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選劇|《怒嗆人生》:靈肉分離的火爆巨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姑且不論是有意為之或大勢所趨,近幾年的好萊塢,可說是吹起一波亞裔旋風,從《瘋狂亞洲富豪》大賣開始,《夢想之地》尹汝貞奪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接著是打破紀錄的金獎導演趙婷,再加上大殺四方的《媽的多重宇宙》,屢屢證明亞裔影業人士的能見度、影響力,已然顯著提升。
廣受好評的獨立片商 A24,則也搭上這一波熱潮,攜手 Netflix 推出荒誕又犀利的影集作品《怒嗆人生》。但是,主創團隊並不打算畫地自限,就算剛好以亞裔美國人為切口,卻不僅停留在種族、移民等等相關討論,更巧妙揉合了黑色幽默、憤怒以及普世的迷失經驗,藉此狠狠衝撞觀眾,然後一舉引出每個人心底都有的那條銜尾蛇。至於結局,到底是凝鍊過的生命篤定?還是繞不出莫比烏斯環的無謂掙扎?人類究竟是自己的出口或牢籠?誰也說不清。
是故,來到故事的尾聲,《怒嗆人生》沒有給出任何結論,而是提醒,上述的解答,端看我們願意陪自己走多遠、走多深。
聚焦主題,讓我們從頭開始梳理。首先,可以發現在許多作品中,一開始越被強調的真理,後來總是會被作品本身推翻,《怒嗆人生》同樣也是,好比這句「憤怒,僅僅是一種短暫的意識狀態。」
若以心理學的視角來看,憤怒作為一種激發行動的原始情緒,經常是關於不滿的本能反應,例如飢餓、貧窮或是受到侵犯。也因此,憤怒的本質在於拒絕、控制,甚至是顛覆,個體試圖藉由外放的攻擊性能量,進一步擺正傾斜的生命。由此可知,憤怒的核心訴求,不只是情緒宣洩,更還有追求改變。
於是乎,對照憤怒的本質,若是處境未能獲得改善,就會像主角 Danny、Amy 一樣,持續被無窮的失控與荒唐糾纏,好似人生是一臺頻頻失速奔向懸崖的列車,反覆歷經一次次的墜落,而後拖著刻滿網紋的內心,繼續依賴憤怒去止痛,彷彿像是打上一針興奮劑,在那須臾的幻夢(暴走)中,稍稍體會握有權力的快感。畢竟,憤怒是人類抵抗無力時,最為直覺的反應,縱然無法根絕問題,還是足以撬開一些空間喘息。
可惜的是,正如《怒嗆人生》所展現的,活得太過用力,把自己繃成一隻刺蝟,只會讓報復、謊言與操弄,變為加速災難的燃料,並讓憤怒像是彈力球一般,非但解決不了困境,越是用力往外砸,反撲的力道也越強。故此,光靠咆哮,依然不足以消停內心那一聲聲慘叫,無處安放的怒火,實非 Amy 的老公 George 假設的暫時性偏離,所謂知足跟放下,高高在上,不過是養尊處優者才有的優雅,甚或是一種何不食肉糜的傲慢信條。
順著前段討論,難不成《怒嗆人生》的主旨,仍是老掉牙的放過自己,或者說西方人追逐的禪意哲學嗎?倒也不完全。重回憤怒,隨著劇情推展,我們逐漸明白無論那份憤怒來自於忌妒、自卑還是匱乏,其所牽動的心境十分複雜,不盡然只有對於現狀的不滿,更藏有不被他人理解、看見的各種斷裂經驗。
舉例來說,Danny 除了無法達到雙親(初代移民)對於長子(二代移民)的期待,亦無法符合美國大眾的刻板印象,透過學業,逆勢躍升為模範少數族裔。理想跟現實的巨大落差,重重擊碎了 Danny 的自尊以及價值感,他非但作為永遠的異鄉人,更還得喬裝成人生勝利組,將自己夾入真空的生活假象中,然後不可避免地一再體認到壓抑所烙下的空洞。
另一方面,看似晉升上流的 Amy,同樣也困在類似的窘境裡,身為帶有東方神秘色彩的魅力女性,她時時刻刻都得保持某種睿智、豁達的脫俗形象,即使內心再焦灼,仍要不動聲色,藉以確保「 個人品牌 」得以持續受到西方上流階層的青睞。劇中的收購案件,正在暗諷西方主流社會就算過了數十年,照樣不改殖民式思維,習慣利用金錢(武力)去剝奪、侵佔弱勢文化的驕傲,再以一副施恩的嘴臉,勸導對方要擁抱野心、保持努力。
不過,先將焦點放回 Danny 跟 Amy 身上。承前整理,可以說不論是誰,都得戴著面具生活,而這張面具極度狡猾,就像 Amy 心中那一隻巫婆,逐漸佔據外在現實跟內在自我之間的每一寸縫隙,促使兩人不自覺地隨著時間一步步疏離自己。為此,之所以會說他們是彼此的影子,並不只因為他們皆被憤怒綁架,更因為他們共享了相同的寂寞與失落,分分秒秒懷抱著冒牌者心態搖擺度日,再以空虛餵養空虛,最後養出一座吞噬他人、所愛之事以及柔軟姿態的無底黑洞。
除此之外,藉由憤怒雙人組的故事,還能得出一個駭然的事實,憤怒其實不僅是個人生理反應,也不僅是脾氣控管失靈,更來自社會結構的扭曲。猶如建制民族誌學者再再強調──少數群體的斷裂經驗,往往起因於人類社會,忽略了個人經驗本身的不可分割性,妄想利用極端的分類,排序每個人的位置,結果使得那些本該完整、連貫的靈魂,盡數遭到殘酷肢解,非但失去了話語權,就連掙脫的意志,亦都因為破碎變得沒有一條路徑可以傳遞,宛如一具具靠著慣性前進的屍體。甚者,Danny 嘴上不斷喃喃的:西方心理治療對於東方腦袋沒有用,一樣在呼應、體現前段提到的斷裂經驗,所謂歐美主流價值觀、想像世界,根本無法契合亞裔群體的真實處境。至此,缺乏文化視野的話,別說是修復身心,粗暴的框架,只會擠壓出更多的孤島、分裂。
總體來說,誠如影集結尾所點明,男女主角雙雙如同巨嬰,即使肉體早已成熟,內心依舊非常孱弱,甚至可以說跟不上肉體的發育。不管是過往的霸凌經驗,抑或是遭到貧窮圍城的窘迫感,皆讓兩人活在複雜性創傷的統治之下,導致心靈一再陷入停擺,變成阿德勒口中的不幸之人,必須耗費一生,才有機會瀝乾自己的青春與童年。
高明的是,編劇最終選擇讓主角失去一切,以便推動兩人直視自己的深淵,接著發現到走入荒蕪,穿過隧道,原以為的毀滅,竟然也一併帶來自由與新生。除了助人擺脫那些根本不合身的教條,亦能找回失散已久的純粹經驗,或許是發自內心的喜悅,又或許是對於未來的盼望、躁動,因此再度完整關於活著這件事,而不是在放棄跟暴走之間來回踱步,反而讓自己一路走向死寂的句點。到頭來,恰如第十集片名所引用的榮格名言:若想悟察生命真諦,不能固守於光明的輪廓中,必然還得投身於黑暗,才有可能學會如何穿透苦難。
全文劇照提供:Netflix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劇唯有更好才有未來,在台劇文藝復興的這十年內黃金關鍵期,有著《模仿犯》這樣不論是在硬技術與軟實力面都表現亮眼的 2023 台灣影集代表作存在,作為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地板」之後,說這部台劇上到台劇「二樓」是非常夠格且令人興奮的。
Netflix 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揭露四名自稱「救世主」的邪教領袖,透過洗腦宣傳來蠱惑人心,從而達成其誘姦、斂財及殺人的醜惡願望。《以神之名》一經播出後,便在台灣社會引起重大風波,在網路論壇上有人爆料攝理教在台灣的活躍度高,教會目前仍持續阻止信徒觀看「抹黑」教主的紀錄片。
在《黑暗榮耀》的第一季,當復仇的聚光燈照在文同珢蒼白無血色的臉,我們的心卻蒙上了一層深邃的暗影,暗影裡埋伏著世界上所有的惡意,以及無法與之抵抗的脆弱與委屈。早在最開始我們就知道文同珢的復仇之路會走向什麼結局,那就是惡有惡報,但,《黑暗榮耀》絕對不是一部復仇爽劇而已。
從 2013 年開始播出的《進擊的巨人》動畫,即將在十週年之際迎來句點。從爆紅至今,即使經歷十年之長,本作仍憑藉著峰迴路轉、跌宕起伏的故事廣受關注與喜愛,透過原作者諫山創精細、縝密的伏筆和細節處理,讓整體十分完整,如同一張細密的圓網,在劇情的編排上承先啟後,同時又扣回初始核心。
最初得知本劇以「獲得重過一次人生的機會」為主題時,有些擔憂會往「過於執著改變曾經發生的事實,因而錯過人生裡重要的事物」的方向推進,但笨蛋節奏成功證明即使如此傳統的題材,他依然能憑藉特有的喜感、自然到近乎瑣碎的敘事風格,打破日劇總是說教的既定印象,最後一集更大膽運用反高潮的手法,讓一切回歸日常的平淡。
Disney+ 第一部由日本團隊製作並線上獨播的日劇《噬亡村》(ガンニバル)改編自二宮正明的人氣漫畫,由柳樂優彌領銜主演,擅長剖析人性的片山慎三執導,劇本則是由曾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的大江崇允操刀。在把人性的扭曲和惡意描寫得淋漓盡致的劇本下,加上超強的製作團隊,成功打造出一部超乎想像的獵奇大作。
台劇唯有更好才有未來,在台劇文藝復興的這十年內黃金關鍵期,有著《模仿犯》這樣不論是在硬技術與軟實力面都表現亮眼的 2023 台灣影集代表作存在,作為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地板」之後,說這部台劇上到台劇「二樓」是非常夠格且令人興奮的。
Netflix 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揭露四名自稱「救世主」的邪教領袖,透過洗腦宣傳來蠱惑人心,從而達成其誘姦、斂財及殺人的醜惡願望。《以神之名》一經播出後,便在台灣社會引起重大風波,在網路論壇上有人爆料攝理教在台灣的活躍度高,教會目前仍持續阻止信徒觀看「抹黑」教主的紀錄片。
在《黑暗榮耀》的第一季,當復仇的聚光燈照在文同珢蒼白無血色的臉,我們的心卻蒙上了一層深邃的暗影,暗影裡埋伏著世界上所有的惡意,以及無法與之抵抗的脆弱與委屈。早在最開始我們就知道文同珢的復仇之路會走向什麼結局,那就是惡有惡報,但,《黑暗榮耀》絕對不是一部復仇爽劇而已。
從 2013 年開始播出的《進擊的巨人》動畫,即將在十週年之際迎來句點。從爆紅至今,即使經歷十年之長,本作仍憑藉著峰迴路轉、跌宕起伏的故事廣受關注與喜愛,透過原作者諫山創精細、縝密的伏筆和細節處理,讓整體十分完整,如同一張細密的圓網,在劇情的編排上承先啟後,同時又扣回初始核心。
最初得知本劇以「獲得重過一次人生的機會」為主題時,有些擔憂會往「過於執著改變曾經發生的事實,因而錯過人生裡重要的事物」的方向推進,但笨蛋節奏成功證明即使如此傳統的題材,他依然能憑藉特有的喜感、自然到近乎瑣碎的敘事風格,打破日劇總是說教的既定印象,最後一集更大膽運用反高潮的手法,讓一切回歸日常的平淡。
Disney+ 第一部由日本團隊製作並線上獨播的日劇《噬亡村》(ガンニバル)改編自二宮正明的人氣漫畫,由柳樂優彌領銜主演,擅長剖析人性的片山慎三執導,劇本則是由曾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的大江崇允操刀。在把人性的扭曲和惡意描寫得淋漓盡致的劇本下,加上超強的製作團隊,成功打造出一部超乎想像的獵奇大作。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因應方格主題!我推的台灣戲劇跟台灣電影 🎬 連假時一起追劇追起來~
《黑祭司2:闇黑修女》雖然沿用了《黑祭司》的IP和部分元素,但整體完成度較低,劇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不足。就像是iPhone SE,功能齊全卻缺乏高端機型的深度。比起院線,在串流平臺播放可能更加適合。
Netflix 2024年第四季財報亮眼,訂閱用戶和獲利皆大幅提升,成長動能主要來自用戶數增加、定價策略優化和廣告營收快速成長。
為什麼聲勢都搞得如此浩大,還故弄玄虛沒完結,硬是把故事又推到第三季,徒留第二季那樣了無新意的內容在那裡,讓人看了不知所云!要是知道第二季這麼拖泥帶水、啥都沒說,還不如等第三季一次看比較過癮!
avatar-avatar
格編⭐桑桑
發佈於桑一下
因應方格主題!我推的台灣戲劇跟台灣電影 🎬 連假時一起追劇追起來~
《黑祭司2:闇黑修女》雖然沿用了《黑祭司》的IP和部分元素,但整體完成度較低,劇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不足。就像是iPhone SE,功能齊全卻缺乏高端機型的深度。比起院線,在串流平臺播放可能更加適合。
Netflix 2024年第四季財報亮眼,訂閱用戶和獲利皆大幅提升,成長動能主要來自用戶數增加、定價策略優化和廣告營收快速成長。
為什麼聲勢都搞得如此浩大,還故弄玄虛沒完結,硬是把故事又推到第三季,徒留第二季那樣了無新意的內容在那裡,讓人看了不知所云!要是知道第二季這麼拖泥帶水、啥都沒說,還不如等第三季一次看比較過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他「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你都說這個人在生氣了,他真正的情緒,不就是憤怒嗎? 這篇文章,我們從一個少見的角度,重新認識憤怒。
Thumbnail
被動式攻擊反映人們對衝突產生的恐懼,以間接方式表達憤怒和訴求。本書提供具體練習,幫助改變憤怒處理方式,並解釋憤怒源自於童年、父母教導和其他負面情緒的影響。此外,書籍也指出憤怒不是壞事,應該正視和處理憤怒情緒。這本書的內容對親子、伴侶關係都有幫助,希望透過實際體驗來理解情緒,走向更滿足和更誠實的生活。
Thumbnail
憤怒其實並不可怕,他就像火山一樣,龐大的能量蓄積一段時間就必須找到出口噴發。或許憤怒裡蘊藏著許多未發掘的智慧,或許憤怒是神聖的。
Thumbnail
「灰色地帶根本就是拿不定主意的人搪塞的藉口啊」~這是那個涉世未深卻執意憤世忌俗的我。 對於這個世界有絕對的對錯幼稚想法,是我餵養體內神經易怒的長期結果⋯直到瘋狂跌跌撞撞,接觸到戲劇、角色功課、台詞⋯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單一想法。如果地球是平的-地球是圓的;宏觀世界-微觀世界⋯ 在生養我長大
Thumbnail
出於保護自己的意念,最終讓自己受了傷──從頭至尾,僅有我一個人受傷。我連憤怒都不敢發洩,只能讓其反噬自身。就像太過害怕的動物,在過激反應下往往會傷到自己,出於保護的行動,最後卻造成更大的傷害。
Thumbnail
家族治療大師satir相信人會防衛地使用憤怒來掩蓋受傷 痛苦 絕望 害怕和孤單等感受,並藉由壓抑這些潛藏的感受來保護內在的低自我價值感。 憤怒是一種強大的能量, 有時候像是噴火龍般的噴發,外顯的模樣,會讓大部分的人退避閃躲。 但若可以理解,憤怒背後可能是受傷痛苦絕望害怕和孤單等感受,也許憤
Thumbnail
過年跟家人親戚相處,如果講話不小心踩到彼此的線,很容易不小心擦槍走火,甚至掀起前仇舊恨😂 這兩天在看一部美劇《怒嗆人生 (Beef)》 裡面女主角看似事業成功,家庭美滿 其實私底下她要面對很多身不由己的委屈 比方說她有一個很強勢的婆婆 經常會給她各種建議跟指教 劇中有一幕婆婆又開始指點她
Thumbnail
《怒嗆人生》這樣的譯名、脫口秀演員黃艾莉,彷彿很好笑,實則令人悲愴。所有角色的苦悶、嫉妒,與那股如鯁在喉難以解釋的衝動:「去傷害他人,去自私,因為過得好辛苦。」你都懂。誰沒有生活中某個時刻,你想要敗德,想要控制,想要解放及坦誠,想要「做自己」,縱使你也曉得事情會因此變得很糟。 也許那更爽,不是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他「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你都說這個人在生氣了,他真正的情緒,不就是憤怒嗎? 這篇文章,我們從一個少見的角度,重新認識憤怒。
Thumbnail
被動式攻擊反映人們對衝突產生的恐懼,以間接方式表達憤怒和訴求。本書提供具體練習,幫助改變憤怒處理方式,並解釋憤怒源自於童年、父母教導和其他負面情緒的影響。此外,書籍也指出憤怒不是壞事,應該正視和處理憤怒情緒。這本書的內容對親子、伴侶關係都有幫助,希望透過實際體驗來理解情緒,走向更滿足和更誠實的生活。
Thumbnail
憤怒其實並不可怕,他就像火山一樣,龐大的能量蓄積一段時間就必須找到出口噴發。或許憤怒裡蘊藏著許多未發掘的智慧,或許憤怒是神聖的。
Thumbnail
「灰色地帶根本就是拿不定主意的人搪塞的藉口啊」~這是那個涉世未深卻執意憤世忌俗的我。 對於這個世界有絕對的對錯幼稚想法,是我餵養體內神經易怒的長期結果⋯直到瘋狂跌跌撞撞,接觸到戲劇、角色功課、台詞⋯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單一想法。如果地球是平的-地球是圓的;宏觀世界-微觀世界⋯ 在生養我長大
Thumbnail
出於保護自己的意念,最終讓自己受了傷──從頭至尾,僅有我一個人受傷。我連憤怒都不敢發洩,只能讓其反噬自身。就像太過害怕的動物,在過激反應下往往會傷到自己,出於保護的行動,最後卻造成更大的傷害。
Thumbnail
家族治療大師satir相信人會防衛地使用憤怒來掩蓋受傷 痛苦 絕望 害怕和孤單等感受,並藉由壓抑這些潛藏的感受來保護內在的低自我價值感。 憤怒是一種強大的能量, 有時候像是噴火龍般的噴發,外顯的模樣,會讓大部分的人退避閃躲。 但若可以理解,憤怒背後可能是受傷痛苦絕望害怕和孤單等感受,也許憤
Thumbnail
過年跟家人親戚相處,如果講話不小心踩到彼此的線,很容易不小心擦槍走火,甚至掀起前仇舊恨😂 這兩天在看一部美劇《怒嗆人生 (Beef)》 裡面女主角看似事業成功,家庭美滿 其實私底下她要面對很多身不由己的委屈 比方說她有一個很強勢的婆婆 經常會給她各種建議跟指教 劇中有一幕婆婆又開始指點她
Thumbnail
《怒嗆人生》這樣的譯名、脫口秀演員黃艾莉,彷彿很好笑,實則令人悲愴。所有角色的苦悶、嫉妒,與那股如鯁在喉難以解釋的衝動:「去傷害他人,去自私,因為過得好辛苦。」你都懂。誰沒有生活中某個時刻,你想要敗德,想要控制,想要解放及坦誠,想要「做自己」,縱使你也曉得事情會因此變得很糟。 也許那更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