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滾輪的驅動力——Beef 《怒嗆人生》觀影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本以為這是一齣輕鬆的喜劇,看到了中間集數才發現這齣戲和我想的完全不同!雖然影集風格不如預期那樣休閒,卻仍成功地抓住了我的眼球。觀看的動機先是被主角如何彼此報復的情節吸引,期待一個又一個爆點出現那樣被兩位主角的復仇之心推動,進而期待事件的推展,但當這些事件漸趨失控,牽引我的,是兩個破碎靈魂的生命力。

  怒嗆人生兩位主角的社會身份相異之處不少,但面對生命的處境卻如此相似,他們都處於某些壓抑的情境,被環境、被文化、被經濟狀況影響,但更強烈的是,被自己給困住。他們可以控訴結構,但回過頭審視卻發現,自己才是牢籠。

  影集呈現了在美華人的現實情境,包含了仍然存在的種族歧視,例如:艾塞克一夥搶劫富翁喬丹家時,搶匪問喬丹為什麼要跟亞洲人混在一起時彰顯的白人優越;上一代的影響,父母表現出來的資源匱乏對主角童年情感與性格的影響;傳統文化對個體的期待,韓國文化對男性需要扛起一切的傳統觀念與華人文化習慣壓抑的情感表達。但我認為它不只是建構出了環境的問題,並不只是指出這個社會有多惡劣、環境有多艱辛,所有的選擇都是結構所逼迫,主角作為渺小的個體毫無自主能力的那種無助情境。而是在點出結構現狀的同時,也點出了人性的本質,兩位主角的每一個選擇都參雜了自己主觀的情緒感知,跳脫不了慾望的束縛。不論是艾美和丹尼兩人想在從路怒事件所引發的戰況中獲勝的慾望,還是丹尼想留住弟弟的慾望,因為憤怒而報復的慾望,充滿張力的情緒所引發的行動終究使得人在永不止息的痛苦中無限反彈。

  仔細觀察,其實劇情中發生了很多事件可以作為轉機,終止這一切鬧劇的發生。不論是教會的出現、艾美丈夫坦承出軌的契機,都是使主角個人生活趨向圓滿或者說回到正軌的機會,但是有些事情ㄧ旦起了頭,怎麼能善罷甘休。再者,生活的正軌也只是自己建立的殼,回歸正軌僅意味著縮回自己與社會共同形塑的桎梏。因此,許多在觀眾眼中看來不合理的想法、過於偏激的行為都出現得那麼理所當然。那些不合常規的選擇是丹尼與艾美對彼此的攻擊,同時也是自己對自己的抵抗,那是旺盛的生命力所奮鬥的符號,儘管目標如此自私。

  他們無法全盤接納自己,混戰直到最後,直到兩人駕駛的汽車墜落車道,生活完全偏離道路的時刻,在曝曬的烈陽下從對抗到理解,最後協和。那一天一夜的相處不只是與對方和解,同時也是真正與自己和解的時刻。如沙漠一般的場景似乎也象徵了無所遁形的心靈深處,終於被揭開,甚而被接納。他們看到了光明的輪廓,而從頭到尾,所有反擊的根本似乎,只是因為孤單而已。

音樂與電影 思想與現實 這是個歡迎討論與共同激盪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otnotes為香港作家唐睿所著,2021年由三聯書店(香港)出版Footnotes(重塑版)   〈footnotes〉 以香港安置區中男孩的視角與其所結識的人、事、物闡述過去某個年代的集體記憶,並且著重於大多數人之外的,圍繞著少數人的居住環境的記錄。
浪漫的體質是2019年播出的韓國電視劇,於JBTC頻道播出,獲得熱烈討論與好評後也在Netflix上架,描寫了三位三十歲女性的生活情境,以三十歲為立場呈現了這個年紀的獨特,並對浪漫做了擴充性的想像。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優質影劇!(超推薦)
如果是想要享受推理的過程,對於峰迴路轉(Kinves Out)的續作來說,抽絲剝繭四字並不適用於偵探白朗破解案件的手法。鋒迴路轉想營造出傳統偵探的形象與風格,但在續作中案件反轉得不夠強烈,使得缺少推理過程的缺點更加暴露。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觀影心得 進入影院前其實我對這部片的劇情與主題一知半解,除了曝光度很高的電影宣傳海報之外,我不太熟悉此片的主題,但這也讓我在觀影的過程中有更多的驚喜與刺激。 性別議題的處理、各種性別角色在社會上的困境與難處,家人與朋友的情感關係,這部電影處理得恰到好處也帶點新穎,為什麼?
閱讀完音樂創作的本質內容,我有一些延伸的內容主要關於:音樂創作作為時代精神的藝術實踐,其與時代意識形態之連結以及品味個體化的現今創作喜好與時代之連結的關係。讀完上篇再點進來看看,會有更多實際的體會的~
Do Sol Do Do Do Do~~~~~ 對創作的慾望也許是每個對音樂嚮往的人都難以克制的。在浴室裡哼的旋律,或是腦海中的節拍,甚至是你筆記本上潦草的詞句,其實音樂創作就在生活當中。但「音樂創作」到底意味著甚麼呢?用這篇簡單的文章,一起來了解音樂創作的本質吧。   音樂實踐包含:創作、欣賞、表
Footnotes為香港作家唐睿所著,2021年由三聯書店(香港)出版Footnotes(重塑版)   〈footnotes〉 以香港安置區中男孩的視角與其所結識的人、事、物闡述過去某個年代的集體記憶,並且著重於大多數人之外的,圍繞著少數人的居住環境的記錄。
浪漫的體質是2019年播出的韓國電視劇,於JBTC頻道播出,獲得熱烈討論與好評後也在Netflix上架,描寫了三位三十歲女性的生活情境,以三十歲為立場呈現了這個年紀的獨特,並對浪漫做了擴充性的想像。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優質影劇!(超推薦)
如果是想要享受推理的過程,對於峰迴路轉(Kinves Out)的續作來說,抽絲剝繭四字並不適用於偵探白朗破解案件的手法。鋒迴路轉想營造出傳統偵探的形象與風格,但在續作中案件反轉得不夠強烈,使得缺少推理過程的缺點更加暴露。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觀影心得 進入影院前其實我對這部片的劇情與主題一知半解,除了曝光度很高的電影宣傳海報之外,我不太熟悉此片的主題,但這也讓我在觀影的過程中有更多的驚喜與刺激。 性別議題的處理、各種性別角色在社會上的困境與難處,家人與朋友的情感關係,這部電影處理得恰到好處也帶點新穎,為什麼?
閱讀完音樂創作的本質內容,我有一些延伸的內容主要關於:音樂創作作為時代精神的藝術實踐,其與時代意識形態之連結以及品味個體化的現今創作喜好與時代之連結的關係。讀完上篇再點進來看看,會有更多實際的體會的~
Do Sol Do Do Do Do~~~~~ 對創作的慾望也許是每個對音樂嚮往的人都難以克制的。在浴室裡哼的旋律,或是腦海中的節拍,甚至是你筆記本上潦草的詞句,其實音樂創作就在生活當中。但「音樂創作」到底意味著甚麼呢?用這篇簡單的文章,一起來了解音樂創作的本質吧。   音樂實踐包含:創作、欣賞、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台灣有兩部討論愛的電影,《破浪男女》和《愛的噩夢》蔚為話題,前者熱映中,後者7/12上映。 這兩部電影的視覺呈現、色彩都很有特色,可以說是拍得很美的作品。不過如果從劇情方面來看,我真的認為這是兩部TA(受眾)截然不同的電影。我試著詳述一下自身觀影感到的大概差異,希望可以提供有需要的人參考,選到
Thumbnail
第二季的深度更勝第一季,把焦慮的情緒,形象化到相當逼真,還有最後大腦中的情緒們,不再堅持我是善良的人或我就是一個失敗者,這種非黑即白的定義,而是接納每一個不完美,才能塑造人格大樹,成就自己的個性。
Thumbnail
二零一五年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以五種情緒擬人為主角,掀起觀眾腦袋中的頭腦風暴。時隔九年,女主角萊莉也從小學生邁入青春期。原本的五種情緒樂樂,怒怒,憂憂,厭厭,驚驚原先過著平穩的生活,也因為萊莉的青春期他們的人生被弄得天翻地覆。首先是新夥伴的加入,本次加入的新情緒為阿焦,阿慕,阿廢跟阿羞。
Thumbnail
《怒火青春》的敘事節奏和配樂輕快,但劇情卻與之相反的沈重。三位主角分別是猶太裔的Vinz、阿拉伯裔的Said和非裔的Hubert。種族歧視、階級主義、警察濫權等議題,貫穿整部電影。他們怒火中的膽怯、無力和絕望,展現出青年在社會邊緣的處境。電影透過這些少年人的命運,反映出社會的墮落和自救。
Thumbnail
真事改編也好,虛構佔多也罷,《馴鹿寶貝》的魅力,或者說價值,在於豐富化跟騷案件的內涵,指出那過程中的曖昧、費解的情感;後段則以悍然自我揭露的姿態,陳述創傷當事人的矛盾,再用開放而弔詭的方式,呈現男女主角的共情。那是生命稀爛、虛無的時刻,他人的恐怖及甜蜜。
雖然很不想給人蹭「不夠善良的我們」熱度的觀感,但反正是這齣戲洗版的大量反響讓我有此感慨,所以就還是以這齣戲來起個頭。 首先,我沒追這齣戲,主因是平台訂閱在戲上檔前到期,到期前大概看了預告還是什麼劇情簡介之類,感覺會是齣人物情節讓人煩躁的陰沉劇碼,因此也沒為了它續訂串流平台,戲何時開播我不清楚,
Thumbnail
它必須是短暫的,如同末日裡燃燒綻放的生命;它必須被見證,因為痛苦是那麼的真實,生命卻又那麼虛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乃至結果如何,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付出所有,沒有太多思考和辯證,沒有精心設計的對策,也許太過單純、乏善可陳──但他們已經付出一切。
Thumbnail
過年跟家人親戚相處,如果講話不小心踩到彼此的線,很容易不小心擦槍走火,甚至掀起前仇舊恨😂 這兩天在看一部美劇《怒嗆人生 (Beef)》 裡面女主角看似事業成功,家庭美滿 其實私底下她要面對很多身不由己的委屈 比方說她有一個很強勢的婆婆 經常會給她各種建議跟指教 劇中有一幕婆婆又開始指點她
Thumbnail
《怒嗆人生》這樣的譯名、脫口秀演員黃艾莉,彷彿很好笑,實則令人悲愴。所有角色的苦悶、嫉妒,與那股如鯁在喉難以解釋的衝動:「去傷害他人,去自私,因為過得好辛苦。」你都懂。誰沒有生活中某個時刻,你想要敗德,想要控制,想要解放及坦誠,想要「做自己」,縱使你也曉得事情會因此變得很糟。 也許那更爽,不是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台灣有兩部討論愛的電影,《破浪男女》和《愛的噩夢》蔚為話題,前者熱映中,後者7/12上映。 這兩部電影的視覺呈現、色彩都很有特色,可以說是拍得很美的作品。不過如果從劇情方面來看,我真的認為這是兩部TA(受眾)截然不同的電影。我試著詳述一下自身觀影感到的大概差異,希望可以提供有需要的人參考,選到
Thumbnail
第二季的深度更勝第一季,把焦慮的情緒,形象化到相當逼真,還有最後大腦中的情緒們,不再堅持我是善良的人或我就是一個失敗者,這種非黑即白的定義,而是接納每一個不完美,才能塑造人格大樹,成就自己的個性。
Thumbnail
二零一五年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以五種情緒擬人為主角,掀起觀眾腦袋中的頭腦風暴。時隔九年,女主角萊莉也從小學生邁入青春期。原本的五種情緒樂樂,怒怒,憂憂,厭厭,驚驚原先過著平穩的生活,也因為萊莉的青春期他們的人生被弄得天翻地覆。首先是新夥伴的加入,本次加入的新情緒為阿焦,阿慕,阿廢跟阿羞。
Thumbnail
《怒火青春》的敘事節奏和配樂輕快,但劇情卻與之相反的沈重。三位主角分別是猶太裔的Vinz、阿拉伯裔的Said和非裔的Hubert。種族歧視、階級主義、警察濫權等議題,貫穿整部電影。他們怒火中的膽怯、無力和絕望,展現出青年在社會邊緣的處境。電影透過這些少年人的命運,反映出社會的墮落和自救。
Thumbnail
真事改編也好,虛構佔多也罷,《馴鹿寶貝》的魅力,或者說價值,在於豐富化跟騷案件的內涵,指出那過程中的曖昧、費解的情感;後段則以悍然自我揭露的姿態,陳述創傷當事人的矛盾,再用開放而弔詭的方式,呈現男女主角的共情。那是生命稀爛、虛無的時刻,他人的恐怖及甜蜜。
雖然很不想給人蹭「不夠善良的我們」熱度的觀感,但反正是這齣戲洗版的大量反響讓我有此感慨,所以就還是以這齣戲來起個頭。 首先,我沒追這齣戲,主因是平台訂閱在戲上檔前到期,到期前大概看了預告還是什麼劇情簡介之類,感覺會是齣人物情節讓人煩躁的陰沉劇碼,因此也沒為了它續訂串流平台,戲何時開播我不清楚,
Thumbnail
它必須是短暫的,如同末日裡燃燒綻放的生命;它必須被見證,因為痛苦是那麼的真實,生命卻又那麼虛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乃至結果如何,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付出所有,沒有太多思考和辯證,沒有精心設計的對策,也許太過單純、乏善可陳──但他們已經付出一切。
Thumbnail
過年跟家人親戚相處,如果講話不小心踩到彼此的線,很容易不小心擦槍走火,甚至掀起前仇舊恨😂 這兩天在看一部美劇《怒嗆人生 (Beef)》 裡面女主角看似事業成功,家庭美滿 其實私底下她要面對很多身不由己的委屈 比方說她有一個很強勢的婆婆 經常會給她各種建議跟指教 劇中有一幕婆婆又開始指點她
Thumbnail
《怒嗆人生》這樣的譯名、脫口秀演員黃艾莉,彷彿很好笑,實則令人悲愴。所有角色的苦悶、嫉妒,與那股如鯁在喉難以解釋的衝動:「去傷害他人,去自私,因為過得好辛苦。」你都懂。誰沒有生活中某個時刻,你想要敗德,想要控制,想要解放及坦誠,想要「做自己」,縱使你也曉得事情會因此變得很糟。 也許那更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