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模仿犯(模倣犯)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模仿犯是宮部美幸於1995年11月至1999年10月在《週刊Post》連載的作品,並於2001年3月發行,共有上、下兩冊。

上、下兩冊都超級厚的,我在翻開之前很好奇,故事內容到底有多龐大。原來故事中登場人物,不論各個主角、主配角或客串等角色,作者對其都有相當篇幅的背景交代,著實為一套相對完整的小說。

故事始於一起在公園垃圾桶發現人體殘肢(手臂)的分屍案, 發現者是兩名高中生(一男一女)塚田真一和水野久美。

而塚田真一又剛好是一年前,因為家裡被入室搶劫,而慘遭滅門的唯一生還者(其父、母及妹皆被殺死),所以此次又讓他成為分屍命案的發現者,對一個高中男孩來說,真的太殘忍了。

然而這次殘肢被發現只是故事的開始。

我們可以跟著故事的推進,得知兇手的家庭背景、犯案背景,不過,作者一開始並沒有明確告知整起連續殺人案的主要謀劃者的姓名,只知道他的外號叫「和平」,也就是他笑起來的樣子很令人安心。和平小時候的家庭有有一些問題。他對外宣稱他是有錢人家的少爺,繼承了很多財產,不愁吃穿。但實際上,他並非有錢人家的親生兒子,而他所犯下的第一個案件是拭母,直到故事最後才被發現。

另外一個兇手叫栗橋浩美,媽媽是個有精神問題的人,爸爸也個性軟弱,所以即使浩美有著高智商,很會讀書,但因為得不到父母的愛,再加上他是在姐姐不幸早夭之後出生的兒子,所以媽媽常常會暗示浩美是個不被歡迎的孩子,甚至被虐待(故事最後有交代,浩美姐姐是被媽媽因產後憂鬱症而殺害的)。所以浩美自小就會看到姐姐的幻影,然而也因為這種精神問題,才會開始了第一件犯案。為了尋求犯罪後的安全感,才會與「和平」結夥成為犯罪二人組。

小說裡還有一個相對正常的家庭,高井一家,是開蕎麥麵店。高井和明是個頭腦不錯的孩子,但因為先天性眼疾之故,學習之路很坎坷,讓師長甚至家裡都誤以為高井和明是智力有問題的小孩。和明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沒有人要跟他做朋友,但栗橋浩美從幼稚園起就都跟高井和明一起玩,所以和明一直認定浩美就是他一輩子的好朋友,即使知道浩美認識和平之後,整個人性情大變,甚至會霸凌和明,但和明仍舊把浩美當成最好的朋友。天性善良敦厚且心靈清澈的和明,知道浩美一切犯罪行為,只是因為他的心生病了,而且被和平利用,成為連續殺人,他很想拉浩美一把,最後甚至以自己的性命救贖了浩美。

最後高井和明的妹妹高井由美子,也因為「和平」的心理操弄而自殺了。

還有許多受害的年輕女孩,作者也都將這些受害者的家庭背景大概都敘途了一下,讓我們不難理解,這些年輕女孩會價值觀偏差,甚至出賣自己的身體去換取金錢,其實都有原因的。而和平在囚禁這些女孩們時(最後還有一個男性受害者也一樣),都會利用她們恐懼想活下去的心情,和她們套話,讓他們說出自己的家庭背景及內心不輕易向人訴說的事,和平再利用這些資訊去玩弄被害者家屬。

小說裡有一個最堅強的受害者家屬,就是有馬義男阿公。一位賣豆腐為生的老爺爺,他在心愛的孫女被無辜殺害之後,即使被歹徒玩弄著,仍勇敢的與歹徒周旋,且憑他生命的歷練,歹徒雖然過變聲器講電話,但有馬義男憑著語氣和用語就研判歹徒有兩人,一點也不輸專業的刑偵人員;有馬阿公讓我們看見,只有經過歲月的洗禮才能有的臨危不亂。在整起案件水落石出後,有馬阿公才真正的顯露出脆弱的一面,他沈痛的怒喊:即使這樣,也不能將我的孫女還給我啊!

小說中不斷寫著受害者家屬的心裡,總是會想著,如果當初自己如何如何,親人或許就不會受害了;但他們忘了,真正的壞的是犯人,卻還是會將親人遇害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總是活在自責和愧疚裡,生命就無法前進。

這一點,塚田真一是最經典的,因為真一把爸爸領到一筆巨款的事告訴同學,卻被一旁的罪犯聽到,而引發了入室搶劫滅門的案子,自己卻逃過一死,所以一直很自責。認識了有馬爺爺後,爺爺以他過人的智慧開導了真一,才讓真一從自責的泥沼中爬出來,開啟了新人生。

故事裡描述了犯罪者自以為是的聰明,以為可以操弄一切,但在明眼人看來,其實還是有破綻的。再加上警方依專業的辦案經驗,對案情進行抽絲剝繭,在在告訴我們,世上沒有所謂的完美犯罪。所謂想要犯下完美犯罪的犯人,往往都毀在自滿與表演慾之中。而且本身不覺得自己是在犯罪的罪犯,其本身就是極致的惡。

書中盡是沈重的家庭關係、親子關係以及社會關係。少數幾個可以讓我們在觀看過程中稍為喘息的,是有馬義男的智慧、看出高井和明眼睛有問題的柿崎老師,最後還在感嘆那些他教過的學生、最後還是選擇支持自己太太(前田滋子)做為自由文字工作者的前田昭二、在高井和明被認為是兇手時,不畏輿論收留高井和明媽媽和妹妹的老朋友等等。

宮部美幸曾說,寫一部鉅細靡遺的犯罪小說,會不會引人模仿犯罪呢?

這本書的真兇,最後卻因為不甘自己被認為是模仿犯而露出馬腳,他為了證明一切犯罪過程,都是他原創的,而大聲說出自己才是真兇;很有趣的因果關係,值得讓人深思的犯罪心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emy的享念的沙龍
23會員
74內容數
Kemy的享念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9
前陣子,我第一次辭退了一個工讀生 雖然已過去一個多月,但我仍時不時想起這件事。 依職責,我的確是可以依規定辭退他。 但身為一個人,我不禁反思,我憑什麼去辭退一個人。 所以,工作上才需要給你一個職稱、職位及職責,這樣才能好做事 這位工讀生,因為無法遵守當初應聘時所答應的條件,所以被辭退。
2024/07/19
前陣子,我第一次辭退了一個工讀生 雖然已過去一個多月,但我仍時不時想起這件事。 依職責,我的確是可以依規定辭退他。 但身為一個人,我不禁反思,我憑什麼去辭退一個人。 所以,工作上才需要給你一個職稱、職位及職責,這樣才能好做事 這位工讀生,因為無法遵守當初應聘時所答應的條件,所以被辭退。
2024/05/30
我們的文藝營,是滿懷熱情的學生們自己主動辦理的。昨日接到一位家長的電話,他說他想幫他的女兒繳報名費,但有一些細節想確認。我只是個聯絡窗口,詳情都要還要跟主辦的同學確認後才能回覆。但竟也無意間和這位媽媽稍微聊了一下: 媽媽:「我基本上都是尊重小孩子啦,像他們在做什麼,我其實也都不清楚,像這個活動的報
2024/05/30
我們的文藝營,是滿懷熱情的學生們自己主動辦理的。昨日接到一位家長的電話,他說他想幫他的女兒繳報名費,但有一些細節想確認。我只是個聯絡窗口,詳情都要還要跟主辦的同學確認後才能回覆。但竟也無意間和這位媽媽稍微聊了一下: 媽媽:「我基本上都是尊重小孩子啦,像他們在做什麼,我其實也都不清楚,像這個活動的報
2024/05/18
在FB上,看見了公視播出的「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紀錄片,裡頭部份內容值得我寫下來與各位分享。   以下是片頭對這部紀錄片的簡介: 「傳奇紀錄片大師懷斯曼,帶領觀眾深入歷史地標「紐約公共圖書館」,探索其獨到的入世之舉,如何成就紐約最美的人文風景,體現深植人心的美國民主信仰。」 紀錄片連結在此
2024/05/18
在FB上,看見了公視播出的「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紀錄片,裡頭部份內容值得我寫下來與各位分享。   以下是片頭對這部紀錄片的簡介: 「傳奇紀錄片大師懷斯曼,帶領觀眾深入歷史地標「紐約公共圖書館」,探索其獨到的入世之舉,如何成就紐約最美的人文風景,體現深植人心的美國民主信仰。」 紀錄片連結在此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一直都讀西洋翻譯小說,突然穿插了一本日本推理小說,差異感好強烈!我超愛的珍與莫拉系列節奏緊湊,懸疑感濃厚,製造緊張刺激的故事張力;而本書則緩緩敘事,輕輕破案,卻留下悠揚的感觸。我也不是故意的!但就一直借到系列故事,導致我得一直跑回圖書館進行一個蒐集的活動,實屬無奈!
Thumbnail
最近一直都讀西洋翻譯小說,突然穿插了一本日本推理小說,差異感好強烈!我超愛的珍與莫拉系列節奏緊湊,懸疑感濃厚,製造緊張刺激的故事張力;而本書則緩緩敘事,輕輕破案,卻留下悠揚的感觸。我也不是故意的!但就一直借到系列故事,導致我得一直跑回圖書館進行一個蒐集的活動,實屬無奈!
Thumbnail
起因一宗一家三口遭謀殺、小孩被勒斃的命案,在現場身負重傷的男子被檢警認為嫌疑犯而遭起訴。雖曾經自白犯罪,但後來又改口稱為受害者,因為無法證明其背後的多次重擊是如何造成、動機薄弱、其他都是先入為主的揣測或指鹿為馬等證詞,最後獲判無罪開釋。他真的是暴虐無道的殺人兇手嗎?還是被嫁禍栽贓,兇手另有其人呢?
Thumbnail
起因一宗一家三口遭謀殺、小孩被勒斃的命案,在現場身負重傷的男子被檢警認為嫌疑犯而遭起訴。雖曾經自白犯罪,但後來又改口稱為受害者,因為無法證明其背後的多次重擊是如何造成、動機薄弱、其他都是先入為主的揣測或指鹿為馬等證詞,最後獲判無罪開釋。他真的是暴虐無道的殺人兇手嗎?還是被嫁禍栽贓,兇手另有其人呢?
Thumbnail
國民作家宮部美幸的寫作起點 光輝煥發的青春推理短篇集 點綴意外、犯罪與惡作劇的五個日常故事──
Thumbnail
國民作家宮部美幸的寫作起點 光輝煥發的青春推理短篇集 點綴意外、犯罪與惡作劇的五個日常故事──
Thumbnail
你跟上《模仿犯》的熱潮了嗎?三月底在Netflix上映的現象級台劇《模仿犯》改編自日本作家宮部美幸的同名小說作品。故事以1990年代的松延市為背景,講述以無名斷掌案為開頭的連續殺人案,藉由檢察官郭曉其(吳慷仁 飾)的視角帶著觀眾一起抽絲剝繭,制裁幕後真正的兇手。
Thumbnail
你跟上《模仿犯》的熱潮了嗎?三月底在Netflix上映的現象級台劇《模仿犯》改編自日本作家宮部美幸的同名小說作品。故事以1990年代的松延市為背景,講述以無名斷掌案為開頭的連續殺人案,藉由檢察官郭曉其(吳慷仁 飾)的視角帶著觀眾一起抽絲剝繭,制裁幕後真正的兇手。
Thumbnail
這篇主要在摘要"暮蟬悲鳴時"舊版動畫第一季的內容,本篇文章會分析每一篇的發病人/加害人/受害人,主軸,登場角色意義,故事大綱,為什麼本篇會悲劇結束,線索,結語來貫穿 第一季內容其實包含了原作的四個出題篇跟兩個解答篇
Thumbnail
這篇主要在摘要"暮蟬悲鳴時"舊版動畫第一季的內容,本篇文章會分析每一篇的發病人/加害人/受害人,主軸,登場角色意義,故事大綱,為什麼本篇會悲劇結束,線索,結語來貫穿 第一季內容其實包含了原作的四個出題篇跟兩個解答篇
Thumbnail
推理小說給讀者的刻板印象,大多是黑暗暴力,即使故事未必駭人聽聞,內容總免不了殘忍陰狠的情節。嫌犯最後無所遁形固然讓讀者略為安心,但推理小說亦常常暗示,問題並非嫌犯落網就解決了。此外,我們明知犯罪無法在人間銷聲匿跡,閱讀推理小說,或許是讀者稍稍接近冷酷現實的另一種方式。
Thumbnail
推理小說給讀者的刻板印象,大多是黑暗暴力,即使故事未必駭人聽聞,內容總免不了殘忍陰狠的情節。嫌犯最後無所遁形固然讓讀者略為安心,但推理小說亦常常暗示,問題並非嫌犯落網就解決了。此外,我們明知犯罪無法在人間銷聲匿跡,閱讀推理小說,或許是讀者稍稍接近冷酷現實的另一種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