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演奏樂(14) 《Somewhere In Time》電影『似曾相識』配樂

被遺忘的演奏樂(14) 《Somewhere In Time》電影『似曾相識』配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oger Williams《Somewhere In Time》



1980年10月3日,電影『似曾相識』在美國放映,票房慘淡,火速離場

。有份參予電影製作的所有人,十分悲傷,因為每個人在電影工作上,

十分勤奮,十分賣力,卻出現這樣悽慘的結局。


往後的一段日子,某電視台的高級總監看到此電影,驚覺是一部出色

作品,為何沒聲無聞。於是放在有線頻道播放,卻一炮而紅。電視觀

眾反應出乎熱烈,最後電影甚至變成『經典之作』。


1981年9月12日,電影在香港『一家』高檔次戲院公映,戲院名稱『

碧麗宮』,坐落銅鑼灣,當然座高票貴,但人流依然絡繹不絕,電影

連續放映了223日 ,每天坐無虛設,大概可列入金氏世界記錄。


電影『似曾相識』,香港片名『時光倒流七十年』,文藝電影的普遍

現象,愛屋及烏,配樂亦隨著電影賣座而水漲船高,此曲由樂壇巨人

John Barry 作曲,他的 007 配樂創作,無人不曉。John Barry 亦

有幸邀請到鋼琴名家Roger Williams 作主音鋼琴演奏。


香港人甚愛此曲,並有廣東歌版本,由著名藝人鄭少秋主唱。


鄭少秋《如在夢中》



全球很多愛樂人都喜演奏此曲,筆者認為克羅埃西亞鋼琴手Maksim

演繹得最圓潤動人。


Maksim 《Somewhere in Time》



筆者很喜歡有一位藝術家的二次創作,將《Somewhere in Time》放

入宮崎駿動畫『紅豬』的片段內,將Gina 這位女士的優美,濃濃的

回憶夾雜著淡淡的哀愁,令人惘然若有所失!(宮崎駿的雲好美)



我的目標,是要介紹100 首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

avatar-img
David Tai的沙龍
119會員
577內容數
如果華人界中只有五個人可以舉出十大全球輕音樂團是誰,余就是其中一個。本來專於輕音樂介紹,時代進步,後轉寫一頁過小說,亦試圖以「文創實驗」形式去書寫長篇小說,意圖將長篇拆成每一篇都是獨立小品,無需知道前面的劇情,這種「文創」是方便斷斷續續觀看的讀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avid T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樂器演奏與現代混音技術之間的關係,特別聚焦於James Canwell的音樂創作。他運用混音技術創造了類似管絃樂團演奏流行曲的音樂,挑戰了傳統樂器演奏的地位。文章講述了《Love Boat》的影響及James對音樂的熱情,並反思了過去音樂風潮的變遷,以及對於音樂文化傳承的使命。
本文探討了輕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音樂的轉變,分析了輕音樂如何在電影配樂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中特別提到1939年《亂世佳人》到1997年《鐵達尼號》的關鍵時刻,以及著名輕音樂團Paul Mauriat的退休,反映出輕音樂的盛衰以及其對於文化的影響。
本文章探討音樂如何與文藝小說融合,透過經典例子展示文藝作品中音樂的魔力。以亞瑟王傳說中的浪漫情感以及OMAR AKRAM的音樂作品《Take My Hand》為例,深入分析音樂對愛情故事的影響和感動力,並介紹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期望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藝術的美好。
這篇文章探討了樂器演奏與現代混音技術之間的關係,特別聚焦於James Canwell的音樂創作。他運用混音技術創造了類似管絃樂團演奏流行曲的音樂,挑戰了傳統樂器演奏的地位。文章講述了《Love Boat》的影響及James對音樂的熱情,並反思了過去音樂風潮的變遷,以及對於音樂文化傳承的使命。
本文探討了輕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音樂的轉變,分析了輕音樂如何在電影配樂中發揮重要作用。文章中特別提到1939年《亂世佳人》到1997年《鐵達尼號》的關鍵時刻,以及著名輕音樂團Paul Mauriat的退休,反映出輕音樂的盛衰以及其對於文化的影響。
本文章探討音樂如何與文藝小說融合,透過經典例子展示文藝作品中音樂的魔力。以亞瑟王傳說中的浪漫情感以及OMAR AKRAM的音樂作品《Take My Hand》為例,深入分析音樂對愛情故事的影響和感動力,並介紹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期望讓更多人分享這份藝術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