。以下開始有結構性一點的介紹。

認識台灣的公路網

徒步環島的路線很多,就我的經驗,首先要先瞭解我們台灣的公路網。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國道是梅花、省道是盾牌、縣道是方框,南北向的公路編號是奇數的,東西向的公路編號是偶數的。這是最基本的概念,徒步環島走的就是省道為主,縣道和鄉道為輔。若你去問有徒步環島經驗的徒友:他們會簡單的跟你說:就是西部走台1線走到底,接著走南迴公路接東部走台9線或台11線,北部走台2線。這是最簡單的走法。但如果都只是走這三條大馬路應該會是很無趣的。
我當初的做法是先上公路局的網站下載各縣市的鄉鎮、公路大圖,先搞清楚我們大約會經過每個縣市的哪些重要的鄉鎮、這些鄉鎮的相對位置、以及彼此之間互相聯繫的道路。再者,就是要瞭解每一條公路的特色是什麼?筆者都是上維基百科查,例如我輸入「台19線」,它就會告訴我們:
台19線 彰化-台南,別稱中央公路,是連絡台灣中南部次要城鎮的縱貫省道,全線貫通彰化平原、嘉南平原。北起彰化縣彰化市,南至台南市永康區,起終點皆位於台1線,總長140.195公里。路廊相對位置在台1線與台17線(西部濱海公路)中間。
還有沿途會經過哪些鄉鎮、里程數是多少,例如:
彰化縣:彰化市、秀水鄉、福興鄉:、埔鹽鄉、溪湖鎮、埤頭鄉、竹塘鄉
雲林縣:二崙鄉、崙背鄉、土庫鎮、元長鄉、北港鎮
嘉義縣:六腳鄉、朴子市、義竹鄉
台南市:鹽水區、學甲區、佳里區、西港區、安定區、安南區、永康區(支線甲線:台南市、鹽水區、新營區、下營區、麻豆區、善化區、新市區、新化區、關廟區)
高雄市:阿蓮區、岡山區、梓官區
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資訊,因為如果你選了這條路,到時候這些鄉鎮都會走過。幾乎每條重要的公路,維基百科都可以查得到,而且有的還會告訴你這條公路中間有哪些景點。徒步經過時,還可順道去看看。
我們還走過一條全台灣最短的省道,台37線,維基百科上寫的是:
台37線 高鐵橋下嘉義段道路,為臺灣高鐵高架橋下兩側用地闢建之省道。起自嘉義縣新港鄉縣道164號,終點為鹿草鄉縣道167號,全長14.349公里,為目前台灣最短的主線省道。
記憶很深的是我們有一天下午頂著快40度的氣溫走在雲145縣道(它又號稱「香路」),後來我查維基百科,上面寫的是:
縣道145號及縣道145甲線為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大甲鎮瀾宮至新港奉天宮)路線主軸之一。於西螺大橋來往雲林及彰化兩縣,且去回程皆駐駕西螺福興宮後行經縣道145號至土庫圓環後,銜接縣道145甲線繼續往新港鄉。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事前的功課。我的建議是:一開始不要急著定路線,而是要先做功課,查查看每個縣市的區域內有哪幾條南北向的重要骨幹的公路。徒步環島還分「大圈」和「小圈」的,所謂大圈的,就是從頭到尾都是沿著海岸線走,包括東北角海岸(頭城、貢寮、福隆、瑞芳)和北部海岸(金山、石門、淡水、三芝、淡水),南部的恆春半島,東部走海線以及蘇花公路。而小圈的就是在這幾條之間取捨,例如有的人不走北海岸,直接穿過台北盆地,有的人不走恆春半島直接從楓港走台9線切到台東,有的人考慮到安全不走蘇花公路,這些沒有嚴格沿著海岸線走的,都稱為「小圈」的。不過筆者認為,台灣處處都有風景,能走完一圈就已經是很厲害了,不要去計較什麼「大圈」、「小圈」。
如果我們由基隆逆時針方向走一圈,整個台灣南北向的公路主要有下例幾條,它們的編號大多是奇數的,西部的部份,我把它們按照由西向東、海線到山線列出。
北北基桃:台2線繞北海岸,台5線切過台北岔地,大台北區由海邊到山邊有台61線快速道路橋下,台15線、台1線、台3線可以繼續往南,當然這些只是主要的路,當然還有其它支線或是比較小條的路。
新竹、苗栗:台61線、台15線、台13線、台1線、台3線。
台中、彰化:台61線,台17線,台19線,台1線,台3線。
雲林、嘉義、台南:台61線,台17線,台19線,台19甲線,145縣道,台1線,台3線。
高雄、屏東:台17線,台17甲線,台19線,台19甲線,台27線,台29線,台1線,台3線。
恆春半島:台1線,台26線。
恆春半島到台東:台26線、199縣道、200縣道、台9線。
台東、花蓮:台9線是花東縱谷公路,台11線是花東海岸公路,還有中間的193縣道。另外還有中間聯絡的橫向道路台23線、台30線、台11甲線。蘇花公路的台9丁線。
宜蘭、新北:台2線濱海公路,台9線北宜公路。
當然,還有一些人是隨興所致、只要有一台手機,打開google map,看到什麼路走什麼路的自由派。如果是一個人這樣子走或許還好說不定還有意外的驚喜,但是我們是親子徒步環島,還是行前多做點功課,走起來才會安心點,行前的共同規畫路線、找住宿點,也比較富教育意義。
以上講得落落長為了對台灣的公路網有了大致的認識,前面說過,徒步環島除非你是那種走到哪算到哪的樂天隨緣派,或是那種西部走台1線西部走台9線的一路到底派,不太需要事先規畫路徑,否則還是事先規畫好,每天照著定好的路線走,心理比較踏實,尤其是像我們這種全家一起去的,更需要事先縝密的計畫。
回想起我那準備的兩個月裡,花在 Google Map 上規畫路線的時間是最久的, Google Map 是個非常好用的工具,路線、住宿點、補給點都可以找得到,後面一點再談。在規畫線線的時候,我的經驗裡是要考慮以下幾點:

每天的里程數

要衡量自己走路的能力,所謂能力就是走路的速度和耐力。就徒步環島而言,我認為後者比較重要,因為走太快變成走馬看花,反而失去了慢慢走、慢慢看的意義。我看過網路的分享文,一天走三、四十公里的徒友大有人在,而且那些人大部份都是年輕人,我們家這種有老有小的,就不用想了!
實測是最好的方式。我們家因為常常爬山,孩子們的走路速度我是清楚的,大約是每小時1.2~1.5公里,但那是指山路。所以我們行前練習的時候,是去我們家附近的溜冰場公園練習走路,每天走個半小時、一小時,剛開始當然是沒有全部時間都在走路,孩子沒耐性,走一走就在打球了。後來穩定一點,大約測出來一個小時走三公里的平路是沒問題的。若是一天走個十小時,扣掉休息時間二小時,一天可以走二十四公里左右,所以我規畫一天走二十到二十五公里。
但,這是只心裡的盤算,記得我們七月一日,暑假第一天,我們背起裝好所有徒步環島的家當(包括帳篷)的背包,壯志雄心的出發,要從我們家走基金路接台2線經過萬里到金山慈護宮結束,我事先在 Google Map 打線測量的距離是18.3公里。結果那天上午八點二十出發,走到下午五點十分才走到金山慈護宮,有點出乎意料。當天就搭國光號回家了,並不是第一天就要放棄,而是回家減輕背包重量,我把雨鞋換成布鞋,媽媽也剪去長髮變成舒爽的短髮,再做一下物品的調整,並且檢討為什麼那麼久,一是中午休太久,二是停留照相次數太多。

想要看的風景

如果我們把徒步環島看成一趟旅行,那這趟旅行的交通工具是自己的雙腳。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用一種很慢、很悠閒的速度,去欣賞、感受我們平常沒有機會看到的人事物,並體認到我們住的這片土地是這麼的美好。但是台灣那麼大,也不太可能在這趟徒步環島中看盡所有的風景。有句話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看你是比較喜歡山或是比較喜歡海,喜歡山的就走台3線,喜歡海的就走台15、17線等。又有的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那就選擇大都市、城鎮多的台1線。
在當初路線規畫時,我心考量堭是兩點:(一)盡量走海線,因為山的沉靜內斂、及無私包容我們已經領略。這次想要欣賞海的廣闊、多變,想聽聽海浪和陸地的對話,想在碧海晴天之下的沙灘上留下我們的腳印。(二)我想把西部幾間香火鼎盛的媽祖廟儘量都走一遍,規畫路線的時候就會特別安排會經過的路。金山慈惠宮、竹南後厝龍鳳宮、白沙屯的拱天宮、台中大甲鎮瀾宮、伸港福安宮、鹿港天后宮、龍山寺、西螺福興宮、北港朝天宮、台南水仔尾開基天后祖廟、大天后宮、車城福安宮,這些都是我們路途中去朝聖的大廟。
還有就是不免俗的就是臺灣四個極點,就是極北點富貴角燈塔、極西點國聖燈塔、極南點鵝鑾鼻燈塔,極東點三貂角燈塔,這些極點也值得去。當然不是真的極點就在燈塔,而只是以燈塔來做代表,例如地理上的極南點就不是鵝鑾鼻燈塔,而是從燈塔再往南走一公里,一個叫做「台灣最南點」的一個看台。極東點也不是在三貂角燈塔的那個山上,而是在一個馬崗漁港附近,不過我們是在比較靠自行車道路邊的一個極東公園拍照。而極西點國聖燈塔,我們就真的沒去了,我們在台南沒有走台17線,要拐到那裡去,還要走很遠。如果問我,四個極點少了一個會不會覺得可惜?我是覺得不會,因為那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我們走到東北角海岸三貂角燈塔前的時候是下大雨,加上又是星期一燈塔公休,所以就順理成章不上去那個山坡了。但是也有的人認為四個極點很重要,一定要去,端看個人的選擇。
最後,每個人都有自己想看的風景,也有的人不知道有哪些風景好看,但記得在安排路線的時候,多做功課,查找資料、看資料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其實台灣的城鄉中還是有很多我們平常不知道的風景和人文。

住宿點

住宿是會影響我們定路線還有整個徒步環島預算的重要因素。當初在規畫的時候,我「天真」的以為我們家在上山搭帳篷過夜的經驗很豐富,再加上看了很多帶帳篷徒步環島的徒友告訴我們中、小學、寺廟、警察局前都可以搭帳篷之後,選擇了帶帳篷(註:那時候還沒有COVID-19)。所以住宿的計畫是住三天帳篷再住一天的旅館,我和另一半把每天住宿點的學校都安排好了。
結果這個完美的計畫,就在七月三日,我們環島的第二天走到石門的老梅國小住宿的當晚被徹底被推翻,儘管當天老梅國小值班的總務主任很大方的允許我們在操場旁搭設我們醒目的四人帳、我們野外生活很豐富、當天也幸運的遇到有暑假營隊住在他們學校所以可以洗熱水澡,儘管一切看起來都不錯,但是晚上我們四個人在帳篷裡卻怎麼也睡不著,因為實在是太熱了!真的熱到睡不著,我們兩個大人還好,可是亮和威也都睡不著,就連可惡的蚊子也來享用大餐。我們捱過徒步環島第一個夜晚之後,隔天傍晚還沒走到預定的淡水竹圍國小,就向一位在三芝遇到的徒友林大哥求救,請他推薦旅館給我們。好不容易走到他推薦的旅館,門上居然貼了一張「本日公休」,又氣又急。還好市場裡的居民熱心又幫我們找了一家旅社。當晚,我就和太太把那頂四人帳和一大堆我們認為不需要的東西在全家寄宅急便給我們的小祕書了(我們的同事)。那一晚,讓我的觀念從「邊環島邊吃苦」,轉換成「再苦也不要苦孩子」,從此展開民宿、旅館的住宿模式。
上面的親身經驗是:建議是如果讀者也興趣想親子徒步環島的話,預算的方面,就看開一點,不要侈望想要搭帳篷。但如果是一個人的話,搭帳篷的確可以省下可觀的經費。現在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有些原本可搭帳的場所,也開始解禁。

補給點

補給點指的就是走路途中休息、喝水、買東西、上廁所、小憩的地方。旅途中,7-eleven和全家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補給點,可以一次解決所有需求(再註一次:那時候還沒有COVID-19)。沒有便利商店的時候,檳榔攤、雜貨店,也是不錯的選擇。徒步環島時,身上的背包如果太重是個很大的負擔,為減輕負擔,水、食物,盡量能少帶就少帶。決定路線的時候,要考慮路線上補給點多不多?路線是不是要依著補給點來規畫?
臺灣西部的城鎮密度比東部大,如果走的路線不是海濱或是山區,要找到便利商店都不難,一些比較鄉下的地方也都有雜貨店。我們的經驗是快到城鎮的時候,入口或出口的地方就會有便利商店。繞過屏東鵝鑾鼻之後往東部的台26線、縣199、縣200、台9線,都是山區道路,一直到台東達仁才會進入平地,走這段路的時候,最好多準備一些存糧在背包,以免像我們差點發生斷糧事件。

衣物

帽子:在大太陽底下走路,帽子絕對是必要的,我們家戴的都是登山用的圓盤帽,一來防晒,二來防風。威還會把毛巾墊在帽子裡,垂下的部份可以保護脖子不被晒黑。
頭巾:頭巾這個東西,在我們以前登山是必帶的,原本要是用來保暖頭部,我們第一年徒步環島帶了。頭巾用來包住口、鼻,可以過濾馬路上的髒空氣,下半部可以圍住脖子,可以避免脖子晒傷。但有個缺點,就是會很熱,所以我們第二年就沒有帶了。
衣服、褲子:衣服的選擇看季節而定,我們家兩次都是暑假出發,衣物可以較為輕省。第一年,每人帶了一套長袖的排汗衣和長的排汗褲,一套棉T和普通短褲。長袖是因為怕被太陽晒傷,排汗衣褲的選擇以透氣、易乾為主,因為每天到了住宿點要馬上洗,洗完掛在房間裡,隔天早上就可以乾。睡覺的時候就穿棉T和普通短褲。第二年比第一年多備了一套長袖的排汗衣和長的排汗褲,是因為考量到萬一有的住宿點沒有冷氣或沒有洗衣服的地方(事後證明有用到第備用的那套,待於哭泣湖石頭屋後敘。)
手套:我們走路時有用登山杖,在炎熱的夏天裡長時間在太陽下走路,手背很容易就晒傷了,記得我之前去爬南湖大山,有一段路就是沒有戴手套,下山時起了個大水泡。所以手套一定要記得戴。
襪子:因為長時間的行走,襪子就要特別選擇,否則很容易就起水泡了。我們家穿的也是登山時穿的 SmartWool 厚羊毛襪,穿一套備一套,輪流穿。有的人會穿兩層襪子,裡面薄的,外面厚的,我和太太也試過,後來不習慣,就沒有再穿。後來證明,不管穿什麼襪子,走久了都會長水泡的。
鞋子:第一年要出發前,我們還特地去登山用品店各自買了一雙登山用的有包住腳指的涼鞋,這種涼鞋還不便宜,主要是在下雨天穿的。另外,也買了一雙布鞋,裡面還加了軟鞋墊。結果是,涼鞋比較硬,換涼鞋的那一天後,就起水泡了。布鞋呢?走到竹北就壞了,在竹北又買了一雙。後來第二年,出發前又陷入了長考,到底要不要再帶涼鞋,後來因為怕下雨,還是帶了,後來在滿州鄉下雨,又拿出涼鞋出來穿,前一年完全沒有長水泡的亮,居然長水泡了,於是那四雙涼鞋就一直藏在背包的最底部沒有再拿出來穿了。所以建議只要帶一雙比較好一點的布鞋(我第二年的布鞋就是二千多元的S牌,但我覺得很值得,十天後才長水泡),不管好天氣或下雨,都穿一雙鞋就好。鞋子濕了,就在民宿裡用吹風機和電風扇吹,再加上冷氣,就會乾了。
貼身衣物:基本上就是內衣褲,穿一套、備一套,到了住宿點就穿備用的。

用品

徒步環島就像是把家當都背在身上的旅行,所以能儘量輕量化就儘量輕量化,沿途可以買得到的東西就不要帶,再加上每個人所重視的東西不一樣,所以很難有一定的清單要帶什麼。以下就以我和另一半帶著兩個孩子為例,列出一些我們認為比較重要的用品
背包:徒步環島的背包,我們家是用登山用的背包,一日包就可以了,大約是20L到30L,小孩子的話,大約是20L差不多;大人大約是30L或35L,看東西的多寡決定。也不要大人背很大的背包,小孩都沒有背,也要給小孩分擔一點東西,這樣才比較有教育目的。
環島牌子:就是「徒步環島中」的牌子,關於這個牌子看法兩極,有的人認為不須要帶牌子,因為不想太高調告訴別人:你在徒步環島。會有這種想法的,大部份是一個人環島,或者是女性,基於安全性的考量。而有的人則認為須要帶個牌子,一方面是看到你的路人、駕駛可以為你加油打氣,有的人還會送礦泉水、飲料等等的物資,另一方面也是安全考量,提醒駕駛注意你,不要靠你太近。我們家主要是因為第二個考量,因為我們帶了兩個孩子。出發前,我和太太還特別花了一番功夫做了兩個牌子。這個牌子一要做防水處理(貼膠帶謢貝),二是字體本身以及牌子的周圍要用反光膠帶貼,這樣子車子才會遠遠的就看得到。走路時,大部份的時間裡,隊形是我走在最前頭,兩個孩子走中間,太太壓後。
牌子上貼著「徒步環島中」,還有「第OO天,OO到OO」是用白板筆寫的,每天都要改。
這是我們家徒步環島的牌子左邊比較舊的是第一年使用的,右邊比較新的是第二年要出發前重做的。因為第一年走西半部,所以牌子上貼了很多便利商店的集點貼紙。
手杖:我的建議是手杖最好要帶,我們家用的是登山用的登山杖。有文獻指出,使用登山杖使人步行的速度加快以減少地面反作用力、膝關節垂直反作用力,可維持步行時的穩定。也有文獻指出,長途的走路,登山杖有助於分擔膝蓋的受力。原因之二是一路上會遇到很多狗,登山杖是最好的隨身防衛武器,尤其是遇到沒有綁的野狗,登山杖一揮,牠們就會嚇跑了。
藥品:一種䁥稱泰國神膏專門擦肌肉痠痛藥膏、噴的肌樂、蚊蟲叮咬的藥、頭痛藥、感冒藥、胃腸藥、藥局開的消除痠痛的藥等等。
針、線包:主要用來刺穿水泡,用法是把線穿好,刺穿水泡,線留在水泡裡,隔天早上再把線抽出來,再用人工皮貼上。衣服破了或鈕扣掉了,也可以縫補。
人工皮:如上述。我們第一年出發前也不知道有這個東西,有一天中午,走到新竹市竹光國民中學附近的台1線,吃完胖老爹炸雞後,一家人在竹光國中的圍牆旁的水泥造景物上睡午睡,睡到一半,有個熱心的徒友來看我們,和我們聊了很久,除了帶了飲料給我們,還帶了兩片人工皮給我們,教我們要貼人工皮,我記得那位朋友姓梁,他是臉書社團<徒步環島聯誼會>的朋友,真是太感謝他了。當天還有一位女性徒友,特地來送我們城隍廟的春捲,變成我們當天的晚餐,真是太感謝了。
筆記本:舉凡行程記錄、旅途心得札記、開支記錄、或是隨手亂記的東西,筆記本是隨身良伴。有時候在便利商店休息時,我就會拿出來寫,或是辛苦了一天,在民宿洗完澡之後躺在床上寫下當天的所見所聞和自己的心得感想。選擇筆記本時要考慮到耐用,封面要厚一點,尺寸也不要太大,大約是A5尺寸比較好塞進背包的頂袋。為了要防水,我都是放在一個夾鍊袋裡。
相機、手機:用來記錄旅程的點點滴滴,自然不用多說明。我們家第一年我和太太各一台手機,我還帶了一台單眼相機,一台餅乾機,一台手持式運動相機、一台平板。結果走在路上脖子、手上掛滿了這些東西,弄得手忙腳亂的,走起路來也不輕鬆。第二年走東部的時候,拍照主力變是單眼相機,和一台GoPro(因為手機剛好在出發前幾天故障送修,所以帶的是以前傳統的手機,那台手機我們家稱為「小白」是我們家登山時必帶的救命手機)。有時在路上遇徒步環島的朋友,其中很多都只是一台手機而已。
行動電源、延長線:由於走路時,手機不時要開著地圖來看路、找路,所以手機耗電會很快,所以行動電源建議多準備一個。延長線也是很重要,很多住宿的房間插座只有一個或兩個,延長線或是多孔插頭就可以派上用場,還有一種多孔插頭是有USB孔的,可以省帶充電器的頭。充電大部份都是一到住宿點就把所有的手機、行動電源、相機都充電,隔天就可以用,第二年的時候,威宇每到一個住宿點,就很熟練的把所有該充電的東西拿出來充電。兩兄弟趴在床上玩手機,是他們辛苦走路一天後最佳的放鬆方法。
曬衣用具:每天到了住宿點第一件事除了洗澡,就是洗衣服、曬衣服了。衣服要掛在房裡吹冷氣,隔天早上才會乾。怎麼掛在各式各樣的房間,要因地制宜,我們也是經過一段時間摸索以後才找到合適的工具和方案,其本的用具就是營繩(或尼龍繩)、S形勾勾、夾子。大部份的房間都有窗戶,用S形勾勾勾在窗框或是窗簾的橫桿,再找另外一個點,例如壁燈、掛衣服的架子、衣櫃裡的橫桿、或是梳裝台上緣,有的房間真的很光滑,四面牆壁都沒有什麼突起物可以勾,只好想辦法用別的工具在牆或房門上黏一個勾勾來綁繩子、掛衣服。但是儘量以不破壞民宿或旅舍的牆壁為原則。
其它:抄好的心經一張、指甲剪、刮鬍刀、女性的保養品、防水袋、水壺、口罩⋯⋯等等。原則是不方便隨時買得到的東西就帶,可以隨時買得到的東西就儘量不要帶。
每個徒友當初去環島都有自己的理由和目的,但徒步環島本質上就是一場脫離舒適圈的辛苦旅程,靠著自己的雙腳一步一步往前走,慢慢走、用心看、好好想,我們在往外在探索的同時,也往我們的內心探索。平常在舒適圈的一些物質享受要能割捨,要捨才有得。畢竟肩上的負擔越輕,腦袋越能放空,才能裝進更多的東西。

規畫的工具

在做完一些基本的功課、也知道自己大致上要走什麼路線之後,接下來要介紹的就是我所用的工具和方法。現在這個網路的時代,只要有一隻能夠上網的手機,幾乎都可以搞定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所以手機上可以先安裝好很多實用的APP,以便徒步環島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註:以下Google地圖一節,因為寫的時間比較早,也許現在2023年的介面、功能有出入,讀者應當作參考就好,我不保證一步一步照著做可以行得通。)

Google地圖

我個人都是先在電腦上作業,進入Google地圖,登入自己的帳號,然後在左上角的選單中找到【你的地點】點進去,裡面有4個子標籤,依序是【已標記】【已儲存】【已造訪】【地圖】,點進去最後一個【地圖】,找到下方【建立地圖】4個字,點進去建立地圖的畫面。
1.先把左上角【無標題的地圖】改成自己想要的標題。
2.再按一下【新增圖層】兩次。這時候會有三個【無標題的圖層】。在這裡建議三個圖層分別命名為「路線」、「住宿點」、「補給點」。這樣做的好處是分層處理,比較不會紊亂,可以一次選擇對其中一㮔資料做一件事,或是對每一種單獨做顯示或隱藏。
3.在搜尋框下方有七個小圖示,選擇左起第五個【畫一條線】按下去會出現4個選項,選擇【新增線條或形狀】,遊標變成十字形狀時,開始從你的出發點開始畫線。沿著馬路開始一個點一個點打點,兩個點之間的距離不要太近,也不要太遠,馬路直線的地方可以隔遠一點,轉彎的地方,距離則要近一點。若是快要超出螢幕時,只要把遊標移到螢幕的四週邊緣,地圖就會跟著移動。滾輪可以改變地圖的比例尺,往前推範圍變大,往後拉範圍變小。打到最後一個點,也就是一天的目的地時,連續點按兩下,它就會自動形成一條完整的路線,此時會出現一個方框要你命名這條線,命名好之後,比方說「Day01」,會顯示幾公里,你還可以更改它的樣式,例如顏色和粗度,以利識別。
第三個步驟就是你主要要做的事,這個路線就是往後你實際上路後要走的路。徏步時在手機上打開Google地圖,進入你的地圖,按照上面你已畫好的路線走,這樣子就不會一直找路。
接下來就是把當天經過的地方有哪裡補給點找出來,加進補給的圖層裡,方法如下:
1.先在左邊圖層的地方,點按【補給】的圖層,待會兒要加入的點才會放在這個圖層裡。
2.找到要休息的點,例如7-Eleven,按一下,它會出現地址和電話,按一下下面的+號,把這個點加入圖層,一樣可以編輯它的樣式。建議可以同一性質的商店選擇一種圖示,例如便利商店、雜貨店。
3.要注意,在地圖編輯畫面中,是沒有黃色小人可以進入街景的,你可以另外開啟一個Google地圖的分頁,同時進行作業,因為正常的地圖除了能顯示街景,還有很多資訊,例如一間民宿的評論、照片等等。
最後就是把當天的住宿點加進去【住宿圖層】裡面去,方法同上所述。建議一天多找幾家旅舍或是民宿把它們都加進去考慮的點,在另外一個分頁裡多比較這幾家民宿的照片、價格。以免到時候臨時有狀況,還可以有別家可以選擇。
這樣子就完成第一天的行程計畫工作,可以再開始再畫下一天的路線。建議每天的路線都要使用不同的顏色,線條粗度也要粗一點,以利行走時識別。還有一點要注意,不要利用裡面【路線規畫】這個功能讓Google自動幫你規畫路線,因為Google規畫的路線非常奇怪,它會把你帶到很偏避的地方或是實際上走不通的地方,這一點只要上網Google一下,就知道有人曾經被整過。再者,就是Google規畫的路線,會避開隧道,會繞很遠的路,這是我在規畫第一天路線時,利用Google規畫的路線,到萬里隧道時就發現的。

大眾運輸工具APP

這個是我第一年徒步環島之前沒有設想到的工具,因為那時候沒有想到為什麼徒步環島還要搭公車這個問題。直到我們第三天走到三芝時,遇見一個徒步環島最後一天的前輩--林大哥,是他教我很多徒步環島的事情。是這樣的,當我們徒步環島時,有很大的可能會沒有按照原來計畫走到當天的住宿點,或是走到的地方太偏避了,找不到理想的住宿點,這時候就要利用火車或當地的公車、客運,搭車到較大的城鎮去找住宿點。隔天再搭車回原來中斷的點繼續走。不要覺得徒步環島還要搭車很丟臉,重點是我們要住得舒服,睡得好,第二天才會有精力走路,只要我們隔天又是從前一天的點繼續走,還是一樣都是用走的來完成,所以不要太拘泥於都不可以搭車才是徒步環島的問題上。
建議在出發前先安裝好大眾運輸交通公具的APP,例如「雙鐵時刻表」「台鐵列車動態」「台灣等公車」,這三個APP是全國性的,還有就是各縣市自己出的客運APP。甚至運計程車APP(台灣大車隊、uber)也可以考慮先裝好。裝好這些APP,先熟悉一下怎麼操作再出發,不會到了臨時要用的時候,在大馬路邊滑手機還找不到、找到了也不會使用的囧境。萬一怕手機的空間不夠,走過一個縣市後,再把該縣市的客運APP刪除即可。
avatar-img
0會員
6內容數
2018和2019年,我和另一半帶著二個孩子,一個國小四年級、一個小六升國中,展開了一段徒步環島的旅程。我們陪著孩子,花了兩個暑假,一步一腳印,走完臺灣一圈,完成了一趟約1200公里的陪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第倫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人說,臺灣人此生必做這三件事:「登玉山、泳渡日月潭、單車環島」,為什麼呢?我猜也許是三件事都有一定的難度,不是想做就可以馬上做成,而是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可能達到目標。我想做這三件事最主要的意義在於可以真實的感受臺灣這片土地的美好,知道自己家鄉的美麗。登玉山,我們家是在開始喜歡上爬山後東爬西爬後
某個星期六的下午,陽光正好,我和另一半去戶外散步做運動。我們走上坡去,經過孩子讀的國中,再從學校裡的一條小條,接上一條山路。這條路也說不上是我們以前爬山走的山路,它只是條方便學生上學,免得繞一大圈路的一條水泥石階路。路的兩旁林蔭扶疏,加上又是下坡,走起來頗為幽靜舒適。走下山路後,經過社區的一座籃球場
  有人說,臺灣人此生必做這三件事:「登玉山、泳渡日月潭、單車環島」,為什麼呢?我猜也許是三件事都有一定的難度,不是想做就可以馬上做成,而是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可能達到目標。我想做這三件事最主要的意義在於可以真實的感受臺灣這片土地的美好,知道自己家鄉的美麗。登玉山,我們家是在開始喜歡上爬山後東爬西爬後
某個星期六的下午,陽光正好,我和另一半去戶外散步做運動。我們走上坡去,經過孩子讀的國中,再從學校裡的一條小條,接上一條山路。這條路也說不上是我們以前爬山走的山路,它只是條方便學生上學,免得繞一大圈路的一條水泥石階路。路的兩旁林蔭扶疏,加上又是下坡,走起來頗為幽靜舒適。走下山路後,經過社區的一座籃球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Thumbnail
現在要往返高雄跟屏東,就只有台1、台88跟台17三條路線可以選擇,而今天的主角,高雄-屏東間東西向第2條快速公路,讓連接兩縣市路線再加一。究竟整條路線有哪些規劃?以及目前二階段環評,有哪些棘手問題需要解決?甚至在看地圖時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當初興建國道1號時只停在高雄,沒有繼續往南延伸到屏東呢?
Thumbnail
臺東深耕之旅,透過臺灣好行振興東部觀光,台灣好行6條路線電子票券免費活動,探索玉長豐濱線、東部海岸線、縱谷鹿野線等免費路線,建議提早訂票,才不會一趟路來,面臨一位難求的窘境。記得做好防曬、帶足飲用水,並自備小點心,因為一路上商店比較少,盡情享受輕鬆愉快的台東之旅。
Thumbnail
臺灣好行東部海岸線一日遊,搭配專業導遊導覽,讓每個景點趣味滿分,整日行程包括小野柳、加路蘭、阿美民俗中心、成功漁港、三仙臺、水往上流,吃喝玩樂一日滿足。PS來台東的旅客,建議住在台東轉運站附近,不只交通便利,美食也都在附近。
Thumbnail
長達二十四頁的臺灣環島行程規劃企劃,包括基本資訊、活動地點、交通方式、活動內容、支出項目、住宿規劃等。提供旅遊行程表、支出金額分配、住宿選擇技巧、旅行前後的注意事項等。分享個人想法和建議,並鼓勵大家突破舒適圈,向外探索。幫助想環島旅行的人能更快速上手準備與安排。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臺灣北部觀霧地區的大鹿林道,包括林道的由來、各部分的特色、開放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進入大鹿林道東線以及遊客需要注意的事項。文章內容詳細描述了大鹿林道的主線、東線和西線路線,以及登山和騎乘活動的行程安排和準備物品。此外,也分享了作者個人的探勘經驗,提供了一些警示和建議。
Thumbnail
這天是整趟環島中最累、最難的一天,不但距離長,海拔爬升高度也超過一千公尺,對於帶行李,又是公路車新手的我來說,很具有挑戰性。但我卻在這天,看見了最美的風景,找到我心目中台灣本島最美的臨海公路。
Thumbnail
地圖上看台東,在北邊臨太平洋部有一突出非常長的鄉鎮,那就是長濱鄉,她還真的很長,南北跨越28公里之遠,每次看地圖總覺得當年劃分行政區時,怎會如此,留個長條給台東?特別是小時候我有台灣行政區拼圖,這台東凸出一塊就是最會被折斷的一塊,沒法,又細又長。 . 竹湖國小,1.1公頃多,只有30娃不到,事實
Thumbnail
在高聳的山與遼闊的海之間,人那麼渺小卻無比輕鬆。從台東市區往三仙台開著車的路上,沿著海線公路往北走,左邊是平均海拔一千多公尺的海岸山脈,右邊是一望無際的深藍色太平洋。因此,旅人們呢雖然目的地各不相同,但都別無選擇的只能駛在這一條在山脈與海岸中間的公路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Thumbnail
現在要往返高雄跟屏東,就只有台1、台88跟台17三條路線可以選擇,而今天的主角,高雄-屏東間東西向第2條快速公路,讓連接兩縣市路線再加一。究竟整條路線有哪些規劃?以及目前二階段環評,有哪些棘手問題需要解決?甚至在看地圖時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當初興建國道1號時只停在高雄,沒有繼續往南延伸到屏東呢?
Thumbnail
臺東深耕之旅,透過臺灣好行振興東部觀光,台灣好行6條路線電子票券免費活動,探索玉長豐濱線、東部海岸線、縱谷鹿野線等免費路線,建議提早訂票,才不會一趟路來,面臨一位難求的窘境。記得做好防曬、帶足飲用水,並自備小點心,因為一路上商店比較少,盡情享受輕鬆愉快的台東之旅。
Thumbnail
臺灣好行東部海岸線一日遊,搭配專業導遊導覽,讓每個景點趣味滿分,整日行程包括小野柳、加路蘭、阿美民俗中心、成功漁港、三仙臺、水往上流,吃喝玩樂一日滿足。PS來台東的旅客,建議住在台東轉運站附近,不只交通便利,美食也都在附近。
Thumbnail
長達二十四頁的臺灣環島行程規劃企劃,包括基本資訊、活動地點、交通方式、活動內容、支出項目、住宿規劃等。提供旅遊行程表、支出金額分配、住宿選擇技巧、旅行前後的注意事項等。分享個人想法和建議,並鼓勵大家突破舒適圈,向外探索。幫助想環島旅行的人能更快速上手準備與安排。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臺灣北部觀霧地區的大鹿林道,包括林道的由來、各部分的特色、開放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進入大鹿林道東線以及遊客需要注意的事項。文章內容詳細描述了大鹿林道的主線、東線和西線路線,以及登山和騎乘活動的行程安排和準備物品。此外,也分享了作者個人的探勘經驗,提供了一些警示和建議。
Thumbnail
這天是整趟環島中最累、最難的一天,不但距離長,海拔爬升高度也超過一千公尺,對於帶行李,又是公路車新手的我來說,很具有挑戰性。但我卻在這天,看見了最美的風景,找到我心目中台灣本島最美的臨海公路。
Thumbnail
地圖上看台東,在北邊臨太平洋部有一突出非常長的鄉鎮,那就是長濱鄉,她還真的很長,南北跨越28公里之遠,每次看地圖總覺得當年劃分行政區時,怎會如此,留個長條給台東?特別是小時候我有台灣行政區拼圖,這台東凸出一塊就是最會被折斷的一塊,沒法,又細又長。 . 竹湖國小,1.1公頃多,只有30娃不到,事實
Thumbnail
在高聳的山與遼闊的海之間,人那麼渺小卻無比輕鬆。從台東市區往三仙台開著車的路上,沿著海線公路往北走,左邊是平均海拔一千多公尺的海岸山脈,右邊是一望無際的深藍色太平洋。因此,旅人們呢雖然目的地各不相同,但都別無選擇的只能駛在這一條在山脈與海岸中間的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