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行加拿大 4/3|多倫多:心靈捕手的多倫多大學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每到一個新的城市,我們總會去拜訪當地的大學。在P島,我們走進了愛德華王子島大學;在蒙特婁探訪位於皇家山腳下的MCGill大學,而預計在4月3日訪多倫多大學。

4月2日的晚上11時,我們抵達多倫多,然後我們搭乘Subway(我前兩天在蒙特婁,當地還是被稱作「Metro」,抵達多倫多後就變成「Subway」)黃線從Union Station至finch,再從finch走差不多1公里的路,前往租屋處。

我們在深夜中,拖著兩、三個厚重的行李箱。以為只要搭上黃線就可以直達Finch,突然電車中途停下,並告知乘客如要前往finch,必須轉搭shuttle bus,然後再轉回黃線,於是一條本該直達的電車居然要轉了兩次,或許鐵路方也知道乘客們會茫然失措,在月台四處角落有許多服務人員向大家指引方向。

我們轉來轉去,走在無人的街道上,夜深了,風又很冷。

多倫多大學:頂尖學府,《心靈捕手》拍攝場地

4月3日早晨,有非常溫暖的太陽。

我們抵達多倫多的第一站就是前往著名電影《心靈捕手》的拍攝場地,這部電影是我童年的回憶,沒想到居然能夠親眼見識到電影螢幕中的實景。出於好奇,我又重新去回顧了《心靈捕手》電影,感覺很像卻又有點不太一樣,或許是時間已經過了幾十年了,難免有些東西會發生變化。

我們從museum地鐵站出來後,轉向右手方出口,第一眼看見的是University of Victoria,然而google地圖卻顯示著:「你已抵達目的地」,我們疑惑極了,University of Toronto到底在哪裡?

附近樹上都有松鼠在騷動,比我以前見到的松鼠還要再深黑一點。我們迷路著,隨意走著,誤打誤撞地終於抵達University of Toronto,想參觀一下他們的藝術博物館,可惜未開放,被阻擋在外。

我很喜歡大學區域人文氣息,我看到有好多學生在長椅上坐著寫報告(有些椅子上還會寫上教授的名字),或者是拍照,討論事情,非常青春,也十分讓人羨慕居然可以在這種像是城堡的學校裡讀書,這些年輕學子們都會有非常棒的未來啊!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水邊的小槐花Lynn的沙龍
21會員
115內容數
對於職場的不適應以及多少的「你不能夠」。在經歷靈魂崩毀後的重大災難後,我已經不願意把自己蜷曲在角落,我會用盡任何方式來治癒自己的心理傷痕,與那些焦慮、憂鬱、自卑重新共處,然後重新找到回歸社會的方式,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
2023/05/23
來到溫哥華,我們去了一個幾乎沒有排在行程內、完全計畫外的地方,同時也是眾多觀光客,或許連當地人都不會拜訪之地,即審判法院。除了教會以外,加拿大法院也歡迎每個人到訪,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學習英語的新所在。與台灣相同,溫哥華的法院大門敞開,只要保持安靜,歡迎每個人進入旁聽,見證加國的公開審理制度。
Thumbnail
2023/05/23
來到溫哥華,我們去了一個幾乎沒有排在行程內、完全計畫外的地方,同時也是眾多觀光客,或許連當地人都不會拜訪之地,即審判法院。除了教會以外,加拿大法院也歡迎每個人到訪,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學習英語的新所在。與台灣相同,溫哥華的法院大門敞開,只要保持安靜,歡迎每個人進入旁聽,見證加國的公開審理制度。
Thumbnail
2023/05/23
我們穿上了救生衣,在各式各樣的海邊遇見許多跳水的青年後,我們想嘗試從一個離水面一公尺高的地方跳水。跳水時穿著救生衣,在水深的地方可以不用擔心,我把自己的身體交給了救身衣,讓救身衣幫我浮出水面。我開始想念游水了,回到台灣後,不知是否還有機會到游泳池游泳?不知台灣是否還在缺水或是疫情的窘迫中?
Thumbnail
2023/05/23
我們穿上了救生衣,在各式各樣的海邊遇見許多跳水的青年後,我們想嘗試從一個離水面一公尺高的地方跳水。跳水時穿著救生衣,在水深的地方可以不用擔心,我把自己的身體交給了救身衣,讓救身衣幫我浮出水面。我開始想念游水了,回到台灣後,不知是否還有機會到游泳池游泳?不知台灣是否還在缺水或是疫情的窘迫中?
Thumbnail
2023/05/17
初次見聞水上計程車(water taxi),車體小巧可愛,船頂上插著加拿大旗幟,只有坎沒有門,玻璃鏡面能讓乘客清楚看見航線狀況,海風能吹進船內,吹亂乘客的頭髮。船長完全符合我對於一個船長的想像,就像是從動畫片中走出來,有白色大鬍子,載著墨鏡,非常老練地操縱船舵,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了解景點的各個位置。
Thumbnail
2023/05/17
初次見聞水上計程車(water taxi),車體小巧可愛,船頂上插著加拿大旗幟,只有坎沒有門,玻璃鏡面能讓乘客清楚看見航線狀況,海風能吹進船內,吹亂乘客的頭髮。船長完全符合我對於一個船長的想像,就像是從動畫片中走出來,有白色大鬍子,載著墨鏡,非常老練地操縱船舵,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了解景點的各個位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夏天的我們,喜歡離家出走,逃避紅綠燈, 奔向東邊,找個稻田,盡情撒野~ 搭乘加拿大國鐵VIA,暢遊加東三大城- 多倫多、蒙特婁與魁北克; 自駕逍遙遊,盡攬加東三大風景區- Mont Tremblant 省立公園、千島群島國家公園 與 尼加拉瀑布! 賴桑旅遊,品質保證😄😂😆
Thumbnail
夏天的我們,喜歡離家出走,逃避紅綠燈, 奔向東邊,找個稻田,盡情撒野~ 搭乘加拿大國鐵VIA,暢遊加東三大城- 多倫多、蒙特婁與魁北克; 自駕逍遙遊,盡攬加東三大風景區- Mont Tremblant 省立公園、千島群島國家公園 與 尼加拉瀑布! 賴桑旅遊,品質保證😄😂😆
Thumbnail
新冠病毒的禁足令,讓我終於瞭解到啥是軟禁的滋味。困坐愁城活生生地看著三月份、五月份和十月份的三個預定旅遊團泡了湯,退費、改期都還是小事,期望中旅遊帶來的好心情,也隨之一去不復返,才是真的心疼。
Thumbnail
新冠病毒的禁足令,讓我終於瞭解到啥是軟禁的滋味。困坐愁城活生生地看著三月份、五月份和十月份的三個預定旅遊團泡了湯,退費、改期都還是小事,期望中旅遊帶來的好心情,也隨之一去不復返,才是真的心疼。
Thumbnail
到新加坡當交換生的第八天,我就飛往西澳的珀斯Perth了。 在準備交換生資料時,知道指導教授MH也會在同年暑假到西澳的梅鐸大學Murdoch University去,便說好時間對的上就去找她玩,在南洋理工辦完入學的手續後,得知還有一週才開學,就手刀訂了廉航紅眼航班前往珀斯了。
Thumbnail
到新加坡當交換生的第八天,我就飛往西澳的珀斯Perth了。 在準備交換生資料時,知道指導教授MH也會在同年暑假到西澳的梅鐸大學Murdoch University去,便說好時間對的上就去找她玩,在南洋理工辦完入學的手續後,得知還有一週才開學,就手刀訂了廉航紅眼航班前往珀斯了。
Thumbnail
從農場抵達加拿大時已經是晚間九點多,心理一直想著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的分享要在海關卡很久,真心感受蝴蝶在肚子內翻滾的感覺,第一次搭小飛機,不知道下飛機時要去跟服務人員拿行李才去海關,原本走第一個變成一路問到後來知道可以過完海關後去行李領取區拿,到達海關口時已經大排長龍
Thumbnail
從農場抵達加拿大時已經是晚間九點多,心理一直想著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的分享要在海關卡很久,真心感受蝴蝶在肚子內翻滾的感覺,第一次搭小飛機,不知道下飛機時要去跟服務人員拿行李才去海關,原本走第一個變成一路問到後來知道可以過完海關後去行李領取區拿,到達海關口時已經大排長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前幾天剛從美國回來,此行是為了參加明尼蘇達大學生醫工程博士班的 Recruitment weekend,總計約16小時的飛行,加上等待登機的時間,從美國到韓國再回臺灣,幾乎耗了整天,雖然曠日廢時,卻無疑是收穫滿滿的旅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前幾天剛從美國回來,此行是為了參加明尼蘇達大學生醫工程博士班的 Recruitment weekend,總計約16小時的飛行,加上等待登機的時間,從美國到韓國再回臺灣,幾乎耗了整天,雖然曠日廢時,卻無疑是收穫滿滿的旅程!
Thumbnail
在加拿大旅行的時候,其中一站就是溫哥華,意外發現溫哥華離美國的西雅圖非常近,所以我就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到了美國西雅圖後,到了其中一個最著名的景點就是「華盛頓大學」,聽說這個大學是世界上最美的大學之一,於是我抱著朝聖的心情前往。
Thumbnail
在加拿大旅行的時候,其中一站就是溫哥華,意外發現溫哥華離美國的西雅圖非常近,所以我就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到了美國西雅圖後,到了其中一個最著名的景點就是「華盛頓大學」,聽說這個大學是世界上最美的大學之一,於是我抱著朝聖的心情前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