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由許許多多戰役疊加而成,因此會有一定的流程,在不同場景進行。這百年來的科技戰爭,戰爭順序大概會是這樣:
★空戰/海戰→登陸戰/空降戰→陸戰→城鎮戰
如果是陸地型國家,因為沒有海洋的隔閡,可以簡化成這樣:
★空戰/空降戰/陸戰→城鎮戰
這次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就是下面這種簡化版的,如果中國要侵略台灣,就是上面的完整版。
那為何登陸跟空降很難打?不考慮敵手強弱,最基本的因素就是補給問題。陸戰的後方補給以及撤退傷兵,都可以依照軍隊前進的路線持續,就算被敵方突襲中斷,也可以找其他道路支援,就算沒車輛、軌道運輸,還可以用兩條腿走,算是最妥當的戰鬥方式。二戰中的德軍閃擊戰、盟軍反攻歐洲的地面戰、日本侵略中國,都是這種。
但是遇到海洋,戰爭的方法就要大改變,由空戰與海戰開始,然後要靠登陸/空降,才能轉換成地面戰。這種危險性,大概就跟孕婦生產時的風險一樣,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生出來後,都是相對安全的狀態,可是兩種狀態的轉變期就是危險的變動。再比如水,水在常溫是穩定的液態,加熱過沸點後會變成氣態,而100度沸點的型態轉換時,就是液態能量最爆炸的狀況,然後變成氣態恢復穩定。登陸/空降就是這樣的關鍵戰,除了容易被敵方攻擊阻斷,最危險的是補給問題。
不同於陸戰的延續性補給線,登陸要繼續使用船隻補給,首先就有返航運載的時間差,如果每個登陸舟波間隔越長,已經上岸的部隊就得要撐越久。這就是打電玩常說的下水餃,如果你一次下10顆,被吃完後,下一波隔4個小時再煮,你應該很輕鬆就能繼續吃。但如果隔5分鐘就再煮10顆,你可能前10顆沒吃完,馬上又得吃一盤,很快塞飽就吃不下了。如果是登陸戰,你下水餃的間隔就決定你作戰成敗,是你清光敵人,還是被敵人清光。因此只要讓敵方下水餃間隔夠久,甚至無法繼續下,防守方就能輕鬆獲勝。
■■■■■■■■■■■■■■■■■■■■■■
以二戰的諾曼地登陸跟沖繩島戰役來看,諾曼地登陸5個海灘,正面寬度約70公里,參加登陸作戰的盟軍兵力是39個師約288萬人,各種飛機15700餘架,登陸船、戰艦、商船等各種船隻超過6000艘。在D-Day登陸15.5萬名官兵,平均一個海灘約2.6萬人,其中2.4萬是空降部隊,而德軍只有約5萬人防衛。英吉利海峽距法國34~240公里,盟軍認定最佳登陸地點條件:一在英國起飛戰鬥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最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
以此類推,中國要登陸台灣成功,可能也要有這等作戰規格,然後後續登陸要順利,得要搶下港口,灘頭也要能持續運補與後撤傷兵,不然就會打成金門古寧頭。以台灣西岸來看,桃園海岸線大約35公里,只有諾曼地的一半,北邊有林口台地,南邊有湖口台地,東邊雪山山脈距離海邊最多也不到30公里,完全就是一個口袋地形。台中有大肚山台地跟台中港,不適合大規模登陸。彰化~雲林,嘉義~台南海岸線大約各80公里,問題是有澎湖當掩護,不先打下來就很難進行後續登陸,離阿里山山脈也不到40公里。高雄有柴山,屏東平原海岸線約25公里,相對來說都很難類比諾曼地的寬闊地形。
不過因為諾曼第登陸之後還要進行大規模陸地作戰,部分狀況會與台灣有所差異,所以再以沖繩登陸戰做對比。
●●●●●●●●●
沖繩島戰役,沖繩島面積1206平方公里,大約是台灣的1/30,等於桃園市。美軍派出陸軍10.2萬、海軍陸戰隊8.8萬,海軍1.8萬人,盟軍參戰艦艇超過1,300艘,包括40艘航空母艦、18艘戰艦及超過200艘驅逐艦。日軍守備部隊超過10萬人,日航空軍發動7次神風特攻,出動超過1,500架戰機,擊沉數十艘盟軍艦艇,擊傷25艘。
海戰部分從英國皇家海軍太平洋艦隊開始,3月26日至4月10日壓制先島群島,4月10日艦隊攻擊臺灣北部機場。日本以大和號艦隊支援沖繩,被美軍超過300架艦載機連續兩天轟炸,4月7日大和號被擊沉。
登陸作戰從3月26日開始,盟軍先攻佔周邊小島。4月1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沖繩本島西部度具知海灘登陸,抵抗微弱,美軍輕易攻佔讀谷機場及嘉手納機場。第2階段計劃分兵南北,4月18日完成沖繩北部作戰。南部的戰況更加慘烈,5月29日才攻佔首里,6月22日結束戰役,歷時87天。
沖繩島戰役之前,美國已經清光日本在太平洋的主要海空戰力,剩下各島嶼上的守軍,美軍已經能從跳島戰術直接轟炸日本本土,並且壓制日本最大領地台灣的反擊。因此美國想定只要拿下沖繩,日本有很高機率會接受投降,所以豁盡全力要拿下,而不只是包圍封鎖。
■■■■■■■■■■■■■■■■■■■■■■
中國對台灣的侵略,只要在台灣不主動投降的前提之下,就必然要以實質登陸控制,才能完成目的。以土地大小來說,對台灣登陸戰是諾曼第規格,因為台灣遠大於沖繩。而現代高科技反艦、防空武器,都會讓中國無法像美軍封鎖沖繩後,才要進登陸/空降作戰,除非他們想先打半年的台海空戰,讓大家都準備更多武器。
但是不先打半年就直衝,那中國就得要承受大量傷亡。以及勉強登陸後,後勤路線可能被反撲設陷阱一一獵殺,形成比越戰、蘇聯入侵阿富汗更慘烈的泥淖,是放大十幾倍的古寧頭戰役。
為何登陸、空降很難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ob Chen的沙龍
108會員
846內容數
用科學的方式,還原占星真正的樣貌
Bob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如果中國要打台灣,要看打哪邊,就得花多少時間。要打全壘打、犧牲打、 安打、短打,要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要登陸台灣,至少要留6個月可以持續登陸,不然就是犧牲打。最早4月可以登陸,打到10月就得控制台灣,不然運補受阻於東北季風,就算已經登陸幾萬人,可能都壓不住。3、4月有春雨,5月有梅雨,6月以後

2025/04/08
如果中國要打台灣,要看打哪邊,就得花多少時間。要打全壘打、犧牲打、 安打、短打,要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要登陸台灣,至少要留6個月可以持續登陸,不然就是犧牲打。最早4月可以登陸,打到10月就得控制台灣,不然運補受阻於東北季風,就算已經登陸幾萬人,可能都壓不住。3、4月有春雨,5月有梅雨,6月以後

2025/03/31
中國要如何打台灣,完全取之於台灣防衛能力有多強。如果以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射程200公里,海空軍制海範圍400公里來看,假設中國航母防衛範圍也要200公里,既然出海就要到陸基空軍到不了的地方才有戰略意義,那中國航母艦隊要能發揮戰略效果,又能夠維持基本安全作戰的區域大概只有3個。
安全區域選定的條件:

2025/03/31
中國要如何打台灣,完全取之於台灣防衛能力有多強。如果以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射程200公里,海空軍制海範圍400公里來看,假設中國航母防衛範圍也要200公里,既然出海就要到陸基空軍到不了的地方才有戰略意義,那中國航母艦隊要能發揮戰略效果,又能夠維持基本安全作戰的區域大概只有3個。
安全區域選定的條件:

2025/01/16
雷達的原理也類似這個CPU跟GPU。
傳統都卜勒雷達就是CPU,有強大性能一次掃一個地方,所以雷達要不斷旋轉,掃到一遍,處理一個地方。是雷達技術的起始,現在看來省電、體積小、便宜。
陣列雷達則是GPU,有一堆小雷達聚合在一個雷達陣列上,專門掃描各自的區塊,然後整合成方位跟高度的資訊,完成掃描(作

2025/01/16
雷達的原理也類似這個CPU跟GPU。
傳統都卜勒雷達就是CPU,有強大性能一次掃一個地方,所以雷達要不斷旋轉,掃到一遍,處理一個地方。是雷達技術的起始,現在看來省電、體積小、便宜。
陣列雷達則是GPU,有一堆小雷達聚合在一個雷達陣列上,專門掃描各自的區塊,然後整合成方位跟高度的資訊,完成掃描(作

你可能也想看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再說一次結論:萬船齊發無用。歡迎中國挑戰。
台灣沒投降,則中國無望佔領台灣。
如同飛彈洗地戰略一樣。
所以中國想恐嚇/買下台灣,讓台灣自己投降。

再說一次結論:萬船齊發無用。歡迎中國挑戰。
台灣沒投降,則中國無望佔領台灣。
如同飛彈洗地戰略一樣。
所以中國想恐嚇/買下台灣,讓台灣自己投降。

台灣戰力是要用來打甚麼的?如果是海空戰,那長期型募兵才有辦法操縱複雜的高科技兵器,去搶奪台灣海峽的海空權。如果你是想打陸戰,就需要一大堆拿步槍的阿兵哥去面對面互射,那徵兵制才OK。以前蔣介石想要反攻中國,所以需要一大堆陸軍去登陸中國,現在台灣要防衛國家,海空戰才是重點戰力。

台灣戰力是要用來打甚麼的?如果是海空戰,那長期型募兵才有辦法操縱複雜的高科技兵器,去搶奪台灣海峽的海空權。如果你是想打陸戰,就需要一大堆拿步槍的阿兵哥去面對面互射,那徵兵制才OK。以前蔣介石想要反攻中國,所以需要一大堆陸軍去登陸中國,現在台灣要防衛國家,海空戰才是重點戰力。

台灣海軍要在哪邊作戰?照馬英九與親中派的首戰即終戰或是終戰指導來說,海軍就是守在台灣周邊,等中國來打。但如果台灣真的想要打贏中國侵略戰爭,不利用周邊海洋的防衛縱深,就是擺明要打輸投降。

台灣海軍要在哪邊作戰?照馬英九與親中派的首戰即終戰或是終戰指導來說,海軍就是守在台灣周邊,等中國來打。但如果台灣真的想要打贏中國侵略戰爭,不利用周邊海洋的防衛縱深,就是擺明要打輸投降。

不管怎麼算,中國要達到渡海登陸,徹底奪下台灣的作戰能力,僅剩下彈道飛彈的海量攻擊,期望可以儘量削弱台灣空防能量,好讓空軍可以執行對地打擊的任務,使得台灣陸軍喪失組織性的抵抗能力,才能保證登陸部隊上岸後,還有可以推進的能力。

不管怎麼算,中國要達到渡海登陸,徹底奪下台灣的作戰能力,僅剩下彈道飛彈的海量攻擊,期望可以儘量削弱台灣空防能量,好讓空軍可以執行對地打擊的任務,使得台灣陸軍喪失組織性的抵抗能力,才能保證登陸部隊上岸後,還有可以推進的能力。

是說在前文「從台灣出發的太平洋戰爭」中,談到了台灣戰略地位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性,與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所扮演的角色。相信很多人應該會開始質疑一件事,那就是台灣的位置既然如此重要,為什麼美軍在二戰後期時,沒有選擇登陸台灣,而在跳島作戰中跳過台灣,最後還交由蔣介石政府來佔領呢?這原因其實還蠻複雜的.....

是說在前文「從台灣出發的太平洋戰爭」中,談到了台灣戰略地位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性,與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所扮演的角色。相信很多人應該會開始質疑一件事,那就是台灣的位置既然如此重要,為什麼美軍在二戰後期時,沒有選擇登陸台灣,而在跳島作戰中跳過台灣,最後還交由蔣介石政府來佔領呢?這原因其實還蠻複雜的.....

是說「台灣沖空戰」其實左右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向與結局,雖然這並不是一場重要的戰役,或者更精確一點來說,這是美軍所發動的一場牽制性佯攻,沒有海上艦艇的交鋒,也沒有陸上的殊死戰,單純就是五天的空戰與轟炸,但其結果卻讓日軍出現嚴重的誤判,進而影響到接下來的戰事,讓太平洋戰場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是說「台灣沖空戰」其實左右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向與結局,雖然這並不是一場重要的戰役,或者更精確一點來說,這是美軍所發動的一場牽制性佯攻,沒有海上艦艇的交鋒,也沒有陸上的殊死戰,單純就是五天的空戰與轟炸,但其結果卻讓日軍出現嚴重的誤判,進而影響到接下來的戰事,讓太平洋戰場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取得台灣,中國更有直接威脅美日韓等國的軍事潛力和談判籌碼。臺灣海峽變成內海,南海和釣魚臺,都會成為囊中之物,大舉擴張經濟海域和資源利益。臺灣會是中國走向這些利益的重要門匙。哪怕是一個人都死光、大半產業都毀掉的島,他都能發揮以上的所有戰略好處。

取得台灣,中國更有直接威脅美日韓等國的軍事潛力和談判籌碼。臺灣海峽變成內海,南海和釣魚臺,都會成為囊中之物,大舉擴張經濟海域和資源利益。臺灣會是中國走向這些利益的重要門匙。哪怕是一個人都死光、大半產業都毀掉的島,他都能發揮以上的所有戰略好處。

是說戰場環境是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關鍵,相信這是絕大多數人都會同意的共識。但是大家常忽略的是,戰場環境並不只侷限於看得見的山川河流等實質「空間」,而是同時包含看不見的「時間」。空間的特性會大幅影響時間的進程,如複雜的地型會阻礙部隊行進的速度,而時間的差異會大幅改變作戰的效果......

是說戰場環境是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關鍵,相信這是絕大多數人都會同意的共識。但是大家常忽略的是,戰場環境並不只侷限於看得見的山川河流等實質「空間」,而是同時包含看不見的「時間」。空間的特性會大幅影響時間的進程,如複雜的地型會阻礙部隊行進的速度,而時間的差異會大幅改變作戰的效果......

美國以兩顆原子彈結束了戰爭,中華民國的接收部隊在沒有渡海能力下,由美國海軍協助運送登陸台灣,確保日軍遵守投降命令並解除武裝。只是後來的情勢出乎兩國意料,國民黨政府在國共內戰中一敗塗地,倉皇逃來台灣...

美國以兩顆原子彈結束了戰爭,中華民國的接收部隊在沒有渡海能力下,由美國海軍協助運送登陸台灣,確保日軍遵守投降命令並解除武裝。只是後來的情勢出乎兩國意料,國民黨政府在國共內戰中一敗塗地,倉皇逃來台灣...

美軍攻擊台灣南部地區的軍用機場與碼頭,並針對高雄港與附近的軍事設施進行轟炸,史稱「高雄大轟炸」。14日時,美軍更派出130架B-29轟炸機攻擊日本海軍兵工廠,不止重創日軍的生產能力,也使附近的台灣百姓死傷慘重.....

美軍攻擊台灣南部地區的軍用機場與碼頭,並針對高雄港與附近的軍事設施進行轟炸,史稱「高雄大轟炸」。14日時,美軍更派出130架B-29轟炸機攻擊日本海軍兵工廠,不止重創日軍的生產能力,也使附近的台灣百姓死傷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