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門無題051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要來自我反省一下。
之前曾經網路追蹤了一群網紅醫師群,一個連著一個,因為他們彼此之間都互通有無,所以互動起來很有趣,便常常看著他們的貼文,娛樂娛樂。其中一個麻醉科醫師是我追蹤最久的,一開始也是因為他對於產婦麻醉的專業堅持,讓我覺得很有魄力,作為一個媽媽更是連同帶入了那種正義感。他們也喜歡分享家庭生活,他們小孩中有個跟我家兒子同年,一些生活點滴都更加深了媽媽身份的認同感。
然而,身為一個出社會工作一段時間,也不新鮮的人來說,實在沒想過這把年紀還能看走眼!前陣子在這些醫師粉專中鬧得沸沸揚揚,讓人看到原來網路人設是這麼可怕的一件事,我有種被騙的感覺,很挫折,覺得自己怎麼就會相信這樣的表演。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欺騙」並沒有真正影響到我的實質生活,我沒有買到有問題的額溫槍,頂多就是過去曾經跟團買過一些產品,貢獻過一些。但是,心理上的影響卻是存在的,一直很想抱怨一下,又覺得不好意思,怎麼這麼個年紀還會被騙,這個年紀還在當粉!
這兩天,兒子班上臨時停課,因為出現兩個腸病毒確診。偏偏兒子鼻水流了兩天卻開始發燒,早上起床時耳溫槍拿起來量是37.4,帶去診所醫生額溫槍一量變成38度多,還好有帶去看醫生,當下拿了藥回家。
回家時跟先生說,看著兒子這樣病懨懨的,如果我們當時跟團,買到有瑕疵的耳溫槍,這時若量不出發燒的體溫,我一定會很急又很生氣,我好像可以體會那些抗議的媽媽們為什麼這麼堅持要一個公道,畢竟其中一個媽媽,當時小孩是送加護病房的。
錢跟權力都容易使人改變,但是最基本的倫理與價值觀卻不應該扭曲,或許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跟後來的這些都沒什麼關係,只是這更讓我該檢討檢討,自己在社群網站上,是否放入太多關注,或者該說,太相信網站社群中所呈現的世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32內容數
懶人煮婦說說自己平常怎麼省力做菜,少步驟,不精緻,不能稱為食譜,用少少樣的菜與料,盡量少油少鹽,最好能少洗鍋碗,秉持「有熟能吃」,餓不死又能清冰箱的精神,雜菜生活料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木門的誤會庫克 的其他內容
之前看過一個網路短片,在爭論「飯湯」跟「粥」的不同。其實在以前,我的認知是,「飯湯」是在白飯上淋上有料的湯,拌著吃,而粥,則是料跟米一起煮到糊糊的。後來,在外食時陸續發現,有一些買「粥」的店家,都是用飯湯的形式在做粥,都是客人點菜後,才現煮菜料,拌入白飯,但也稱作粥,大多是海產粥之類。
雜菜,顧名思義,雜七雜八的青菜。 其實大概可以川燙白煮的蔬菜都行,因為我不太能吃生菜,所以還是要燙過,我常用的有:玉米筍、紅蘿蔔、花椰菜、小黃瓜。
懶人料理常備食材,豆腐。 每次去超市都會買個兩盒,一個是涼拌用的嫩豆腐,一個是火鍋豆腐。嫩豆腐可以直接吃,火鍋豆腐比較硬,可以煮湯,不會碎掉。
我們能在家解決就盡量在家,一包白米可以吃兩個月,加上農會超市買來的蔬菜,真的省很多。 然而,我不是太細心的煮婦,對於食譜中一堆食材加上料理手法,真心覺得麻煩。
晚餐時,長輩看著新聞,又開始叨叨著統或獨的議題。這不是第一次,而是常態,吃飯時間看著新聞,邊討論著。
先生是中部人,口味偏鹹,剛到南部時,頗不習慣每道小吃都偏甜。好不容易習慣了南部味,偏偏我們又搬到客家莊,街頭巷尾都是油蔥酥,讓他又痛苦了一陣子。
之前看過一個網路短片,在爭論「飯湯」跟「粥」的不同。其實在以前,我的認知是,「飯湯」是在白飯上淋上有料的湯,拌著吃,而粥,則是料跟米一起煮到糊糊的。後來,在外食時陸續發現,有一些買「粥」的店家,都是用飯湯的形式在做粥,都是客人點菜後,才現煮菜料,拌入白飯,但也稱作粥,大多是海產粥之類。
雜菜,顧名思義,雜七雜八的青菜。 其實大概可以川燙白煮的蔬菜都行,因為我不太能吃生菜,所以還是要燙過,我常用的有:玉米筍、紅蘿蔔、花椰菜、小黃瓜。
懶人料理常備食材,豆腐。 每次去超市都會買個兩盒,一個是涼拌用的嫩豆腐,一個是火鍋豆腐。嫩豆腐可以直接吃,火鍋豆腐比較硬,可以煮湯,不會碎掉。
我們能在家解決就盡量在家,一包白米可以吃兩個月,加上農會超市買來的蔬菜,真的省很多。 然而,我不是太細心的煮婦,對於食譜中一堆食材加上料理手法,真心覺得麻煩。
晚餐時,長輩看著新聞,又開始叨叨著統或獨的議題。這不是第一次,而是常態,吃飯時間看著新聞,邊討論著。
先生是中部人,口味偏鹹,剛到南部時,頗不習慣每道小吃都偏甜。好不容易習慣了南部味,偏偏我們又搬到客家莊,街頭巷尾都是油蔥酥,讓他又痛苦了一陣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以前想要有個女兒,但在急診待久了,感覺生小孩就像抽盲盒,最怕抽到都20多歲了,還要你幫他收拾善後的,有這個風險,我不如多存點錢讓自己日子過好一點。』
Thumbnail
睡前再紀錄一下第一次看診的心得 對醫師還沒有太深刻的感受,但抽血的護理師卻讓我感到被關心了。
產業別跟職位的關係;有機會跟醫生接觸 因為每個月跟醫生的研討會及有關產品的設計 問題會跟醫生討論;我還記得曾經我跟同事 醫生閒聊職場上工作的事;我們都知道醫生 是高壓高薪環境;有時候還會有醫療糾紛被告 所以我就問醫生什麼可以讓你承受這樣的環境啊! 他笑笑說因為每個人對我們都很尊重;還有錢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Thumbnail
這是一個近似靈異的經驗,描述了作者在轉加護病房前一晚的所見所聞。經歷了護理人員的對話及一位病人的事件,形成了一段異常的回憶。
Thumbnail
關於這次看到的新聞開錯刀事情,有著非常多的爭論,當看完整篇新聞的介紹後,我只能覺得有一點驚訝,但沒有到很吃驚的程度,為何我會這麼說,是因為自身為醫療人員?還是看了太多類似的案例?就讓我以護理師看到的世界慢慢說起。
Thumbnail
在我生命中最素昧平生的重要他人就是我的醫生了,有時他會基於專業的考量給我一些建議,最記得我們有過極大爭執的一次就是在產後餵母乳這件事,他提醒我一定要餵,原因是我在孕期他評估我需要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必要性,那小孩在我腹中勢必也吸收到了,倘若我不餵母乳,孩子會有戒斷症狀,他認為要逐漸遞減。
Thumbnail
單純網路發個文天天被恐嚇及鬧場 美德醫療當年可是證券版大頭條,因為就是「TDR之亂」元凶,其實面對自稱沒唸過書,進過牢深造的「林媽媽」,最多感覺「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但跟著來鬧場的,素質可就更不怎樣。 就是那種「小朋友吵架法」,事實真相不顧,糾結在「到底吸毒了沒有」……沒關係,一一談真相。
固定跟某個醫生的診,該說是位高權重,還是過於威嚴,很多同事都不敢跟他的診,後來最多就是我跟另外兩個同事輪著跟,有一個跟他診很久的同事,之後也沒再跟他的診,醫生曾經問過我,為什麼她沒有再來跟,我不知道是那位同事有去跟排班者說她不跟他的診,或是有別的原因,沒有去細究,也不去問為什麼,只回答說我不知道,另
有一年,因為體檢,所以到醫院先辦住院。結果在住院登記處,看到一位未滿十八歲的小母親,因為年齡問題,沒有辦法幫她的小嬰兒辦理登記。 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建議這位小母親,直接先去掛急診,然後指名嬰兒的主治醫師,也許就能住院治療了! 我不知道這位小媽媽的父母是怎麼了?是不知道嗎?還是覺得丟臉!小孩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以前想要有個女兒,但在急診待久了,感覺生小孩就像抽盲盒,最怕抽到都20多歲了,還要你幫他收拾善後的,有這個風險,我不如多存點錢讓自己日子過好一點。』
Thumbnail
睡前再紀錄一下第一次看診的心得 對醫師還沒有太深刻的感受,但抽血的護理師卻讓我感到被關心了。
產業別跟職位的關係;有機會跟醫生接觸 因為每個月跟醫生的研討會及有關產品的設計 問題會跟醫生討論;我還記得曾經我跟同事 醫生閒聊職場上工作的事;我們都知道醫生 是高壓高薪環境;有時候還會有醫療糾紛被告 所以我就問醫生什麼可以讓你承受這樣的環境啊! 他笑笑說因為每個人對我們都很尊重;還有錢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Thumbnail
這是一個近似靈異的經驗,描述了作者在轉加護病房前一晚的所見所聞。經歷了護理人員的對話及一位病人的事件,形成了一段異常的回憶。
Thumbnail
關於這次看到的新聞開錯刀事情,有著非常多的爭論,當看完整篇新聞的介紹後,我只能覺得有一點驚訝,但沒有到很吃驚的程度,為何我會這麼說,是因為自身為醫療人員?還是看了太多類似的案例?就讓我以護理師看到的世界慢慢說起。
Thumbnail
在我生命中最素昧平生的重要他人就是我的醫生了,有時他會基於專業的考量給我一些建議,最記得我們有過極大爭執的一次就是在產後餵母乳這件事,他提醒我一定要餵,原因是我在孕期他評估我需要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必要性,那小孩在我腹中勢必也吸收到了,倘若我不餵母乳,孩子會有戒斷症狀,他認為要逐漸遞減。
Thumbnail
單純網路發個文天天被恐嚇及鬧場 美德醫療當年可是證券版大頭條,因為就是「TDR之亂」元凶,其實面對自稱沒唸過書,進過牢深造的「林媽媽」,最多感覺「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但跟著來鬧場的,素質可就更不怎樣。 就是那種「小朋友吵架法」,事實真相不顧,糾結在「到底吸毒了沒有」……沒關係,一一談真相。
固定跟某個醫生的診,該說是位高權重,還是過於威嚴,很多同事都不敢跟他的診,後來最多就是我跟另外兩個同事輪著跟,有一個跟他診很久的同事,之後也沒再跟他的診,醫生曾經問過我,為什麼她沒有再來跟,我不知道是那位同事有去跟排班者說她不跟他的診,或是有別的原因,沒有去細究,也不去問為什麼,只回答說我不知道,另
有一年,因為體檢,所以到醫院先辦住院。結果在住院登記處,看到一位未滿十八歲的小母親,因為年齡問題,沒有辦法幫她的小嬰兒辦理登記。 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建議這位小母親,直接先去掛急診,然後指名嬰兒的主治醫師,也許就能住院治療了! 我不知道這位小媽媽的父母是怎麼了?是不知道嗎?還是覺得丟臉!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