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巨人傳說(本文曾刊登於聚傳媒樂風專欄)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據維基百科,在新竹新豐鄉古有巨大石人的傳說,說是下雨天石人還會吐霧。有一天,石人被雷劈成三段,頭落到紅毛港附近,身體在後湖村,腳則失蹤,而後湖和埔和村交界處因此傳說留下了「石人埔」、「石人頭」的地名。

  查了一下1904年日治時期臺灣堡圖與地名資訊服務網,未發現有此地名,可能是屬於較小的地名沒被記入,亦或是這地名的歷史沒有那麼久。

  另一說是曾有人趕牛車在石人頭處休息,順便噓噓,結束後想要繼續趕路,卻發現牛隻動也不動,心想應該是觸怒了石人頭,趕緊到街市上去買金紙祭拜,祭拜完畢後,此石頭便消失無蹤。

  不管哪個版本,總之再也沒人看過石巨人的任何一部分。直到1985年......

  新豐大廟池和宮乩身說:石巨人的受難時間已經結束,將會現身救世。鄉民遂展開挖掘,先挖出石身,然石人頭一直未找到,後來在該年被建商意外挖出,才將兩者接合,鄉民尊稱「石人公」。一開始搭棚祭祀,1997年才建廟,宮號為「石和宮」,後據說石人公降諭指示其聖號為「文武帝君」。

  這個情形和大園玉輝宮的金寶石三仙公的模式類似,也是某廟主神表示將有石神現身救世,然後神石陸陸續續被挖出,只是一個是乩身降諭,而金寶石三仙公是由鸞生降筆。

  石人以每年農曆8月14日為例祭日,信徒以坡頭、埔和、新豐三村為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樂風的民藝筆記的沙龍
33會員
177內容數
  說故事,找故事,是樂風最愛做的事。
2025/01/09
  罕見神明何其多,張順天帥你聽過嗎?
Thumbnail
2025/01/09
  罕見神明何其多,張順天帥你聽過嗎?
Thumbnail
2025/01/05
  在鹿港鎮北端,靠近線西之處,有一廟名鄧安宮,廟中主神非常特別,尊號鄧府天神,神明敬稱為「天神」者還真不多見,目前除此廟外,僅知鹿港與和美尚有稱「南斗天神」者,我想這可能是大陸原鄉某個地方,對神明的慣稱吧。
Thumbnail
2025/01/05
  在鹿港鎮北端,靠近線西之處,有一廟名鄧安宮,廟中主神非常特別,尊號鄧府天神,神明敬稱為「天神」者還真不多見,目前除此廟外,僅知鹿港與和美尚有稱「南斗天神」者,我想這可能是大陸原鄉某個地方,對神明的慣稱吧。
Thumbnail
2025/01/03
  一提到彰化埔鹽鄉,大家便想到幾年前爆紅的順澤宮冠軍帽。不過,在順澤宮成為全國知名宮廟前,該鄉最轟動的應該是小龍村。   小龍村在全埔鹽之中,面積最小,人口也最少,知名度究竟從何而來?而村神馬府大使公,又是什麼來歷?
Thumbnail
2025/01/03
  一提到彰化埔鹽鄉,大家便想到幾年前爆紅的順澤宮冠軍帽。不過,在順澤宮成為全國知名宮廟前,該鄉最轟動的應該是小龍村。   小龍村在全埔鹽之中,面積最小,人口也最少,知名度究竟從何而來?而村神馬府大使公,又是什麼來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金星山下,大甲溪旁,吾校秀麗,氣象輝煌。」 -石岡國小校歌 紅色的廂型車行駛在一條小路上,10歲的我剛搬來石岡。 有記憶以來,5歲以前,住在臺中東勢的新伯公,5歲到10歲住在臺中潭子,10歲以後直到18歲北上台北念書、工作,到目前為止,我的生命似乎不停在鄉村與都市間來回移動,反差的生活感
Thumbnail
「金星山下,大甲溪旁,吾校秀麗,氣象輝煌。」 -石岡國小校歌 紅色的廂型車行駛在一條小路上,10歲的我剛搬來石岡。 有記憶以來,5歲以前,住在臺中東勢的新伯公,5歲到10歲住在臺中潭子,10歲以後直到18歲北上台北念書、工作,到目前為止,我的生命似乎不停在鄉村與都市間來回移動,反差的生活感
Thumbnail
一月五日楊梅地震,新聞報導地震只短暫幾秒但有搖晃和巨響。 看氣象局的地震報告才知道1月3日台北士林也有地震,翻過山到淡水有2級。 媒體報導震央在士林陽明山姜太公道場,這裡每年春天從陽明山到平等里賞櫻花都會經過。 我想到以前看過關渡有過一個特別的地震。
Thumbnail
一月五日楊梅地震,新聞報導地震只短暫幾秒但有搖晃和巨響。 看氣象局的地震報告才知道1月3日台北士林也有地震,翻過山到淡水有2級。 媒體報導震央在士林陽明山姜太公道場,這裡每年春天從陽明山到平等里賞櫻花都會經過。 我想到以前看過關渡有過一個特別的地震。
Thumbnail
  三月十九日時至鶯歌一遊,回程途中突發現一門乾隆年間「李媽簡氏墓」。但旁邊一堆古文物更讓人詫異,我在荒煙蔓草中發現一石碑,上書「萬家農村博物館」   立碑人為李清木夫妻,想來大概也是此博物館創辦者。   然後意外發現,「長輩勸世文」這種東西,網路還不普及的時代就有了。
Thumbnail
  三月十九日時至鶯歌一遊,回程途中突發現一門乾隆年間「李媽簡氏墓」。但旁邊一堆古文物更讓人詫異,我在荒煙蔓草中發現一石碑,上書「萬家農村博物館」   立碑人為李清木夫妻,想來大概也是此博物館創辦者。   然後意外發現,「長輩勸世文」這種東西,網路還不普及的時代就有了。
Thumbnail
  年前去台東玩,在卑南遺址公園看到一個小小的土地公祠,前面的供品竟然有檳榔。在這整座為了呈現「史前」而生的公園,有這樣子漢人的形象,其中思考空間好像滿值得玩味的。
Thumbnail
  年前去台東玩,在卑南遺址公園看到一個小小的土地公祠,前面的供品竟然有檳榔。在這整座為了呈現「史前」而生的公園,有這樣子漢人的形象,其中思考空間好像滿值得玩味的。
Thumbnail
曾經的押煞碑如今在私人田裡堅守著祂的工作 最近小編執行著文化局社造一案,是由工作室申請調查白沙鄉港子村小地名的故事。 小編是這個村子的人,但是從小便在馬公長大,對於村子並不十分了解,也曾走過社區,但能認識的畢竟有限。 在訪談第二位長輩時,長輩提到了過去在港子的西寮有一塊石碑,以往鎮符都會前往此處,現
Thumbnail
曾經的押煞碑如今在私人田裡堅守著祂的工作 最近小編執行著文化局社造一案,是由工作室申請調查白沙鄉港子村小地名的故事。 小編是這個村子的人,但是從小便在馬公長大,對於村子並不十分了解,也曾走過社區,但能認識的畢竟有限。 在訪談第二位長輩時,長輩提到了過去在港子的西寮有一塊石碑,以往鎮符都會前往此處,現
Thumbnail
據鄉里傳說,南埔石爺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從前小孩生急病,來祭祀石爺祈求平安,都能得到應驗。由於十分靈驗,漸漸就吸引南來北往的人們過來祭拜。早期醫藥不發達,嬰兒早夭,先人為求順利撫養小孩平安長大,會將小孩送給關聖帝君或石爺當契子,由於南昌宮不祭拜關聖帝君,因此祭祀石爺成為風俗。
Thumbnail
據鄉里傳說,南埔石爺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從前小孩生急病,來祭祀石爺祈求平安,都能得到應驗。由於十分靈驗,漸漸就吸引南來北往的人們過來祭拜。早期醫藥不發達,嬰兒早夭,先人為求順利撫養小孩平安長大,會將小孩送給關聖帝君或石爺當契子,由於南昌宮不祭拜關聖帝君,因此祭祀石爺成為風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