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學校買的書裡面,
有一本《六十如理頌-梵、藏、漢合校‧導讀‧譯著》。
拿在手上是有點嚇人,上次研究室鄰居CC老師看到,
問說「你會梵文藏文喔?」
當然不會啊!所以看中文就好啦。
這據說是龍樹的作品,在藏傳佛教點播率很高,
但在漢傳佛教中知名度很低,
可能是因為漢譯來得太晚-宋‧施護譯《六十頌如理論》。
現在這本合校收了舊譯,也重新翻譯。
不知道為什麼,讀到佛典常常就讚歎不已:
「×!這真是講得太好了!」
「×!寫得太美了!」
大概這就是所謂性之所近吧。
××××××
《六十如理頌》,也就是60個偈,
只看這些偈文的話,一下子就翻完了。
抄錄幾個偈,標點我稍微改了一下:
16-17
「若時所謂幻象生,若時所謂幻象滅,
知是幻者不魅惑,不知是幻生愛渴。
若人以智觀『有』體,猶如蜃景與幻象,
是則不為前際見、及後際見所損傷。」
(前際後際,簡單說就是過去未來。)
21-22
「無有任何可生起,亦無任何可滅失,
生起、壞滅之途徑,為事用故而宣示。
彼等若是能了知,緣起離生亦離滅,
是則彼等能渡越,諸見所成『有』之海。」
(只有事用,就是只有緣起事象之意。)
24-25
「異生執『有』以為我,顛倒『有』『無』之患過,
所生煩惱所侵奪,是為自心所誑惑。
諸於事物明了者,觀見事物為無常,
欺誑為性亦虛散,亦空、無我,是寂離。」
53-54
「正如愚人於倒映,作真實想、生貪執,
如是世人由癡故,困於對境之籠桎。
偉大之士以慧眼,了見事物如倒映,
是則不會沉陷於,名為對境之泥中。」
真是講得太好了,太美了啊。
××××××
第55偈也可以說說:
「愚人貪著於諸色,中士則行離貪著,
具有最上智慧者,知色自性得解脫。」
這句話,換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為大小乘的區別;
俗人貪著於色相,就不用說了,
部派的修行在禪定中控制此心不貪著,雖然也不錯,
但不如中觀直接了解色即是空的境界高明。
可是,就算只是要控制自己的心,
就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了啊。
說起色相,舉例來說,就是自己的色身、肉體啊,
其實我從年輕時,
就對保養色身或形驅這種事覺得非常無聊;
反正總有一天會衰老會死啊,
保養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啦,當然,對於衣著打扮、流行時尚這種事,
也非常輕蔑。
雖然…看看正妹是不錯啦。
不過,等到進入中年,衰老病痛開始上身之後,
就開始覺得色身的問題不重視好像不行了。
確實,經上說「色無常」,但是「無常是苦」啊,
老、病的痛苦,真的是很現實的呈現在目前。
每次走在香楠步道上,
就會想到,幾年前我還可以走得更輕鬆、更快的;
而將來某一天,
我卻也將不再能夠這樣子走路。
所以,雖然我也還沒認真養生,
對於這個肉體和外貌,
仍舊是從來沒有一天喜愛過;
但是「不可愛」的肉體,
是不是「不可不愛」了呢?
這樣說起來,
年輕時自以為知曉無常,輕蔑色身,
但那是還不知道色身之苦之前的事。
必須真的經歷老病之苦,
這樣還能脫離色身貪著,才算是真的了悟色身無常啊。
這樣說來,「中士則行離貪著」,
光是這一步就很困難了!
面對老病,
要真的能說出「無有任何可生起,亦無任何可滅失」,
實在太難太難了。
所以這個肉體可愛嗎?不可愛嗎?不可不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