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窩是妻的老朋友栗樹介紹的,她經常帶著女兒走訪各地特色民宿,進行生態與地方采風的深度旅遊,曾多次造訪玉米的窩,給它很高的評價。
我們約於18:00抵達,車泊中庭,才意識到這是真正的民宿,亦即真的是在「民」家住「宿」!我們的「房間」約10坪大,平常是主人的書房兼工作室,舖著木地板,有來客時,被、墊一攤,就成為客房。女主人玉米說這裡可睡8人,另安排了間2人房,但我們寧願10個人睡在一起,絕對容納得下。
【2/3,18:10,等著去吃飯前趴在臥舖上的雅雅】
【等候去吃飯前,聊天的芷湄說:「我表姐圓圓都這樣挖鼻孔!」】
玉米先問要不要吃飯?若要,她替我們預訂當地著名的
愛嬌姨茶餐,保證好吃,電視台都有報導。一身髒污的孩子們洗了澡後,我們便跟著主人夫婦的車去餐廳,下午往鹿野高台時,沿途曾看到它的廣告指標,若非在地人推薦,誰會想到要去?在如此「荒郊野外」(黑暗中一路跟車前來,更加深了這樣的印象),餐廳規模算不小了,進去時,正有幾桌客人吃完要走,和老闆非常熟絡的樣子。玉米說得對,每道菜都很好吃,有特色,就連看起來油滋滋的魯肉,也因紅茶的中和而入口不膩,蜜香紅茶飯尤其教人印象深刻,老闆強調,用來煮飯的紅茶,絕不是「撿剩」的,而是道道地地也可以拿來泡的好茶。它居然接受刷卡,可見生意一定很好。
【愛嬌姨茶餐─綠茶炸豆腐一上,萬筷齊發!】
【紅茶魯肉─這些餐具據說都是愛嬌姨自己做的。】
【餐廳兼賣茶葉及各種食品】
吃飽回到玉米的窩約20:30,孩子們在院子裡打籃球、玩抽水唧筒、擲接魔術貼棒球和打乒乓,許多東西都是回收再利用的,像抽水唧筒的水源,來自埋在地下的雨水回收池;乒乓桌也是人家辦公室淘汰的大木桌,除了當球桌,也是會議桌,男主人廖中勳現任社區營造總幹事,每星期天幹部都來家裡開會。
廖先生是當地人,和玉米是就讀世新新聞系時的班對,所以現在他們的職業中有一項就是地方報的特約記者,稿子論件計酬。「現在網路發達,才有辦法這樣!」一個月幾件新聞稿,當然無法養家。「鄉下地方,謀生不容易,必需多角化經營。」所以他們開民宿、當生態解說員、導遊,並視需求為顧客安排不同天數的在地深度旅遊。廖先生和我一樣四個兄弟,他居老三,除了二哥移民紐西蘭傳播一貫道外,其它兄弟都留在故鄉打拚,他的父親原來是彰化人,在民國48年八七水災後,移來台東發展。
這些,都是在看著孩子們玩時,廖先生請喝園中現摘、現泡的香草茶時告訴我的。我還問起那片大草原,他說那也是他們社區營造的一部份,如果天氣好,可以去滑草,鄉公所提供正式的、不會破壞草皮的滑草車交由社區經營,100元可以滑兩趟,收入全用在維護草地。
述說著以上種種時,他的語氣頗為自豪,以愛鄉土並引導別人認識它為生,的確是很有意義的工作。
【在院子玩「卜唧」的紫涵、雅雅姊妹】
【已被孩子們翻滾得一團亂的睡房,平常是主人的書房兼工作室。我們10人住在裡面,好不熱鬧。】
【2/3,23:00,睡前有習慣性摳腳動作的芷湄,很自得其樂的樣子。】
2/4早上,將近07:00,我在眾鳥雜鳴聲中猛然醒來,帶著「哎呀!太晚起床了。」的意識,匆匆著衣,揹著相機出門,這時家人們仍都在沈睡中。先朝院子的幾棵大樹觀望,沒看到什麼特殊的鳥類,便出門在村弄間閒步,穿越玉米口中的綠色隧道、經過老人與孩童在院中燃木取暖的人家,走到村落的邊緣眺望籠罩霧靄的遠山,時光宛如凝止,心中一片寧和,後來是一對騎單車的天真而好奇的小姊妹將我從失神的狀態拉回來,她們一路跟著我,問著諸如:「你住哪裡?」、「來這邊做什麼?」等等的問題。回到玉米的窩,早餐已擺在房外搭棚的乒乓桌上,是玉米在村口買的,說是有40年歷史的早餐店。我檢視了一下,發覺量可能剛夠我們吃,猶豫著該不該請2個小姊妹時,玉米對她們說:「妳們下午再來玩吧!」算是解決了我的為難。
【2/4,06:50,永安村綠色隧道。】
【小吃部附卡拉OK就吃喝玩樂全都有了,真是不知何謂紙醉金迷的小村子!】
【多久沒見到圍著竹籬的人家了?在這裡家家戶戶都是大地主。】
【天氣不佳又逆光,但依稀可辨是幾隻綠鳩。】
【西部白頭翁,東部黑頭翁。】
【在村莊邊緣眺望遠山】
【一路跟著我的小姊妹,五官分明,應該是原住民吧?她們笑容燦爛,可惜當時手持小光圈大砲,她們又騎著單車,影像有些模糊。】
【回到玉米的窩,換小黑五再拍一張!車把上吊著一袋糖果,兩人不時吃一顆。】
【廖先生帶孩子們在院中水池垂釣,我拍照時,紫涵突然轉過來扮鬼臉。】
【玉米的窩庭院中的大樹與剛完成不久的木台。廖先生說再過一陣子會做樹屋,下次來就可以安全上樹了。對於整個庭園該如何布置、構建,他心中已有藍圖,每積蓄一筆錢,就動手做一樣,那種一步步打造夢想家園的感覺真好!】
【院子一角,他們面對著小池塘!那個吊床也深受孩子喜愛。】
97花東之旅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