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為什麼沒有科學 *****(Liaooo 代PO)

天朝為什麼沒有科學 *****(Liaooo 代PO)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很多人在談論明末的事情,所以我這幾天翻看了「虎口餘生記」、「烈皇小識」、「綱鑑易知錄」這幾本書。然後發現,明末,有一定的天氣原因等,但是,根本原因。還是天朝的命數。

就是,到了一定的年代,人口土地不匹配,食不果腹。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兼並厲害;一個是天災時,農民大量逃離農村,然後城市又因為科技的不發達,無法養活大量流民,就必然會發生流民暴動。並不是什麼流民領袖厲害,也不是什麼外來民族偉大。就是再有明君賢相,也還是無解的。

科技的不發達,在一遇到天災人禍的時候,就會造成了古代中國社會的反復動亂,然後造反時候是賊,成功了是太祖太宗。

周而復始,沒有絲毫進步。

其實,天朝科技的不發展,和我們的所處的地理環境非常有關聯。我們中國人(編者註:作者是上海人,不是台灣人)面對的是太平洋,背靠歐亞大陸,所以中國有世界最大的海陸季風。這個區域被「等降水量線」分為「東南的糧食產區」和「西北的牧草產區」。所以中國的「農業民族」和「遊牧民族」或者「半農半牧的民族」產生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規模較大的有:黃土高原的炎黃東征、周人東征、秦人東征、蒙古草原的五胡亂華、蒙古南下、契丹南下、滿人南下...等。征服農耕區的,往往是域外民族,和農耕區民眾並不共神,和前統治者也不共神,所以就很難推行宗教神治來維持統治。

源自黃土高原,確切地說是從甘肅「周原」來的「周人」,不斷東征。「周人」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只談道德、避開宗教」。就像美國人要顛覆伊拉克,說「海珊是暴君」,就可以說服一大堆伊拉克人。周人也造謠說「帝辛是暴君」,顛覆了殷商、征服了農耕區,從此就在農耕區大力宣揚道德,靠道德來維繫統治,從此中國就變成了「德治之國」,基本不用「神治」了。

所以,導致中國變成「德治社會」的分水嶺就是「牧野之戰」。

神的最早體現就是「雷電、山火、洪水、地震、日食」這些自然現象。神治社會的統治者們自稱是「神明的使者」,經常拿自然現象為自己的神聖屬性做作證。所以神治社會的年輕人對自然現象很感興趣,琢磨出了「日心說」、「萬有引力」...等,這才有了科學。

所以,科學必源於宗教。

然而,「德治社會」沒有利用不可知的神力,靠的是「可知的道德」,人和人之間幾乎是透明的。德治社會的管理很容易出現管理者和老百姓「用道德攻擊別人」,管理起來費勁,一個不服一個。

這時,就要搞「尊卑秩序了」。要「禁止對管理者說三到四」,要「為尊者諱」,要「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說都不准說,就更不准有任何形式的邏輯(編者Liaooo註:所以,邏輯有兩種,「邏輯」與「中國邏輯」),也就不會有思辨能力,這樣也就形成不了系統的科學思維。所以,注重「中庸」、「和稀泥」,趁機掩蓋管理者難看的吃相。

對於老百姓來說,要夾緊尾巴做人,多學點人情世故。所以德治社會更注重的是「道德文章」和「人情世故」,對於自然科學根本就不關心,甚至認為科技是「萬般皆下品」的事情。

這樣德治社會的管理者就爽了。

於是,就變成了「官本位社會」,智商高的人都去官場了。於是,缺乏興趣、缺乏科學思維、缺乏人才,所以科學必然落後。


當然,我們說的是古代。


是明朝




--

P.S.(from Liaooo)

「中國式邏輯」的範例可參照金庸「鹿鼎記」第137回,韋小寶擲骰子的橋段,茲摘錄如下:

他又叫了一名羅剎兵出來,那兵倒也精細,先要問個明白,說道:「按照中國規矩,這一次是點子大的贏,還是點子小的贏?」韋小寶道:「按照中國規矩,是中國人贏。中國人的點子大,就算大的贏;中國人點子小,就算小的贏。」那兵道:「你橫蠻得很,不講道理!」






avatar-img
Liaooo廖軍緯(Ptt廖大)的沙龍
81會員
119內容數
“就這麼想吧!每當有不如意的事情,不論你多麼的努力,但事情似乎都沒有轉機時,就當這是上天賜給你的一個長假。在這段時間裡你可以努力的充實自己,也可以乘機放鬆自己,好好關心在自己身邊的人與事,上天自會安排一切。等這段假期過後,即會出現人生的轉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個人以為,分析絕大部分事物,都需要從邏輯和常識來分析以及判斷。比如,北韓的偉大領袖金三胖說,「他的爺爺金日成可以扔石頭打下美國飛機」之類的宣傳,基本可以無視,而北韓卻很多人卻相信,這個就是缺乏邏輯和常識。還有,可以從信息的傳播渠道來分析。比如,我說昨晚拜登在白宮搞3p,這基本可以認定為「胡說」
就說劉琨這篇勸進表吧!不但文字優美、立意深遠,還深得聖意。先看第一段,其實就是講聯名上書人的官職和名字。講清楚是我們兩人,陛下登基以後要封賞的話,一定不要搞錯了。然後冒死頓首,這個就是表示無限衷心。第二段講訴了人民的期盼。也就是人民不能沒有偉大領袖的指明方向,而這不單是人民心裡所想,還是天地的意志。
知道漠河,是在三十年前的古龍小說「陸小鳳」,然後就是電影「白日焰火」,然後就是這首歌。「白日焰火」裡面的那個縣城,壓抑,看不到希望,人們就是活著。 漠河有北極光,但是,屬於曇花一現。好像有希望,但是,又不知道在哪裡,什麼時候出現。
這部電影,是在日本戰後不久重建的時候拍攝的。那些公司高層,還很多是軍隊裡面的高官轉移過來的。那個主角「平山」,過去是海軍艦長。然後,喝多了,偶然會唱一下軍歌。 但是,日本人好像當時慢慢明白了,還是戰敗了好。比如在酒吧,平山偶遇部下阪本,很自然滴說「戰敗了好」。這些細節都是當時日本人的真實心理活動。
看見了朋友圈的新年獻詞,就想起來,新年獻詞本來是「南方週末」的專利。因為從很多年前開始,我就喜歡南方週末的新年獻詞。它給過我很多的希望,讓我明白,原來一年可以比一年好。 但是,這幾年,新年獻詞,我不看了。因為感覺,好像不再有想看的慾望了。是我變化了,還是「南方週末」變化了?不知道,不可說。
今天很有幸聽見了這首歌,感覺是我這樣老人的回憶。 我還是感覺此生不虛,因為二十多歲開始有了希望,從無到有,有了自己的事業,還有想做的事情。這些都是我們這個時代出生的人的幸福。 然後,我不知道大陸以後的孩子,是否還會有我這樣的希望和回憶。他們的將來,只能祝願了。
我個人以為,分析絕大部分事物,都需要從邏輯和常識來分析以及判斷。比如,北韓的偉大領袖金三胖說,「他的爺爺金日成可以扔石頭打下美國飛機」之類的宣傳,基本可以無視,而北韓卻很多人卻相信,這個就是缺乏邏輯和常識。還有,可以從信息的傳播渠道來分析。比如,我說昨晚拜登在白宮搞3p,這基本可以認定為「胡說」
就說劉琨這篇勸進表吧!不但文字優美、立意深遠,還深得聖意。先看第一段,其實就是講聯名上書人的官職和名字。講清楚是我們兩人,陛下登基以後要封賞的話,一定不要搞錯了。然後冒死頓首,這個就是表示無限衷心。第二段講訴了人民的期盼。也就是人民不能沒有偉大領袖的指明方向,而這不單是人民心裡所想,還是天地的意志。
知道漠河,是在三十年前的古龍小說「陸小鳳」,然後就是電影「白日焰火」,然後就是這首歌。「白日焰火」裡面的那個縣城,壓抑,看不到希望,人們就是活著。 漠河有北極光,但是,屬於曇花一現。好像有希望,但是,又不知道在哪裡,什麼時候出現。
這部電影,是在日本戰後不久重建的時候拍攝的。那些公司高層,還很多是軍隊裡面的高官轉移過來的。那個主角「平山」,過去是海軍艦長。然後,喝多了,偶然會唱一下軍歌。 但是,日本人好像當時慢慢明白了,還是戰敗了好。比如在酒吧,平山偶遇部下阪本,很自然滴說「戰敗了好」。這些細節都是當時日本人的真實心理活動。
看見了朋友圈的新年獻詞,就想起來,新年獻詞本來是「南方週末」的專利。因為從很多年前開始,我就喜歡南方週末的新年獻詞。它給過我很多的希望,讓我明白,原來一年可以比一年好。 但是,這幾年,新年獻詞,我不看了。因為感覺,好像不再有想看的慾望了。是我變化了,還是「南方週末」變化了?不知道,不可說。
今天很有幸聽見了這首歌,感覺是我這樣老人的回憶。 我還是感覺此生不虛,因為二十多歲開始有了希望,從無到有,有了自己的事業,還有想做的事情。這些都是我們這個時代出生的人的幸福。 然後,我不知道大陸以後的孩子,是否還會有我這樣的希望和回憶。他們的將來,只能祝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