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誰在看書啊?」淺談書的演化與我的四月回顧書單|畫說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個月不約而同地有三個人跟我說:「現在看書的人越來越少欸,誰還在看書啊?」

以前的我大概是會直接跳起來反駁的吧,但現在我倒是挺自然的回:「喔~看表面是真的越來越少了。」 畢竟,如果他們拿銷售額數據的結果我無法辯駁。另外,現在有產品能幫你說書、有 YouTube、有 Netflix 等各式影音平台、更有讓人上癮的社群平台,專注力被切割的現代,有人越來越難只沈浸在一本書中。

但是數字的背後,我覺得這並不代表人們已經不再閱讀。事實上,很多專業工作者仍然將書作為一個傳達自己知識的重要媒介,演化成你覺得可以替代看書的產品或休閒方式。


書的演化

有人能透過說書影片或錄 Podcast,成為一名影音創作者,進而知道頻道的經營心法或習慣力,創作出更多與我們息息相關、讓人忍不住點進去的影片;有人透過部分書籍專精自己的領域,成為講師、成為知識型影響力者,成為你會買課的老師,書依然還是會回來做為佐證的工具;有人透過分享書籍在社群,進而與不同領域的創作者交流,與更多的讀者相識,也從各種跌撞中得到成就感,甚至是找到自己的自由(這段在講我);你說大家都看劇不看書,那以最近討論度最高的《人選之人》,能寫出如此細膩與節奏明快的編劇之一簡莉穎,是曾為了田調會買十幾二十本書籍,吸收消化才得以有這些職人的底蘊。

這些看似越來越少人閱讀的書籍,不是只有停留在表象的數字,某方面來說也演化成為了新的秘密武器。
書只不過是一切的開端而已。


/

raw-image

我的四月完讀與宇宙串聯

關於真相

四月連結的宇宙相當可觀。
《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是我近期覺得刺激與劇情厚度兼備的小說;以此做為開端,接著《戰爭沒有女人的臉》補齊我對蘇聯這段不能說的秘密之真相;《秘密圖書館》雖是自己一直深耕的二戰領域,但時間軸巧妙地接在前兩本的尾聲,這座世界上最微型也最危險的圖書館,是如何透過一位女孩從書本中得到不讓自己放棄的希望,進而讓人從絕境中活下去?而《公雞之家》則替我這個月專注在這個祕密超多的北方國家(?)宇宙暫時做結。將時間軸拉至現在進行式,那場還在打的仗,從一個家族那些被秘密消失的故事、那些立場相左的爭執,知道其實都跟整個國家的命運有關。

raw-image

/

關於真心話

知道近兩個月關於書店與圖書館為主題的書相當多,希望自己能慢慢補齊。《去書店買個好人生》看起來立意良善,但很多偏頗與說教語氣算是我整個月在書友們那得到最熱切討論的一本😂

raw-image

/

關於人性

每每看科幻作品都能讓我在得到感官的刺激滿足外,還能探討各種人性的兩難,我實在相當喜歡。《升級》始終沒有脫離的人生選擇與人性複雜度;獵奇漫畫《異人》在人類與異種間的拉扯平衡,最終發現彼此在這世界永遠都是困獸(怕蟲類者請小心服用),然後還有一本要再過一個月才能分享,阿阿阿阿期待翻。

raw-image

/

關於母親

最後是一本值得帶回家與家人,尤其母親一起展開對話的《希望媽媽也能好好愛自己》。或許也不用刻意等到接下來的母親節,很多的幸福(當然還有爭吵)其實都在平時微小的積累。

raw-image


我的四月關鍵字:自在

果然人要沉下去踩到底了,才有力氣蹬地往上。繼三月忙到哭後重整步伐,四月的要事優先與留有空白(再度感謝《留白工作法》)發現懸在心裡的大事反而塵埃落定,也沒有太大起大落的情緒,(這個月唯一違背自在理論的就是那隻reels吧,真的是不要當天做當天趕上架欸,氣!)

五月也要迎來新身分的轉變,希望還是能將閱讀視為讓我生活更自在的一部分,然後繼續跟各位暢聊。

🌟最後我好奇想問:如果有人正對分享書籍的你說「現在人都沒在看書了好嗎?」你們會怎麼回?🤣

/

🌟經過一天在IG上發酵,得到眾多「看書人在此」的回覆,有溫暖的也有撿到槍的XDDD,歡迎大家路過來留下你的看法:畫說有一天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畫說有一天|閱讀.文學.你我的故事
117會員
120內容數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2025/02/28
提到社會底層人物,或許第一印象是悲慘和壓抑?其實不然。史坦貝克所描寫的小人物,就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有日常的期待、未竟的目標、野心勃勃的計畫,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但能滿足自我的快樂。這些人生百態,經由史坦貝克敏銳的觀察與靈動的筆觸,用同理心、偶爾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讓這些角色鮮活立體,直抵人心。
Thumbnail
2025/02/28
提到社會底層人物,或許第一印象是悲慘和壓抑?其實不然。史坦貝克所描寫的小人物,就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有日常的期待、未竟的目標、野心勃勃的計畫,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但能滿足自我的快樂。這些人生百態,經由史坦貝克敏銳的觀察與靈動的筆觸,用同理心、偶爾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讓這些角色鮮活立體,直抵人心。
Thumbnail
2025/02/16
閱讀這本與品嚐美食的過程令我快樂,但同時又能在其中看見過去殖民地歷史,當中臺灣人一直存在卻又必須壓抑的自我認同,是在看起來愉悅的劇情中,不可忽視也糾結複雜的情感。
Thumbnail
2025/02/16
閱讀這本與品嚐美食的過程令我快樂,但同時又能在其中看見過去殖民地歷史,當中臺灣人一直存在卻又必須壓抑的自我認同,是在看起來愉悅的劇情中,不可忽視也糾結複雜的情感。
Thumbnail
2025/02/08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經歷過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Thumbnail
2025/02/08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經歷過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些看似越來越少人閱讀的書籍,不是只有停留在表象的數字,某方面來說也演化成為了新的秘密武器。 書只不過是一切的開端而已。
Thumbnail
這些看似越來越少人閱讀的書籍,不是只有停留在表象的數字,某方面來說也演化成為了新的秘密武器。 書只不過是一切的開端而已。
Thumbnail
第三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文明覆滅,「書」成為上層階級最奢侈的娛樂,有一批人成為了「書商」。書商以兜售在廢墟裡找到的書謀生,因為他們知道那些坐擁資源與權力者,最大的煩惱從來都不是生存,而是無聊。
Thumbnail
第三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文明覆滅,「書」成為上層階級最奢侈的娛樂,有一批人成為了「書商」。書商以兜售在廢墟裡找到的書謀生,因為他們知道那些坐擁資源與權力者,最大的煩惱從來都不是生存,而是無聊。
Thumbnail
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新聞取代傳統報紙,電子書取代紙本書籍,我也漸漸陷入這個科技深淵之中。 每天早晨起床就待在電腦桌前,大量的訊息轟炸我的腦袋,刺眼的螢幕如針扎我的眼睛,最後拖著沈重的腦躺回床上,發現自己一整天下來瀏覽這麼多資訊到底真正吸收了多少?
Thumbnail
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新聞取代傳統報紙,電子書取代紙本書籍,我也漸漸陷入這個科技深淵之中。 每天早晨起床就待在電腦桌前,大量的訊息轟炸我的腦袋,刺眼的螢幕如針扎我的眼睛,最後拖著沈重的腦躺回床上,發現自己一整天下來瀏覽這麼多資訊到底真正吸收了多少?
Thumbnail
  就大家的印象裡,大概覺得中文系,一定有很多愛看書的人吧?   不不不,絕對大錯特錯。   對於受到中文系的學術氛圍熏陶之下,我們能感受到讀書人一詞,其實不僅僅是上過學這最簡單的意義。但就僅僅閱讀這麼一個基礎條件,其實是連中文系的人都不
Thumbnail
  就大家的印象裡,大概覺得中文系,一定有很多愛看書的人吧?   不不不,絕對大錯特錯。   對於受到中文系的學術氛圍熏陶之下,我們能感受到讀書人一詞,其實不僅僅是上過學這最簡單的意義。但就僅僅閱讀這麼一個基礎條件,其實是連中文系的人都不
Thumbnail
樹想想已經有好幾年沒去窩在實體書店看書了! 居住的城市裡.從早些年的大大小小書局差不多有6間左右.常去的有3~4間.但是多數時間是去買文具.用品等等.閒少在裡面翻書閱讀.(因為時間上不允許@@...)
Thumbnail
樹想想已經有好幾年沒去窩在實體書店看書了! 居住的城市裡.從早些年的大大小小書局差不多有6間左右.常去的有3~4間.但是多數時間是去買文具.用品等等.閒少在裡面翻書閱讀.(因為時間上不允許@@...)
Thumbnail
  以前的我看書只是為了拿成績,現在的我閱讀則是為了我自己,還到了沒有閱讀不行的地步。大概只有看書時可以讓我完全進入文字的世界。 有些事情開始做了之後才發現根本停不下來,就像閱讀。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狀態下,我們還能辦書展真的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尤其最近國際情勢告訴我們病毒正在變化當中,將
Thumbnail
  以前的我看書只是為了拿成績,現在的我閱讀則是為了我自己,還到了沒有閱讀不行的地步。大概只有看書時可以讓我完全進入文字的世界。 有些事情開始做了之後才發現根本停不下來,就像閱讀。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狀態下,我們還能辦書展真的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尤其最近國際情勢告訴我們病毒正在變化當中,將
Thumbnail
也許未必是現在的人閱讀少了,可能正好相反地更多,只是不侷限在紙本了,因為取得資訊方式更多元。而書店該如何在這樣的間隙生存下來也是所有愛書人,我們不是沒有方向,我們的困難是方向太多該如何從中選擇,這不是紙本時代,但卻是編輯與出版的大時代。
Thumbnail
也許未必是現在的人閱讀少了,可能正好相反地更多,只是不侷限在紙本了,因為取得資訊方式更多元。而書店該如何在這樣的間隙生存下來也是所有愛書人,我們不是沒有方向,我們的困難是方向太多該如何從中選擇,這不是紙本時代,但卻是編輯與出版的大時代。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Thumbnail
那一書之差,讓時間開始了。 絞盡腦汁得不到得,放空時卻得到答案,所以我們更需要離線時光。做這件事的目的,並無帶著明確的目標與期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獎賞。擁著寧靜與單獨的勇氣,成為自己靈魂的中心,成為像一本書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