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來攀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今年將攀岩立為我的戶外重點

攀岩本不在我的計劃之中,因腰椎曾動過微創手術,筋骨師傅說我不能做這種強度的運動,果然每次去抱石,回來都會腰痛。

會開始攀岩,是因為溯溪,在溯溪過程中,時常會遇到上下攀爬,而上爬下攀的技巧,就與攀岩有關,若要再走進更深入的溪谷,攀岩是必備技能。

第一次接觸攀岩是在龍洞,為一個體驗課程,講師為著名的小鬍子,那時他說:攀岩先要學確保,對攀岩一無所知的我,先學了美式確保,然後就沒有然後…

幾年後,中華山岳山野教育研習中心課程中有二天攀岩課,才知道攀岩有上攀及抱石,和同學去抱石回來總是身體或手腕不舒服,我開始捨去抱石,改為上攀(Top Roap)腰痛及手腕常脫開的情況好了很多。

剛開始攀岩真的很痛苦,簡單路線爬不上去,回來手部肌肉酸痛,連腰也有點不舒服,漸漸我開始在網路上搜尋各種初級攀岩技巧,可惜台灣的Youtuber對這一個部分著墨很少、或者沒有系統,反倒是國外的一些影片得到滿足,最常看的是一個叫「知岩片語」的華語影片,裡面教授有許多攀岩技巧,應該是生活在美國的華人所製作,有些用語與台灣不同,但不影響理解的程度。

回到攀岩的初衷,是為了增進攀爬能力,意外收穫大腿肌更有力,回頭去分析,攀岩肌力七分靠腳、三分靠手,大腿的肌肉永遠比手粗壯有力,這和爬山使用登山杖的情況下,手腳肌肉比例相近。我不是不愛去健身房練重訓,只是單純的反覆一個動作,實在有些無聊,攀岩成了我每周一次的肌力訓練,漸漸的疼痛也消失了。

攀岩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過程會自然會學到重心轉移、平衡技巧,和爬山有直接關係,爬山不像爬樓梯直上直下,爬山的途中會遇到許多橫移、陡坡甚至垂直路段,如果你的手腳不協調、身體不平衡、重心不會轉移,就可能增加墜落的風險,相反的,你會基本攀岩技巧,可以減少體力的耗費,在山上體力是很重要的。

我對於醫學並不擅長,只知人到了一定年紀,肌肉流失快速,保持肌力很重要。開始攀岩後,爬山的肌力也增加,對於年過50開始擔心肌少症的我,是個意外的收穫。


raw-image


我在岩場常看見有些年長者很厲害,推論是常年在攀岩,抱石只需要一雙岩鞋,上攀則另外需要吊帶及另一個確保手,目前有些岩館如中和原岩、原岩a19、台中dapro設有自動確保器,可以一個人就去玩,你不必很厲害,但一定要開心,剛開始玩先不用買裝備,現場都可以租借,有興趣再添購。但我還是推薦年長者盡量不要去抱石,抱石經常需要墜落,對於年長者的筋骨需要比較大的挑戰。

當然你不一定要爬山或攀岩,強烈建議找一種自己喜歡的運動,才能長久維持。若你想嘗試攀岩,可以去岩館體驗一次,可惜台灣目前以抱石館居多,能上攀的岩館多位在都會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2/28
坦白說這要有很大的勇氣。
avatar-img
徐小尾
14會員
18內容數
徐小尾的其他內容
2024/12/02
中華山岳2025年登山安全教育課程出爐了! 先能自救,才能救人。 近幾年來,登山人口增加,在山難不斷加上新聞發酵下,對安全意識也開始提升,不少民間團體皆開出課程,搜救隊也不斷成立,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前進。 登山安全是什麼?是除了基本體能外,檢示自身能力、對風險的判斷及意外發生時的應變能力。
Thumbnail
2024/12/02
中華山岳2025年登山安全教育課程出爐了! 先能自救,才能救人。 近幾年來,登山人口增加,在山難不斷加上新聞發酵下,對安全意識也開始提升,不少民間團體皆開出課程,搜救隊也不斷成立,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前進。 登山安全是什麼?是除了基本體能外,檢示自身能力、對風險的判斷及意外發生時的應變能力。
Thumbnail
2024/11/29
人通常會推廣自己喜歡的事物,但愛山的你會推薦朋友來爬山嗎? 在我原本的生活圈中沒有玩戶外的朋友,在爬山的過程中,慢慢認識登山的圈子,記得第一次跟團去奇萊主北,其中有一對夫妻,先生愛山、老婆愛海,先生帶老婆去爬山,希望她能對山感興趣,卻選了奇萊主北這個對新手而言有點難度的行程,後來老婆走上稜線,
Thumbnail
2024/11/29
人通常會推廣自己喜歡的事物,但愛山的你會推薦朋友來爬山嗎? 在我原本的生活圈中沒有玩戶外的朋友,在爬山的過程中,慢慢認識登山的圈子,記得第一次跟團去奇萊主北,其中有一對夫妻,先生愛山、老婆愛海,先生帶老婆去爬山,希望她能對山感興趣,卻選了奇萊主北這個對新手而言有點難度的行程,後來老婆走上稜線,
Thumbnail
2024/11/27
有沒有遇過一種狀況,在一個隊伍中,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速度快的人等人很累,速度慢的人心裡也有壓力,這件事在我走南二段的時候就解套了,速度快者與速度慢者分開走,最後在營地見;甚至次走奇萊東稜時,隊友快速的快到大理石營地,而我們正在下方要起登時下雨了,由於隊員有人懼高,我們決定在下方紮營,隔天提
Thumbnail
2024/11/27
有沒有遇過一種狀況,在一個隊伍中,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速度快的人等人很累,速度慢的人心裡也有壓力,這件事在我走南二段的時候就解套了,速度快者與速度慢者分開走,最後在營地見;甚至次走奇萊東稜時,隊友快速的快到大理石營地,而我們正在下方要起登時下雨了,由於隊員有人懼高,我們決定在下方紮營,隔天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中搜溯攀部,是我這輩子,學習攀岩,最好的機會了。
Thumbnail
中搜溯攀部,是我這輩子,學習攀岩,最好的機會了。
Thumbnail
今天來分享我2023年最愛的運動「抱石」,但通常我這樣講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歪著頭問我那是什麼,所以我又必須要解釋抱石其實就是攀岩的一種。 什麼是抱石? 我們印象中的攀岩大部分都需要繩索、確保器和粉袋,甚至要有同伴才能進行這項活動,但抱石簡單多了,帶上鞋子、粉袋走進岩館,就可以開始攀爬。
Thumbnail
今天來分享我2023年最愛的運動「抱石」,但通常我這樣講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歪著頭問我那是什麼,所以我又必須要解釋抱石其實就是攀岩的一種。 什麼是抱石? 我們印象中的攀岩大部分都需要繩索、確保器和粉袋,甚至要有同伴才能進行這項活動,但抱石簡單多了,帶上鞋子、粉袋走進岩館,就可以開始攀爬。
Thumbnail
攀岩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過程會自然會學到重心轉移、平衡技巧,和爬山有直接關係。
Thumbnail
攀岩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過程會自然會學到重心轉移、平衡技巧,和爬山有直接關係。
Thumbnail
嗨大家好 我們是攀岩猴 攀岩分為三種,抱石 上攀 速度 ,抱石需要的只需要岩鞋和大(小)粉袋,上攀則是岩鞋小粉袋和吊帶,速度則是岩鞋大粉袋和吊帶,抱石不需要吊帶的原因是不會到太高掉下來時下面會有軟墊,抱石最難的難度是V17,上攀又分為兩種TOPROPE和LEADING,TOPROPE只需要穩穩地往上
Thumbnail
嗨大家好 我們是攀岩猴 攀岩分為三種,抱石 上攀 速度 ,抱石需要的只需要岩鞋和大(小)粉袋,上攀則是岩鞋小粉袋和吊帶,速度則是岩鞋大粉袋和吊帶,抱石不需要吊帶的原因是不會到太高掉下來時下面會有軟墊,抱石最難的難度是V17,上攀又分為兩種TOPROPE和LEADING,TOPROPE只需要穩穩地往上
Thumbnail
把握住美好的人生,別讓那時光去匆匆,打起了精神,挺起了胸,爬上高山頂。——青山 爬上高山頂 到現在還是忘不了,攀岩時那種在高處的恐懼。 全身的專注力都集中在最上面的目標抱石,每一絲肌肉都隨著眼神凝聚在一起,就算take 的時候也不敢往下看自己爬了多高,因為怕一看就會手軟不敢再往上。
Thumbnail
把握住美好的人生,別讓那時光去匆匆,打起了精神,挺起了胸,爬上高山頂。——青山 爬上高山頂 到現在還是忘不了,攀岩時那種在高處的恐懼。 全身的專注力都集中在最上面的目標抱石,每一絲肌肉都隨著眼神凝聚在一起,就算take 的時候也不敢往下看自己爬了多高,因為怕一看就會手軟不敢再往上。
Thumbnail
作者楊健福擁有30年以上登山經驗,並希望能夠傳承下去。 楊健福先生也在積極吸引中國人,比如國內登山運動逐年流行,政府機構也在積極吸引中國人,通過建設登山步道、選擇台灣小梅越、發放適合登山的護照、持有登山節。他說他正在努力。各種建議,靠近山脈和森林
Thumbnail
作者楊健福擁有30年以上登山經驗,並希望能夠傳承下去。 楊健福先生也在積極吸引中國人,比如國內登山運動逐年流行,政府機構也在積極吸引中國人,通過建設登山步道、選擇台灣小梅越、發放適合登山的護照、持有登山節。他說他正在努力。各種建議,靠近山脈和森林
Thumbnail
作者楊健福認為國內登山逐年火爆,政府機構也在積極嘗試吸引中國人,比如修建登山步道、選擇台灣小百越、發放適合登山的護照、舉辦登山節等。各種提案。 靠近山脈和森林。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登山信息就像百花盛開,很容易被搜索和獲取,從而活躍了登山的氣氛。 楊健福的至理名言:“爬山要謙虛,遠行要遠。”
Thumbnail
作者楊健福認為國內登山逐年火爆,政府機構也在積極嘗試吸引中國人,比如修建登山步道、選擇台灣小百越、發放適合登山的護照、舉辦登山節等。各種提案。 靠近山脈和森林。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登山信息就像百花盛開,很容易被搜索和獲取,從而活躍了登山的氣氛。 楊健福的至理名言:“爬山要謙虛,遠行要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