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整理】穎2023-2024年的航海主題閱讀報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緣起

2023年3月5日,我和社團夥伴們一同參加了台南古都半程馬拉松,原本在規畫行程時,就想說難得跟大家一起出門,一定要好好安排這趟3天2夜的行程。

再加上聽我們社團社長說過,她有位多年沒聯絡的大學同學,在畢業後完全脫離所學專業,響應當年政府提出的海洋管理政策,憑著一股衝勁,投身於航海教育事業這一塊新天地,就興致勃勃地找台南安平是否有相關行程。

所以我們就變成:早上跑馬拉松、中午吃台南美食,下午乘坐風帆看安平夕陽,晚上到古屋翻修的酒吧放鬆的一日密集行程說。包管你鐵腿,身心同時獲得滿足。哈哈~

3月份的台南天氣真的很舒服,因緣際會認識了樂活海洋學院熱誠優異的可愛人們,也見證了兩位許久沒見的大學同學相見歡,我非常認同執行長羅先生的觀點,他的遠見與涵養也喚醒了我對航海的嚮往,所以回來後考慮沒多久,就報名了學院的一系列培育課程,從頭開始自己的海洋教育養成。

之前在法語頻道上看到了遵循古法建造,重現1777年參與美國獨立戰爭的法國名將拉法葉的戰艦,船員僅20多人,從美國出發,航越大西洋抵達法國的三桅帆船(three masted sailing ship)。看完節目後,不由得佩服他們對古法技術的傳承,以及重現歷史的企圖心,令人激賞!


也有在克里斯多福‧諾蘭2020年的電影《天能》(Tenet)裡,看到了追求速度感的競速風帆(Racing sails),在藍天白雲下,追風逐浪好不過癮呀!


如何在生理和心理上準備好自己?!

「為了玩刺激的遊樂設施,我學會了克服自己的暈眩和恐懼。」 ——《群》(The Swarm),2023

為了讓身體與心理能夠做好準備,我調整了這一年的閱讀方向,主要是以「走路」「登山」「航海」為指標,本篇就是以「航海」為主題的大匯集,努力在讀萬卷書的情況下,也行走萬里路。這樣的人生不要太愜意呀!哈哈~

1. 用驚悚劇情包裝的海洋科普之書:《群》(The Swarm)

raw-image

》(The Swarm),作者法蘭克.薛慶,野人文化,2007年

本書充滿了刺激和懸疑,主題是如此富原創性和挑釁意味,但其中夾雜的科學資料又紮實無比。堪稱是杯由事實、驚悚和科幻特調出來的雞尾酒。《群》具備了一部暢銷作品的所有條件,會讓讀者持續繃緊到最後一刻。——德國《新書報》

短評:這本書一直在我的書架上擱著,等到2023年同名影集的上映,才再次得到我的青眼以待,並嘗試為它寫出一系列的介紹文章,打下扎實的海洋教育基礎。

【觀影筆記】細思極恐的警世預言:《群》(The Swarm)開篇

【觀影筆記】我們都是海洋資源的受益者:《群》(The Swarm)續篇

【觀影筆記】用驚悚劇情包裝的海洋科普之書:《群》(The Swarm)終章

2. 凡海舶不畏大洋,而畏近山;不患深水,而患淺水:《造自己的船 環我們的島》

raw-image
「那是基隆杙,臺灣是艘船,船頭繩就繫在那裡,臺灣才不會漂走。」

造自己的船 環我們的島》,作者陳明忠,釀文化,2021年

臺灣第一本「自製無動力帆船環島」紀實手札,從識船、製船到玩船,作者陳明忠與夥伴張宗輝期盼以親身實踐拋裝引玉,領進更多有志之士投入帆船運動。

短評:非常好讀也令人感慨不已的故事。環島的方式有很多:騎車開車搭火車甚至是走路都是蠻不錯的方式,但這本書讓讀者從陸人(路人?)的視角,轉換成海人的邏輯,圖文並茂並輔以兩本關於早期台灣的書《裨海紀遊》《台陽見聞錄》,與兩位老水手一同體驗我們從未知曉的台灣海岸線,以及從海禁時代影響至今的思維,和各地方政府的海洋管理態度。

3. 直擊靈魂的敘事長詩:《古舟子詠》

raw-image

《古舟子詠》(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是英國詩人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於1798年發表的敘事長詩。與發表在《抒情歌謠集》里的其他詩一起,《古舟子詠》被認為是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開端。

此詩講述一個老水手回述年輕時曾在航行被風暴吹至南極海域,後來又在一隻信天翁的引導下離開了冰封的海域,此後水手將信天翁射死,船上的人遭遇了各種厄運。這個故事受詹姆斯·庫克1772年-1775年之間的第二次探索啟發。

短評:我收藏的版本是歷年再版中封面設計最理性,輕薄短小的原文版(免得會做惡夢,但這詩確實有種哥德式鬼故事之感),但價格依舊驚人。中文則選用了杨德豫 的譯本來相輔,以加深對艱澀難懂的原詩理解。

4. 海上的作家,從壓艙物成為團隊的一員:《航海日記》

raw-image

航海日記》,作者梁琴霞,晨星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紀錄她從1993年4月14日到1994年8月18日,歷經中國海、印度洋、蘇伊士運河、大西洋以及太平洋航行一年四個月環球遠航的日記,由日記方式呈現海上冒險的經過。

短評:這本是我目前看過年代算最早的一本遊記,作者一開始自嘲什麼都不懂,頂多算是個廚子和分攤旅費的存在,在歷經前三個月的暈船和腸胃不適後,重新振作的她逐漸適應海上生活,用心體會各地方的風土人情。在字裡行間,充分流露出她如何調適自己來面對困難的韌性,令人深感佩服;可讀性極佳。

5. 引人入勝的第一手紀錄集:《航海家們的寫生簿》

raw-image

航海家們的寫生簿:60位航海家的海上傳奇與探索陸地之外未知世界的手繪實錄》,作者路易斯‧瓊斯(Huw Lewis-Jones),2020年

60則冒險逐浪的航海故事,繪盡海角天涯第一手探索見聞的寫生畫集;

看各時代無畏而偉大的航海家們,如何以慧眼洞察未知的領域與海外新世界

在這部由私人日記、手札、信件、官方紀錄、藝術創作……所集結成的作品中,我們要跟隨無畏的水手遠航,一路造訪天寒地凍的極圈荒蕪之地、空氣凝滯而令水手絕望的無風帶,也會前往某些風光迷人的熱帶島嶼。這些航海者在旅程中將眼前所見的一切,用紙筆畫出當下所感受的鮮明印象,試圖捕捉每次出海的所見所聞。從這些寫生作品中,我們可見到時人眼中的海洋。

本書中有趣而迷人的草圖和畫稿,通常仍保有其經歷航海歲月的痕跡,生動地捕捉了海洋的精神與魔力。

短評:翻看這本厚重的畫籍,不由得喚起了我2016年開始嘗試旅行速寫(朱啟助繪旅行)的過往,雖然中途停筆了幾年,但參與旅行速寫的日子裡,與朋友相約參加2018年的亞洲速寫年會在台中,以及每個月大大小小的各城市主題畫聚,甚至在旅程途中,抓緊時間畫上幾筆,寄手繪明信片回台灣給自己(我一直記得在布拉格一早起床就躲進廁所裡畫圖,免得影響還在睡的室友一事,哈哈~)…等,讓我在以往的拍美照狂打卡換優惠的旅行紀綠以外,接觸到不同而且非常符合自己小文青胃口的呈現方式。

不要放棄紀錄,即使非常瑣碎的小事。而我,也從中找到了重拾畫筆的勇氣。

6. 關於成長與療癒的少年文學:《少女蘇菲的航海故事》

raw-image

少女蘇菲的航海故事》,作者: 莎朗.克里奇,2007年

十三歲的蘇菲從小父母雙亡,住過幾個不同的收養家庭,終於住進能愛護照顧她的人家。這家人的親戚要出海去冒險,蘇菲因為童年恐怖經驗,非常怕水,卻堅持要共赴這趟跨海之旅;她既是要勇敢面對自己的噩夢,也是要去尋訪自她被收養以來,一直寫信鼓勵她的新爺爺。在航行時,蘇菲表現得比誰都勇敢,巨風吹開了蘇菲的心門,顯露出她自幼喪親的不安與恐懼;惡浪沖毀了蘇菲自我防禦的牆,讓她得到自信與成長。

短評:目前看過僅此一本的少年文學作品。以年幼的蘇菲為敘事角度,輔以狂放不羈的柯迪的狗日記(Dog Diary,與航海日記(Log)發音相近),呈現不同的視角,也對這群性格迴異、彼此爭鬧不休的人們有更深入的了解,陪伴他們一同踏上這趟旅途,為他們的遭遇揪心,也與他們同樂,不畏艱辛遠渡重洋去探望年邁的老父親,並在旅程中與過往、與自己和彼此和解。結局有些催淚,但也算意料之內的圓滿。

7. 瑞秋‧卡森的「海洋三部曲」

raw-image

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海洋三部曲」:《海風下》(Under the Sea Wind, 1941)、《周遭之海》(The Sea Around Us, 1951,又譯為:我們周圍的海洋、大藍海洋、周遭之海),到《海之濱》(The Edge of the Sea, 1956),最重要的作品:《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1962),引發了美國以至於全世界的環境保護事業,至今依舊影響深遠。

8. 生為台灣人不能不知的《台灣的海岸》

raw-image

台灣的海岸》,作者李素芳,2001年,遠足文化

由於正巧位在兩大板塊的交界,由於四面八方強大的海水作用,台灣的海岸,有著台灣最複雜多變的地形──北部的沈降海岸多岬角、海灣及獨特的海蝕景觀,西部的隆起海岸多沙洲、潮汐灘地、沙嘴、潟湖、海埔新生地,南部的珊瑚礁海岸多裙礁、海蝕溝而崎嶇不平,東部的斷層海岸則腹地狹小、山脈直逼海邊、富於階地及岩台等隆起地形。而這些殊異的地形,自然也造就了迥然不同的海岸生態,以及岸邊居民對海岸與海洋的利用形式。

然而,也由於強大的自然力,台灣的海岸與生俱來便特別脆弱。許多變遷,都在我們眼前不斷的發生,加上人們肆意的破壞,昔日的美麗海岸也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變得醜陋不堪。

短評:適逢6月份基隆台琉盃的舉行,從新竹走西濱公路,繞著台灣北海岸走一圈最後到碧砂漁港;以及參加公會的暑期親子活動,從雲林斗六雅聞峇里海岸觀光工廠 - 台南七股潟湖烤蚵+坐船賞海上蚵田 - 台江國家公園 - 四草綠色隧道,將之前從未探足過的台灣西海岸線好好欣賞一番,真的是蠻不錯的環境自覺教育的開始。

海洋教育的開始

raw-image

美國帆船協會(American Sailing Association,簡稱:ASA)成立於1983年,為美國最大、信賴度最高的帆船教學、訓練系統,並在美國推出認證。目前全球有300多家帆船學校,476,200位以上ASA認證合格的水手。(以上文字摘錄至官網)

台灣從北到南也有不少單位提供相關訓練,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尋資訊。我個人是覺得南部比北部天氣穩定,一年至少300天是穩定的大晴天,所以安排在台南安平受訓。截至目前為止,已經完成的海洋文學相關介紹:

【Netflix推薦片單】《維京傳奇》(Vikings):大航海時代前的北方傳說

【觀影筆記】幽深的北方寒冰與黑水:《北海鯨夢》(The North Water)

【觀影筆記】好牧羊人讓我們遠離邪惡:《怒海戰艦》(GreyHound)

【閱讀筆記】生於海死於海,水手的既定宿命:《冰島漁夫》(Pêcheur d'Islande)

同步推薦電影:《逐夢大海》,改編澳大利亞16歲少女潔西卡‧華森(Jessica Watson),於2009年以 210 天時間獨自一人、在不間斷以及無人協助的情況下,完成環繞地球一圈的海上航行。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O Alquimista)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穎的沙龍
206會員
109內容數
「電影沒有好壞的區別,只有導演才有好壞的區別。」─ 楚浮(Francois Truffaut),1932 -1986年,法國『新浪潮』導演。有時我們寧可挑選好導演的壞電影看,也不看壞導演所製作表面上看起來是好的電影;而且,只有好導演才可能產生好電影。本系列將淺談我個人覺得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導演們。敬請追蹤期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6月竟然是科幻奇幻馬拉松!我科幻奇幻各挑3本,奇幻小說我挑大名鼎鼎的《地海系列》前3本,科幻小說則是19世紀、20世紀和現代各挑3本。
Thumbnail
6月竟然是科幻奇幻馬拉松!我科幻奇幻各挑3本,奇幻小說我挑大名鼎鼎的《地海系列》前3本,科幻小說則是19世紀、20世紀和現代各挑3本。
Thumbnail
  許多時候,我們也都想逃離。只是,我們終究無法完全離群索居。但所謂的「共生」,究竟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許多時候,我們也都想逃離。只是,我們終究無法完全離群索居。但所謂的「共生」,究竟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一場與我無關的團建活動,竟意外找到下一春?
Thumbnail
一場與我無關的團建活動,竟意外找到下一春?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大學畢業其實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學習階段結束,對於還需要時間探索的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港口,我們只是要從這裡航向大海,在抵達下一個停靠站之前,你想要漂流,或是想要遵循航線往前,都沒有問題。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為你自己想要活出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三月份兩次的花蓮小旅行,剛好都去了趟太魯閣,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的我們好幸運,能快樂地在山谷裡散步聊天,平安地順利下山,仍是滿滿的恩典! 三月第一週陪朋友一起回花蓮跑浪花馬,記得大學時期,也報了這場馬拉松,大家一起騎車到起跑點停車,剛停好,就聽到鳴槍聲XD 這次當加油團,送朋
Thumbnail
三月份兩次的花蓮小旅行,剛好都去了趟太魯閣,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的我們好幸運,能快樂地在山谷裡散步聊天,平安地順利下山,仍是滿滿的恩典! 三月第一週陪朋友一起回花蓮跑浪花馬,記得大學時期,也報了這場馬拉松,大家一起騎車到起跑點停車,剛停好,就聽到鳴槍聲XD 這次當加油團,送朋
Thumbnail
說來有點意外,台灣四面環海,但大都卻不擅於海上活動。尤其對素有 「移動度假村」之稱的遊輪,普遍來說是陌生的。但隨著「後疫時代 」大型遊輪多次停靠基隆港,逐漸推波了「本身就是目的地,也是交通工具的」郵輪旅遊的風氣。 白天靠岸遊玩,晚間行進的遊輪「簡直就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微型城市」 ;
Thumbnail
說來有點意外,台灣四面環海,但大都卻不擅於海上活動。尤其對素有 「移動度假村」之稱的遊輪,普遍來說是陌生的。但隨著「後疫時代 」大型遊輪多次停靠基隆港,逐漸推波了「本身就是目的地,也是交通工具的」郵輪旅遊的風氣。 白天靠岸遊玩,晚間行進的遊輪「簡直就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微型城市」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